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破碎化研究 被引量:129
1
作者 陈利顶 刘雪华 傅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1-297,共7页
生境破碎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形态(景观结构)上的破碎化;二是生态功能上的破碎化。将景观连接度的概念引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生境评价研究中,通过选择影响大熊猫生存的3种典型景观因子:地形高度、地形坡度和食物来源,从... 生境破碎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形态(景观结构)上的破碎化;二是生态功能上的破碎化。将景观连接度的概念引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生境评价研究中,通过选择影响大熊猫生存的3种典型景观因子:地形高度、地形坡度和食物来源,从生态功能上研究3种景观因子由于空间组合的不匹配而形成的生境破碎化现状。在分析各景观因子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连接度模糊相对赋值,并建立景观连接度评价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针对大熊猫的景观连接度水平和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2000多km2的面积中,仅有90.36km2,约4.47%的面积属于最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地区,适宜面积为226.42km2(11.19%),中等适宜地区面积为286.09km2(14.13%),勉强适宜的地区为177.91km2(8.8%),而完全不适宜的面积占了一半以上,1236.5km2(61.11%)。同时表明:最适宜和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处于极度破碎状态,十分不利于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该研究结果为制订合理的大熊猫保护措施和有目的地改善其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连接度 生境破碎化 大熊猫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秦岭山系黑熊潜在生境评价 被引量:104
2
作者 齐增湘 徐卫华 +3 位作者 熊兴耀 欧阳志云 郑华 甘德欣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352,398,共10页
明确物种生境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对策十分重要。本文以黑熊(Ursus thibetanus)为研究对象,以其重要栖息地秦岭山系为研究区域,选取68个黑熊分布点数据和34个环境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分析其生境空间... 明确物种生境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对策十分重要。本文以黑熊(Ursus thibetanus)为研究对象,以其重要栖息地秦岭山系为研究区域,选取68个黑熊分布点数据和34个环境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分析其生境空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以最大化Kappa值的生境适宜性指数为阈值划分适宜生境,结合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空缺分析,并通过构建阻力面和最小成本路径分析,开展黑熊生境廊道规划。结果表明:人类干扰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黑熊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居民点密度、到荒草地距离、到耕地距离3个因子对黑熊生境选择有重要影响,其综合贡献值分别为21.4%、17.5%和15.9%,到阔叶林距离、到水体距离等因子次之。黑熊的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分布在秦岭山系主脊的中西部地区,占整个秦岭山系面积的19.23%。空缺分析表明:已建自然保护区群覆盖了23.49%的适宜生境,但尚有8,480km2处于保护区之外。为更有效保护秦岭黑熊及其生境,建议建设12条生境廊道,同时结合其他物种进行系统保护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熊 GAP分析 生境评价 最小成本路径分析 生境廊道
原文传递
农村聚落生态环境预警——以万州区茨竹乡茨竹五组为例 被引量:53
3
作者 刘邵权 陈国阶 陈治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5-301,共7页
论述了农村聚落生态环境预警的概念 ,提出农村聚落生态环境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分级 ,运用加权平均模型进行环境评价 ,确立不良状态预警、负向演化趋势预警、恶化速度预警的数学模式与参数。选择三峡库区中低山石灰岩山地典型聚落作... 论述了农村聚落生态环境预警的概念 ,提出农村聚落生态环境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分级 ,运用加权平均模型进行环境评价 ,确立不良状态预警、负向演化趋势预警、恶化速度预警的数学模式与参数。选择三峡库区中低山石灰岩山地典型聚落作实例研究 ,对该聚落自然演替状态和必要调控状态的生态环境质量及演化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聚落 生态环境预警 环境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长江江豚对八里江江段的利用及其栖息地现状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5
4
作者 魏卓 张先锋 +4 位作者 王克雄 赵庆中 匡新安 王小强 王丁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70,共8页
通过定点和流动观察的方法 ,作者使用行为指数和栖息地利用指数定量分析了长江江豚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于 1996~ 2 0 0 0年间对八里江江段的利用和选择状况。结果表明 :江豚在八里江江段的行为指数大小顺序为摄... 通过定点和流动观察的方法 ,作者使用行为指数和栖息地利用指数定量分析了长江江豚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于 1996~ 2 0 0 0年间对八里江江段的利用和选择状况。结果表明 :江豚在八里江江段的行为指数大小顺序为摄食 >抚幼 >玩耍 >休息 ,摄食和抚幼是江豚在八里江江段的优势行为 ;江豚栖息于离岸距离 10 0~ 30 0m的近岸带占 81 8% ,栖息于水深小于 9m的水区占 73 3% ;江豚分布密度随水深增加而逐步递减 (典型的指数分布 ) ;江豚活动水区的流速范围是 0 3~ 1 2m/s ,透明度范围是 0 2~ 0 8m ,江豚在八里江江段对水体流速和透明度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栖息地利用指数高的断面一般是饵料鱼类聚集、 2~ 4股水流的交汇处。八里江江段的众多异质小生境为江豚提供了充足饵料和繁育抚幼的适宜场所 ;同时八里江江段为江豚提供了庇护、休息和玩耍的足够活动空间。八里江江段成为长江干流适宜江豚活动的最佳栖息地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八里江江段 利用 行为指数 栖息地利用指数 生境分析
下载PDF
河流生物栖息地调查及评估方法 被引量:32
5
