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体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电泳释放 被引量:18
1
作者 秦文斌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7-607,共11页
当今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都是先裂解细胞放出蛋白质,然后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各种分析.对于红细胞来说,它的裂解产物也称"溶血液",其中主要成分有血红蛋白A1,A2,A3和碳酸酐酶(CA)等.本实验室用未裂解的完整的活体红细胞直接进行电... 当今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都是先裂解细胞放出蛋白质,然后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各种分析.对于红细胞来说,它的裂解产物也称"溶血液",其中主要成分有血红蛋白A1,A2,A3和碳酸酐酶(CA)等.本实验室用未裂解的完整的活体红细胞直接进行电泳,观察其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建立了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中红细胞的电泳释放实验.电泳释放可分为"初释放"(一次通电完成电泳,此时有Hb释放出来)和"再释放"(电泳过程中断电-再通电,又有Hb释放出来).本实验室在"初释放"实验中发现了"HbA2现象",并通过Hb交叉电泳发现了HbA2与HbA1的相互作用;利用初释放型双向对角线电泳发现红细胞内HbA2与HbA1结合存在;对电泳释放出来的"HbA2现象"成分做SDS-PAGE及质谱分析,发现Prx-2(Peroxiredoxin-2)可能参与"HbA2现象"的形成;在研究"再释放"实验中发现了"Hb多带再释放现象",在此基础上创建等渗再释放、低渗再释放、等低渗全程再释放及再释放型双向对角线电泳;两种红细胞(全血中的红细胞和由它分离出来的游离红细胞)再释放的比较研究;血浆成分对红细胞再释放的影响等.以上研究方法的建立为活体细胞内蛋白质存在状态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并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 红细胞 血红蛋白 电泳释放 初释放 再释放 hba_2现象
原文传递
软骨鱼系动物与爬行纲动物血红蛋白A_2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焦勇钢 秦文斌 雎天林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软骨鱼系动物(孔鳐)与爬行纲动物(乌龟、中华鳖、翠青蛇)的“HbA2 (血红蛋白A2 )现象”。方法:将动物溶血液和其红细胞悬浮液并排进行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观察有无差异。结果:软骨鱼类动物孔鳐“HbA2现象”阳性;爬行... 目的:比较研究软骨鱼系动物(孔鳐)与爬行纲动物(乌龟、中华鳖、翠青蛇)的“HbA2 (血红蛋白A2 )现象”。方法:将动物溶血液和其红细胞悬浮液并排进行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观察有无差异。结果:软骨鱼类动物孔鳐“HbA2现象”阳性;爬行纲动物乌龟“HbA2现象”阳性,中华鳖和翠青蛇“HbA2现象”阴性。结论: 在生物进化中,两类动物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造成了“HbA现象”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鱼 爬行纲 HhA2现象
下载PDF
血红蛋白A_2现象发生机制的研究——“红细胞HbA_2”为HbA_2与HbA的结合产物 被引量:15
3
作者 秦文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6-289,共4页
为了弄清血红蛋白A_2现象的发生机制,我们对“红细胞HbA_2”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红细胞HbA_2”的双向电泳结果表明,它含有两种血红蛋白成分:一种相当于HbA,另一种很可能是溶血液HbA_2。其单向二次电泳结果也证明,它是由溶血液HbA_2... 为了弄清血红蛋白A_2现象的发生机制,我们对“红细胞HbA_2”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红细胞HbA_2”的双向电泳结果表明,它含有两种血红蛋白成分:一种相当于HbA,另一种很可能是溶血液HbA_2。其单向二次电泳结果也证明,它是由溶血液HbA_2和HbA所组成。结果初步说明,盘红细胞中HbA_2可能与HbA结合存在。两者可能有相互作用,也许这是产生血红蛋白A_2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A2 红细胞 血红蛋白A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