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天气形势特征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陈瑞敏 吴雁 +1 位作者 康文英 王荣英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利用MICAPS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资料和衡水市环境监测站细颗粒物(PM2.5)及PM10浓度资料,对2013年1月衡水市出现的连续雾霾天气从PM10及细颗粒物浓度演变、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要素关系、中低层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利用MICAPS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资料和衡水市环境监测站细颗粒物(PM2.5)及PM10浓度资料,对2013年1月衡水市出现的连续雾霾天气从PM10及细颗粒物浓度演变、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要素关系、中低层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雾霾天气期间06:00(北京时间,下同)至07:00和16:00至21:00为PM10和细颗粒物浓度较低时段,PM10最大值出现在15:00,细颗粒物最大值出现在02:00,两者并不同时达到极值。2)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湿度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还和许多其它因素有关。3)衡水市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源、扬尘污染、冬季燃煤采暖、局部污染源及区域性污染。4)雾霾天气相对湿度和能见度基本呈负相关,气压变化不大,风向频率最多为北到东北风,平均风速一般都在2 m/s以下。雾日时大部分时段为雾和霾的混合物。5)重污染日期间500 hPa为平直偏西气流或西北偏西气流,没有明显的槽脊活动。而污染较轻的时段500 hPa为明显的西北气流控制或有槽脊活动。6)雾霾天气期间大部分日数08:00在850hPa以下都存在逆温层;地面气压场偏弱,尤其河北平原一带基本为均压场。最后对雾霾天气影响及对策进行了简单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雾霾 污染物 浓度 能见度 逆温层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雾霾污染 被引量:47
2
作者 严雅雪 齐绍洲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81,共13页
本文利用1998—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Moran‘s I和Geary’s C指数对FDI与雾霾(PM_(2.5))污染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并基于EKC假说构建了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将经济地理嵌套权重矩阵、经济地理权重矩阵纳入静态和动... 本文利用1998—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Moran‘s I和Geary’s C指数对FDI与雾霾(PM_(2.5))污染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并基于EKC假说构建了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将经济地理嵌套权重矩阵、经济地理权重矩阵纳入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发现:(1)相对于静态空间面板模型,动态空间计量模型能更为准确地拟合FDI对我国雾霾(PM_(2.5))浓度的影响过程,雾霾(PM_(2.5))污染表现出显著的"叠加效应"和"溢出效应"。(2)在经济地理嵌套权重矩阵和经济地理权重矩阵下,FDI流量每升高1%,PM_(2.5)浓度分别升高0.0174%和0.0161%。FDI存量每升高1%,PM_(2.5)浓度分别升高0.0177%和0.0163%,表明FDI是导致雾霾(PM_(2.5))浓度升高的影响因素之一,说明了我国目前吸引和利用FDI离环保目标的最优水平还有一定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雾霾(PM2.5)浓度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监测北京灰霾天臭氧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3
作者 范广强 张天舒 +4 位作者 付毅宾 董云升 陈臻懿 刘建国 刘文清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1-248,共8页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是测量对流层臭氧时空分布的有力工具,利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在灰霾条件下开展观测研究,分析了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夏季副热带高压大气天气条件下,受偏南风气团输送的影响,6月中旬形成一次高浓度的臭氧...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是测量对流层臭氧时空分布的有力工具,利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在灰霾条件下开展观测研究,分析了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夏季副热带高压大气天气条件下,受偏南风气团输送的影响,6月中旬形成一次高浓度的臭氧污染过程。6月14日夜间至6月15日中午离地面1.5~2km高度的臭氧气团浓度(即体积分数)高达1.2×10^-7以上,下午臭氧气团出现下沉,从而引起当日下午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升高。在灰霾天气过程中,细颗粒物与臭氧分布在不同高度上具有不同的关联特征,地面颗粒物充分参与了光化学反应过程,而高空高浓度的颗粒物和臭氧气体则与输送有关。晴朗天气下的臭氧浓度在整个空间尺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外部输入气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灰霾 臭氧浓度 副热带高压
原文传递
西安市秋季灰霾天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伟 付红蕾 +4 位作者 王廷路 宋颖 扶娟 项麦祺 李彦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9-288,共10页
