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儒的诗教纲领——《毛诗序》理论内蕴再探
1
作者 刘凤泉 王孟杰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1-45,共5页
《毛诗序》重新发现诗歌的抒情性质,提出言志与抒情相统一的观点,为汉儒诗教奠定了理论基础。它又继承儒家思想传统,论述诗歌内容、形式、作用,强调诗歌的政治特征,将诗歌艺术纳入政治框架之内,从而形成汉儒的诗教纲领,为诗歌阐释和诗... 《毛诗序》重新发现诗歌的抒情性质,提出言志与抒情相统一的观点,为汉儒诗教奠定了理论基础。它又继承儒家思想传统,论述诗歌内容、形式、作用,强调诗歌的政治特征,将诗歌艺术纳入政治框架之内,从而形成汉儒的诗教纲领,为诗歌阐释和诗歌创作确立政治原则,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汉儒 诗教 影响
下载PDF
元代汉儒民族思想的发展进步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少川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77-82,共6页
元朝的统一为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理学、史学、政治等领域,元代汉儒的民族思想从故国思绪和"夷夏之辨",逐步转向以务实态度承认元朝统治、认识多民族统一的历史意义、平等看待各民族的历史地... 元朝的统一为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理学、史学、政治等领域,元代汉儒的民族思想从故国思绪和"夷夏之辨",逐步转向以务实态度承认元朝统治、认识多民族统一的历史意义、平等看待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和关系。元代进步的民族思想在总结多民族历史、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民族思想 民族融合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论叔孙通何以成为“汉家儒宗”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建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4-6,共3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叔孙通为"汉家儒宗",他为儒学在汉初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为儒学的全面兴盛奠定了基础。从叔孙通本人的性格特点及处世艺术方面出发,分析他身上具备的品质和精神,从而说明他"何以为儒&quo...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叔孙通为"汉家儒宗",他为儒学在汉初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为儒学的全面兴盛奠定了基础。从叔孙通本人的性格特点及处世艺术方面出发,分析他身上具备的品质和精神,从而说明他"何以为儒";从他对儒学的贡献分析他如何从实用的角度使统治者认识到了儒学的作用,使儒学与政治初步结合,从而说明他"何以为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叔孙通 汉家儒宗
下载PDF
略论清人研究两汉经学传承的基本成就
4
作者 王正一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0-92,共3页
两汉时期作为我国经学的极盛时期,历代学者均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就两汉时期经学传承特点这一课题之研究,经历代学者到清代而达顶峰。其代表性的著作《授经图》、《经义考》、《传经表》和《两汉三国学案》,在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 两汉时期作为我国经学的极盛时期,历代学者均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就两汉时期经学传承特点这一课题之研究,经历代学者到清代而达顶峰。其代表性的著作《授经图》、《经义考》、《传经表》和《两汉三国学案》,在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体现了清代学者超越前人的卓越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经学传承 《授经图》 《经义考》 《传经表》 《两汉三国学案》
下载PDF
汉儒功利诗学的人文蕴涵
5
作者 杨兴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6-68,共3页
汉儒诗学不顾诗歌的审美特质和情感因素,把诗歌当作单纯的政治教化工具,有极端追求政治功利之弊。但这种功利追求却是在政治理想受扼于君主之势的政治环境之下,于无可奈何中选择的一种舍枝节而求根本的人性关怀之术,蕴涵着满足生命个体... 汉儒诗学不顾诗歌的审美特质和情感因素,把诗歌当作单纯的政治教化工具,有极端追求政治功利之弊。但这种功利追求却是在政治理想受扼于君主之势的政治环境之下,于无可奈何中选择的一种舍枝节而求根本的人性关怀之术,蕴涵着满足生命个体的根本性心理欲求以舒展人性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儒诗学 政治功利 人性关怀
下载PDF
徐复观的经学史研究
6
作者 邵华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25-33,共9页
经学史研究是徐复观晚年学术特为用力之处。从对经学史研究的对象、内涵、价值的界定开始,徐复观对先秦经学的形成、《春秋》三传等问题的看法上都显现出古文经学的倾向,对西汉经学的传承及其价值提出表彰。虽然徐复观经学史研究中的某... 经学史研究是徐复观晚年学术特为用力之处。从对经学史研究的对象、内涵、价值的界定开始,徐复观对先秦经学的形成、《春秋》三传等问题的看法上都显现出古文经学的倾向,对西汉经学的传承及其价值提出表彰。虽然徐复观经学史研究中的某些论断未免有所不周,其中必有未竟之处,但他学术上闪光之论析、学术问题意识之敏锐和推动思考路径之转向,为经学史的书写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性” 西汉经学 《春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