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u Zuoren's Westward Sketching Journey and Han-Tibetan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1940s
1
作者 Shuang LI Fujuan CHANG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4期131-148,共18页
The nationalization,modernization,and Chinafication of artistic creation are the motivation for pushing forwar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rt and advocating Chinese culture.During the Comprehensive War of resistance ... The nationalization,modernization,and Chinafication of artistic creation are the motivation for pushing forwar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rt and advocating Chinese culture.During the Comprehensiv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the painter Wu Zuoren answered the art community's call of the times and went twice westward to Xizang for sketching;these trips enriched his artistic creation with Tibetan culture and inspired him to some national paintings;he not only changed and diversified his painting style,but also held a series of exhibitions and communication events,which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love for Tibetan culture among people from home and abroad.Many of his Tibetan paintings,as they spread across China,have gradually become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shared by multiple ethnic groups;these Tibetan paintings not only demonstrate the united image and general status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serve as vivid cases for the study of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 Zuoren Westward sketching journey Tachienlu Maiden han-tibetan Cultural Exchange Cultural integration
原文传递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悟湖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36-43,共8页
文章认为,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主要反映在三种层面上:民间层面的渗透影响、学者僧侣层面的交流传播和中央王朝与地方政府官方层面的往来贡赐。文章仅就宋代汉藏两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略作考察,至于其他历史时期与其他层面宗教文化... 文章认为,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主要反映在三种层面上:民间层面的渗透影响、学者僧侣层面的交流传播和中央王朝与地方政府官方层面的往来贡赐。文章仅就宋代汉藏两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略作考察,至于其他历史时期与其他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另撰文论述。关于宋代汉藏宗教文化交流,学界关注者寥寥无几,至于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更鲜有问津之人。认为宋代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通过民间方式,将汉地的宗法性传统宗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传递到了周边藏区民间,也将藏传佛教文化、苯教文化和其他藏族宗教习俗传播到了周边汉地民间。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有益地推动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从某种程度上保持和深化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汉藏 民间层面 宗教文化 交流
下载PDF
跨文化心理视野下的传统汉藏民族白色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兰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35-37,共3页
民族文化中最稳定的因素是民族心理,民族心理的重要内容———民族认知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使得民族心理结构与组织的发展具有民族性与文化性。汉族与藏族的传统文化不同,使其表现出的民族认知不同。本文从白色认知的区别入手,探寻原因,... 民族文化中最稳定的因素是民族心理,民族心理的重要内容———民族认知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使得民族心理结构与组织的发展具有民族性与文化性。汉族与藏族的传统文化不同,使其表现出的民族认知不同。本文从白色认知的区别入手,探寻原因,以便更好地挖掘其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文化 汉藏民族 跨文化心理
下载PDF
