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烷化装置余热回收增加发电机组
1
作者 刘欣慧 《化工管理》 2024年第4期71-74,共4页
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甲烷化装置,在甲烷化反应过程中,原料气经过脱硫和大量甲烷化反应后,经历第一补充甲烷化反应器71-C104后,出口工艺气温度设计操作值为449℃;经过原料气预热器(71-W102/2)、锅炉给水加热器(71-W1... 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甲烷化装置,在甲烷化反应过程中,原料气经过脱硫和大量甲烷化反应后,经历第一补充甲烷化反应器71-C104后,出口工艺气温度设计操作值为449℃;经过原料气预热器(71-W102/2)、锅炉给水加热器(71-W109)后冷却至169℃;工艺气通过空冷器(71-W201)采用工艺气与空气的换热方式,控制工艺气温度。虽然空冷器具有节约用水量等优点,但仍然有大量热量不能被回收利用,为不将该部分热量浪费,可将其回收利用,以大幅降低装置能耗,节约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余热利用 热功转换余热发电技术 余热制冷制热 甲烷化装置余热回收
下载PDF
热功转换实现冷态液滴驱动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王超强 马骁婧 徐进良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8-860,共13页
液滴操控是微流控领域的关键技术.基于Leidenfrost效应驱动液滴实现热功转换的方式获得广泛关注,然而该方法基于高温环境,同时工质消耗较大,热功转换效率低.本文将部分沸腾传热面与超疏水表面相结合,利用冷态液滴和过热壁面之间部分沸... 液滴操控是微流控领域的关键技术.基于Leidenfrost效应驱动液滴实现热功转换的方式获得广泛关注,然而该方法基于高温环境,同时工质消耗较大,热功转换效率低.本文将部分沸腾传热面与超疏水表面相结合,利用冷态液滴和过热壁面之间部分沸腾产生的动力驱动液滴直线运动,实现低工质消耗与高热功转换效率.实验系统主要包含两个功能性表面:水平超疏水表面和竖直部分沸腾换热面,部分沸腾换热面布置在超疏水直通道的两侧.建立了随竖直换热面温度变化的液滴振荡运动分区图,在部分沸腾模式下,液滴撞击壁面实现热功转换并加速,同时液滴在两侧壁面之间振荡运动,其平均撞击频率达到8.3 Hz,平均运动速度达到156.2 mm/s.在原本平直的轨道上液滴出现了纵向振荡,其纵向偏移量的峰值随着液滴直径的减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该纵向运动由液滴发生接触沸腾产生的驱动力切向分量强化,在液滴重力作用下被抑制,二者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液滴纵向振荡运动规律.本文提出了冷态液滴驱动新思路,有望在微流控等领域得到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驱动 传热模式 液滴动力学 热功转换
原文传递
双压蒸发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健 段远源 +1 位作者 杨震 葛众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58-1464,共7页
双压蒸发循环包含两个不同压力的蒸发过程和一个定压冷凝过程,可有效提高热功转换效率并具有较强的热源适应性,是有机朗肯循环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纯工质双压蒸发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开展拥分析,定量化探究其吸热过程及循环整体... 双压蒸发循环包含两个不同压力的蒸发过程和一个定压冷凝过程,可有效提高热功转换效率并具有较强的热源适应性,是有机朗肯循环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纯工质双压蒸发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开展拥分析,定量化探究其吸热过程及循环整体的热力学完善度,揭示系统中的[火用]损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循环吸热过程?损及其热力学完善度的变化规律与工质临界温度密切相关.双压蒸发循环可显著减少吸热过程[火用]损,提升循环的热力学完善度;但当热源温度较低时,吸热过程仍然是[火用]损最多的热力过程。随热源温度升高,限制热功转换效率提高的关键热力过程将发生改变。当高压级蒸发器的过热度较大时,减少过热降温过程[火用]损变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双压蒸发 [火用]分析 热功转换
原文传递
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转换与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玮 孙阳 井思桐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76-1980,共5页
基于汽水分布方程与作功方程,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转换特性模型;基于改进的弗留格尔公式,给出了机组热电耦合特性的变工况计算分析方法及机组可调度范围的确定方法。以某实际机组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定量计算了不同等级... 基于汽水分布方程与作功方程,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转换特性模型;基于改进的弗留格尔公式,给出了机组热电耦合特性的变工况计算分析方法及机组可调度范围的确定方法。以某实际机组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定量计算了不同等级机组的热电负荷静态对应关系,确定了某机组的可调度范围。研究方法可用于机组的在线计算,并为机组的安全调度运行及进一步实现灵活控制提供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机组 热电转换 耦合 变工况 可调度范围
原文传递
热处理对Rubrene/C_(70)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改善 被引量:1
5
作者 涂程威 吴步军 +2 位作者 田金鹏 吴明晓 刘彭义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61-1465,共5页
