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营城子汉墓出土龙纹金带扣的科学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谭盼盼 张翠敏 杨军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115,2,共10页
前言2002~2003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汉墓。其中,2003M76为一座高等级的男女合葬墓,时代属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该墓出土了一件制作精美的金带扣[1],为大连地区首次发现。这件金带扣的纹饰以十... 前言2002~2003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汉墓。其中,2003M76为一座高等级的男女合葬墓,时代属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该墓出土了一件制作精美的金带扣[1],为大连地区首次发现。这件金带扣的纹饰以十条龙作戏水或腾云驾雾状为主题图案,一条大龙从带扣首端延至尾端,九条小龙萦绕于大龙周围,分别位于带扣的扣舌两侧和大龙的背部、爪旁、胸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营城子 汉墓 金带扣 制作工艺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大石桥汉晋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俊民 马兰英 +3 位作者 李青娥 买岩龙 韩飞 刘兵兵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8,共16页
2010年9~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的古墓群,清理汉墓和晋墓共计25座,皆单室砖室墓。出土一批陶器、瓷器、铜器、银器、铁器、石器,为研究丹江流域汉、晋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 2010年9~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的古墓群,清理汉墓和晋墓共计25座,皆单室砖室墓。出土一批陶器、瓷器、铜器、银器、铁器、石器,为研究丹江流域汉、晋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县 大石桥墓群 汉墓 晋墓
下载PDF
南水北调河南辉县路固汉代墓群出土白色粉块的化学分析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春燕 岳洪彬 岳占伟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8,I0006,共8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加能谱仪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河南辉县路固村汉代墓葬中的白色粉末进行科学分析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含量与现代珍珠粉的分析测试结果十分接近,可以推断为由珍珠研磨而成,从而证明汉...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加能谱仪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河南辉县路固村汉代墓葬中的白色粉末进行科学分析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含量与现代珍珠粉的分析测试结果十分接近,可以推断为由珍珠研磨而成,从而证明汉代已使用珍珠粉做化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墓群 白粉 化学分析
原文传递
安徽泗县前李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庆元 任一龙 +3 位作者 周崇文 潘颖瑞 刘松林 陈华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53,I0007-I0009,共17页
2004年6~8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泗许高速公路建设对前李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墓葬48座,其中汉代42座,宋代6座,均为竖穴土坑墓,出土各类器物100余件(套),对研究该地区汉宋时期墓葬分布规律和丧葬习俗有着重... 2004年6~8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泗许高速公路建设对前李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墓葬48座,其中汉代42座,宋代6座,均为竖穴土坑墓,出土各类器物100余件(套),对研究该地区汉宋时期墓葬分布规律和丧葬习俗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李墓地 汉代墓葬 宋代墓葬 发掘
原文传递
山东济南魏家庄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铭 郭俊峰 +9 位作者 仝艳锋 何利 郝素梅 房振 王兴华 刘剑 孙贵红 邓文山 吕凯 刘秀玲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54,146,F0002,I0005,F0003,共34页
2009年~2010年,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济南市魏家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有汉代墓葬95座,多为土坑竖穴墓和砖椁墓,大多保存完好,出土了大量陶、铁、铜及玉等材质的随葬器物,尤为重要的是出土了较多铜印章、铁鼎等器物,为研究济南地区... 2009年~2010年,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济南市魏家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有汉代墓葬95座,多为土坑竖穴墓和砖椁墓,大多保存完好,出土了大量陶、铁、铜及玉等材质的随葬器物,尤为重要的是出土了较多铜印章、铁鼎等器物,为研究济南地区汉代葬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魏家庄遗址 汉墓 2009年~2010年
原文传递
木结构建筑对中原地区汉代墓葬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卓远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3,共8页
我国的砖石结构墓葬起源于东周,西汉中晚期后日渐成熟并流行。木结构技术在西汉早期墓葬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汉中晚期仍对墓葬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东汉中晚期,随着我国墓葬结构技术的发展,砖石墓葬又吸收木结构技术的合理因素,使... 我国的砖石结构墓葬起源于东周,西汉中晚期后日渐成熟并流行。木结构技术在西汉早期墓葬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汉中晚期仍对墓葬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东汉中晚期,随着我国墓葬结构技术的发展,砖石墓葬又吸收木结构技术的合理因素,使画像石墓的细部结构和室内装饰具有很强的仿木结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墓葬 木结构 仿木技术
原文传递
北方地区汉墓格局演变与汉代边疆政策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蒋璐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87,152,共5页
北方地区是汉代为了阻挡外族侵略而重兵把守的地区。本文在对这一广大地区汉代墓葬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将墓葬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结合文献中汉朝对北方边疆的经略,对墓葬格局演变与汉代边疆政策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北方地区 汉代墓葬 汉代边疆政策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县阎杆岭83号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永庆 马新常 +5 位作者 蒋中华 马安义 杨晓红 李东月 鲁红卫 祝贺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35,128,I0007-I0014,共23页