国内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唐代~1949年)研究状况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海燕 喜饶尼玛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汉藏文化交流是汉藏关系发展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览当今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是以宗教、经济、文学艺术等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以朝代的更迭和政局的演变为维度,认识彼此在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补的过程。唐、元... 汉藏文化交流是汉藏关系发展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览当今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是以宗教、经济、文学艺术等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以朝代的更迭和政局的演变为维度,认识彼此在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补的过程。唐、元、明、清时期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时间上的阶段性以及特殊性。当今藏学界更多地是以断代史的角度探究汉藏文化交流,归纳历史特征,探析推进因素。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过程中,非政府行为有所增加。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则相对薄弱,且侧重于关注政治文化在双方交流中的操作与演变。与此同时,佛教界之间的交流研究也逐步引起学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 文化交流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末法国藏学研究的三种学术视角
5
作者 王一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85-93,219,共10页
法国藏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法国东方学研究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印藏”“汉藏”“藏”三个学术视角出发,系统地回顾自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末法国藏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及其学术成果,并对这段时期法国藏学研究的学... 法国藏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法国东方学研究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印藏”“汉藏”“藏”三个学术视角出发,系统地回顾自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末法国藏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及其学术成果,并对这段时期法国藏学研究的学术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藏学 印藏 汉藏 西藏
下载PDF
“拉扎节”番傩文化特征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芸霞 王红芳 《甘肃高师学报》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拉扎节"是洮河流域中下游多民族交融地区汉藏民族共享的盛典,是以村庄为单位,每年在秋天丰收后相约欢聚、酬谢并祭祀山神、驱逐瘟疫灾害、拜亲访友的民间传统节日。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拉扎"释义、时空分布、... "拉扎节"是洮河流域中下游多民族交融地区汉藏民族共享的盛典,是以村庄为单位,每年在秋天丰收后相约欢聚、酬谢并祭祀山神、驱逐瘟疫灾害、拜亲访友的民间传统节日。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拉扎"释义、时空分布、缘起及过"拉扎"节的主要活动"吃拉扎"和"跳拉扎"加以探讨,试图从中原傩与藏傩流传演变数百年来形成独有的"番傩"文化特征角度揭开"跳拉扎"神秘的面纱,展现当地居民传承千年至今信奉人神合一、天人合一的质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民族 “拉扎节” 番傩
下载PDF
叙事与诠释:古代汉藏灾异的述行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颜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89-100,共12页
古代汉藏历史资料中都存在对自然灾异的朴素记忆、记录以及行为实践上的述行,构建出了灾异叙事、灾异诠释、灾异应对处置的述行策略体系。汉藏灾异叙事通过神话叙事来再现发生在历史特定时空中的灾异事件。汉藏灾异诠释依据差异化的认知... 古代汉藏历史资料中都存在对自然灾异的朴素记忆、记录以及行为实践上的述行,构建出了灾异叙事、灾异诠释、灾异应对处置的述行策略体系。汉藏灾异叙事通过神话叙事来再现发生在历史特定时空中的灾异事件。汉藏灾异诠释依据差异化的认知,构建起以人之秩序对时空自然秩序所进行的实践经验性以及思想想象性交织的诠释创制秩序。以人化运动嵌入灾异时间的生命秩序、空间的社会伦理秩序,并通过各自“灾异”诠释的知识性生产,对汉藏社会进行秩序修正与再造,生产出了具有闭环意识的神圣场域、政治场域、社会场域为一体的灾异运行机制和深层次的灾异哲学思想,成为在古代汉藏天人秩序、生命秩序、伦理秩序中进行辩证视野关照、防灾治灾调控以及文化心理调适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 灾异 叙事 述行
下载PDF
民间叙事传统与汉藏文化的交融——评《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莫愁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是作者笃志于藏族与汉族间民间文学的比较之作,超越西藏民间故事及与其他国家、民族的民间文学作品比较的传统研究,在民间叙事学术史上具有拓荒性的意义。此书力图突破传统故事学研究方法,进行故事学方法... 《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是作者笃志于藏族与汉族间民间文学的比较之作,超越西藏民间故事及与其他国家、民族的民间文学作品比较的传统研究,在民间叙事学术史上具有拓荒性的意义。此书力图突破传统故事学研究方法,进行故事学方法论的革新。从跨民族民间叙事比较研究方法论的创新到尝试建构独特的中国学派的比较文艺学,将故事学研究与民俗学的学科转向契合,同时进一步推进叙事传统研究的深化。该书通过汉藏民间故事典型类型的细致比较,以此表达两民族间叙事传统的共通和差异,探求汉藏文化共同体的内部关系及所展现的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 叙事传统 故事学 类型 文化
下载PDF
唐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悟湖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5-120,共6页
本文认为唐代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通过民间的方式,将汉地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传递到了藏区民间,也将藏族的苯教文化和其它宗教习俗传播到了汉地民间。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有益地推动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 本文认为唐代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通过民间的方式,将汉地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传递到了藏区民间,也将藏族的苯教文化和其它宗教习俗传播到了汉地民间。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有益地推动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从某种程度上保持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汉藏 民间 宗教文化