制备了ITO/MoO3(6nm)/Rubrene(30nm)/C70(30nm)/BCP(6nm)/Al(150nm)的PN结构和ITO/MoO3(5nm)/Rubrene(25nm)/Rubrene:C70(5nm)/C70(25nm)/BCP(6nm)/Al(150nm)的PIN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通过对两种器件进行热处理,研究热处理对OSC... 制备了ITO/MoO3(6nm)/Rubrene(30nm)/C70(30nm)/BCP(6nm)/Al(150nm)的PN结构和ITO/MoO3(5nm)/Rubrene(25nm)/Rubrene:C70(5nm)/C70(25nm)/BCP(6nm)/Al(150nm)的PIN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通过对两种器件进行热处理,研究热处理对OSCs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热处理后,PN结构和PIN结构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分别达到了3.526mA·cm-2和5.413mA·cm-2,功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1.43%和2.09%。与未经过热处理的器件相比,PN结构和PIN结构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填充因子、功率转换效率分别提高了19.0%、7.1%、28.3%和4.8%、20%、24.1%。可见,热处理可以提高Rubrene/C70OSCs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 热处理 功率转换效率
原文传递
高效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的基础研究
6
作者 黄湘 常春 《科技资讯》 2016年第4期174-175,共2页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以其生命周期排碳低、电价低和对电网冲击小等优势,近十年发展迅猛,2006年以来全球已签订购电容量3 200 MW。国家发改委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科技部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均...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以其生命周期排碳低、电价低和对电网冲击小等优势,近十年发展迅猛,2006年以来全球已签订购电容量3 200 MW。国家发改委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科技部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均将其列为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该研究团队从前期承担的MW级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的863重点项目实施中,深刻认识到制约发展的主要技术障碍是:聚光成本高,在不稳定太阳辐照下的系统光学效率和热功转换效率低。为此提出以下研究思路和目标:以构建光、热、功间的内部关联机制为牵引,以探索光能到热能高效输运与转换的时空协同规律为主线,以关键材料创新与能量高效转换相耦合为突破口,同时关注热发电与生态环境作用机制,完善和发展太阳能热发电理论。并结合正在进行的863项目,对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材料进行实证。期望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在未来5年将平均发电成本降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聚光 热功转换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热功转换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思远 赵长禄 +2 位作者 李云龙 张付军 朱焱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共5页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分析了柴油机热功转换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T-Suite软件的仿真模型,实现了冷却系统与发动机的耦合仿真。设计并进行了DEUTZ TCD8V2015型柴油机的热平衡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校核。利用所建立的分析手段...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分析了柴油机热功转换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T-Suite软件的仿真模型,实现了冷却系统与发动机的耦合仿真。设计并进行了DEUTZ TCD8V2015型柴油机的热平衡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校核。利用所建立的分析手段,研究了冷却液温度变化对柴油机热功转换过程的影响,得出了发动机性能及缸内传热随冷却液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柴油机中小负荷时冷却液温度变化对热功转换效率影响较大,冷却液温度每升高20℃,热功转换效率增加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热功转换效率 冷却液温度 热平衡试验 耦合仿真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梦颖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低温余热高效利用对耗能较高的工业过程实现节能降碳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4类低温余热利用技术,包括应用较广泛的热功转换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和热泵技术,以及目前研究较多的吸附式余热利用技术,概述了不同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的工艺... 低温余热高效利用对耗能较高的工业过程实现节能降碳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4类低温余热利用技术,包括应用较广泛的热功转换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和热泵技术,以及目前研究较多的吸附式余热利用技术,概述了不同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的工艺特点及研究进展,并从余热温度、余热量、余热性质、热用户需求和余热之比等特性,分析了选择合适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的方法,提出了低温余热利用技术与换热网络的集成方法,并对低温余热高效回收利用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余热利用 热功转换技术 吸收式制冷 热泵技术 集成方法