2005年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利枢纽加高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阎杆岭墓群Ⅱ区的83号墓进行发掘。该墓为"甲"字形积石积炭墓,出土鼎、罐、瓮、壶、仓、灶、井等陶器和铜盆、铜甑、铜釜、铜五铢钱、铜兵器、... 2005年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利枢纽加高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阎杆岭墓群Ⅱ区的83号墓进行发掘。该墓为"甲"字形积石积炭墓,出土鼎、罐、瓮、壶、仓、灶、井等陶器和铜盆、铜甑、铜釜、铜五铢钱、铜兵器、铜车马器、铁剑等随葬器物99件,年代为西汉晚期,为汉墓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县 阎杆岭墓群 汉墓 发掘 积石积炭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申明铺东遗址文坎沟东地点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9
作者 靳松安 李鹏飞 +2 位作者 张建 杜伟 孙广贺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7,104,共12页
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淅川申明铺东遗址文坎沟东地点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发现龙山、西周遗址和东周、汉代、六朝墓葬,其中东汉时期砖室墓6座,出土随葬器物47件,为研... 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淅川申明铺东遗址文坎沟东地点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发现龙山、西周遗址和东周、汉代、六朝墓葬,其中东汉时期砖室墓6座,出土随葬器物47件,为研究丹江流域东汉时期的墓葬形制及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川 申明铺东遗址 文坎沟东地点 汉基
原文传递
豫北晋南地区汉代墓葬研究
10
作者 宋蓉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8,共8页
本文通过对豫北晋南地区汉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的类型学研究和文化因素分析,建立该区的分期,讨论文化因素属性。在此基础上,考察各类文化因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接触方式、影响程度,进而深入探讨豫北晋南地区汉代考古学文化的特点及其发... 本文通过对豫北晋南地区汉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的类型学研究和文化因素分析,建立该区的分期,讨论文化因素属性。在此基础上,考察各类文化因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接触方式、影响程度,进而深入探讨豫北晋南地区汉代考古学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晋南地区 汉代墓葬 汉文化
原文传递
河南焦作山后墓地汉墓发掘简报
11
作者 朱亮 贺辉 胡小宝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3,102,I0001,I0002,共11页
2006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九里山乡山后村的山后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汉代墓葬7座,出土器物较少,均为陶器,墓葬年代为东汉早中期到东汉晚期。
关键词 焦作市 南水北调工程 汉墓 发掘
原文传递
河南焦作店后村汉墓发掘简报
12
作者 韩长松 张丽芳 +4 位作者 刘静云 冯春艳 李小龙 皇甫小够 张雅茹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1,I0001,共9页
2012年2月至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对焦作市人民路西延工程店后村段发现的一批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1出土器物完整,并出土一座五层彩绘带院落陶仓楼,为研究焦作地区汉代葬制、葬俗以及陶仓楼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焦作 店后村 汉基 M1 陶仓楼
原文传递
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墓地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晓岑 张新宁 +1 位作者 韩汝玢 孙淑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6-90,共15页
江川县李家山墓地是战国至东汉初云南滇池地区古滇人的墓葬群。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对其进行了发掘,出土了金属器数千件。本课题对江川李家山出土的55件金属器进行了取样,其中39件是1991年第二次发掘出土遗物,第二次发掘的墓葬... 江川县李家山墓地是战国至东汉初云南滇池地区古滇人的墓葬群。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对其进行了发掘,出土了金属器数千件。本课题对江川李家山出土的55件金属器进行了取样,其中39件是1991年第二次发掘出土遗物,第二次发掘的墓葬绝大多数时代为西汉中晚期。由于西汉中晚期的M68出土金属器的制作技术具有代表性,故所取样品以M68出土金属器为主,同时包括其他的少数墓葬。为进行比较,有16件样品是第一次发掘出土的金属器,第一次发掘墓葬的时代多数为战国至西汉前期。样品中还有8件为采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川李家山 汉墓群 金属器 技术
原文传递
广州市横枝岗西汉墓的清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海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43,共9页
In 1997, the Guangzhou Municip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carried out a rescuing excavation of the ancient tombs discovered at Hengzhigang Road in Guangzhou City. The excavated three tombs are all ... In 1997, the Guangzhou Municip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carried out a rescuing excavation of the ancient tombs discovered at Hengzhigang Road in Guangzhou City. The excavated three tombs are all wooden-chambered earth pits and belong to the middle and late Western Han period. They yielded 103 objects, including chiefly pottery, and also a small number of bronzes, talcum articles and crystal and agate beads. The pottery is principally hard clay ware grayish-white in body, coated with yellowish-brown glaze, mostly decorated with designs, and bearing cut signs in some cases. The excavation provided new material for studying the tomb shape and burial custom of this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横枝岗 西汉 墓葬 硬陶 铜器 滑石器 珠饰
原文传递
郑州西山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秦汉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新平 孙建国 +2 位作者 姜文萍 鲁红卫 周立刚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5,29,共14页
