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句丽与汉魏晋及北族政权的朝贡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程尼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9,共6页
1—5世纪初,无论是统一王朝时期,还是王朝分裂、政权频繁更替时期,高句丽对中原王朝和北族政权都采取积极朝贡的姿态,朝贡活动呈现出单向、双向、多向的变化,先后向十多个王朝和政权进行朝贡。随着政治形势和朝贡对象的变化,高句丽朝贡... 1—5世纪初,无论是统一王朝时期,还是王朝分裂、政权频繁更替时期,高句丽对中原王朝和北族政权都采取积极朝贡的姿态,朝贡活动呈现出单向、双向、多向的变化,先后向十多个王朝和政权进行朝贡。随着政治形势和朝贡对象的变化,高句丽朝贡活动的目的及其与朝贡对象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汉魏晋 北族政权 朝贡
下载PDF
先秦至魏晋时期民俗中的桃 被引量:2
2
作者 渠红岩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8-142,共5页
先秦至魏晋是桃文化的滥觞和形成期。古人对灵魂不死的信仰以及在生活中对桃的崇拜,奠定了桃为仙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而汉、魏、晋出现的大量的有关桃的神话、仙话小说推动了这一内涵的发展,而此时兴起并不断发展的道教更是强化了这一... 先秦至魏晋是桃文化的滥觞和形成期。古人对灵魂不死的信仰以及在生活中对桃的崇拜,奠定了桃为仙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而汉、魏、晋出现的大量的有关桃的神话、仙话小说推动了这一内涵的发展,而此时兴起并不断发展的道教更是强化了这一民俗信仰,使桃成为民俗生活中的仙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崇拜 汉魏晋 神话 道教 仙桃
下载PDF
吴均诗歌渊源考及其思考
3
作者 吕红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当前学术界对吴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吴均体是什么"的争论上,而对其诗歌渊源等问题讨论不足。吴均从汉魏、晋宋、齐梁诗歌中多方接承,转益多师,终于形成其诗歌的独特风貌;其诗歌能够将"表现"与"再现"结合... 当前学术界对吴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吴均体是什么"的争论上,而对其诗歌渊源等问题讨论不足。吴均从汉魏、晋宋、齐梁诗歌中多方接承,转益多师,终于形成其诗歌的独特风貌;其诗歌能够将"表现"与"再现"结合是其诗歌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均 诗歌 汉魏 晋宋 齐梁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唐前文学
4
作者 韩红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1-93,共3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它在我们民族性中根深蒂固地沉淀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巨大,最显要处莫过于唐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逆天不祥、指天而呼、天(神)人合体。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先秦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文学 影响
下载PDF
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形象描述赏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木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7-88,共2页
侠之大者为家为国,这是金庸先生对侠的解释。侠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最具有文学意味的形象之一。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该怎样解读侠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地位一直以来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描述、赞美任... 侠之大者为家为国,这是金庸先生对侠的解释。侠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最具有文学意味的形象之一。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该怎样解读侠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地位一直以来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描述、赞美任侠形象,发掘、传扬任侠精神是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个传统主体,本文基于对汉魏晋南北朝任侠形象发展历程的研究,试对其做出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晋南北朝 文学 任侠
下载PDF
试论汉魏两晋时期颍川荀氏家族的文化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丽莉 刘晨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30-132,共3页
汉魏两晋时期,颍川荀氏是当时重要的士族之一,其家族人才辈出,历经多世而不衰,他们在教育、谋略、哲学、音乐、史学等方面成绩突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探讨荀氏家族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来进一步了解其在汉魏两晋时期门阀大... 汉魏两晋时期,颍川荀氏是当时重要的士族之一,其家族人才辈出,历经多世而不衰,他们在教育、谋略、哲学、音乐、史学等方面成绩突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探讨荀氏家族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来进一步了解其在汉魏两晋时期门阀大族中的影响以及在后世文化中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两晋 颍川 荀氏
