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水地区人类活动净氮输入与河流响应特征--以海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岩 高伟 +3 位作者 王东 刘永 吴悦颖 郭怀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00-3606,共7页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是影响河流氮输出的重要因素,研究两者的响应关系对制定氮污染的削减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NANI核算模型,评估了海河流域人为氮输入强度,并采用实测数据估算了同期的河流氮输出,最终得到干旱缺水区河流氮输出对N...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是影响河流氮输出的重要因素,研究两者的响应关系对制定氮污染的削减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NANI核算模型,评估了海河流域人为氮输入强度,并采用实测数据估算了同期的河流氮输出,最终得到干旱缺水区河流氮输出对NANI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海河流域2008—2012年均NANI输入强度为13258 kg·km^(-2)·a^1,化肥施用、食品与饲料输入、大气沉降和农作物固氮分别占76%、17%、5%和2%;在空间分布上,黑龙港运东子流域的NANI负荷最高,达到24238 kg·km^(-2)·a^(-1),最小的是永定河子流域,为5320 kg·km^(-2)·a^(-1);海河流域主要河流的氮通量与子流域NANI输入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NANI变化可解释67%的河流氮通量变化.然而,仅2%的NANI由河流输出,这一比例低于其他地区研究成果,表明缺水地区河流作为氮输出的功能被削弱,河流不是流域氮输出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 物料平衡 非点源 干旱区 海河流域
原文传递
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用水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刁鸣军 常丹东 王礼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确定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减水减沙作用 ,并为估算生态用水提供依据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划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区 ;在分区的基础上 ,根据多年来小流域治理减水减沙作用的观测成果 ,分析、计算黄土丘陵... 为确定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减水减沙作用 ,并为估算生态用水提供依据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划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区 ;在分区的基础上 ,根据多年来小流域治理减水减沙作用的观测成果 ,分析、计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石质山区的减水减沙定额 ;以各分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保存面积及规划治理面积为依据 ,计算出海河流域现状、2 0 10年及 2 0 30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用水分别为 2 6 0 6亿、4 2 92亿及71 5 3亿m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水土保持 生态用水 生态环境 减水减沙作用
下载PDF
北运河粪源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磊 李蕾芳 +4 位作者 郅晓沙 张普 戴莹 肖月晨 沈珍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3-639,共7页
河流微生物污染研究对流域水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海河流域北运河水系典型河流断面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估了北运河水系微生物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丰水期的粪源微生物污染严重,大部分断面菌群量超... 河流微生物污染研究对流域水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海河流域北运河水系典型河流断面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估了北运河水系微生物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丰水期的粪源微生物污染严重,大部分断面菌群量超过105MPN·L^(-1),平水期和枯水期粪源微生物菌群量约为103~105MPN·L^(-1),变化不显著;流域内的农业河段粪源微生物最为严重,呈劣五类水体概率超60%,城市河段降雨前后粪源微生物含量变化更明显,部分河流断面的粪源微生物菌群量从103MPN·L^(-1)增长为106MPN·L^(-1); 2017年丰水期,北运河水系粪大肠菌群的单次暴露风险主要在0. 015~0. 035之间,莲花河、马草河、清河下、温榆河下为人体健康风险的关键敏感断面,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源指示微生物(FIB) 海河流域 时空分布 暴露风险 非点源污染
原文传递
基于DEM的流域尺度水资源网络图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雷晓辉 田雨 +2 位作者 白薇 王海潮 蒋云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0,共5页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是流域水资源配置及调度模型的基础。但对大型流域而言,网络图构建复杂且容易犯错。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水资源网络图构建方法。该方法借鉴分布式水文模型中子流域划分的思想,根据DEM...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是流域水资源配置及调度模型的基础。但对大型流域而言,网络图构建复杂且容易犯错。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水资源网络图构建方法。该方法借鉴分布式水文模型中子流域划分的思想,根据DEM数据自动绘制地表水网络中的天然水流关系。同时该算法也可以自动构建各个计算单元的地下水开采补给网络,再通过人工添加供水网络就可以完成整个水资源系统网络图的构建。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海河流域。该方法可以推进水资源系统网络图构建的科学性,及水资源系统网络图绘制工具的软件化水平,进而促进水资源配置及调度模型系统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水资源网络图 海河 流域划分
下载PDF
山东省海河流域管理成效研究
5
作者 李小燕 刘林林 李鹏 《山东水利》 2023年第6期30-31,41,共3页
山东省虽然在强化海河流域管理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有力推动了河流保护治理,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山东省海河流域概况及骨干河道现状,介绍了山东省在海河流域综合管理治理取得的成效,查找了流域治理管理的短板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山东省虽然在强化海河流域管理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有力推动了河流保护治理,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山东省海河流域概况及骨干河道现状,介绍了山东省在海河流域综合管理治理取得的成效,查找了流域治理管理的短板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推动新阶段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海河流域 流域治理 防洪除涝
下载PDF
Effects of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s on runoff,sediment,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es in the Haihe River Basin
6
