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6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桩换热过程中结构响应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118
1
作者 桂树强 程晓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7-1094,共8页
目前关于在桩基中埋设换热管作为地源热泵换热器(即所谓"能源桩"技术)在制冷或供暖过程中对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的影响的信息十分有限。在河南省信阳市一项地源热工程中开展了保持桩顶加载条件下施加温度荷载并进行桩身结构响应... 目前关于在桩基中埋设换热管作为地源热泵换热器(即所谓"能源桩"技术)在制冷或供暖过程中对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的影响的信息十分有限。在河南省信阳市一项地源热工程中开展了保持桩顶加载条件下施加温度荷载并进行桩身结构响应量测的试验。试验持续了4周的时间,在常规静载试验的基础上叠加了温度循环,以模拟能源桩在实际运行时的工况。沿桩身深度方向布设了振弦式应变计和其它量测仪器,获取了桩身的应变和温度曲线剖面。同时获得了桩顶加载量、桩顶位移、桩身中换热管的进出口水温以及环境温度等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又推导出桩身的附加温度荷载。在此试验的基础上,又探讨了能源桩结构响应的简化规律。对桩体进行加热或制冷后,桩体中相对于结构加载产生了附加温度荷载(拉力或压力),且受制于桩端和桩周约束,结构荷载和温度改变引起的附加荷载的合力可能会超出桩基设计规范的限值,在能源桩设计中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能源桩 换热 结构响应 现场测试
下载PDF
我国干热岩勘查的有关技术问题 被引量:69
2
作者 冉恒谦 冯起赠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0年第10期17-21,共5页
干热岩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具有热能大、分布广、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小、不受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优势。而干热岩的勘查开发利用在我国还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对干热岩勘查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在简述国内外对干... 干热岩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具有热能大、分布广、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小、不受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优势。而干热岩的勘查开发利用在我国还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对干热岩勘查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在简述国内外对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干热岩开发利用的技术关键,并提出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需要做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勘查 地热能 热交换 热发电 钻井
下载PDF
日光温室主动蓄热后墙传热CFD模拟及性能试验 被引量:52
3
作者 张勇 高文波 邹志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3-211,共9页
中国的日光温室实现了高效的能量利用,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冬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实践生产中日光温室存在巨大的能量不平衡,给北方冬季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也限制了日光温室的高效应用。为了实现了日光温室对... 中国的日光温室实现了高效的能量利用,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冬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实践生产中日光温室存在巨大的能量不平衡,给北方冬季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也限制了日光温室的高效应用。为了实现了日光温室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该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将白天富裕能量进行有效存储的主动蓄热后墙日光温室。该文对主动蓄热后墙日光温室的室内温度和通风蓄热风道蓄热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并与传统9 m跨的被动蓄热日光温室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主动蓄热后墙日光温室的温度指标有了较明显提高。在晴天和多云采光天气条件下,主动蓄热后墙日光温室室内的温度较9 m跨被动蓄热日光温室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晴天夜间保温时段(16:00~次日09:00),主动蓄热后墙日光温室温度提高最小为1.8℃,最大为2.8℃,平均提高2.2℃;在多云天夜间保温时段(16:00~次日09:00),主动蓄热后墙日光温室温度提高最小为1.6℃,最大为4.2℃,平均提高2.2℃。该文利用CFD数值模拟对温室蓄热后墙的20℃等值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定常条件下,通风主动蓄热的高效范围在10 m以内,有效长度在20 m以内。通过该试验,结合温室建筑的实践构造要求,确定的蓄热风道合理长度为2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节能 结构 换热 主动蓄热
下载PDF
空冷平台外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4
4
作者 周兰欣 白中华 +1 位作者 张淑侠 王统彬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6-389,共4页