下载PDF
略论李白对前代赋的继承与超越
7
作者 赵乖勋 于素香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李白对前代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主要表现在:继承"情真语至"的优点,利用前代赋的表现形式,继承前代赋的描写方法、前代赋的意象,吸收前代赋的词汇。超越主要表现在:明确想象目的,增强想象自由性,重视想象合理性,融汇汉... 李白对前代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主要表现在:继承"情真语至"的优点,利用前代赋的表现形式,继承前代赋的描写方法、前代赋的意象,吸收前代赋的词汇。超越主要表现在:明确想象目的,增强想象自由性,重视想象合理性,融汇汉大赋和抒情小赋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汉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汉晋“仙”观念之流变考
8
作者 龙泽黯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根据“仙”的字形演变,其字义从描述特定形貌延伸出超凡脱俗之义,并兼容登、升义后形成较为原始通用的“神仙”义。在方仙道以邹衍五德始终之说论仙之后,“仙”第一次与长生产生关联并较为完整地具备了宗教义。汉晋时期,“仙”多与鬼神... 根据“仙”的字形演变,其字义从描述特定形貌延伸出超凡脱俗之义,并兼容登、升义后形成较为原始通用的“神仙”义。在方仙道以邹衍五德始终之说论仙之后,“仙”第一次与长生产生关联并较为完整地具备了宗教义。汉晋时期,“仙”多与鬼神混用,泛指一类与人异质且具备特殊能力的群体,仙人概念发展呈多元化样态:观念上从具备纷繁不同能力的群体转向以长生为核心的修道者,方法上从信仰崇拜转向己身修行,关系上从独立个体转向严格的等级次第。在此背景下,葛洪提出与前人皆不相同的仙论。首先,仙不是异质于人的特殊群体,而是人道之仙;其次,人之为仙的核心关键是长生,唯长生可以称仙;再次,长生不是特定之质,而是学致的;最后,学才是人之本真,学的两个要素是明师和定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 方仙道 道教 葛洪
下载PDF
汉魏晋的礼仪立法与礼仪故事 被引量:5
9
作者 吕丽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3年第3期100-107,共8页
在古代礼仪法的沿革发展史上 ,汉魏晋时代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此间 ,礼仪立法繁荣 ,故事广泛运用。从形式上看 ,封建制的礼仪法在这一时期从草创发展到规模粗具 ,规范从零散、分散发展到系统化于一部专门的法典 ;就内容而言 ,从古礼... 在古代礼仪法的沿革发展史上 ,汉魏晋时代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此间 ,礼仪立法繁荣 ,故事广泛运用。从形式上看 ,封建制的礼仪法在这一时期从草创发展到规模粗具 ,规范从零散、分散发展到系统化于一部专门的法典 ;就内容而言 ,从古礼到新礼的转化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并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晋时期 中国 法律史 古代 礼仪法 宗庙仪法 朝仪 冕服 祭祀
原文传递
汉末魏晋以“清”为美探源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自上古以来,中国就有着尚清的思想意识。汉末魏晋时期,在社会生活与思想文化方面都兴起了以清为美的思潮。尚清意识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联系愈发密切,在统治者的人才选举、士人入仕方面都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到了东汉末年,尚清又与党... 自上古以来,中国就有着尚清的思想意识。汉末魏晋时期,在社会生活与思想文化方面都兴起了以清为美的思潮。尚清意识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联系愈发密切,在统治者的人才选举、士人入仕方面都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到了东汉末年,尚清又与党锢之祸中的士人人格精神相联系。三国魏晋时期,清谈与思辨的思想影响到文学艺术的走向,构成六朝文艺与美学不同于隋唐之后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两晋 社会生活 以清为美 文艺观念
原文传递
辽东汉魏晋墓室壁画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力楠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1-32,共2页
辽东地区发现的汉魏晋时期壁画墓的壁画题材内容丰富,色彩绚烂,绘画技法多样,充分地展现了辽东汉魏晋时期墓室壁画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 辽东 汉魏晋 墓室壁画 艺术成就
下载PDF
Design and Mechanics Analysis of Prairie Stone People Shed in Tekes County,Ili Prefecture
12
作者 LIU Yang LIU X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9年第1期52-58,共7页
On the Silk Road, the grassland mountains of Tekes County are scattered with ancient stone people and stone statues in the Han-Wei-Jin periods. There are diseases such as weathering and crack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 On the Silk Road, the grassland mountains of Tekes County are scattered with ancient stone people and stone statues in the Han-Wei-Jin periods. There are diseases such as weathering and crack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35 years, a rain-proof shed has been designed. The appearance refers to ″Horse riding Huns″ in front of the Huoqubing tomb in the Han dynasty, and ″Yungang Grottoes″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and combine the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Kazakh Boz yu.