下载PDF
Luo Nianyi and His‘Harmonious Han-Tibetan Voice'
10
作者 TAO ZHUWEN 《China's Tibet》 1999年第3期34-35,共2页
EDITOR’S NOTE:Music With a Tibetan theme enjoys great popularity throughout China and the world at large With its robust yet undulating melody Representative works include Return to Lhasa, Qomolangmo and Qinghai-Tibe... EDITOR’S NOTE:Music With a Tibetan theme enjoys great popularity throughout China and the world at large With its robust yet undulating melody Representative works include Return to Lhasa, Qomolangmo and Qinghai-Tibet Plateau. As they were created With the efforts of both the Han and Tibetan people, such music is hailed as the "Harmonious Han-Tibet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Harmonious han-tibetan Voice Luo Nianyi and His
下载PDF
清代康定锅庄:一种讨论汉藏关系的历史路径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郑少雄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3,5,共12页
清代康定边茶贸易,及其衍生出的锅庄,使得康定在如下三个面向符合波兰尼的"贸易港"概念特征:第一,边茶贸易是晚期帝国管理和保护下的汉藏共同体之间的外部贸易;第二,中央王朝实施的土司制度奠定了康定的"准中立性"... 清代康定边茶贸易,及其衍生出的锅庄,使得康定在如下三个面向符合波兰尼的"贸易港"概念特征:第一,边茶贸易是晚期帝国管理和保护下的汉藏共同体之间的外部贸易;第二,中央王朝实施的土司制度奠定了康定的"准中立性"特征;第三,锅庄贸易延续并强化了共同体间的接触禁忌。基于传统中国之历史格局,康定在如下意义上又具备超越性:首先是康定实质上也兼具帝国内部贸易的意涵,并且表征了帝国的道德秩序;其次,接触禁忌试图保护的是汉藏双方的内部整合性;最后,土司及其锅庄贵族共同构成的系统,其中立性之维持,端赖于从政治、经济、亲属制度等诸方面建构与汉藏双方的关系,从而使土司地区成为汉藏缓冲地带,也使汉藏之间成为一道不可分割的连续光谱。考察清代康定锅庄贸易,可以为处理当代汉藏关系提供历史的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庄 汉藏关系 贸易港 经济人类学
原文传递
近代康区陕商在汉藏互动与文化交流中的角色 被引量:13
12
作者 石硕 邹立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1,共7页
自清代初期以来,陕商始终在康区汉藏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不仅在于陕商善于把握商机,构建起层级式的商贸网络,扩大与藏区社会的商贸接触面,还在于陕商重视文化与社会交往在汉藏族际贸易中的作用,通过尊重、效仿藏民生活方式和频繁的... 自清代初期以来,陕商始终在康区汉藏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不仅在于陕商善于把握商机,构建起层级式的商贸网络,扩大与藏区社会的商贸接触面,还在于陕商重视文化与社会交往在汉藏族际贸易中的作用,通过尊重、效仿藏民生活方式和频繁的社会接触与互动,推动贸易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陕商扮演着向康区传播汉文化与吸纳藏文化因素的双重角色,客观上推动了康区汉藏文化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商 康区 汉藏互动
下载PDF
论藏东吐蕃摩崖造像与吐蕃高僧益西央 被引量:13
13
作者 霍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63-69,共7页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麓相继发现了一批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其中有三处造像地点都明确记载了造像的组织者为吐蕃高僧益西央(ye-shes-dbyang),这是我们理解这批新发现考古材料关键性的线索之一。文章通过对三处造像题记的解读并结合敦煌出...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麓相继发现了一批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其中有三处造像地点都明确记载了造像的组织者为吐蕃高僧益西央(ye-shes-dbyang),这是我们理解这批新发现考古材料关键性的线索之一。文章通过对三处造像题记的解读并结合敦煌出土古藏文文献,探讨吐蕃高僧益西央的生平事迹,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藏东吐蕃摩崖造像产生的时代与宗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考古 摩崖石刻 益西央 吐蕃禅宗 汉藏关系
下载PDF
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以明朝使臣入藏活动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淮东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 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军事活动、藏传佛教的传播也影响了道路的兴废,地理环境因素对汉藏交通的形塑作用则不断减弱,明代汉藏交通网络格局对后世汉藏交通奠定了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汉藏交通 兴衰演变 明朝使臣
原文传递
温姜多无例吉祥兴善寺修建史实考述——兼论藏文史书记载的温姜多寺、昌珠寺与于阗工匠入藏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谢继胜 贾维维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1,160,共28页
