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为"通阳醒神"法针灸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临床经验 被引量:7
1
作者 茅伟 王颖 +6 位作者 张利达 张国庆 吴海洋 李成龙 汪俊丽 韩为 黄园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介绍韩为"通阳醒神"法针灸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内因多为情志和体质因素,外因为社会因素,阳气郁滞、神情失调为其关键病机."通阳醒神"关键在于温通督脉,临床取头、颈、背部督脉组穴,头部取百会、... 介绍韩为"通阳醒神"法针灸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内因多为情志和体质因素,外因为社会因素,阳气郁滞、神情失调为其关键病机."通阳醒神"关键在于温通督脉,临床取头、颈、背部督脉组穴,头部取百会、印堂,颈部取风府、大椎,背部取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通阳"灸与"醒神"针并用,且重视强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障碍 通阳醒神 针灸 阳气郁滞 名医经验 韩为
原文传递
洛阳北宋富弼夫妇墓志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振华 史家珍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2,共6页
洛阳富弼夫妇墓志2008年出土。墓志详细介绍了富弼夫妇的生平,内容丰富,涉及北宋中、后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是探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关键词 富弼夫妇墓志 韩维 苏轼 司马光
原文传递
宫观官制度与北宋后期颍昌诗人群体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振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共13页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文人居乡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制度通道,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颍昌诗人多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经历,宫观官成为他们晚年的重要身份印记。退居颍昌的“元祐党人”逐渐将诗歌酬...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文人居乡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制度通道,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颍昌诗人多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经历,宫观官成为他们晚年的重要身份印记。退居颍昌的“元祐党人”逐渐将诗歌酬唱作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心,韩维晚年领任宫观官里居颍昌期间,发起和组织了由名臣诗人构成的耆英会。徽宗即位后,苏辙提举太平宫移居颍昌,宫观官身份集合了他晚年自我写真中标举的道士、农夫、居乡官吏三种面相,并最终促成了“颍滨遗老”形象的定型。而此时由苏辙邀约的苏门成员群体追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可视为他们公布于世的归隐宣言。北宋末期活跃在颍昌地区的许昌诗社承传了这种慕陶精神和苏门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观官制度 颍昌诗人群体 嵩山崇福宫 韩维 苏辙
下载PDF
宫观官制度与北宋后期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振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148,共8页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退居许洛两地的旧党士人大多具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身份印记,有着相似的政治立场和晚年生命体验。司马光与韩维长期领任宫观官期间,分别在洛阳和许昌...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退居许洛两地的旧党士人大多具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身份印记,有着相似的政治立场和晚年生命体验。司马光与韩维长期领任宫观官期间,分别在洛阳和许昌组织了由名臣诗人构成的耆老会,逐渐将诗歌酬唱作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心。徽宗即位后,苏辙提举太平宫,卜居许昌,其宫观官身份完美地将道士、农夫、居乡官吏三种面相集合在一起,成为“颍滨遗老”形象塑造的重要元素。此后的许昌诗社是北宋具有旧党属性的最后一个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观官制度 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嵩山崇福宫 司马光 韩维 苏辙
下载PDF
《全宋诗》之韩维、陈造诗重出考辨
5
作者 陈小辉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6-21,共6页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韩维、陈造两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韩维、陈造两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宋诗 重出 韩维 陈造
下载PDF
吴均诗歌渊源考及其思考
6
作者 吕红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当前学术界对吴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吴均体是什么"的争论上,而对其诗歌渊源等问题讨论不足。吴均从汉魏、晋宋、齐梁诗歌中多方接承,转益多师,终于形成其诗歌的独特风貌;其诗歌能够将"表现"与"再现"结合... 当前学术界对吴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吴均体是什么"的争论上,而对其诗歌渊源等问题讨论不足。吴均从汉魏、晋宋、齐梁诗歌中多方接承,转益多师,终于形成其诗歌的独特风貌;其诗歌能够将"表现"与"再现"结合是其诗歌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均 诗歌 汉魏 晋宋 齐梁