为探明西安市秋季灰霾天气条件下微生物气溶胶的特性,于2014年10月7日到23日两次灰霾过程期间,在西安市长安大学站点,采用Andersen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对细菌与真菌气溶胶进行采样,并对其浓度、粒径、种属分布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 为探明西安市秋季灰霾天气条件下微生物气溶胶的特性,于2014年10月7日到23日两次灰霾过程期间,在西安市长安大学站点,采用Andersen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对细菌与真菌气溶胶进行采样,并对其浓度、粒径、种属分布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灰霾天期间,可培养细菌与真菌气溶胶的浓度水平分别为1102~1737 CFU·m-~3和1466~1704 CFU·m-~3,不仅远高于非灰霾天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值,也超过了中国科学院推荐的标准值.在非灰霾天气条件下,空气中大部分可培养细菌气溶胶(79.7%)与真菌气溶胶(74.6%)均分布在粗颗粒范围(〉2.1μm),它们的中位径(NMD)分别为(2.32±0.12)μm、(2.48±0.24)μm;而在灰霾天气条件下,可培养细菌气溶胶与真菌气溶胶的中位径分别为(1.96±0.29)μm和(2.44±0.23)μm.此外,在灰霾天期间,空气中优势细菌除了葡萄球菌属(Micrococcus)与微球菌属(Staphylococcus)外,还鉴定出了非霾天没有检测出的致病菌种奈瑟氏菌属(Neisseria);而真菌在灰霾天时,除了曲霉属(Aspergillus)检出频率大幅提高外,还出现了非霾天未鉴定出的致病菌属拟青霉属(Paecilomyces)与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研究表明,相比于非灰霾天气,灰霾天气下有更高的微生物气溶胶暴露风险.研究结果可以为评估灰霾暴发时微生物气溶胶引起的环境与健康效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微生物气溶胶 浓度 粒径分布 种属
原文传递
杭州灰霾天气超细颗粒浓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秋方 孙在 谢小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51-2856,共6页
利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MPS)对杭州2013年12月6~11日连续灰霾天气和灰霾消退过程超细颗粒进行监测,分析颗粒物浓度变化和粒径谱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颗粒物日变化特征为夜晚数浓度较高,凌晨数浓度开始降低,08:00和18... 利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MPS)对杭州2013年12月6~11日连续灰霾天气和灰霾消退过程超细颗粒进行监测,分析颗粒物浓度变化和粒径谱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颗粒物日变化特征为夜晚数浓度较高,凌晨数浓度开始降低,08:00和18:00上下班高峰期出现一个小峰值,体现出明显的交通源峰值,表明交通排放对大气污染影响较大.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最高数浓度达到8.0×104cm-3.粒径谱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分别为15 nm和100 nm,粒径在100 nm附近的粒子占大多数,粒子以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为主,平均数量中位径CMD(count medium diameter)为85.89 nm.而在灰霾消退过程,颗粒物数浓度降低,峰值粒径向小粒径演变,粒径在100 nm附近的粒子逐渐减少,核模态粒子增多,大于积聚模态,平均CMD为58.64 nm.气象因素中能见度和风力与数浓度主要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25和-0.229,相对湿度与数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271,冬季大气比较稳定,水平温度与数浓度的相关性较小.研究灰霾天气数浓度分布和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对其形成机制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超细颗粒 数浓度 粒径谱 气象因子
原文传递
南京霾天颗粒物数浓度特征及其受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花艳 潘良宝 +2 位作者 汤莉莉 陈杨 魏建苏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5-393,共9页
2013年1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爆发持续性霾污染过程。本研究利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和气溶胶粒径谱仪在线观测这次霾污染过程中13.6~20 000 nm颗粒物数浓度,结合气象参数和颗粒物化学组分对南京霾天颗粒物数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 2013年1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爆发持续性霾污染过程。本研究利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和气溶胶粒径谱仪在线观测这次霾污染过程中13.6~20 000 nm颗粒物数浓度,结合气象参数和颗粒物化学组分对南京霾天颗粒物数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霾天颗粒物主要分布在积聚模态,且500~1 000 nm和1 000~2 500 nm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的增多是造成霾天能见度低的主要原因;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13.6~100 nm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逐渐降低,而大于100 nm颗粒物数浓度升高;500~1 000 nm和1 000~2 500 nm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尤为明显,并且这2个粒径段颗粒物受气态污染物(SO2,NOX)的二次转化影响较大。霾污染期间南京大气颗粒物主要来自南京东南和西北方向的污染源排放,颗粒物数浓度总体上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温度对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3.6~100 nm粒径段;边界层的高度与粒径>100 nm颗粒物呈负相关性,边界层的抬升反而利于超细粒子的生成和增长;逆温层的强度对超细粒子的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数浓度 气象条件 南京
下载PDF
浙江北部一次爆发式发展重度大气污染的气象特点和成因 被引量:15
7
作者 涂小萍 姚日升 +1 位作者 高爱臻 沈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3-1451,共9页
