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半生缘》数字化海外传播路径解析
1
作者
曾诗吟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84-93,共10页
在国际化背景下,数字化传播已成为推动文化产品跨越国界、走向世界的关键途径之一,但也面临着内容本地化、渠道选择和文化差异等挑战。以张爱玲的《半生缘》英译本为案例,具体分析了其在海外传播中的数字媒体发行情况与推广渠道,基于亚...
在国际化背景下,数字化传播已成为推动文化产品跨越国界、走向世界的关键途径之一,但也面临着内容本地化、渠道选择和文化差异等挑战。以张爱玲的《半生缘》英译本为案例,具体分析了其在海外传播中的数字媒体发行情况与推广渠道,基于亚马逊和Goodreads,以及海外图书馆馆藏量,评估该译本的海外受众和传播效果。针对《半生缘》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不足,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首先,通过多样化的数字渠道进行推广营销与市场预热,构建强大的读者基础;其次,建立多渠道传播布局,利用电子书平台、数字图书馆、在线阅读平台及数字化出版商等,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后,优化数字阅读体验,确保译本在封面绘图、页面排版、字体选择和交互功能等方面设计优良,以更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数字化
海外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半生缘》中人物形象与服装设计的联系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登科
《染整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61-63,共3页
《半生缘》是我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被广大读者喜爱和关注。人物形象和服装设计是作品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研究人物形象与服装设计的联系,可以揭示小说中人物角色的社会背景、心理特征和文化意义,进一步丰富...
《半生缘》是我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被广大读者喜爱和关注。人物形象和服装设计是作品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研究人物形象与服装设计的联系,可以揭示小说中人物角色的社会背景、心理特征和文化意义,进一步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读,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人物形象
服装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同一故事框架下的艺术改写——以《半生缘》与《普汉先生》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程夏敏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6,共5页
《半生缘》参照了《普汉先生》中双城记的空间架构,主线和人物角色关系的设置上大致相同,并且张爱玲对《普汉先生》中的情节和对话进行了大量的直接引用。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半生缘》中所体现的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和张爱玲的苍凉悲情...
《半生缘》参照了《普汉先生》中双城记的空间架构,主线和人物角色关系的设置上大致相同,并且张爱玲对《普汉先生》中的情节和对话进行了大量的直接引用。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半生缘》中所体现的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和张爱玲的苍凉悲情写作手法使得《半生缘》这部改写作品在艺术上异于《普汉先生》,在同一故事框架下融入了本土传统文化和作家个人情怀。《半生缘》中增设的人物角色和情节赋予作品更深厚的时代和文化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普汉先生
艺术改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半生缘》熟语英译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佩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24-30,共7页
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惯用语和俗语等熟语。通过运用“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对《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中的熟语翻译进行描述性评价,发现其译文在“求真-务实”连续统一体中偏向务实一端...
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惯用语和俗语等熟语。通过运用“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对《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中的熟语翻译进行描述性评价,发现其译文在“求真-务实”连续统一体中偏向务实一端,即坚持“务实为上,务实兼顾求真”的翻译原则,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实现服务读者和社会的目标。这一翻译原则的选定受译者的个人背景、翻译目的及翻译观的综合影响。与此同时,金凯筠的翻译启发我们在翻译熟语时要灵活选择和运用翻译策略,尽可能使译文在“求真”与“务实”之间寻求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金凯筠
熟语英译
译者行为批评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小说中国”语境观《半生缘》中男权共谋者悲剧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云韬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0-94,共5页
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璐、顾曼桢在旧社会进行女性身份的合法性建构,但历史现实让她们主动或被动地滑入了封建伦理秩序裹挟下的婚姻制度。当时的婚姻制度划出符合封建伦理秩序的疆界,挤占了女性通过婚姻建构身份合法性的有效空间,且...