下载PDF
碳中和视阈下的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关键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白璐 薛岩 《能源与节能》 2023年第3期100-102,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节能环保的地位逐渐提升。余热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二次能源,大量产生于工业生产中,利用关键技术能实现对余热的回收再利用,切实实现节能减排。基于碳中和视阈,对工业余热的自身特点进行概述,并详细探讨了工业余...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节能环保的地位逐渐提升。余热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二次能源,大量产生于工业生产中,利用关键技术能实现对余热的回收再利用,切实实现节能减排。基于碳中和视阈,对工业余热的自身特点进行概述,并详细探讨了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希望可以为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工业余热 热交换技术 热功转换技术 制冷制热技术
下载PDF
多种构型超临界CO_(2)循环热力学解构分析与参数优化
10
作者 张斌 刘嘉楷 +1 位作者 张逸飞 辛团团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新型超临界CO_(2)(S-CO_(2))循环可通过流程改良提高效率,构型复杂多样。为了直观阐明各种流程改良措施对循环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本文将预压缩、后压缩、再压缩、间冷、再热等五种构型的S-CO_(2)循环解构为若干热功转换过程,建立各解... 新型超临界CO_(2)(S-CO_(2))循环可通过流程改良提高效率,构型复杂多样。为了直观阐明各种流程改良措施对循环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本文将预压缩、后压缩、再压缩、间冷、再热等五种构型的S-CO_(2)循环解构为若干热功转换过程,建立各解构过程与循环效率之间的关联方程,进而开展流程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压缩、后压缩和再压缩方案均是通过增加压缩耗功,减少吸热量实现循环效率提升,其中再压缩方案效果最优,再压缩流量优化后循环效率提高5.1%;采用部分间冷方案,可有效降低压缩功耗,同时避免高品位热量贬值,间冷压力优化后循环效率提高2.2%;再热方案在不改变压缩耗功的前提下,增加透平出功,再热压力优化后循环效率提高1.9%;最后,循环联用再压缩、间冷和再热三种节能措施,可使效率提高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循环 流程改良 热力学优化 过程解构分析 热功等效转换
下载PDF
太阳能与地热互补清洁利用系统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直 付营剑 +6 位作者 姚瑶 曾庆仪 张斌 刘媛媛 李芳 常绪成 顾煜炯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4,共8页
为了实现太阳能与地热能稳定高效利用,设计了太阳能与地热联合互补利用系统。首先对构成联合互补利用系统的4个子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将热功转换系统与热泵机组中导热流体分别选为甲苯和R410A;然后采用EBSILON软件将4个子系统耦合,并设置... 为了实现太阳能与地热能稳定高效利用,设计了太阳能与地热联合互补利用系统。首先对构成联合互补利用系统的4个子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将热功转换系统与热泵机组中导热流体分别选为甲苯和R410A;然后采用EBSILON软件将4个子系统耦合,并设置设计参数,输入郑州某地区供暖季气象参数和地热参数数据,研究太阳能与地热联合互补利用系统的发电与供热等关键指标。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系统的供热量最低稳定在27.23 kW,且随着太阳辐射量的升高而升高;地热机组的供热量一般在160.26 k W,且进口地热水温度每上升5℃,地热机组的供热量升高6.30 kW,地热机组供热量在太阳能系统供热量上升时有所下降,可与太阳能实现有效互补增加能源利用率,也增大了系统供暖的稳定性。该研究可为太阳能与地热能清洁供热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地热 联合互补利用 供热 热功转换系统 热泵机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效益计算与运行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凌云 史成宇 +15 位作者 曹旭 郝毅 郝俊峰 孔庆龙 王斌 贾龙 王洪昊 陕梅辰 邵华 王贝尔 李渊 赖菲 吴涛 田吴子健 何新 王智微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0-65,共6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效益计算需要建立在热电成本合理分摊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该方法首先拟合机组在多种运行方式下的气耗量曲线,并考虑市场供电价格、供热价格、天然气价格以及固定成本和厂用电,在联合循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效益计算需要建立在热电成本合理分摊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热电成本分摊方法。该方法首先拟合机组在多种运行方式下的气耗量曲线,并考虑市场供电价格、供热价格、天然气价格以及固定成本和厂用电,在联合循环机组多种运行方式下建立热电成本分摊模型。该热电成本分摊模型可以计算机组实时经济效益,基于机组的气耗量曲线,计算得到机组的实时供电与供热利润平衡点及热电转换比曲线,据此给出机组实时最优发电出力和供热出力运行优化方案,同时分析了机组在固定供热量下的最大发电功率,可供运行人员在机组做深度调峰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热电成本分摊 供电 供热 利润平衡点 热电转换比
