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熹河洛思想演变历程再认识——兼论朱熹书信编年的相关问题
1
作者 李筱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朱熹的河洛之学存在从“河九洛十”到“河十洛九”的转变历程。以往有研究认为,早在淳熙八年以前,这个转变已经发生。但学界对该认识所依据关键书信的编年尚有不同意见,除淳熙八年前之说外,还有淳熙十三年和十四年两种看法,朱熹河洛思... 朱熹的河洛之学存在从“河九洛十”到“河十洛九”的转变历程。以往有研究认为,早在淳熙八年以前,这个转变已经发生。但学界对该认识所依据关键书信的编年尚有不同意见,除淳熙八年前之说外,还有淳熙十三年和十四年两种看法,朱熹河洛思想演变的历程问题仍有待发之覆。作于同一时期的其他书信显示,这通关键书信应作于淳熙十二年,可知此时,朱熹仍对北宋刘牧提出的“河九洛十”之说深信不疑。在蔡元定的影响下,朱熹开始考虑“河十洛九”的可能性。宋椠《晦庵先生文集》后集所收《易学启蒙》草稿中两说并存的情况,显示出淳熙十二年至十三年间朱熹在“河九洛十”与“河十洛九”之间徘徊的思想状态,这也是以往研究较少注意到的内容。淳熙十三年三月《易学启蒙》的序定,标志着朱熹彻底完成了“河十洛九”的转向。淳熙十二年至十三年三月应当是朱熹河洛之学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蔡元定 河图洛书 河九洛十 河十洛九 《易学启蒙》
原文传递
试论图书易学在清初的一个变化——以清初学者对宋本《河图》《洛书》的考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岘 《周易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22-31,共10页
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宋代易图,完全突破了象形化的物象图画层面,以白黑点为元素展现出完全抽象化的图像。从图像来说,其核心内容除了"数"便是"方位",是一种完全以形象表达抽象的模式。而在黄宗羲、毛奇龄、... 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宋代易图,完全突破了象形化的物象图画层面,以白黑点为元素展现出完全抽象化的图像。从图像来说,其核心内容除了"数"便是"方位",是一种完全以形象表达抽象的模式。而在黄宗羲、毛奇龄、胡渭等人看来,这样一种图像化的经典解释方式无疑是易学发展中的重大突破。但作为一种经典解释的方式,易图学一定是对《周易》的解释和发展,而不能被当成圣人作《易》之由本末颠倒。这种对于易图学的不同定位,使得清初学者们在重新构建易图学的同时,不仅赋予了"大衍"、"四象"等概念以新的诠释,也在重新梳理"象"、"数"关系的同时,开出了易学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学 图书易学 象数 河洛
原文传递
河图洛书: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原点——兼论依傍经典观念何以能实现其律学之创新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57-66,共10页
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在总结前人的乐律理论基础上,纠偏救弊,加以发展,通过精密计算与科学实验,创造出"新法密律",是世界音乐史上最早用等比级数平均划分音律、精确计算出系列相关数值、系统阐明十二平均律理论的杰出成果。朱... 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在总结前人的乐律理论基础上,纠偏救弊,加以发展,通过精密计算与科学实验,创造出"新法密律",是世界音乐史上最早用等比级数平均划分音律、精确计算出系列相关数值、系统阐明十二平均律理论的杰出成果。朱载堉将易学中"图书学"所阐发的"河图"洛书"图式及其意蕴,作为其律学思想及律数计算的理论原点。虽然他在观念上依傍古老的经典学说,但在思路和方法上采取了循理求数、以数明理的思路,又以深厚精湛的数学计算功力作为有力的工具性配合,并注重实践性的检验,从而实现了律学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载堉 十二平均律 河图洛书 方法 创新
原文传递
清代考据学视野下的《河洛精蕴》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效雷 汪明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4,共11页