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wooden straw shed, it is light in weight, easy to install, resistant to rain and snow, strong in corrosion resistance, strong in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Readily available materials, and low in cos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and delaying the speed of diseases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IRIE STONE PEOPLE protection wind and snow load canopy han-wei-jin PERIODS
下载PDF
汉魏洛阳故城与丝绸之路——以若干遗迹遗物为例
13
作者 徐金星 《洛阳考古》 2019年第2期29-34,共6页
在东汉、曹魏、西晋以及北魏迁洛后,洛阳作为国都,是陆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是使者、商人、文化人、僧人沿丝绸之路西行的主要出发地和东来的主要目的地。而汉魏洛阳故城在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定都的总时间最长,并留下了铜驼街遗址、东... 在东汉、曹魏、西晋以及北魏迁洛后,洛阳作为国都,是陆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是使者、商人、文化人、僧人沿丝绸之路西行的主要出发地和东来的主要目的地。而汉魏洛阳故城在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定都的总时间最长,并留下了铜驼街遗址、东汉怯卢文井阑、西晋辟雍碑、仿波斯风格陶盏、陶骆驼、昆仑奴俑、胡俑等诸多反映当时交流盛况的遗迹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洛阳故城 丝绸之路 铜驼街遗址 东汉怯卢文井阑 西晋辟雍碑
原文传递
诗歌“兴”的源与流
14
作者 杨简 《茂名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4-26,共3页
分三个历史阶段论述诗歌“兴”的起源与发展概况:《诗经》时代为“兴”的源头,其本质是“起”,在于引起联想;战国秦汉是过渡期,人们认识到“兴”与“比”都有“喻”义,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表现手法;魏晋南北朝后,“兴”的本质是“感”,各... 分三个历史阶段论述诗歌“兴”的起源与发展概况:《诗经》时代为“兴”的源头,其本质是“起”,在于引起联想;战国秦汉是过渡期,人们认识到“兴”与“比”都有“喻”义,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表现手法;魏晋南北朝后,“兴”的本质是“感”,各种景物构成意境,抒情言志。不管哪个时期,“兴”的运用都是为了把内蕴的感情引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与流 《诗经》时代 战国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下载PDF
谶纬言说与中国文学意象论的演进
15
作者 郑升 《北方论丛》 2018年第3期50-55,共6页
谶纬除过在题材、想象、虚构,以及叙事等方面影响了彼时的文学,尚在文学、美学层面"意象"的形成、演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作用不仅表现在文学实践层面,也体现在理论思辨层面。谶纬之天文、地理、人事、祥瑞、灾异等言说... 谶纬除过在题材、想象、虚构,以及叙事等方面影响了彼时的文学,尚在文学、美学层面"意象"的形成、演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作用不仅表现在文学实践层面,也体现在理论思辨层面。谶纬之天文、地理、人事、祥瑞、灾异等言说及其意义解读的"象告"与"言象"之言说方式不仅依托于《易》等汉代经学在哲学性层面,也在文学观念性层面引导人们加强对"意、象、言"关系问题的探讨,使得天人感应、主客交流的内在属性及观念性、想象性辨析趋于深化和凸显,从而完成了经由《易》之意、象、言,王充首次"意象"合用,荀粲、王弼之"言不尽意"论的过渡与铺垫,直至刘勰"窥意象而运斤"为标志的审美层面"意象"论破茧而出的演进过程,并具有了类似于后来章学诚所谓"人心营构之象"的含义。梳理这一过程,有助于深入认识谶纬、意象、天人等关键词以及汉魏晋文学从现象世界、经验世界到艺术世界赖以发生的媒介、过程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晋 谶纬 象告 言象 意象论
下载PDF
略论汉魏两晋南北朝宫廷音乐官署的沿革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天虹 李秀敏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1-45,共5页
宫廷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古代宫廷音乐官署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唯一的文化管理机构,自西周至清代,中国宫廷音乐机构从形成、发展和演变,前后共经历了2700余年的时间,其中,汉、魏、两晋、南北朝近800年... 宫廷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古代宫廷音乐官署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唯一的文化管理机构,自西周至清代,中国宫廷音乐机构从形成、发展和演变,前后共经历了2700余年的时间,其中,汉、魏、两晋、南北朝近800年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其典型是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大量的融合,尤其以"清商"为代表的俗乐形态始终贯穿其中,对宫廷音乐的变化、发展与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音乐 南北朝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两晋时期 音乐形态