下载PDF
韩维《南阳集》版本及辑佚述略
7
作者 杨恒平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9-52,共4页
韩维出身于北宋名家大族,兄弟八人中,其学术尤显。但其作品因受元祐党禁及金军侵宋之厄,多有散亡,后经其后人的努力,终在南宋时刊刻流传。对韩维《南阳集》,从刊刻缘起、传布情况及今人辑佚情况三方面进行了梳理或订补。
关键词 韩维 南阳集 版本 辑佚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唐前文学
8
作者 韩红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1-93,共3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它在我们民族性中根深蒂固地沉淀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巨大,最显要处莫过于唐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逆天不祥、指天而呼、天(神)人合体。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先秦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文学 影响
下载PDF
王闿运与同光体的诗学取向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晓明 赵厚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72-80,共9页
在晚清诗坛,同光体继湖湘派后兴起,成为主流诗派。同光体诸巨擘面对湖湘派领袖王闿运和他倡导的汉魏六朝诗,态度各异,映射出其内部不同的诗学取向。陈衍对汉魏六朝诗不甚重视,且在审美取向和诗学目的上与王闿运有很大的分歧,于王闿运坚... 在晚清诗坛,同光体继湖湘派后兴起,成为主流诗派。同光体诸巨擘面对湖湘派领袖王闿运和他倡导的汉魏六朝诗,态度各异,映射出其内部不同的诗学取向。陈衍对汉魏六朝诗不甚重视,且在审美取向和诗学目的上与王闿运有很大的分歧,于王闿运坚守六朝攻击甚力,立论过于矫激。沈曾植倡"三关说",由唐宋上溯至六朝,看重晋宋诗包孕的佛学和玄学的精深义理,与王闿运所欣赏的缘情绮靡异趣;在拟古问题上,沈曾植不完全否定"明七子",这与王闿运相近,不过沈曾植要求打通元祐、元和、元嘉三关,和王闿运呆守六朝自是不同。由是,沈曾植对王闿运便略有轻诋。陈三立在创作上的成就高于其他同光诗人,这和他融通六朝与唐宋、诗学上要求"能自树立不因循"密不可分。他早岁从王闿运游,于汉魏六朝诗曾深入涵咏,后虽历三唐而入宋,并不废对王闿运的推重。同光三老之间的上述差异,也显现了同光诗人为建立新的诗学范式而做出的不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闿运 陈衍 沈曾植 陈三立 同光体 汉魏六朝诗
下载PDF
辽代《韩君庸墓志》《韩纬墓志》考释——兼论汉人世家大族与科举入仕
10
作者 蒋金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0-28,共9页
《韩君庸墓志》《韩纬墓志》记载了辽代安次韩氏家族韩君庸、韩纬父子的家世、仕宦、婚姻等信息,其中有关丁忧、任官回避尤其是科举入仕等史料,对于深入探究辽朝选官、职官管理制度及辽朝后期汉人世家大族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韩君庸墓志》 《韩纬墓志》 安次韩氏 科举入仕
下载PDF
高句丽与汉魏晋及北族政权的朝贡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尼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9,共6页
1—5世纪初,无论是统一王朝时期,还是王朝分裂、政权频繁更替时期,高句丽对中原王朝和北族政权都采取积极朝贡的姿态,朝贡活动呈现出单向、双向、多向的变化,先后向十多个王朝和政权进行朝贡。随着政治形势和朝贡对象的变化,高句丽朝贡... 1—5世纪初,无论是统一王朝时期,还是王朝分裂、政权频繁更替时期,高句丽对中原王朝和北族政权都采取积极朝贡的姿态,朝贡活动呈现出单向、双向、多向的变化,先后向十多个王朝和政权进行朝贡。随着政治形势和朝贡对象的变化,高句丽朝贡活动的目的及其与朝贡对象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汉魏晋 北族政权 朝贡
下载PDF
陈子龙的骈文成就及其对清初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双伟 丁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49,共7页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赋、书、论等文章虽然句式整齐,但没有形成工整对偶,具有"汉魏体"骈文特征;表...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赋、书、论等文章虽然句式整齐,但没有形成工整对偶,具有"汉魏体"骈文特征;表、启等则骈四俪六色彩浓郁,隶事丰富,藻饰明显,具有"齐梁体"骈文特征。他虽没用骈文之名,但各类骈体清新流丽、精妙绝人,事实上是明代骈文的殿军,对清初陈维崧、毛先舒、毛奇龄、陆圻等影响较大。清初骈文的振兴,主要是晚明复古派推崇汉魏六朝文学的延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龙 骈文 汉魏体 齐梁体
下载PDF
《伤寒微旨论》探微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磐基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4-66,共3页
以《永乐大典》所辑北宋医家韩祗和《伤寒微旨论》资料为依据,就其书中有关外感热病病机、病名、汗下温三法、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内容进行研究。认为本书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勇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丰富了外感热病学的... 以《永乐大典》所辑北宋医家韩祗和《伤寒微旨论》资料为依据,就其书中有关外感热病病机、病名、汗下温三法、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内容进行研究。认为本书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勇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丰富了外感热病学的理论与临床。开宋代研究《伤寒论》之风气,是一本阐发仲景学说的重要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微旨论 韩祗和 外感热病