采用SIMPLE算法和k-ε模型,以我国某600MW直接空冷电厂为例,对其空冷平台外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风速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效率的影响,阐述了热风回流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环境风速的提高,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效率先升... 采用SIMPLE算法和k-ε模型,以我国某600MW直接空冷电厂为例,对其空冷平台外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风速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效率的影响,阐述了热风回流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环境风速的提高,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效率先升后降,理论上存在换热效率最佳的风速值;热风回流使冷空气吸入量减少,并降低了换热偏差,因而影响了换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火力发电厂 直接空冷 数值模拟 换热 流场
下载PDF
冰蓄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寅平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5-30,共6页
对冰蓄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作了综述,讨论了其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及技术难点,展望了近期冰蓄冷研究和开发的走向。
关键词 冰蓄冷 空调 换热 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南海台风状况下海气界面热量交换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吴迪生 邓文珍 +11 位作者 张俊峰 何一金 白毅平 宋萍萍 詹进源 林晓能 陈惠君 郭卫平 王祖渊 曹勇生 蔡扬 唐元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9-341,共13页
根据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Marex(马瑞克斯)数据浮标观测资料、南海断面线调查资料和西沙海洋站资料,计算了南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夏季还是秋季,在台风环流内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均非常强烈,主要贡献来自... 根据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Marex(马瑞克斯)数据浮标观测资料、南海断面线调查资料和西沙海洋站资料,计算了南海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夏季还是秋季,在台风环流内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均非常强烈,主要贡献来自潜热通量(Qv),位于(20.49°N, 114.14°E)附近海域。夏季台风环流内显热通量(Qk)出现负值,海面有效反射辐射(Qe)出现减弱现象;秋冬季节台风环流内Qk量值增加显著均为正值,Qe有加强的现象。分析实测资料发现: 1961~ 1989年 8次 E1 Nino事件过程中,西沙海洋站水温比赤道太平洋水温提早出现增暖现象的有4次,水温推迟出现增暖现象的也是4次。西沙海洋站水温增暖出现在12月的仅有 1次。 El Ninio事件发生后,南海水温异常增暖,但是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反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台风 热量交换 海气相互作用 环流 马瑞克斯数据
下载PDF
燃煤烟气余热回收与减排一体化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魏茂林 付林 +1 位作者 赵玺灵 张世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7-1165,共9页
为了回收湿法脱硫后燃煤烟气中的热量,本文提出了一套新型的余热回收系统,通过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热泵的结合,能够将排烟温度显著降低,回收烟气中的余热用于供暖,同时减少排烟污染物排放。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排烟温度从50℃:降低至39℃时... 为了回收湿法脱硫后燃煤烟气中的热量,本文提出了一套新型的余热回收系统,通过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热泵的结合,能够将排烟温度显著降低,回收烟气中的余热用于供暖,同时减少排烟污染物排放。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排烟温度从50℃:降低至39℃时,锅炉热效率提高了3.2%,若降低至20℃,则能够提高锅炉热效率9%。新增系统的阻力保持在400 Pa以下。同时,经过直接接触换热后,排烟中SO_2浓度降低59%,No_x浓度降低8.8%,系统能够同时达到节能、减排双重功效。工程总投资约为2880万元,而年净收益为74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8年,经济效益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烟气余热回收 减排 吸收式热泵 直接接触换热
原文传递
防爆型水冷电机内换热与温度场计算 被引量:27
8
作者 温嘉斌 许明宇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3-397,共5页
采煤机电机安装空间严格受限,随着电机设计容量的提升,使单位体积损耗(发热率)增大。为了研究该类电机的发热与冷却问题,在对防爆型水冷电机的结构、材料以及换热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防爆型水冷电机的传热数学物理模型。采用有... 采煤机电机安装空间严格受限,随着电机设计容量的提升,使单位体积损耗(发热率)增大。为了研究该类电机的发热与冷却问题,在对防爆型水冷电机的结构、材料以及换热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防爆型水冷电机的传热数学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电机定、转子及水套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验证所建传热模型可以真实反映实际传热过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电机定子最高温度点位于定子上层绕组近气隙侧;定子齿是热量传递的主要通道,热流密度最大;选用适当的冷却水流速,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所需的冷却效果。研究结果可以为采煤机电机热控制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爆型水冷电动机 有限元 换热 温度场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量与岩土热物性的测试 被引量:22
9
作者 胡平放 孙启明 +5 位作者 於仲义 雷飞 江章宁 吴林 胡磊 张锦玲 《煤气与热力》 2008年第8期1-4,共4页
介绍两种地源热泵用岩土热物性测试仪(电加热式热物性测试仪、风冷热泵式热物性测试仪)的原理,分析了测试仪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测试结果,指出流量、地埋管进水温度等因素对单位孔深换热量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测试 地源热泵 地埋管 换热量 热物性
