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先天性漏斗胸胸廓畸形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庆峰 王新康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漏斗胸(PE)胸廓畸形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PE诊断的患儿65例为PE组,选取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6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2组ECG特征差异。65例PE患儿根据是否合并左心房异常、是否合并不完全性...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漏斗胸(PE)胸廓畸形与心电图(ECG)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PE诊断的患儿65例为PE组,选取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6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2组ECG特征差异。65例PE患儿根据是否合并左心房异常、是否合并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以及是否合并电轴右偏分成不同亚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Haller指数和心脏旋转角差异。测量PE患儿的V1导联P波负向波振幅,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V1导联P波负向波的振幅与Haller指数、心脏旋转角的相关性。结果PE组IRBBB、电轴右偏、Ptf-V1≤-0.04 mm·s及左心房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波负向波振幅大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异常组的心脏旋转角和Haller指数均大于无左心房异常组(P<0.01)。IRBBB组Haller指数和心脏旋转角大于无IRBBB组(P<0.01)。电轴右偏组与无电轴右偏组的Haller指数和心脏旋转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患儿的V1导联P波负向波振幅分别和Haller指数、心脏旋转角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73和0.658,P<0.01)。结论儿童PE心电图常见左心房异常、IRBBB、电轴右偏。异常心电图对PE的胸廓畸形评估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心电描记术 胸廓 儿童 haller指数
下载PDF
健康儿童胸廓CT各径线测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大 尚华 +2 位作者 赵鸽 杨林 贾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测量5~16岁健康儿童胸部CT横径和前后径数据,为胸壁畸形程度判断及矫正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9-01—2019-10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T检查的5~16岁健康儿童。每个年龄段50人,男女各25人。分别测量每位儿童胸部CT横... 目的测量5~16岁健康儿童胸部CT横径和前后径数据,为胸壁畸形程度判断及矫正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9-01—2019-10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T检查的5~16岁健康儿童。每个年龄段50人,男女各25人。分别测量每位儿童胸部CT横断面上第3~12胸椎平面胸廓最大横径及前后径,了解胸廓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各测量值与年龄及性别间的关系。结果各测量指标与年龄呈正相关(横径相关系数0.89~0.94,前后径相关系数0.40~0.79,P<0.05)。男性儿童胸廓中下部前后径在青春期后大于女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径与前后径比值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儿童胸廓径线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前后径及横径在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基于CT影像获取健康儿童胸廓径线参数,可全面、整体了解胸廓生长发育情况,为胸廓畸形矫正效果的评估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测量 haller指数 正常胸廓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非对称性漏斗胸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黎伟文 杨家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5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非对称性漏斗胸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非对称性漏斗胸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应用3D打印技术并在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非对称性漏斗胸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非对称性漏斗胸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应用3D打印技术并在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对照组在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9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9个月CT测量Haller指数,以及采用Nuss手术评定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个月,观察组1例切口渗液感染,1例少量气胸,对照组1例切口渗液感染,2例少量气胸,两组均无钢板移位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ller指数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Haller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9个月两组Haller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在3D打印实体模型导航下完成非对称性漏斗胸手术,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其准确和直观地反映非对称性漏斗胸畸形的立体形态以及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能较好地指导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手术计划,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非对称性漏斗胸 NUSS手术 haller指数
下载PDF
Nuss手术微创治疗小儿漏斗胸2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晓 刘以尧 +5 位作者 刘学刚 王祖义 唐震 李小军 段贵新 施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225-1227,共3页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效果、并发症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1例漏斗胸患儿采用Nuss手术矫治。21例均在双侧胸壁做小切口,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将塑形矫形钢板由右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左胸壁,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效果、并发症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1例漏斗胸患儿采用Nuss手术矫治。21例均在双侧胸壁做小切口,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将塑形矫形钢板由右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左胸壁,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矫形钢板单侧用固定片固定于肋骨。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30~50 m 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 m l。术后平均住院6.2天;4例发生少量气胸。矫形效果17例为优,4例为良。随访1~20个月,均无不适。结论:非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微创治疗漏斗胸,创伤小,近期矫形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手术方法,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NUSS手术 非胸腔镜辅助 微创 haller指数
下载PDF
血管造影评估马方综合征患者主动脉根部直径和Haller指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家祎 张楠 +3 位作者 温兆赢 刘东婷 李宇 于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88-292,共5页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术(CTA)评估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直径和漏斗胸的关系,寻找马方综合征患者血管及骨骼病变的关系,增加马方综合征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以来26例马方综合症患者的胸部CTA表现,采用双源螺旋CT进...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术(CTA)评估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直径和漏斗胸的关系,寻找马方综合征患者血管及骨骼病变的关系,增加马方综合征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以来26例马方综合症患者的胸部CTA表现,采用双源螺旋CT进行胸腹主动脉心电门控FLASH模式描方案。应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启动扫描,ROI置于降主动脉近段,ROI内CT值到达100HU时延迟10s钟自动触发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存在主动脉窦扩张,16例升主动脉近段扩张。发生主动脉夹层5例,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3例,Stanford B型夹层2例。腹主动脉瘤1例。马方组和对照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0.925)、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0.819)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相关性。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0.849)、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0.796)与胸廓前后径存在明显负相关性。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与Haller指数(r=-0.063)、胸廓前后径(r=0.034)相关性不高。胸廓前后径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902)。马方组患者Haller指数正常组和异常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Haller指数轻度异常和中重度异常患者主动脉窦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A是诊断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改变重要的影像学手段,也是马方综合征术后评价及随访首选检查方法。结合Haller指数的测量,有助于马方综合征的临床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方综合征 多排CT haller指数 漏斗胸
下载PDF
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矫治复发漏斗胸 被引量:28
6
作者 吉毅 刘文英 +1 位作者 徐冰 覃道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复发漏斗胸的有效性和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7月-2007年11月,手术治疗21例复发漏斗胸患者。其中15例行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术(复发Nuss组),男13例,女2例;年龄(13.31±4.21)岁;CT示胸廓指数3.98...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复发漏斗胸的有效性和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7月-2007年11月,手术治疗21例复发漏斗胸患者。其中15例行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术(复发Nuss组),男13例,女2例;年龄(13.31±4.21)岁;CT示胸廓指数3.98±0.94;初次手术后凹陷复发时间<1年2例,1~3年4例,3~5年7例,>5年2例。6例行改良Ravitch术(复发Ravitch组),男5例,女1例;年龄(13.67±2.23)岁;胸廓指数3.92±1.01;初次手术后凹陷复发时间<1年2例,1~3年1例,3~5年3例。另有同期初次行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术治疗119例漏斗胸患者(初次Nuss组),男95例,女24例;年龄(7.79±3.59)岁;胸廓指数4.61±1.36。复发Nuss组、复发Ravitch组年龄及胸廓指数与初次Nus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Nuss组及复发Ravitc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大出血及胸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初次Nuss组及复发Nus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入院时间与复发Ravitv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Nuss组与复发Nus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半月~37个月,平均11.2个月。除初次Nuss组1例发生钢板移位及2例出现缝线反应再次入院治疗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胸廓无矫形度丢失,运动耐力提高,气短、易疲劳症状改善,抑郁、孤独感减轻或消失。检查示复发Nuss组、复发Ravitch组及初次Nuss组术后胸廓指数分别为2.58±0.31、2.77±0.48及2.52±0.34,与术前比较,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漏斗胸再次手术矫正虽较初次手术更困难,但只要掌握手术原则、技巧,仔细操作,非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二次矫正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漏斗胸 NUSS手术 非胸腔镜辅助 胸廓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