作者 石瑞花 许士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81-2086,共6页
河流生物栖息地的研究是河流生态修复和流域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本文概述了河流生物栖息地的分类、调查方法(包括调查范围、采样密度、采样季节和数据记录方式)以及调查数据处理等;并从物种与栖息地适宜性关系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国际上... 河流生物栖息地的研究是河流生态修复和流域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本文概述了河流生物栖息地的分类、调查方法(包括调查范围、采样密度、采样季节和数据记录方式)以及调查数据处理等;并从物种与栖息地适宜性关系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栖息地评估方法(评估模型)的应用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评述;最后,在探讨发达国家关于栖息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河流治理应从生物栖息地角度出发进行生态恢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治理 栖息地 栖息地调查 栖息地评估
下载PDF
大都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效果评价--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被引量:33
6
作者 谷晓坤 周小萍 卢新海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2-835,839,共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大都市郊区的上海市金山区为例,提炼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评价其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性及农村发展性。研究表明:金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受"三集中"相关政...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大都市郊区的上海市金山区为例,提炼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评价其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性及农村发展性。研究表明:金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受"三集中"相关政策主导,模式特点为:①政府主导;②市场化运作;③村民负担小,受益大;④置换成本高。评价结果显示:可达到较好的资源利用目标,并有效促进农村发展;经济可行性较差,政府角度资金平衡度为0.67—0.77,新增耕地单位成本达到350—496万元/hm2。该研究可为同类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模式 评价 大都市郊区
原文传递
电子舌在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及等级评定的应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晶晶 顾赛麒 +2 位作者 丁玉庭 王锡昌 姜文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146,共6页
采用电子舌对产自阳澄湖、松江、崇明的不同等级雌性中华绒螯蟹各可食部位的滋味轮廓进行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电子舌测定数据后发现,特级、1级、2级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4个部位滋味轮廓区分显著。采用软独立... 采用电子舌对产自阳澄湖、松江、崇明的不同等级雌性中华绒螯蟹各可食部位的滋味轮廓进行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电子舌测定数据后发现,特级、1级、2级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4个部位滋味轮廓区分显著。采用软独立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单部位及联合多部位的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模型,无论是单部位还是多部位模型,对非阳澄湖蟹样的拒绝率均为100%。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中华绒螯蟹的等级评定模型,特级、1级、2级蟹样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采用上述模型可100%正确识别16个未知蟹样的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滋味 产地鉴别 等级评定 电子舌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兰州地区生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2
8
作者 许宝荣 刘一川 +4 位作者 董莹 朱恭 张永中 陆志翔 邹松兵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29,共10页
分析不同时期城市的生境质量变化,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兰州地区为例,采用InVEST模型测评其生境质量和生境稀缺性。结果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域边界生境存在退化迹象,生境质量... 分析不同时期城市的生境质量变化,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兰州地区为例,采用InVEST模型测评其生境质量和生境稀缺性。结果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域边界生境存在退化迹象,生境质量分布呈现与土地利用类型格局相似的集聚特征,区域总体生境质量稳定,变化频繁且生境类型稀缺的区块主要表现在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兰州 生境质量 评价
原文传递
区域自然保护区群规划——以秦岭山系为例 被引量:30
9
作者 徐卫华 罗翀 +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张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48-1654,共7页
自然保护区群的构建对于优化我国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熊猫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秦岭山系为研究区域,以生境评价与通达性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群合理布局与功能区优化的程序、... 自然保护区群的构建对于优化我国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熊猫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秦岭山系为研究区域,以生境评价与通达性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群合理布局与功能区优化的程序、内容与方法。研究表明,目前秦岭山系已建与筹建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7个,自然保护区群初步形成,保护了50%的大熊猫生境,但东部的3个自然保护区尚未全部相连,且整个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被隔离为20部分,大大影响了自然保护区效果的发挥。为优化自然保护区的布局,建议新建湑水河与锦鸡梁两个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居群为基本单位将核心区调整为4个,并且通过3个连接区的建设加强各大熊猫居群的连通性,以促进大熊猫种群间的交流与迁徙。研究结果可为秦岭山系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思路与依据,对其它地区自然保护区群的建立及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的优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连通性 生境评价 自然保护区群 功能区划 核心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评价 被引量:26