基于全国空气质量指数和PM_(2.5)监测、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6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和自动气象监测、宁波镇海激光雷达、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GDA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等多种资料,对2017年12月30日―2018年1月1日浙江... 基于全国空气质量指数和PM_(2.5)监测、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6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和自动气象监测、宁波镇海激光雷达、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GDA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等多种资料,对2017年12月30日―2018年1月1日浙江北部一次爆发式发展大气污染事件气象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应用HYSPLIT4模式进行粒子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在浙江省表现出明显的爆发性增长和自西北向东南传输的特征,污染程度自浙北向浙中、浙南逐渐减轻,重度污染时浙北大范围出现2000 m以下的重度霾,污染粒子主要来自上游的安徽和江苏省.大气污染爆发式发展与冷空气有关,1000 m以下边界层内冷空气偏弱,但足以将盛行风改变为西北风,是污染物粒子输送的动力条件,污染粒子集中在该层内,层内没有下沉运动,因此水平风场对污染事件爆发有决定性作用;1000 m以上层次冷平流表现明显,且伴有下沉运动,抑制了边界层粒子的垂直扩散,对污染事件的发展和维持有间接影响.激光雷达的消光系数变化不仅与污染物粒子浓度变化有关,还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污染物粒子质量浓度通量散度的变化对预报粒子浓度的增减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消光系数 后向轨迹 质量浓度 通量散度 浙江省
原文传递
石家庄一次持续性霾过程形成原因及气溶胶垂直探空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洋 王红磊 +4 位作者 侯雪伟 董晓波 朱莉莉 范根昌 赵有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4-832,共9页
为了研究石家庄冬季霾过程的形成原因及污染物变化特征,对2015年12月17—26日一次持续性霾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天气背景场、PM(PM_(2.5)和PM_(10))、气态污染物(SO_2、CO、NO_2和O_3)、边界层垂直结构和数浓度垂直分布进行了综合观测分... 为了研究石家庄冬季霾过程的形成原因及污染物变化特征,对2015年12月17—26日一次持续性霾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天气背景场、PM(PM_(2.5)和PM_(10))、气态污染物(SO_2、CO、NO_2和O_3)、边界层垂直结构和数浓度垂直分布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华北上空稀疏的等压线和均压场结构、地面小风、高湿度的气象条件为这次霾污染的发生和持续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水汽条件.霾过程中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8.1、299.4、75.3、81.9、13.1μg·m^(-3)和4.2 mg·m^(-3),分别是清洁天的5.8、4.5、1.4、2.4、0.5和4.7倍.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近地层气溶胶粒子向高层的传输.逆温层上部层边界层内<0.3μm和0.3~2.5μm的气溶胶数浓度分别减少了25%~40%和63%~85%.在<200 m高度内,<0.3、0.3~0.5、0.5~1.0和1.0~2.5μm的气溶胶在霾天的平均数浓度分别为503.0、295.7、103.9和8.9 cm^(-3),分别是清洁天的2.8、17.8、31.9和24.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气溶胶 数浓度 垂直分布 石家庄
原文传递
Haze removal for UAV reconnaissance images using layered scattering model 被引量:8
9
作者 Huang Yuqing Ding Wenrui Li Honggu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502-511,共10页
During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reconnaissance missions in the middle-low troposphere, the reconnaissance images are blurred and degraded due to the scattering process of aerosol under fog, haze and other ... During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reconnaissance missions in the middle-low troposphere, the reconnaissance images are blurred and degraded due to the scattering process of aerosol under fog, haze and other weather conditions, which reduce the image contrast and color fidelity.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AV itself,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lgorithm for dehazing UAV reconnaissance images based on layered scattering model. The algorithm starts with the atmosphere scattering model, using the imaging distance, squint angle and other metadata acquired by the UAV. Based on the original model, a layered scattering model for dehazing i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length and extinction coefficient, the airlight intensity and extinction coefficient are calculated in the model. Finally, the restored images are obtained. In addition, a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is used for classifica- tion of haze concentration of the image, avoiding the trouble of manual working. Then we evaluate the haze removal results according to both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riteri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 image,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the image restored by our method increases by 282.84%, which proves that our method can obtain excellent dehazi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e scatteringmodel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haze concentration Image restoration Layered scattering model UAV