考据学是清代学术的突出特色,清代考据学的成就体现于“祖述渊源”“历数考订”“博证致用”等方面。江永秉持格物致知精神,以考据为方法,奉“归本河洛”为宗旨,从祖述渊源、历数考订、博证致用三方面治《易》,撰成《河洛精蕴》,其成就... 考据学是清代学术的突出特色,清代考据学的成就体现于“祖述渊源”“历数考订”“博证致用”等方面。江永秉持格物致知精神,以考据为方法,奉“归本河洛”为宗旨,从祖述渊源、历数考订、博证致用三方面治《易》,撰成《河洛精蕴》,其成就超越了前代学者有关河洛学的研究。《河洛精蕴》揭示图书卦画与万事万物的关联,阐述河洛之理蕴含在具体事物之中,一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代考据学特色,另一方面极为巧妙地揭示了中国体用哲学中的“理一分殊”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永 河洛精蕴 考据
原文传递
李觏易学的图书之辨及天人内涵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彦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37,共8页
前人多认为李觏接续了王弼易学凸显人事的一面,重视事功,很少涉及形上问题。事实上,李觏通过对刘牧图书之学的批判与重构,阐述了颇具特色的天人之学。只是与刘牧借阐释河图、洛书着力凸显宇宙衍生变化背后数的规律性不同,李觏更为看重... 前人多认为李觏接续了王弼易学凸显人事的一面,重视事功,很少涉及形上问题。事实上,李觏通过对刘牧图书之学的批判与重构,阐述了颇具特色的天人之学。只是与刘牧借阐释河图、洛书着力凸显宇宙衍生变化背后数的规律性不同,李觏更为看重阴阳二气的交感、消息内涵。在此基础上,他还通过对"元亨利贞"四德做出全新诠释开显其"气形性命"之旨,贯通天道性命,折射出当时儒家思想重建过程中的多元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觏 图书之学 气形性命
原文传递
李觏视域下的图书之学
6
作者 崔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3,共8页
宋代之后,图书之学成为象数易学中的一支显学。探索《易》卦的起源与《洪范九畴》的由来,是其兴起的基本原因。就现存文献而言,黑白点的易图首见于刘牧的著作。李觏则是在反思刘牧易图说的基础上推出其视域下的图书之学的。李氏的图书... 宋代之后,图书之学成为象数易学中的一支显学。探索《易》卦的起源与《洪范九畴》的由来,是其兴起的基本原因。就现存文献而言,黑白点的易图首见于刘牧的著作。李觏则是在反思刘牧易图说的基础上推出其视域下的图书之学的。李氏的图书之学指出:河图、洛书是真实存在的;伏羲不仅取河图八方之位和洛书五行之象,还参照了宇宙万物之情状,从而画出了八卦;河图演示的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方位,洛书昭示的则是天地阴阳之气的会合,而会合之后有象有形,象、形不可分割。他的这一图书之学识见,对后世图书之学起到了重要的引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图 洛书 八卦 图书之学
下载PDF
陈应润对图书学的质疑和批评 被引量:1
7
作者 向世陵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71,共5页
陈应润对图书学的质疑和批评不等于对河图、洛书的一般性地反对,但他明确否定邵雍的先天八卦方位。所谓后天或文王八卦,其实正是伏羲八卦的本来模样,文王则是继承了伏羲的图式。爻变是陈应润分析《周易》卦爻运动的基本方法。十二卦阴... 陈应润对图书学的质疑和批评不等于对河图、洛书的一般性地反对,但他明确否定邵雍的先天八卦方位。所谓后天或文王八卦,其实正是伏羲八卦的本来模样,文王则是继承了伏羲的图式。爻变是陈应润分析《周易》卦爻运动的基本方法。十二卦阴阳消长,说到底是乾坤的互变。《四库总目提要》对陈应润破陈抟之学的称许,大致是可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学 太极图 先天后天 爻变
下载PDF
试论崔铣对朱熹易学的批评
8
作者 吕相国 《儒学与文明》 2016年第1期233-246,共14页
崔铣易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承继了程朱易学的义理易学特点,注重对周易义理思想的发挥,而贬低排斥其中的象数思想,认为汉象数易与宋图书易都不是易学之正宗,正宗的易学传统乃是经王弼提倡,至程氏《易传》而完备的义理易学传统。崔铣对于... 崔铣易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承继了程朱易学的义理易学特点,注重对周易义理思想的发挥,而贬低排斥其中的象数思想,认为汉象数易与宋图书易都不是易学之正宗,正宗的易学传统乃是经王弼提倡,至程氏《易传》而完备的义理易学传统。崔铣对于程朱易学思想,并未采取完全信守不变的态度,而是有批评地吸收和承继,如对于朱子易学义理、象数并重的学术风格便进行了有选择的舍取,对朱子的'三圣说'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批评,对程朱易学乃至程朱理学传统中的'理气二分'思想进行了批评和修正,而正是这一修正构成了其对程朱易学的一个主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铣 易学 三圣说 理气关系 图书之学