下载PDF
热管冷却反应堆动力转换系统方案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勇 侯明军 +3 位作者 倪剑 周勇 田瑞青 覃小文 《中国重型装备》 2022年第3期7-10,15,共5页
热管冷却反应堆采用非能动方式导出堆芯热量,安全性高,运行特性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可长时间提供可观的功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采用多种能量转换方式将热管反应堆裂变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探讨了热管反应堆常用的布雷顿循环、朗肯循... 热管冷却反应堆采用非能动方式导出堆芯热量,安全性高,运行特性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可长时间提供可观的功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采用多种能量转换方式将热管反应堆裂变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探讨了热管反应堆常用的布雷顿循环、朗肯循环、斯特林循环等动力转换系统配置方案,为热管反应堆转换系统在深空探测与推进、深海航行器、陆基核电源等应用场景提供选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冷却反应堆 动力转换系统 布雷顿循环 朗肯循环 斯特林循环
下载PDF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正 崔超 《电力与能源》 2013年第4期321-324,共4页
设计了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实验主要采用涡旋膨胀机与永磁同步发电机,工质采用R600a,实验分析了整个系统的运行特性和有机朗肯循环的性能,研究了永磁同步发电机转速、热源温度、工质泵频... 设计了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实验主要采用涡旋膨胀机与永磁同步发电机,工质采用R600a,实验分析了整个系统的运行特性和有机朗肯循环的性能,研究了永磁同步发电机转速、热源温度、工质泵频率对系统电能、质量流量、热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主要因素。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热机转换效率为7.2%、最大输出电能为440 W、发电机的最佳转速为2 15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低温余热发电 R600A 涡旋膨胀机 热电转换效率
下载PDF
板式蒸发器过热度的控制方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正 王艳伟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3年第2期27-31,共5页
针对200℃以下的低温热源,选择低沸点有机工质R600a作为余热发电系统的循环工质,搭建了由有机工质R600a和板式蒸发器组成的系统。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了板式蒸发器的稳态数学模型,为实验和数据的分析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实验中,改变有... 针对200℃以下的低温热源,选择低沸点有机工质R600a作为余热发电系统的循环工质,搭建了由有机工质R600a和板式蒸发器组成的系统。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了板式蒸发器的稳态数学模型,为实验和数据的分析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实验中,改变有机工质R600a的流量测量不同值时实验系统过热度的动态响应,最后确定系统过热度和板式蒸发器的基本传递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板式蒸发器 R600A 过热度 热转换效率
下载PDF
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节能协调优化调度 被引量:72
16
作者 周任军 冉晓洪 +3 位作者 毛发龙 付靖茜 李星朗 林绿浩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4,共7页
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将是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揭示冷热电三联供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潜在特性,引入供热当量性能系数,将冷、热、电能量等价转化,提出了新的冷热电联供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目标函数。针对冷热、电负荷需求的不匹... 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将是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揭示冷热电三联供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潜在特性,引入供热当量性能系数,将冷、热、电能量等价转化,提出了新的冷热电联供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目标函数。针对冷热、电负荷需求的不匹配性和随机性,考虑机组运行在不同的冷热电生产状态下,结合分时电价,设立了冷热电协调成本函数。由此建立了含生产成本、环境成本和冷热电协调成本的多目标节能调度模型。运用目标隶属度函数模糊算法,将其转化为单目标优化并利用二次规划法求解。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节能调度的模型和方法,对能源高效利用、电力经济调度和污染排放减少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 节能减排 冷热电转化 环境保护 协调优化调度