原文传递
1961—2012年江苏省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田心如 林惠娟 +2 位作者 陈广昌 武艳 王伟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3期29-34,共6页
利用1961—2012年江苏省69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2012年苏州市大气气溶胶观测资料,在对霾日进行判识和筛选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霾与气象条件和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2年江苏省各站年总霾日数均呈上升趋... 利用1961—2012年江苏省69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2012年苏州市大气气溶胶观测资料,在对霾日进行判识和筛选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霾与气象条件和污染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2年江苏省各站年总霾日数均呈上升趋势,85%的台站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江苏省年平均霾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2011—2012年呈急剧上升趋势;1980年前霾日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1980年后,沿江和苏南地区为霾的高发区,东部沿海大部地区霾日较少。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以12月和1月发生最多。降水少和风速小有利于霾天气的发生;除SO2外,PM10、PM2.5和NO2等污染物浓度随着霾等级的增加而增大,其中PM2.5浓度增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污染物浓度
下载PDF
哈尔滨市冬季雾霾天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敏 储江伟 +2 位作者 李洪亮 段超 王旭 《森林工程》 2017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了研究哈尔滨冬季雾霾天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于2015年11月3~4日特大雾霾天,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取样,包括每小时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同时利用离取样点最近的环保部门监测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出了其时间变化性、气象作用及不同粒... 为了研究哈尔滨冬季雾霾天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于2015年11月3~4日特大雾霾天,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取样,包括每小时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同时利用离取样点最近的环保部门监测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出了其时间变化性、气象作用及不同粒度颗粒物比重。研究发现:此次雾霾由不利气象条件下人为源引起;雾霾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剧增,质量浓度PM_(10)/TSP平均为89.5%,其中PM_(2.5)的贡献很大,PM_(2.5)/TSP平均为64.1%,PM_(2.5)/PM_(10)平均为66.3%;不同粒度颗粒物数量、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驼峰形曲线,早晚高,午后低;粒度为1~2.5μm颗粒雾霾天所占比例29.5%,是非雾霾天13.2%的两倍以上;雾霾的形成伴随着粒度小于0.5μm颗粒因凝结长大被大量消耗和粒度为0.5~2μm大量积累,这也是造成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颗粒物 质量浓度 数量浓度
下载PDF
基于无人直升机探测的北京地区重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垂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杨 马舒庆 +3 位作者 贾小芳 郑宇 鲁赛 赵胡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6期179-183,共5页
基于2015年秋末冬初华北地区频繁出现的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无人直升机搭载的气溶胶采样装置和激光粒子计数器对北京顺义及房山地区近地面大气颗粒物进行探测,分析了重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廓线及其分布特征。结... 基于2015年秋末冬初华北地区频繁出现的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无人直升机搭载的气溶胶采样装置和激光粒子计数器对北京顺义及房山地区近地面大气颗粒物进行探测,分析了重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廓线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重雾霾天气过程粒径小于1.0μm的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变化不明显,粒径大于1.0μm的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呈弱的减小趋势,说明重污染天气条件下近地面层大气颗粒物的粒子数相对稳定,亚微米级气溶胶数浓度较高,而粗粒子气溶胶数浓度较低。基于无人直升机搭载的气溶胶采样装置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的质量浓度廓线表明,50 m高度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最大浓度达700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数浓度廓线