下载PDF
高温对北高丛蓝莓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黄磊 姜国斌 +7 位作者 朱玉 党承华 王贺新 张运鑫 王利书 李根柱 邹吉祥 郑云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1-879,共9页
以2年生北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3个优良品种"蓝丰"、"公爵"和"布里吉塔"的苗木为实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控制生长温度,探讨不同温度处理对北高丛蓝莓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以2年生北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3个优良品种"蓝丰"、"公爵"和"布里吉塔"的苗木为实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控制生长温度,探讨不同温度处理对北高丛蓝莓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3个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随品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3个品种的细胞间CO_2浓度(C_i)均一致性地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30和35℃高温使Ci降低,而40℃高温又导致了Ci升高;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的测定结果表明,30和35℃高温对北高丛蓝莓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非常有限,40℃高温却导致其细胞膜结构的破坏;40℃高温对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及其电子传递链的结构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损伤;不同北高丛蓝莓品种的抗高温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布里吉塔"最强,"蓝丰"次之,"公爵"最弱。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温度对北高丛蓝莓产生影响的潜在机理,为蓝莓耐高温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高温胁迫 气体交换 叶绿素荧光
原文传递
方形空间通风换热的气流组织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群刚 梁新刚 +2 位作者 任建勋 过增元 陈泽敬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研究载人航天器舱内的气流组织性能 ,分析斜进风通风方式下舱内的通风换热 ,为通风换热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由物理模型 ,引入合理假设 ,建立描述舱内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 ,采用交错网格的SIMPLE算法 ,从进风角度、换热性能、温度... 目的研究载人航天器舱内的气流组织性能 ,分析斜进风通风方式下舱内的通风换热 ,为通风换热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由物理模型 ,引入合理假设 ,建立描述舱内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 ,采用交错网格的SIMPLE算法 ,从进风角度、换热性能、温度、速度的均匀性及环境的舒适性等方面综合分析该通风方式的特点。结果斜进风方式不存在明显的短路问题 ,换热能力较好 ;舱内工作区速度、温度的均匀性和舒适性提高 ;投入能量得到了较好的利用 ;两侧壁换热虽失去对称性 ,但其换热能力并没有迥然差别 ;进风角度小于 45°时温度场、速度场的均匀性比进风角度大于 45°时要好一些 ,但由于V ·△T的值保持在一定水平 ,此时的换热能力与进风角度大于 45°时相比变化不大。结论二维斜进风通风方式气流组织性能较好 ,但流动的可控性较差 ;可以适当地设计通风方式和角度 ,增加流动的可控性 ,并使换热和均匀性同时优化 ;空间站载人舱可采用角度变动范围在 1 5°~ 75°之间的风向可调式小开口斜进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舱 热环境 热交换 气流组织性能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化工设备换热器的常见腐蚀与防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夏强 《装备制造技术》 2010年第3期145-146,共2页
对化工设备中常见的换热器腐蚀与防腐问题进行探讨,重点分析了换热器常见的失效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换热器腐蚀的防护措施,说明针对不同的原因,需要采取相适应的防腐措施。
关键词 换热器 腐蚀原因 防腐措施
下载PDF
先进战斗机超声速巡航过程中的燃油温度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兴娟 张作琦 高峰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3,共6页
战斗机广泛地使用燃油作为飞机发热部件的热沉,先进战斗机在综合热管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上,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燃油来冷却.用热量平衡方法建立了燃油传热关系数学模型,分析了超声速巡航状态下油箱中的燃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战斗... 战斗机广泛地使用燃油作为飞机发热部件的热沉,先进战斗机在综合热管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上,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燃油来冷却.用热量平衡方法建立了燃油传热关系数学模型,分析了超声速巡航状态下油箱中的燃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战斗机在超声速飞行状况下,影响燃油温度的最主要因素是飞行马赫数和燃油的回流量.应用C软件通过计算仿真来求解油箱内燃油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 温度 热源 热交换器 仿真
原文传递
喷雾增湿降温法提高空冷机组出力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松岭 刘阳 +1 位作者 赵文升 李玉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共4页