下载PDF
抽凝机组耦合热电转换辅助调峰系统参数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浩腾 宋民航 王金星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3期72-79,共8页
[目的]为适应新能源电力并网需求,原有抽凝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供热改造已为重要途径之一。现有包括电热泵和电锅炉在内的热电转换装置为辅助火电机组调峰提供了潜在途径。[方法]以350 MW抽凝机组为例,建立了以热电转换装置辅助调峰参... [目的]为适应新能源电力并网需求,原有抽凝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供热改造已为重要途径之一。现有包括电热泵和电锅炉在内的热电转换装置为辅助火电机组调峰提供了潜在途径。[方法]以350 MW抽凝机组为例,建立了以热电转换装置辅助调峰参数优化模型,重点分析了热电转换设备参数对深度调峰性能的影响;其次,分别对比了电热泵和蓄热电锅炉两种典型热电转换系统在不同装置容量、不同放热速率下的调峰深度;最后,介绍了300 MW燃煤机组的煤耗率与污染物排放水平,指出本系统的节能效益,并给出热电转换装置的最优参数。[结果]结果显示:当电热泵的热功率为100 MW、放热速率与热功率相匹配也为100 MW时,机组的调峰深度达到最大值,为73 MW左右;当蓄热式电锅炉的电功率为45 MW、放热速率为100 MW时,机组的调峰深度达到最大值,为70.05 MW。蓄热式电锅炉的储热量在24 h中内略有增加,净储热量的数值为967.5 kWh。[结论]功率和放热速率是衡量热电转换装置辅助机组调峰能力的重要参数,且二者之间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匹配性,针对不同情景灵活匹配热电转换装置的类型与参数可大幅提升机组的调峰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热电转换装置 储热容量 放热速率 深度调峰
下载PDF
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热电转换性能仿真研究
18
作者 董世充 沈国清 +1 位作者 张衡 安连锁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63,共5页
太阳能驱动的热声发电系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新型发电系统。本文提出的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以高倍环形菲涅尔聚光器对太阳能进行集热,然后采用行波热声发电系统进一步将太阳能热量转换为电能。该系统采用光学软件Lighttools对新... 太阳能驱动的热声发电系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新型发电系统。本文提出的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以高倍环形菲涅尔聚光器对太阳能进行集热,然后采用行波热声发电系统进一步将太阳能热量转换为电能。该系统采用光学软件Lighttools对新型太阳能驱动的环形菲涅尔聚光器进行光学仿真,计算出聚光器的集热功率,并将集热功率的计算结果与热声模拟软件DeltaEC相结合,对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热电转换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所提出的太阳能热声发电系统可行,并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声发电系统 环形菲涅尔聚光器 Lighttools软件 行波软件 集热功率 热电转换性能
下载PDF
电热微网能量耦合转换模型与梯级优化利用方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黄文焘 王萧博 +3 位作者 邰能灵 戴世刚 陈振宇 杨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6804-6814,共11页
为提高电热微网运行的能效水平,该文建立多能流耦合转换模型,基于梯级利用原理,提出能量综合利用优化方法。分析电热微网系统结构,建立电热微网中冷、热、电能生产梯级利用流程,分析电热耦合梯级利用的源荷储关系。根据不同能源品位及... 为提高电热微网运行的能效水平,该文建立多能流耦合转换模型,基于梯级利用原理,提出能量综合利用优化方法。分析电热微网系统结构,建立电热微网中冷、热、电能生产梯级利用流程,分析电热耦合梯级利用的源荷储关系。根据不同能源品位及其转换方式,建立能量流耦合模型和能量品位转换模型,以实现电能和热能之间、不同品位热能之间的能量互济。从源荷储3个角度出发,建立不同能源母线的能量流供需模型。最后基于能量梯级优化利用模型的运行约束,以日运行费用最低为目标,求解各能源设备优化调度策略。仿真算例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微网 梯级优化利用 耦合转换模型 能量流 经济调度
下载PDF
燃煤热电厂大规模实施煤改气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勇 郭杰 +2 位作者 王占黎 薛欢庆 焦中良 《煤气与热力》 2015年第12期23-25,共3页
燃煤热电厂大规模实施煤改气不仅加大天然气调峰压力,还加大政府财政补贴负担,对雾霾的治理效果不明显,造成优质能源浪费。在我国天然气气源相对紧张、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形势下,应坚持燃煤、天然气相结合的应用方式,适度发展燃气热电... 燃煤热电厂大规模实施煤改气不仅加大天然气调峰压力,还加大政府财政补贴负担,对雾霾的治理效果不明显,造成优质能源浪费。在我国天然气气源相对紧张、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形势下,应坚持燃煤、天然气相结合的应用方式,适度发展燃气热电联供项目,优先对分散燃煤用户实施煤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热电联供 燃气热电联供 煤改气 燃气调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