下载PDF
河西汉魏画墓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林渊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6-58,共3页
大量带有绘画资料的墓葬的考古发现表明,汉魏时期是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以往的考古研究主要表现为简单的区域比较和对单位画像的内容题材比照,缺乏由对画墓的研究而进一步深入讨论汉魏时期河西地区人们的丧葬观念和丧葬习俗... 大量带有绘画资料的墓葬的考古发现表明,汉魏时期是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以往的考古研究主要表现为简单的区域比较和对单位画像的内容题材比照,缺乏由对画墓的研究而进一步深入讨论汉魏时期河西地区人们的丧葬观念和丧葬习俗以及与域外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汉魏时期 画墓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政治视野中的汉魏文学
15
作者 孙明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16,23,共4页
文章从政治的视角考察了汉魏文学 ,辨析了汉魏时代儒家诗教、文的自觉等理论问题 。
关键词 汉魏文学 政治 儒家诗教 文的自觉
原文传递
汉魏六朝时期女史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翀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6-20,共5页
女史是中国古代在宫廷中任职的女官。根据相关记载,女史最早可能出现在周代,在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设置。女史在宫廷中承担协助后妃处理事务、参与典礼、掌管文书、进行宣传教化等职责。女史的地位不高,一般选拔具有文学基础的女... 女史是中国古代在宫廷中任职的女官。根据相关记载,女史最早可能出现在周代,在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设置。女史在宫廷中承担协助后妃处理事务、参与典礼、掌管文书、进行宣传教化等职责。女史的地位不高,一般选拔具有文学基础的女性担任。考察这一时期女史的职能、选任、地位,以便进一步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职官制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女史 女尚书
下载PDF
汉魏六朝纪行赋考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允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4,共4页
纪行赋是汉魏六朝时期比较兴盛的一种文体,它可以被分为因地及史类纪行赋,军征类纪行赋,摹写山水类纪行赋三种。这三种纪行赋在汉魏六朝的不同时期先后兴盛,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史地类纪行赋呈现出厚重深沉之美,军征类则为昂扬高蹈之... 纪行赋是汉魏六朝时期比较兴盛的一种文体,它可以被分为因地及史类纪行赋,军征类纪行赋,摹写山水类纪行赋三种。这三种纪行赋在汉魏六朝的不同时期先后兴盛,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史地类纪行赋呈现出厚重深沉之美,军征类则为昂扬高蹈之美,山水类则为婉约清丽之美。它们彼此间的消长变化,体现了汉魏六朝时期时代氛围和审美精神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纪行赋 美学意蕴
下载PDF
先秦至魏晋时期民俗中的桃 被引量:2
18
作者 渠红岩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8-142,共5页
先秦至魏晋是桃文化的滥觞和形成期。古人对灵魂不死的信仰以及在生活中对桃的崇拜,奠定了桃为仙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而汉、魏、晋出现的大量的有关桃的神话、仙话小说推动了这一内涵的发展,而此时兴起并不断发展的道教更是强化了这一... 先秦至魏晋是桃文化的滥觞和形成期。古人对灵魂不死的信仰以及在生活中对桃的崇拜,奠定了桃为仙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而汉、魏、晋出现的大量的有关桃的神话、仙话小说推动了这一内涵的发展,而此时兴起并不断发展的道教更是强化了这一民俗信仰,使桃成为民俗生活中的仙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崇拜 汉魏晋 神话 道教 仙桃
下载PDF
戴纶喆《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与清末赋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福轩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102,共10页
戴纶喆编纂的《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刊刻于清光绪七年,是清末重要的赋学选本,其中"余说"一卷,分总论、辨体、相题、布局、措辞五项评述律赋作法与赋学理论,体现出作者较高的理论识见。然因戴氏文名不显和此书流布不广,《汉... 戴纶喆编纂的《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刊刻于清光绪七年,是清末重要的赋学选本,其中"余说"一卷,分总论、辨体、相题、布局、措辞五项评述律赋作法与赋学理论,体现出作者较高的理论识见。然因戴氏文名不显和此书流布不广,《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和戴纶喆对赋学的贡献至今隐而未彰,不为学界所重视。戴氏此书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两端:一是以字法、句法、章法为中心的律赋学批评体系的建构;二是体现出晚清古学复兴思潮下以古入律、古律汇通的赋学风尚。可以说,《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是清代赋学的收关和总结,具有观照清代赋论乃至历代赋学的学术意义,在赋学批评史上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纶喆 《汉魏六朝赋摘艳谱说》 清末赋学 赋学批评 字法与句法 古律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