下载PDF
人工雾霾环境下XP-70绝缘子的交流闪络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宁博扬 杨倩倩 +1 位作者 李怀科 马瑞泽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1-176,共6页
日益加剧的雾霾天气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了诸多威胁,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并不深入。为此以XP-70型瓷绝缘子作为研究对象,在自建的人工模拟雾霾试验平台下开展交流污闪试验,测量了不同颗粒物浓度、不同颗粒物粒径、不同相对湿度以及不... 日益加剧的雾霾天气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了诸多威胁,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并不深入。为此以XP-70型瓷绝缘子作为研究对象,在自建的人工模拟雾霾试验平台下开展交流污闪试验,测量了不同颗粒物浓度、不同颗粒物粒径、不同相对湿度以及不同雾水电导率下绝缘子表面的闪络电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物浓度下绝缘子闪络电压存在差异,绝缘子闪络电压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颗粒物粒径越小,绝缘子闪络电压越小,但颗粒物粒径大小对绝缘子闪络电压影响并不明显。环境相对湿度对绝缘子闪络电压影响显著,相对湿度越大,绝缘子闪络电压越小。绝缘子闪络电压随着雾水电导率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减小,这主要与雾水电导率增加了绝缘子表面等值盐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闪络特性 颗粒物浓度 颗粒物粒径 相对湿度 雾水电导率
原文传递
从区域能源消费探寻雾霾成因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敏 黄东风 +2 位作者 何斯征 佘孝云 姚烨彬 《上海节能》 201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针对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的大面积雾霾天气,分析了中东部各省市的煤炭消费强度、汽柴油消费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指标,揭示高能耗、高污染排放是雾霾天气发生的根源。初步估算了一般天气条件下和出现逆温现象时,等量污染物排放... 针对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的大面积雾霾天气,分析了中东部各省市的煤炭消费强度、汽柴油消费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指标,揭示高能耗、高污染排放是雾霾天气发生的根源。初步估算了一般天气条件下和出现逆温现象时,等量污染物排放可能引起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明显变化,并认为雾霾的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对环境容量超载的警示信号。要治理雾霾污染天气,应从能源消费的源头上着手,建立联动机制和应急机制,加强对雾霾天气的预测预警,各地区联手共同应对大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雾霾 强度指标 污染浓度
下载PDF
人工模拟雾霾实验及其装置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建辉 赵悦菊 +3 位作者 孙伟 滕济林 王国刚 苗文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130-5137,共8页
雾霾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实际雾霾天气的不确定性限制了研究工作的开展。结合雾霾组成特点,根据溯源法得出雾霾的人工模拟方法,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人工模拟雾霾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由模拟燃煤排放、模拟交通排... 雾霾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实际雾霾天气的不确定性限制了研究工作的开展。结合雾霾组成特点,根据溯源法得出雾霾的人工模拟方法,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人工模拟雾霾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由模拟燃煤排放、模拟交通排放(如汽车尾气)、粉尘扬尘及含有一定雾水电导率的盐雾发生器等4个单元部分组成。设计一个高3.2 m、直径4 m的圆柱有机玻璃模拟腔体,在腔体不同位置设置5个监测点,采用粒径谱仪,粒子计数仪、温湿度传感器等对形成的雾霾环境进行颗粒物粒径分布和浓度监测。通过调试实验,该系统最终可实现稳定的高浓度雾霾环境,可用于研究材料在雾霾环境下的加速老化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模拟 颗粒物浓度 单元发生装置 气溶胶
原文传递
基于雾线暗通道先验改进的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小平 陈艳宇 石慧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1-178,共8页
针对现有图像去雾算法中大气光值和透射率估计不准确导致图像去雾后失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雾线暗通道先验改进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根据HSV空间雾浓度与亮度和饱和度差值的关系计算图像的全局相对雾浓度,并结合暗通道图对应的高像... 针对现有图像去雾算法中大气光值和透射率估计不准确导致图像去雾后失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雾线暗通道先验改进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根据HSV空间雾浓度与亮度和饱和度差值的关系计算图像的全局相对雾浓度,并结合暗通道图对应的高像素值来设置能够自动选择合适的大气光值的权重系数;其次,利用暗通道先验得到的粗略透射率值对每条雾线中最大半径透射率进行修正,然后引入容差参数对明亮像素的透射率进行优化,引入快速引导滤波对透射率图进行进一步优化;最后,根据大气散射模型获得最终的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去雾算法在主观视觉效果和客观数据上均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雾线暗通道先验 雾浓度 容差参数 明亮像素 大气散射模型
原文传递