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璐、顾曼桢在旧社会进行女性身份的合法性建构,但历史现实让她们主动或被动地滑入了封建伦理秩序裹挟下的婚姻制度。当时的婚姻制度划出符合封建伦理秩序的疆界,挤占了女性通过婚姻建构身份合法性的有效空间,且适时抛出能够暂时扭转形势的“男权共谋者”身份的诱惑,并最终导致女性建构自我及回归伦理的完全失败。顾曼璐、顾曼桢只得退守至幽微的话语空间,进入了“小说中国”语境的观照范围并成为非典型性历史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小说中国
共谋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半生缘》英译本中翻译者的“显身性”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汪田田
马晓婧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6-101,共6页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因金凯筠的翻译走向世界,并受到海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将译者的文化身份、审美观以及读者观置于《半生缘》的英译过程中,探索其在理解和表达阶段的"显身性",发现译者的适当"显身性"保证...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因金凯筠的翻译走向世界,并受到海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将译者的文化身份、审美观以及读者观置于《半生缘》的英译过程中,探索其在理解和表达阶段的"显身性",发现译者的适当"显身性"保证了《半生缘》英译本的成功,也重新定义了译者、读者和作者的关系,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金凯筠英译
显身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爱玲的创造性改写:从《普汉先生》到《半生缘》
被引量:
1
7
作者
卜杭宾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2-87,共6页
虽然张爱玲坦言《半生缘》的故事结构脱胎自美国作家约翰·马宽德的《普汉先生》,但是通过对原作的创造性改写,张爱玲将《普汉先生》对上流阶层无爱婚姻的讨论转移到对中国旧式家庭与夹层时代苍凉宿命的思考,将亨利扼杀记忆的讽刺...
虽然张爱玲坦言《半生缘》的故事结构脱胎自美国作家约翰·马宽德的《普汉先生》,但是通过对原作的创造性改写,张爱玲将《普汉先生》对上流阶层无爱婚姻的讨论转移到对中国旧式家庭与夹层时代苍凉宿命的思考,将亨利扼杀记忆的讽刺叙事妙化为惘然感人的"诗性回忆"。因此,这部植根于本土传统的改写作品突破了单纯的仿袭,在赓续"张味"书写的同时也蕴涵了张爱玲独特的悲悯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普汉先生》
创造性改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睿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2-95,共4页
《半生缘》是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金凯筠成功地英译了《半生缘》,将张爱玲的又一优秀作品介绍到西方国家,实现传播当代汉语作品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生态翻译学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有学者试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张爱玲的自译作品...
《半生缘》是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金凯筠成功地英译了《半生缘》,将张爱玲的又一优秀作品介绍到西方国家,实现传播当代汉语作品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生态翻译学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有学者试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张爱玲的自译作品进行研究,然而对于她未曾自译的中文小说《半生缘》,鲜有学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其英译本。全文以《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其进行解读,分别用实例分析译者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原文内容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为张爱玲他译作品的生态翻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半生缘》
金凯筠英译本
三维转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看《半生缘》的翻译
9
作者
郑雅妮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0-44,共5页
张爱玲在其作品《半生缘》中广泛地使用叠音词、拟声词、色彩词和新奇生动的比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文学文体学是一门连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学科。以文学文体学为理论,以金凯筠翻译的《半生缘》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和修辞方面...
张爱玲在其作品《半生缘》中广泛地使用叠音词、拟声词、色彩词和新奇生动的比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文学文体学是一门连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学科。以文学文体学为理论,以金凯筠翻译的《半生缘》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和修辞方面进行文体分析,探讨译者是否保留原作中表达主题意义和产生美学效果的语言形式,以及译作是否产生与原作相似的文体效果,进而说明文学文体学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体学
翻译
《半生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识
10
作者
甘林全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2期64-68,共5页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呈现出些许美好的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夫妻之爱,这些“爱”如“菊”一般静雅、美好,但又很快被她用看似无情的解构之“刀”斩掉,显得残酷至极。她直面残酷的生存现实,不妥协于世俗的亲情伦理以及有情人终成眷属的...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呈现出些许美好的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夫妻之爱,这些“爱”如“菊”一般静雅、美好,但又很快被她用看似无情的解构之“刀”斩掉,显得残酷至极。她直面残酷的生存现实,不妥协于世俗的亲情伦理以及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建构出独特的悲剧神话。她以一种悲剧神话式的写作策略,呈现理解一切、宽恕罪与恶的悲悯情怀,显示对人间的大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生缘》
“菊”
“刀”
悲剧意识
悲悯情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爱玲的上海书写——以《半生缘》为中心
11
作者
彭依伊
《励耘学刊》
2022年第1期281-295,M0013,共16页
张爱玲的《半生缘》所书写的都市文化对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第一部分从城市中主要女性人物(顾氏姐妹)及其悲剧命运出发,分析上海在传统文化与先进思潮并存之间挣扎的处境。第二部分从上海-南京“双城叙事”...