10
作者 林柳 金延飞 +5 位作者 陈德坤 郭贤明 罗爱东 赵建伟 王巧燕 张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5-1735,共11页
通过社区村寨访问、监测网络、痕迹追踪和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25—32头,2009年其数量增至35—42... 通过社区村寨访问、监测网络、痕迹追踪和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25—32头,2009年其数量增至35—42头;2006—2007年期间,亚洲象的分布区包含保护区东南部和东部的两片区域,面积共221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2%;象群在分布区内开辟了固定的活动路线,总长约65 km,它们利用这些路线巡回取食天然植物和农作物并导致严重的人象冲突;栖息地评价研究表明亚洲象对栖息地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好性,保护区内亚洲象喜好的栖息地面积为328.5 km2,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5%,且主要被分为两大斑块1和2,分别位于保护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 栖息地评价 勐腊子保护区
下载PDF
朱鹮的潜在繁殖地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冬平 丁长青 楚国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0,共10页
利用ErdasImagine8.4和ArcViewGIS对陕西省部分地区的卫片进行解译,分析其中的栖息地组成。结果表明,现有野生朱种群的最大繁殖地—花园繁殖区的栖息地组成为:马尾松林占73.1%,次生疏林占16.9%,农田占4.8%,稀疏灌木林占4.2%,油松栎类混... 利用ErdasImagine8.4和ArcViewGIS对陕西省部分地区的卫片进行解译,分析其中的栖息地组成。结果表明,现有野生朱种群的最大繁殖地—花园繁殖区的栖息地组成为:马尾松林占73.1%,次生疏林占16.9%,农田占4.8%,稀疏灌木林占4.2%,油松栎类混交林占1.0%。使用彩色数字环标记重见法研究了朱繁殖期活动区的栖息地组成。根据花园繁殖地和朱鹮活动区内的栖息地组成,给各种栖息地赋予相应的适宜度值,以此作为朱鹮潜在繁殖地的评估标准。对卫片区域的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在的很适宜的繁殖地主要分布于洋县华阳镇周边、洋县花园乡周围地区、酉水河两岸山区、南郑县东南部和汉中西北部等地区,占总面积的5.2%;适宜的繁殖地占19.4%,不适宜繁殖的区域占75.4%。根据这个评估结果,野生朱鹮1995-2004年的97个巢中(花园繁殖地以外),87个(占89.7%)落入适宜的繁殖地中;野外核查的结果也表明,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达到88.4%。评估的误差主要源于遥感很难准确判别林木的生长状况(树高、胸径、密度等)和混交林中某些适于营巢的树种的存在,并忽略了小面积地块。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繁殖地 栖息地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下载PDF
宜黄自然保护区华南虎野生种群调查及栖息地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黄祥云 胡德夫 +1 位作者 刘伟石 Jeff Muntifering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58,共5页
江西省宜黄县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华南虎 (Pantheratigrisamoyensis)为主要保护对象 ,是近几年发现华南虎证据最多的区域 .中美华南虎联合考察队于 2 0 0 1年 3 7月对该保护区进行了调查 ,采用访问调查法、样线调查法、痕迹调查法、红外... 江西省宜黄县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华南虎 (Pantheratigrisamoyensis)为主要保护对象 ,是近几年发现华南虎证据最多的区域 .中美华南虎联合考察队于 2 0 0 1年 3 7月对该保护区进行了调查 ,采用访问调查法、样线调查法、痕迹调查法、红外线自动照相技术等目前国际国内通用的方法和技术 .该次考察虽未证实该区域华南虎存在的确切信息 ,但较系统地调查了该区域的生境资料 ,初步评价了华南虎的生存环境 .其结论为 ,由于乱捕滥猎、过度的经济活动、栖息地缩小和破碎化是导致目前华南虎极度濒危甚至难觅其踪迹的主要原因 .该区域历史上是华南虎较多的区域 ,目前仍具备华南虎生存的基本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野外调查 栖息地 评价
下载PDF
电子鼻在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及等级评定上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顾赛麒 王锡昌 +1 位作者 张晶晶 毛健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采用电子鼻对阳澄湖、松江、崇明的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可食部位香气轮廓进行了检测。特级、1级、2级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4部位香气轮廓区分显著。采用软独立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单部位... 采用电子鼻对阳澄湖、松江、崇明的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可食部位香气轮廓进行了检测。特级、1级、2级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4部位香气轮廓区分显著。采用软独立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单部位及联合多部位的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应用联合多部位模型,对非阳澄湖蟹的识别率达到100%。