温姜多寺是西藏自吐蕃时期延至近现代的佛教圣地,其兴衰反映了西藏政治和宗教的变迁,折射出藏汉多民族政治文化交流的历史。本文从记述温姜多宫及温姜多寺的地理位置及初建时间入手,摘取敦煌写卷、吐蕃金石碑铭及历代藏文史籍涉及温姜... 温姜多寺是西藏自吐蕃时期延至近现代的佛教圣地,其兴衰反映了西藏政治和宗教的变迁,折射出藏汉多民族政治文化交流的历史。本文从记述温姜多宫及温姜多寺的地理位置及初建时间入手,摘取敦煌写卷、吐蕃金石碑铭及历代藏文史籍涉及温姜多宫殿与寺院建造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了赤热巴巾时期至20世纪温姜多宫室与寺院建筑的面貌,认为吐蕃时期的温姜多宫殿是藏地仅见的汉地密檐塔样式的建筑。作者同时探讨了与温姜多宫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温姜多宫与昌珠寺记载的于阗工匠入藏的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姜多寺赤热巴巾赞普密檐塔汉藏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多民族交汇地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区域——康区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历史基础、独特地位及示范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石硕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212,共13页
我国民族格局中,存在一些民族聚居区之间的重要连接地带,这些连接地带往往是多民族密切交汇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横断山脉地带的康区,正是这样一个民族聚居区之间的连接地带,也是典... 我国民族格局中,存在一些民族聚居区之间的重要连接地带,这些连接地带往往是多民族密切交汇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横断山脉地带的康区,正是这样一个民族聚居区之间的连接地带,也是典型的多民族交汇地区。文章对康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历史基础、独特地位及示范作用进行了探讨。指出康区是入藏通道和明清以来中央经营西藏地方的前哨与依托,有拥戴中央、维护祖国统一的深厚社会传统,康区也是汉藏民族及藏族与西南地区众多民族密切交融、和谐共居区域。由于长期多民族交汇与密切接触,康区各民族形成一些颇具示范意义的重要经验:1.主观上民族观念淡薄,民族界线模糊,民族间相处时遵循“求同”“求和”的原则;2.文化上持开放和包容态度,通过文化“共享”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等。这些经验看似简单,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凸显康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价值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汉藏民族 多民族交汇 文化共享
原文传递
民国年间(1912~1949年)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内地僧人赴藏求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索南才让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44-50,共7页
汉藏佛教文化交流自唐朝开始,经宋、元、明、清历朝不断,进入民国达到高潮。大勇法师曾在北京组建留藏学法团,其中的部分成员进藏求法,将大量的藏文佛教典籍翻译成汉文,推动并加强了藏传佛教研究,增进了汉藏僧人的相互了解和汉藏民族文... 汉藏佛教文化交流自唐朝开始,经宋、元、明、清历朝不断,进入民国达到高潮。大勇法师曾在北京组建留藏学法团,其中的部分成员进藏求法,将大量的藏文佛教典籍翻译成汉文,推动并加强了藏传佛教研究,增进了汉藏僧人的相互了解和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留藏学法 汉藏佛教 交流 贡献
下载PDF
历史上藏汉民族文化交流综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润年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6-40,共5页
本文通过藏汉文史料,较系统地对历史上藏汉两族在雕版印刷、佛教与译经、文史典籍、建筑测绘、工艺美术、天文历算、医药学、体育项目、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交流作了概述,从而进一步说明,历史上藏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两... 本文通过藏汉文史料,较系统地对历史上藏汉两族在雕版印刷、佛教与译经、文史典籍、建筑测绘、工艺美术、天文历算、医药学、体育项目、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交流作了概述,从而进一步说明,历史上藏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团结互助的关系,是十分深远而密切的,并且是藏汉两族人民相互关系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汉族 文化交流 雕版印刷 佛教文化 医药学 工艺美术
下载PDF
略论汉藏教理院在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被引量:5
19
作者 多尔吉 王川 何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1-59,共9页
民国时期,开设于四川省巴县(今划属重庆市)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以“沟通汉藏文化,联络汉藏感情,发扬教义,巩固边陲”为主旨,在开办的近20年中,翻译出版了一系列汉藏佛教丛书,并成为沟通汉藏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为研究汉、藏佛教... 民国时期,开设于四川省巴县(今划属重庆市)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以“沟通汉藏文化,联络汉藏感情,发扬教义,巩固边陲”为主旨,在开办的近20年中,翻译出版了一系列汉藏佛教丛书,并成为沟通汉藏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为研究汉、藏佛教教理,沟通汉藏文化,促进汉藏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教理院 藏传佛教 汉藏文化交流
下载PDF
汉藏文化融合视域下的藏族文化象征符号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胜利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94-101,共8页
在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藏族文化系统中,汉族文化对其影响至关重要。不仅在政治典章、伦理习俗、天文历法等方面影响深远,而且在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上,更是吸收了中原文化中的五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中和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 在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藏族文化系统中,汉族文化对其影响至关重要。不仅在政治典章、伦理习俗、天文历法等方面影响深远,而且在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上,更是吸收了中原文化中的五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中和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文化 象征符号 藏传佛教 诠释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