张爱玲的《半生缘》所书写的都市文化对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第一部分从城市中主要女性人物(顾氏姐妹)及其悲剧命运出发,分析上海在传统文化与先进思潮并存之间挣扎的处境。第二部分从上海-南京“双城叙事”与“他者眼光”的角度解读“城”与“人”的关系结构。《半生缘》为上海城市文化的追源与分析提供了许多关于经验、记忆和情感的书写可能,不仅丰富了城市现代化图景,更揭露了上海革故鼎新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为“海派文学”提供了不少可解读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上海
都市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生缘》数字化海外传播路径解析
1
作者
曾诗吟
机构
上海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84-93,共10页
文摘
在国际化背景下,数字化传播已成为推动文化产品跨越国界、走向世界的关键途径之一,但也面临着内容本地化、渠道选择和文化差异等挑战。以张爱玲的《半生缘》英译本为案例,具体分析了其在海外传播中的数字媒体发行情况与推广渠道,基于亚马逊和Goodreads,以及海外图书馆馆藏量,评估该译本的海外受众和传播效果。针对《半生缘》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不足,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首先,通过多样化的数字渠道进行推广营销与市场预热,构建强大的读者基础;其次,建立多渠道传播布局,利用电子书平台、数字图书馆、在线阅读平台及数字化出版商等,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后,优化数字阅读体验,确保译本在封面绘图、页面排版、字体选择和交互功能等方面设计优良,以更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数字化
海外传播
Keywords
Eileen
Chang
half
a
lifelong
romance
digitalization
overseas
disseminat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生缘》中人物形象与服装设计的联系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登科
机构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出处
《染整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61-63,共3页
文摘
《半生缘》是我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被广大读者喜爱和关注。人物形象和服装设计是作品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研究人物形象与服装设计的联系,可以揭示小说中人物角色的社会背景、心理特征和文化意义,进一步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读,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半生缘》
人物形象
服装设计
Keywords
“
half
a
lifelong
romance
”
character
image
clothing
design
分类号
TS941.7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同一故事框架下的艺术改写——以《半生缘》与《普汉先生》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程夏敏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6,共5页
文摘
《半生缘》参照了《普汉先生》中双城记的空间架构,主线和人物角色关系的设置上大致相同,并且张爱玲对《普汉先生》中的情节和对话进行了大量的直接引用。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半生缘》中所体现的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和张爱玲的苍凉悲情写作手法使得《半生缘》这部改写作品在艺术上异于《普汉先生》,在同一故事框架下融入了本土传统文化和作家个人情怀。《半生缘》中增设的人物角色和情节赋予作品更深厚的时代和文化印迹。
关键词
半生缘
普汉先生
艺术改写
Keywords
half
a
lifelong
romance
,
H.
M.
Pulham,
Esq,
artistic
rewriting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半生缘》熟语英译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佩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24-30,共7页
文摘
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惯用语和俗语等熟语。通过运用“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对《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中的熟语翻译进行描述性评价,发现其译文在“求真-务实”连续统一体中偏向务实一端,即坚持“务实为上,务实兼顾求真”的翻译原则,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实现服务读者和社会的目标。这一翻译原则的选定受译者的个人背景、翻译目的及翻译观的综合影响。与此同时,金凯筠的翻译启发我们在翻译熟语时要灵活选择和运用翻译策略,尽可能使译文在“求真”与“务实”之间寻求平衡。
关键词
《半生缘》
金凯筠
熟语英译
译者行为批评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Keywords
half
a
lifelong
romance
Karen
S.Kingsbury
idiom
translation
translator
behavior
criticism
truth-seeking-utility-attaining
continuum
evaluation
model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小说中国”语境观《半生缘》中男权共谋者悲剧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云韬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0-94,共5页
文摘
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璐、顾曼桢在旧社会进行女性身份的合法性建构,但历史现实让她们主动或被动地滑入了封建伦理秩序裹挟下的婚姻制度。当时的婚姻制度划出符合封建伦理秩序的疆界,挤占了女性通过婚姻建构身份合法性的有效空间,且适时抛出能够暂时扭转形势的“男权共谋者”身份的诱惑,并最终导致女性建构自我及回归伦理的完全失败。顾曼璐、顾曼桢只得退守至幽微的话语空间,进入了“小说中国”语境的观照范围并成为非典型性历史参照物。
关键词
半生缘
小说中国
共谋者
Keywords
half
a
lifelong
romance
fictional
China
conspirator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生缘》英译本中翻译者的“显身性”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汪田田
马晓婧
机构
蚌埠医学院外文教研室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6-101,共6页
基金
蚌埠医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医学论文摘要的英译研究"(BYKY16101skZD)
蚌埠医学院重点人文项目基金"‘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医学文献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BYKY17133SkZD)
文摘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因金凯筠的翻译走向世界,并受到海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将译者的文化身份、审美观以及读者观置于《半生缘》的英译过程中,探索其在理解和表达阶段的"显身性",发现译者的适当"显身性"保证了《半生缘》英译本的成功,也重新定义了译者、读者和作者的关系,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金凯筠英译
显身性
Keywords
half
a
lifelong
romance
Eileen
Chang
translator’s
visibility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爱玲的创造性改写:从《普汉先生》到《半生缘》
被引量:
1
7
作者
卜杭宾
机构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2-87,共6页
文摘
虽然张爱玲坦言《半生缘》的故事结构脱胎自美国作家约翰·马宽德的《普汉先生》,但是通过对原作的创造性改写,张爱玲将《普汉先生》对上流阶层无爱婚姻的讨论转移到对中国旧式家庭与夹层时代苍凉宿命的思考,将亨利扼杀记忆的讽刺叙事妙化为惘然感人的"诗性回忆"。因此,这部植根于本土传统的改写作品突破了单纯的仿袭,在赓续"张味"书写的同时也蕴涵了张爱玲独特的悲悯情怀。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普汉先生》
创造性改写
Keywords
Eileen
Chang
half
a
lifelong
romance
H.