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电子鼻响应信号与中华绒螯蟹等级评分的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0.96,表明基于此模型可判定中华绒螯蟹蟹样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香气 产地鉴别 等级评定 电子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天文 马俊杰 +1 位作者 李易桥 刘维青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 分析研究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现状,以求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方法 根据陕西省秦岭地区第3次大熊猫栖息地调查资料,结合GIS软件的内插分析及统计功能,从森林起源、乔木郁闭度、灌木盖度、竹子盖度及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 目的 分析研究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现状,以求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方法 根据陕西省秦岭地区第3次大熊猫栖息地调查资料,结合GIS软件的内插分析及统计功能,从森林起源、乔木郁闭度、灌木盖度、竹子盖度及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绘制了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图,从直观上反映了栖息地的生态状况。结果 通过对分布图中各子要素的统计,初步得出了调查区绝大部分区域是适宜大熊猫栖息的结果,为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结论 调查区内大熊猫栖息条件自东向西由好逐渐变差,但目前调查区内绝大部分区域是适宜大熊猫栖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栖息地 质量评价 生态要素
下载PDF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华南虎野外调查及栖息地评价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祥云 胡德夫 +2 位作者 唐小平 王志臣 刘伟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湖南省壶瓶山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近几年发现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证据较多的区域。中美华南虎联合调查队于2001年10~12月采用访问调查法、样带调查法、痕迹调查法和红外线自动照相技术等目前国际国内... 湖南省壶瓶山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近几年发现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证据较多的区域。中美华南虎联合调查队于2001年10~12月采用访问调查法、样带调查法、痕迹调查法和红外线自动照相技术等目前国际国内通用的方法和技术,对该保护区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虽未得到华南虎存在的确切证据,但较系统地调查了该区域的生境状况,初步评价了华南虎的生存环境。该区域历史上是华南虎分布较多的区域。经分析,目前仍具备华南虎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以后实施华南虎重引入工程较为理想的试验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野外调查 栖息地 评价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青海祁连山雪豹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芳菲 李丽 +9 位作者 吴巩胜 袁磊 孟春林 国洪艳 周跃 马存新 高雅月 薛亚东 李迪强 代云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02-2209,共8页
近年来,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了青海祁连山山区局部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加剧了祁连山雪豹生境的退化,如何有效地对雪豹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是恢复和改善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3S技术,在青海祁连山雪豹分布区利用红外... 近年来,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了青海祁连山山区局部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加剧了祁连山雪豹生境的退化,如何有效地对雪豹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是恢复和改善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3S技术,在青海祁连山雪豹分布区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日常巡护监测以及雪豹粪便、脚印等痕迹获得其分布点数据并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植被、人为干扰等关键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模型对青海祁连山区域雪豹生境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密度、降雨和海拔是影响雪豹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适宜生境总面积为13935.98 km^(2),占研究区域的37%,而大约48%的适宜生境分布在保护区外。现有功能区下雪豹保护的关键区域为位于保护区中部及西北部区域的祁连山中段疏勒南山-托勒南山区域,另有部分最适宜区位于保护区管辖范围之外的祁连县北部的沙龙滩管护站、托勒河源管护站及瓦乎斯管护站所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3S技术 生境 最大熵(MAXENT)模型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雅砻江冬麻豆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彪 张全建 +3 位作者 王彬 龚旭 段晨松 张远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6077-6085,共9页
雅砻江冬麻豆(Salweenia bouffordiana)是近年发现的西南特有冬麻豆属新濒危种,主要分布于四川新龙县的雅砻江河谷。开展其生境适宜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是对其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基于2015年8月在雅砻江河谷调查获得的55个分布点... 雅砻江冬麻豆(Salweenia bouffordiana)是近年发现的西南特有冬麻豆属新濒危种,主要分布于四川新龙县的雅砻江河谷。开展其生境适宜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是对其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基于2015年8月在雅砻江河谷调查获得的55个分布点,结合24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分析影响雅砻江冬麻豆生境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适宜生境预测。