夏季环境温度过高是限制直接空冷机组出力的主要原因。采用喷雾增湿降温法可有效地降低空冷凝汽器(空凝器)入口空气温度,改善空凝器的换热效果,提高机组运行真空使其满负荷运行。通过对喷雾增湿降温法的研究及其经济性分析,并采用计算... 夏季环境温度过高是限制直接空冷机组出力的主要原因。采用喷雾增湿降温法可有效地降低空冷凝汽器(空凝器)入口空气温度,改善空凝器的换热效果,提高机组运行真空使其满负荷运行。通过对喷雾增湿降温法的研究及其经济性分析,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软件对其效果进行验证,表明喷雾增湿降温法在直接空冷系统中增设喷雾增湿装置后,可以显著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 发电机组 喷雾增湿 换热 空冷凝汽器
下载PDF
基于CFD仿真的车辆散热器模块传热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佳鑫 秦四成 +3 位作者 徐振元 张奥 习羽 张学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9,共6页
为了解影响车辆散热器模块性能的因素,保证车辆工作的可靠性,依据原始资料建立了车辆动力舱物理模型,用热交换模型表征车辆散热器模块.将动力舱模型置于虚拟风洞内,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模型进行典型工况仿真分析,并与相应的实验数... 为了解影响车辆散热器模块性能的因素,保证车辆工作的可靠性,依据原始资料建立了车辆动力舱物理模型,用热交换模型表征车辆散热器模块.将动力舱模型置于虚拟风洞内,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模型进行典型工况仿真分析,并与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结合另一种常用的动力舱布局方式建立模型,将两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散热器内部冷空气温度变化呈现梯度特征;规则的动力舱几何特征可以有效地增强动力舱的空气流动性,当配合侧置的散热器组后能够提高散热器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散热器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分析 动力舱 虚拟风洞 热交换
下载PDF
柴油机中冷器结构与设计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峰 高东顺 《内燃机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在详细分析了中冷器的结构形式和冷却方式的基础上 ,推出了一种新颖合理的中冷器设计计算方法。采用此计算方法 ,可以对所设计的中冷器反复进行校核计算 ,直至设计的中冷器满足要求为止。在校核计算中 ,抓住计算中冷器的传热系数K这一重... 在详细分析了中冷器的结构形式和冷却方式的基础上 ,推出了一种新颖合理的中冷器设计计算方法。采用此计算方法 ,可以对所设计的中冷器反复进行校核计算 ,直至设计的中冷器满足要求为止。在校核计算中 ,抓住计算中冷器的传热系数K这一重点 ,对影响K值的诸因素 ,如增压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hb、导热热阻值r4 、冷却介质对流换热系数hw 等 ,都给出了精确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 ,还给出了校核散热面积和增压空气出口温度的方法 ,使中冷器的校核计算简单、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车 柴油机 中冷器 结构 设计 传热 换热
原文传递
The causes and impacts for heat stress in spring maize during grain filling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A review 被引量:18
17
作者 TAO Zhi-qiang CHEN Yuan-quan +5 位作者 LI Chao ZOU Juan-xiu YAN Peng YUAN Shu-fen WU Xia SUI P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2677-2687,共11页
High-temperature stress (HTS) at the grain-filling stage in spring maize (Zea mays L.) is the main obstacle to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physiological mec... High-temperature stress (HTS) at the grain-filling stage in spring maize (Zea mays L.) is the main obstacle to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HTS, and its causes and impacts, must be understood. The HTS threshold of the duration and rate in grain filling,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e.g.,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ylakoid membrane, chlorophyll and electron transfer,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water status (e.g., leaf water potential, turgor and 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maize are reviewed. The HTS threshold for spring maize is highly desirable to be appraised to prevent damages by unfavorable temperatures during grain filling in this region. HTS has negative impacts on maize photosynthesis by damag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thylakoid membrane structure and degrading chlorophyll, which reduces light energy absorption, transfer and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In addition, photosynthesis can be deleteriously affected due to inhibited root growth under HTS in which plants decrease their water-absorbing capacity, leaf water potential, turgor, 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Inhibited photosynthesis decrease the supply of photosynthates to the grain, leading to falling of kernel weight and even grain yield. However, maize