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流杂交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辉 薛白 金仙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44-449,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导流杂交技术(凯普导流杂交)HPV检测法(Hybri Max)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效果及作为首选筛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R-HPV亚型的女性共7056例,分为5个年龄段:≤29... 目的评价应用导流杂交技术(凯普导流杂交)HPV检测法(Hybri Max)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效果及作为首选筛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R-HPV亚型的女性共7056例,分为5个年龄段:≤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研究HR-HPV各亚型感染情况,不同年龄的HPV感染状况。计算导流杂交检测结果对筛查CIN2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其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方法的可能性。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定义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果 HR-HPV感染率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各年龄段HR-HPV感染率总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3.61,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宫颈高级别病变(≥CIN2)最密切的亚型是HPV16、58和33型,占所有≥CIN2病变的70.86%(124/175);导流杂交技术HPV检测对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为95.30%,特异度为40.64%,阳性预测值为39.01%,阴性预测值为95.59%。结论中老年女性HR-HPV感染比例高,不能忽视该人群HPV筛查及感染情况;导流杂交技术有较好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在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有指导意义;作为宫颈筛查方法仍需联合TCT等细胞学筛查进一步分流或按目前指南进行联合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hpv hr-hpv-dna检测 导流杂交 中老年
下载PDF
高危型HPV DNA单独检测及与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筛查对宫颈癌及宫颈高度病变的筛查效果比较 被引量:32
2
作者 赵雪莲 热米拉·热扎克 +6 位作者 胡尚英 张莉 徐小倩 陈凤 潘秦镜 张询 赵方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 比较高危型HPV DNA单独检测(HPV单独检测)及与薄层液基细胞学(LBC)联合筛查对宫颈癌及宫颈高度病变(CIN2+)的筛查效果.方法 在1999—200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别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国际癌症研究署等机构合作,... 目的 比较高危型HPV DNA单独检测(HPV单独检测)及与薄层液基细胞学(LBC)联合筛查对宫颈癌及宫颈高度病变(CIN2+)的筛查效果.方法 在1999—200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别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国际癌症研究署等机构合作,开展了以17项人群研究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我国9个省份中5个城市和9个农村地区共计28777名女性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LBC、HPV检测.分别比较各年龄组HPV单独检测及与LBC联合检测两种筛查方法对CIN2+的筛查效果.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中,HPV单独检测CIN2+的检出率为3.05%(879例),其与LBC联合检测CIN2+的检出率为3.13%(900例);灵敏度分别为96.4%和98.7%(χ2=19.00,P〈0.001);特异度分别为86.2%、78.8%(χ2=2067.00,P〈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AUC)显示,HPV单独检测优于其与LBC联合检测(AUC分别为0.913、0.888;Z=6.16, P〈0.001).与HPV单独检测相比,其与LBC联合检测CIN2+的阴道镜转诊率提高(分别为16.5%、23.6%;χ2=132.00,P〈0.001),检出1例CIN2+所需检测阴道镜个数也高于HPV单独检测(分别为5.4和7.6).25~29岁年龄组HPV单独检测CIN2+的阴道镜转诊率(10.9%,199例)是检出率(1.3%,23例)的8.7倍,而与LBC联合检测时阴道镜转诊率(15.7%,288例)是检出率(1.3%,23例)的12.5倍.结论 与HPV单独检测相比,HPV与LBC联合检测对CIN2+的筛查效果未明显提高,成本效益不佳,尤其是在低年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
原文传递
高危型HPV-DNA检测对ASCUS分流监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熠 张国楠 姚宇琪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2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分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76例初筛结果为ASCUS病例,3个月后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复查和高危型HPV...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分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76例初筛结果为ASCUS病例,3个月后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复查和高危型HPV-DNA检测,并根据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4组:A组,细胞学+/HPV+;B组,细胞学-/HPV+;C组,细胞学+/HPV-;D组,细胞学-/HPV-。对A、B、C组病例进行了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比较3组间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a,CIN)发生率的差异。由于D组发展成为肿瘤的风险极低,不纳入比较。结果:A组(细胞学+/HPV+)患者CINⅡ/Ⅲ发生率为41.59%,B组(细胞学-/HPV+)为23.75%,而C组(细胞学+/HPV-)为3.70%。高危型HPV在ASCUS患者中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30岁以下年龄组高危型HPV-DNA阳性率为71.43%,而50岁以上年龄组仅为26.80%。结论:在二次筛查中增加高危型HPV-DNA检测较单纯重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可提高CINⅡ/Ⅲ检出率。ASCUS临床意义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明显变化。高危型HPV-DNA检测可对ASCUS进行有效的分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