原文传递
基于河图洛书的中医内外相关学说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相鹏 王红霞 +4 位作者 武宁 张培红 李峰 张永明 曹东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8年第4期10-13,共4页
中医"内外相关"学说是曹东义教授在河图洛书思想基础上,吸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提出的学术观点。河洛文化是中医的根脉和源泉;"五脏相关"理论,重点强调五脏六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中医"内外相关"学说是曹东义教授在河图洛书思想基础上,吸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提出的学术观点。河洛文化是中医的根脉和源泉;"五脏相关"理论,重点强调五脏六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理病理特点;"内外相关"学说,根据河洛整体生成的思想,结合五脏相关理论,概括说明人体内外、表里、阴阳、脏腑之间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一学术思想,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延伸,能够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尤其是有利于阐明中医外治方法的学术原理,让中医优秀的特质独立于西医的目光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图洛书 内外相关学说 曹东义 邓铁涛 五脏相关 整体观念 内病外治
下载PDF
蔡清《虚斋看河图洛书说》初探
10
作者 林长红 林振礼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0-23,共4页
《虚斋看河图洛书说》涉及蔡清的易学成就。明成化、弘治年间,以蔡清为代表的一批"清源学派"学者,在泉州开元寺结社研究易学,其影响至为深远,有"今天下言《易》者,皆推晋江"的称誉。蔡清撰此著既是"羽翼程朱&q... 《虚斋看河图洛书说》涉及蔡清的易学成就。明成化、弘治年间,以蔡清为代表的一批"清源学派"学者,在泉州开元寺结社研究易学,其影响至为深远,有"今天下言《易》者,皆推晋江"的称誉。蔡清撰此著既是"羽翼程朱"之举,又有追溯文化源头完善自己易学思想体系之初衷。该书以朱熹《周易本义》之旨趣为依归,将阴阳五行即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结合地支的子、卯、午、酉,对应河图的奇妙数阵,对理学开山周敦颐《太极图说》作出不支离且圆活浑成的阐释,还"易本是卜筮之书"的真实面目。理学家蔡清以"冬至子之半"及"天根""月窟"揭示阴阳转换之枢纽。蔡清作为"一位有名的易学家"(朱伯崑语),探索他的这一重要著作,对于厘清明清时代的易学嬗变当有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清 朱熹 邵雍 胡方平 河图洛书 太极
下载PDF
河洛论
11
作者 刘恭德 《大自然探索》 1992年第2期74-81,共8页
关键词 河图 洛书 雨量季节模型 气象
下载PDF
胡煦易学的河图洛书观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威威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62,共9页
胡煦是清初著名易学家,治易兼采汉宋,融合象数与义理,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胡煦认为《周易》为传道之书,阐述天人合一之旨,而欲明周易所传之道,必须从研究河图、洛书开始。他认为河图、洛书同为伏羲画卦之资,反对以洛书为作《范》之... 胡煦是清初著名易学家,治易兼采汉宋,融合象数与义理,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胡煦认为《周易》为传道之书,阐述天人合一之旨,而欲明周易所传之道,必须从研究河图、洛书开始。他认为河图、洛书同为伏羲画卦之资,反对以洛书为作《范》之具的观点。关于河图、洛书的关系,胡煦提出“河图合而洛书分,河图先天洛书后天”,“图为先天是流行之气,书为后天是对待之形”,批评先天对待后天流行的观点。基于河图先天的看法,胡煦提出“先天河图无拆法”,批评拆补之说,提出羲图文卦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煦 河图 洛书 周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