does not respond passively to HTS. The plant transduces the abscisic acid (ABA) signal to express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which are molecular chaperones that participate in protein refolding 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HTS. HSPs stabilize target protein configurations and indirectly improve thylakoid membrane structure stability, light energy absorption and passing, electron transport, and fixed carbon assimilation, leading to improved photosynthesis. ABA also induces stomatal closure to maintain a good water status for photosynthesis. Based on understanding of such mechanisms, strategies for alleviating HTS at the g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in spring maize grain filling heat-tolerance heat-avoidance gas exchange water status
下载PDF
工程车辆散热器模块散热性能数值仿真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佳鑫 秦四成 +3 位作者 徐振元 张奥 习羽 张学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3-628,共6页
为了了解工程车辆散热器模块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保证其工作稳定性,结合工程车辆的原始资料,在UG NX7.0软件中建立动力舱的三维物理模型.用热交换模型表征车辆散热器模块,采用CFD数值方法对虚拟风洞内的动力舱模型进行仿真,对... 为了了解工程车辆散热器模块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保证其工作稳定性,结合工程车辆的原始资料,在UG NX7.0软件中建立动力舱的三维物理模型.用热交换模型表征车辆散热器模块,采用CFD数值方法对虚拟风洞内的动力舱模型进行仿真,对各工况下散热器模块散热性能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散热器内部热交换过程均呈现梯度变化;随着回流热空气温度升高,散热器的工作效率逐步降低.当其效率不能满足整车需要时,整车会出现系统过热以及工作性能不稳定现象.对比仿真与实验数据,两者误差在2.83%~4.0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舱 虚拟风洞 数值分析 热交换 车辆散热器
下载PDF
水平裂缝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关文龙 田利 郑南方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4,共5页
通过自行研制的三维高压模型本体 ,利用原有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 ,进行了超稠油油藏的水平裂缝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FSAGD)室内物理模拟试验。试验表明 ,FSAGD具有和水平井蒸汽重力泄油 (SAGD)相类似的渗流及传热机理。与常规蒸汽... 通过自行研制的三维高压模型本体 ,利用原有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 ,进行了超稠油油藏的水平裂缝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FSAGD)室内物理模拟试验。试验表明 ,FSAGD具有和水平井蒸汽重力泄油 (SAGD)相类似的渗流及传热机理。与常规蒸汽驱和SAGD相比 ,FSAGD可以明显提高蒸汽波及系数和最终采收率。根据试验结果可将FSAGD过程分为 3个阶段 :预热阶段、稳定泄油阶段和降压开采阶段。为实现稳定泄油 ,应保证一定的注汽速度和较高的注汽干度。对射孔、蒸汽附加氮气、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等因素对FSAGD开采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生产井适当补孔和蒸汽附加氮气均有助于提高采油速度和累积油汽比 ,但不能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水平裂缝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物理模拟试验 渗流 传热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新铁炮百合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其保护机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罗丽兰 石雷 +1 位作者 姜闯道 张金政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136,共6页
以新铁炮百合的两个主栽品种‘雷山一号’和‘Savaka’为材料,对其幼苗在不同温度下(25℃、32℃、38℃和44℃)的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38℃时净光合速率(Pn)下降幅度较小,高于38℃时显著下降。随着处理温度... 以新铁炮百合的两个主栽品种‘雷山一号’和‘Savaka’为材料,对其幼苗在不同温度下(25℃、32℃、38℃和44℃)的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38℃时净光合速率(Pn)下降幅度较小,高于38℃时显著下降。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气孔导度(Gs)呈下降的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上升,气孔限制值(Ls)下降。不同处理温度下,两品种叶片最小荧光(Fo)无明显变化,最大荧光(Fm)和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程度较小。光下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呈持续下降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随处理温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处理温度升高而提高。本研究表明‘雷山一号’和‘Sayaka’幼苗能够耐受32~38℃的高温;在较高的处理温度下,叶片可以通过提高非光化猝灭和抗氧化酶活性两种机制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新铁炮百合 耐热性 气体交换 叶绿素荧光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