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址的27座秦汉墓葬,年代跨度从战国到西汉晚期。其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体现了秦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为研究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以及中原地区丧葬习俗的演变提供... 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址的27座秦汉墓葬,年代跨度从战国到西汉晚期。其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体现了秦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为研究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以及中原地区丧葬习俗的演变提供了宝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西山 秦汉墓葬 秦文化 丧葬习俗
原文传递
重庆丰都县迎宾大道古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九江 李国洪 +2 位作者 汪伟 徐静 王海阔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9,66,共14页
2004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为配合丰都县基建,联合丰都县文物管理所对基建范围内的转转田梁子、半边桥以及石宝寨三地的古代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出墓葬4座,出土了陶器、铜器和铁器共计60余件,还有五铢、半两钱。这批墓葬的年代为汉至六朝。
关键词 丰都县 转转田梁子 半边桥 石宝寨 汉至六朝墓葬
原文传递
徐州北洞山汉墓年代与墓主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葛明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89,共9页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 form of the Han tomb on Beidong Hill and the coins and seals unearthed from there,the autho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omb shows distinct featur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earl...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 form of the Han tomb on Beidong Hill and the coins and seals unearthed from there,the autho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omb shows distinct featur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early Western Han period and can be dated to the time prior to the abolition of the Chu State by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 the third year of the Emperor Jingdi’s Qianyuan reign (154 BC).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is tomb with other Chu princes’ graves of the early Western Han period suggests that the owner of Beidong Hill tomb must have been Liu Ying (Ke),the second Chu prince having the same surname as the emper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洞山汉墓 西汉前期 墓主 楚王刘郢(客)
原文传递
四川西昌市杨家山一号东汉墓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弘 姜先杰 唐亮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32,I0002,I0003,I0005,I0006,共18页
马道镇位于西昌市南约8公里。地处安宁河东岸的一级台地上,成昆铁路从北向南穿镇而过。铁路东侧的杨家山是汉代墓葬集中分布的地区,部分汉墓至今封土尚存。杨家山行政上属马道镇大堡村八组。是一个东西向小山包,西距成昆铁路500米,... 马道镇位于西昌市南约8公里。地处安宁河东岸的一级台地上,成昆铁路从北向南穿镇而过。铁路东侧的杨家山是汉代墓葬集中分布的地区,部分汉墓至今封土尚存。杨家山行政上属马道镇大堡村八组。是一个东西向小山包,西距成昆铁路500米,西距安宁河1000米,相对高度20米(图一)。1996年9月13日。在杨家山辟地建厂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西昌 东汉 墓葬
原文传递
再论西汉诸侯王墓车马殉葬制度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崇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88,共8页
《考古》2002年第1期刊登有郑滦明先生所著《西汉诸侯王墓所见的车马殉葬制度》一文(以下简称《制度》),对我曾经论及西汉诸侯王墓所葬三辆真车马的性质定为魂车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最近又见有的文章提出,“殉葬或不殉葬车马的西汉... 《考古》2002年第1期刊登有郑滦明先生所著《西汉诸侯王墓所见的车马殉葬制度》一文(以下简称《制度》),对我曾经论及西汉诸侯王墓所葬三辆真车马的性质定为魂车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最近又见有的文章提出,“殉葬或不殉葬车马的西汉诸侯王墓各占一半,且殉马数目不一,车马器位置不一,很难说有甚定制”。有鉴于此,有必要再对郑先生的观点提出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诸侯王墓 车马殉葬 魂车
原文传递
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晋墓出土银壶的异域风格 被引量:2
20
作者 仝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79,I0016,共11页
The gilt silver ewer with decorative patterns unearthed from a Han-and-Jin period tomb at Shangsunjiazhai in Datong,Qinghai Province is a valuable object to researching into early Sino-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Throu... The gilt silver ewer with decorative patterns unearthed from a Han-and-Jin period tomb at Shangsunjiazhai in Datong,Qinghai Province is a valuable object to researching into early Sino-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is article and the West Asian,South Russian and Mongolian finds identical with it in decorative pattern and similar in making technolog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is ewer must be a product in the Hellenistic Parthian style made no later than the AD 1st century. In the eastward diffusion of this decorative style and making technology,the Eurasian steppe road controlled by the Sarmatians and Xiongnu played the key role. The ewer under discussion may have been made in some place of Central Asia,and its last user must have belonged to the Lushui-Hu differentiated from Xiongn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汉晋墓 银壶 匈奴 中外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