作者 Nan DING Yi CHEN Fulu TAO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934-948,共15页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s o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and water environment at the basin scale is important for providing scientific evidence to manage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among ...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s o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and water environment at the basin scale is important for providing scientific evidence to manage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among water resource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We used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with various spatiotemporal data t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s of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s to runoff,sediment,nitrogen(N)and phosphorus(P)losses in the Haihe River Basin since the 1980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vapotranspiration(ET),transport loss,sediment input and output,and organic N and P production,with ET,sediment input and organic N affected the most;2)runoff,sediment and ammonia N were most affected by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Daqing River Basin(217.3 mm),Nanyun River Basin(3917.3 tons)and Chaobai River Basin(87.6 kg/ha),respectively;3)the impacts of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s showed explicit spatiotemporal patterns.In the Daqing,Yongding and Nanyun River Basins,the contribution of climate change to runoff and sediment kept increasing,reaching 88.6%-98.2%and 63%-77.2%,respectively.In the Ziya and Chaobai River Basins,the contribution of land use was larger,reaching 88.6%-92.8%and 59.8%-92.7%,respectively.In the Yongding,Chaobai,Ziya and Daqing River Basins,the contribution of land use to N and P loss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over the past 40 years(maximum 89.7%).By contrast,in Nanyun and Luanhe River Basins,the contribution of climate change to N and P losses increased more(maximum 92.1%).Our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s of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s on runoff,sediment,and N and P losses will help to support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aih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he river Basin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LUCC non-point pollution watershed management N leaching
原文传递
北京市门头沟流域“23·7”特大暴雨洪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家宏 梅超 +2 位作者 王佳 王东 王浩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9期50-55,共6页
2023年7月,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造成北京门头沟区等地出现特大山洪和城市内涝灾害。门头沟流域面积仅37 km2,无常设水文监测站,给洪水分析和灾害复盘带来挑战。结合关键断面的洪水视频监控数据,通过灾后现场调查、测量,结... 2023年7月,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造成北京门头沟区等地出现特大山洪和城市内涝灾害。门头沟流域面积仅37 km2,无常设水文监测站,给洪水分析和灾害复盘带来挑战。结合关键断面的洪水视频监控数据,通过灾后现场调查、测量,结合数字流域模型模拟等,推算得到门头沟流域7月31日最大洪峰流量为512.6 m3/s。洪峰通过期间,控制流域面积90%的中昂时代广场西北跨河桥三孔箱涵的过流能力为215.0~308.9 m3/s,远低于断面最大洪峰流量。建议下一步灾害重建时全面复核北京门头沟、房山等城区山洪沟跨沟桥梁的设计过流能力,考虑极端暴雨洪涝风险,适当提高跨沟桥涵的过流能力,避免因洪水溢流蔓延而造成严重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特大暴雨 洪水分析 数字流域模型 门头沟流域 北京市
下载PDF
海河流域土石山区治理途径及效益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晓勇 马志尊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7,共4页
海河流域土石山区占山区总面积的1/2,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该流域山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试点小流域治理效果的调查分析,依据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特点,总结出治理开发土石山区的主要途径是:基本农田建设... 海河流域土石山区占山区总面积的1/2,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该流域山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试点小流域治理效果的调查分析,依据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特点,总结出治理开发土石山区的主要途径是:基本农田建设及坡耕地治理,工程造林与保护、开发、利用植被资源,地表径流的管理和利用,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沟道防护工程建设,新的水土流失防治等,并结合试点典型论述了主要治理措施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土石山区 治理途径
下载PDF
淮河流域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高纯 赵肃菱 +1 位作者 李文藻 赵运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5-53,共9页
淮河流域因解决粮柴短缺问题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约3880万亩,占全流域山丘区总流失面积的44%,其中滥垦山地300万亩,坡耕地1000万亩,坡式梯田500万亩,田间隙地、林粮间作地400万亩,滥樵滥伐林地1680万亩,所导致的土壤侵蚀量达1.2亿t,占... 淮河流域因解决粮柴短缺问题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约3880万亩,占全流域山丘区总流失面积的44%,其中滥垦山地300万亩,坡耕地1000万亩,坡式梯田500万亩,田间隙地、林粮间作地400万亩,滥樵滥伐林地1680万亩,所导致的土壤侵蚀量达1.2亿t,占总侵蚀量的52%。该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有林草植被和水土资源的保护,引进节能技术,选择优良品种,大搞水土保持,狠抓坡耕地治理,营造薪炭林,以及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解决流域内因粮柴短缺问题造成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人为因素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