下载PDF
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黎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汉族民系之一客家的民居,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其社会特征是宗族共同体聚居,其建筑特征是围堡式大屋。前者渊源于汉魏晋北朝中原宗族共同体聚居制度和坞堡宗族聚居方式,后者渊源于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与坞堡建筑。中原地区这两种居处制... 汉族民系之一客家的民居,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其社会特征是宗族共同体聚居,其建筑特征是围堡式大屋。前者渊源于汉魏晋北朝中原宗族共同体聚居制度和坞堡宗族聚居方式,后者渊源于汉魏晋北朝中原大宅与坞堡建筑。中原地区这两种居处制度与南迁后的生存、发展需要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客家民系特色的住宅和居处方式。客家民居的两个基本特征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凡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则没有成为客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晋北朝 大宅 坞堡
下载PDF
黑龙江双鸭山市保安村汉魏城址的试掘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伟 赵永军 +1 位作者 田禾 方琦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33,共10页
In May-June 1999,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carried out a trial excavation on the city-site at Bao'an Village. Having an irregular plan, the site measures 733m in cir... In May-June 1999,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carried out a trial excavation on the city-site at Bao'an Village. Having an irregular plan, the site measures 733m in circumference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about 50,000sq m, with a gate in the northeast. The cultural deposits in the city fall into two phases. The early phase is roughly conformable to the early remains in the seventh area of the Fenglin city-site and the Guntuling culture in the Anbanghe River valley and goes back to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period. The late phase of remains is similar to the Fenglin culture and corresponds to the Wei-Jin period. The trail excavation sheds light o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building methods, works order and abandoning factors of the city. Another piece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site is about the use of ploughs in lical people's farming in the Wei-Ji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堆积 文物遗存 滚兔岭文化 凤林文化 黑龙江 双鸭山市 汉魏城址
原文传递
论走马楼简所见“小妻”——兼说两汉三国社会的多妻现象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子今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9-84,共6页
本文对汉代以至魏晋有关历史记录中多见的“小妻”称谓,结合长沙走马楼简所载进行考辨,认为正史记载,大体以上层社会作为主要对象,而走马楼简则提供了反映民间社会生活的真实资料,其中有关“小妻”的记录,体现了多妻现象涉及社会层面的... 本文对汉代以至魏晋有关历史记录中多见的“小妻”称谓,结合长沙走马楼简所载进行考辨,认为正史记载,大体以上层社会作为主要对象,而走马楼简则提供了反映民间社会生活的真实资料,其中有关“小妻”的记录,体现了多妻现象涉及社会层面的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妻” 走马楼简 汉代 三国时期 多妻婚姻制度
原文传递
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魏晋时期宫城西墙与河渠遗迹 被引量:9
20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 +4 位作者 钱国祥 刘涛 肖淮雁 郭晓涛 汪盈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共4页
2011年3~5、7~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在对汉魏洛阳故城北魏宫城西墙发掘解剖过程中,新发现了曹魏至西晋时期的宫城西墙、汉晋时期的大型河渠、北魏时期的排水暗渠、北魏与北周时期的路面... 2011年3~5、7~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在对汉魏洛阳故城北魏宫城西墙发掘解剖过程中,新发现了曹魏至西晋时期的宫城西墙、汉晋时期的大型河渠、北魏时期的排水暗渠、北魏与北周时期的路面等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汉魏洛阳故城 宫城西墙 河渠 魏晋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