徐州市2016年雾霾特征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玲 朱广奎 许猛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掌握徐州市雾霾发生特征,探讨气象因素与雾霾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徐州市气象站提供的2016年气象资料和环境监测站提供的国控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对雾霾天气发生情况与温度、气压等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6年度徐州市... 目的掌握徐州市雾霾发生特征,探讨气象因素与雾霾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徐州市气象站提供的2016年气象资料和环境监测站提供的国控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对雾霾天气发生情况与温度、气压等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6年度徐州市7个环境监测站PM_(2.5)日平均浓度为12~465μg/m^3,最高超标5.2倍,全年度日均浓度为78.58μg/m3。7个监测点PM_(2.5)超标日占全年的22.68%~74.32%,呈现出冬季最多、其次为春秋季、最少为夏季的季节特征。PM_(2.5)质量浓度与温度具有高度负相关性,而与大气压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徐州市雾霾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和雾霾发生及致病机理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质量浓度 PM2.5 温度 大气压 徐州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垂直观测的连云港地区一次污染天气分析
18
作者 姚雷 颜佳任 刘瑞翔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2020年12月11—13日连云港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粒子计数器和气溶胶采样装置对连云港地区近地面大气颗粒物进行垂直探测,结合风廓线雷达、地基微波辐射计以及地面气象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大气... 2020年12月11—13日连云港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粒子计数器和气溶胶采样装置对连云港地区近地面大气颗粒物进行垂直探测,结合风廓线雷达、地基微波辐射计以及地面气象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浓度廓线和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特征,并通过后向轨迹追踪模式分析了污染物来源及扩散情况,探究了此次污染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观测的高空风场和微波辐射计测量的温湿变化特征与颗粒物垂直特征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从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看,污染严重时段,污染物主要集中在200 m以下高度,污染层浅薄,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在污染扩散阶段,随着逆温层减弱抬升,污染物向上扩散,地面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污染层较为深厚。污染物外源输送和污染物在连云港地区有利气象条件下的吸湿增长是本轮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其中上游污染物传输主要来源于徐州和山东半岛中部地区,污染物离开连云港后主要沿东南到东方向向海上扩散,风向的转变可能是预报污染开始消散的关键气象条件,而风速的大小则是污染物消散快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大气颗粒物 垂直探测 无人机 质量浓度
下载PDF
人工增雪技术对降低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的可行性研究
19
作者 王海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雾霾天气是影响城镇居民生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冬季降雪量不足会导致城市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加重。为此使用人工增雪技术提高冬季降雪量,并探究人工增雪技术对降低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的可行性。分析人工增雪技术的效果和潜力,计算城市... 雾霾天气是影响城镇居民生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冬季降雪量不足会导致城市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加重。为此使用人工增雪技术提高冬季降雪量,并探究人工增雪技术对降低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的可行性。分析人工增雪技术的效果和潜力,计算城市内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和降雪量间的变化,以此分析该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增雪能降低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有效改善城市内的酸雨情况,优化空气污染质量综合指数,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证明了人工增雪技术对降低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的可行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天气 污染物的可行性分析 污染物浓度 人工增雪技术 降雪量
下载PDF
基于SVM的雾天图像分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可 陈洪亮 +1 位作者 张生伟 万锦锦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41,47,共6页
针对自适应去雾系统对雾气浓度自动识别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VM和混合特征的雾天图像分类算法。结合雾天图像特点,选用暗通道特征、小波特征以及去均值归一化特征组成混合特征向量,用于描述不同雾气浓度下图像的特征差异。通过SVM算... 针对自适应去雾系统对雾气浓度自动识别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SVM和混合特征的雾天图像分类算法。结合雾天图像特点,选用暗通道特征、小波特征以及去均值归一化特征组成混合特征向量,用于描述不同雾气浓度下图像的特征差异。通过SVM算法对混合特征向量进行监督学习,最终实现雾天图像的自动识别与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有效地识别与区分无雾、轻雾、浓雾图像,为去雾系统自适应地根据雾气浓度选取去雾参数提供了良好的分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类 雾气浓度 暗通道 小波变换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