M.
Pulham
,
Esquire
creative
rewriting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睿
机构
闽江学院海峡学院
出处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2-95,共4页
文摘
《半生缘》是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金凯筠成功地英译了《半生缘》,将张爱玲的又一优秀作品介绍到西方国家,实现传播当代汉语作品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生态翻译学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有学者试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张爱玲的自译作品进行研究,然而对于她未曾自译的中文小说《半生缘》,鲜有学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其英译本。全文以《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其进行解读,分别用实例分析译者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原文内容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为张爱玲他译作品的生态翻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半生缘》
金凯筠英译本
三维转换
Keywords
Eco-translatology
half
a
lifelong
romance
Karen
S.Kingsbury’translation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ree
dimensions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看《半生缘》的翻译
9
作者
郑雅妮
机构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公共部
出处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0-44,共5页
文摘
张爱玲在其作品《半生缘》中广泛地使用叠音词、拟声词、色彩词和新奇生动的比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文学文体学是一门连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学科。以文学文体学为理论,以金凯筠翻译的《半生缘》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和修辞方面进行文体分析,探讨译者是否保留原作中表达主题意义和产生美学效果的语言形式,以及译作是否产生与原作相似的文体效果,进而说明文学文体学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文学文体学
翻译
《半生缘》
Keywords
literary
stylistics
translation
half
a
lifelong
romance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识
10
作者
甘林全
机构
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2期64-68,共5页
基金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跨文化视域下桂籍海外华文作家研究”(17CZW001)
2018年百色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东西小说创作研究”(2018KS02)。
文摘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呈现出些许美好的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夫妻之爱,这些“爱”如“菊”一般静雅、美好,但又很快被她用看似无情的解构之“刀”斩掉,显得残酷至极。她直面残酷的生存现实,不妥协于世俗的亲情伦理以及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建构出独特的悲剧神话。她以一种悲剧神话式的写作策略,呈现理解一切、宽恕罪与恶的悲悯情怀,显示对人间的大爱。
关键词
《半生缘》
“菊”
“刀”
悲剧意识
悲悯情怀
Keywords
half
a
lifelong
romance
“chrysanthemum”
“sword”
tragedy
consciousness
compass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爱玲的上海书写——以《半生缘》为中心
11
作者
彭依伊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出处
《励耘学刊》
2022年第1期281-295,M0013,共16页
文摘
张爱玲的《半生缘》所书写的都市文化对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第一部分从城市中主要女性人物(顾氏姐妹)及其悲剧命运出发,分析上海在传统文化与先进思潮并存之间挣扎的处境。第二部分从上海-南京“双城叙事”与“他者眼光”的角度解读“城”与“人”的关系结构。《半生缘》为上海城市文化的追源与分析提供了许多关于经验、记忆和情感的书写可能,不仅丰富了城市现代化图景,更揭露了上海革故鼎新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为“海派文学”提供了不少可解读的面向。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上海
都市文学
Keywords
Eileen
Chang
half
a
lifelong
romance
Shanghai
Urban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半生缘》数字化海外传播路径解析
曾诗吟
《外语教育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半生缘》中人物形象与服装设计的联系研究
张登科
《染整技术》
CAS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同一故事框架下的艺术改写——以《半生缘》与《普汉先生》为例
程夏敏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半生缘》熟语英译研究
王佩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小说中国”语境观《半生缘》中男权共谋者悲剧
李云韬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半生缘》英译本中翻译者的“显身性”研究
汪田田
马晓婧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张爱玲的创造性改写:从《普汉先生》到《半生缘》
卜杭宾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半生缘》金凯筠英译本
张睿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看《半生缘》的翻译
郑雅妮
《武夷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悲剧意识
甘林全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张爱玲的上海书写——以《半生缘》为中心
彭依伊
《励耘学刊》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