结果表明:(1)AUC(曲线下面积)值高于0.9,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适宜于雅砻江冬麻豆的生境适宜性预测和评估;(2)年均温、最湿月降水、昼夜温差月均值和距河流距离是影响雅砻江冬麻豆生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其最适生境环境变量组合为年均温7.9℃、最湿月降水120-124 mm、昼夜温差月均值13.8℃以及距河流距离33 m;(3)雅砻江冬麻豆的潜在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约为4.83×103 hm2和2.37×104 hm2,但仅约7.56×102 hm2的潜在适宜生境和3.28×103 hm2的潜在次适宜生境位于现有自然保护区管辖范围内。雅砻江冬麻豆的潜在适生区主要沿雅砻江河谷呈狭长的条带状分布,现存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未有生物学地位定级,应尽快确定其生物学保护地位,建立保护小区或社区保护地进行就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冬麻豆 最大熵模型 生境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吉林省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质量的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关树光 韩曦英 +3 位作者 宋美薇 王鹏辉 杨迪 于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建立吉林省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并为药材道地性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关黄柏常规检测内容与方法,对吉林省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和小檗碱、巴马汀的含量进... 目的:建立吉林省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并为药材道地性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关黄柏常规检测内容与方法,对吉林省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和小檗碱、巴马汀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灰色关联质量评价模型。结果: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相对关联度值的范围为[0.420 2,0.566 2],说明各产地关黄柏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药材质量优劣次序为龙井>图们>九台>永吉>柳河>磐石>公主岭。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可以为吉林省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提示吉林省龙井产关黄柏为优势特色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黄柏 产地 水分 总灰分 浸出物 小檗碱 巴马汀 含量测定 灰色关联度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研究及产地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谭佳威 白洁 +7 位作者 田湾湾 洪婷婷 梁军 钟琳瑛 张琦 刘彩凤 陆洋 杜守颖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504-510,共7页
[目的]通过药材含量、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及出膏率表征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为其在经典名方中的应用提供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2015版药典方法测定各批次白芍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参考古法制备药材水煎液,摸索并建立其特征图谱,... [目的]通过药材含量、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及出膏率表征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为其在经典名方中的应用提供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2015版药典方法测定各批次白芍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参考古法制备药材水煎液,摸索并建立其特征图谱,测定6个产地共21批白芍药材的水煎液特征图谱和出膏率,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的白芍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共标定6个共有峰,21批药材相似度介于0.829~0.999,可分为2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度评价结果一致。[结论]以药材芍药苷含量、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及出膏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化学计量学和成分分析可有效评价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药材 质量属性 产地评价 含量测定 特征图谱 出膏率 水煎液
下载PDF
评估动物栖息地适宜性的两种方法比较:以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文广 唐中海 +3 位作者 齐敦武 胡远满 胡锦矗 白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65-1469,共5页
采用景观因素赋值法(方法Ⅰ)和主成分分析法(方法Ⅱ)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法Ⅰ的结果中中等适宜、适宜等级和最适宜等级所占的面积分别为94.62、45.46和0.21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4.17%、2.00%和0.01%;而方法Ⅱ... 采用景观因素赋值法(方法Ⅰ)和主成分分析法(方法Ⅱ)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法Ⅰ的结果中中等适宜、适宜等级和最适宜等级所占的面积分别为94.62、45.46和0.21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4.17%、2.00%和0.01%;而方法Ⅱ的结果中,中等适宜和适宜等级所占的面积分别为623.03和170.27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27.49%和7.51%。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和景观因素,发现2种方法均能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生境进行评价,但差异较大。方法Ⅰ评判因素较少,各因素所占比重较大,因素对整个评价结果影响很大,评价结果不精确,但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方法Ⅱ所需评判因素较多,野外搜集所需资料困难,累计贡献率很难达到95%,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为了减少评估误差,应将2种方法结合对动物生境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 适宜性评价 大相岭山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