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Sero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among in-Mates and Low Risk Voluntary Blood Donors in Garissa, Kenya
1
作者 Vincent Bahati Wallace Bulimo George Gachara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1年第7期85-95,共11页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a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infection that attacks the liver and can cause both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 This creates a high risk of death from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Hep...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a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infection that attacks the liver and can cause both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 This creates a high risk of death from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Hepatitis B infection poses a major health concern globally. It is estimated that 257 million people are infected globally with 780,000 deaths reported annually. In Kenya, HBV prevalence stands at chronic states of intermediate range (5% - 7%) and high (≥8%) with regional variations. Garissa County carries a high HBV infection risk with a reported prevalence of 14.1% in pregnant women attending antenatal care (ANC) clinic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and compare the seroprevalence of HBV among in-mates and voluntary blood donors at Garissa Main Prison and Garissa County referral hospital respectively in Garissa, Kenya. A total of 130 in-mates and 130 voluntary blood donors were sampled in this study. Serum was tested for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using a rapid test cassette (Amitech Diagnostics Inc.). A questionnaire was also used to collect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of the study participants. Data were entered and analyzed using SPSS version 20. Majority of the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males (86.9% among inmates and 95.4% among blood donors). Majority (76.2%) of the in-mates and of the donors (83.1%) were aged between 20 - 40 years while majority (51.4% of the donors and 81.5% of in mates) had only a primary school level of education. HBV seropreval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in mates compared to blood donors. Ou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in-mates tested, 7 (5.4%) were HBV seropositive. Conversely, among blood donors 4 (3.1%) were seropositiv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HBV seropositivity and gender among both the blood donors and in-mat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HBV seropositivity and both level of education and age. No data currently exists on HBV seroprevalence in Kenyan prisons and these study findings may be used as a proxy f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DU-Intravenous Drug Use GCRH-Garissa County Referral Hospital HBsAg-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v-hepatitis B Virus KNBTS-Kenya National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s
下载PDF
总胆汁酸变化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帅剑锋 陈刚 +3 位作者 于庆生 潘晋方 张琦 刘举达 《安徽医学》 2012年第9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肝硬化33例,乙肝(HBV)肝硬化22例,进行术前、术后总胆汁酸检测,并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肝硬化33例,乙肝(HBV)肝硬化22例,进行术前、术后总胆汁酸检测,并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BA术前大多数上升、术后有明显下降过程(P<0.01)后上升;ALT、AST、TBIL、DBIL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明显上升,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与ALT、AST、TBIL、DBIL呈"背离"现象。结论 TBA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亢中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现象。动态观察并结合其他指标有助于肝损伤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汁酸 肝炎 肝豆状核变性 肝硬化
下载PDF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HBV DNA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30
3
作者 张复春 吴婉芬 +3 位作者 董惠卿 蔡晓莉 魏绍静 冼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含量与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关系,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定量PCR方法,检测了2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的血清HBVDNA含量。结量显示,慢乙肝血清HBV基因含量范围在10...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含量与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关系,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定量PCR方法,检测了2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的血清HBVDNA含量。结量显示,慢乙肝血清HBV基因含量范围在104至1011拷贝/毫升之间;干扰素完全反应组治疗前血清HBVDNA含量(106.13±2.4)显著低于(P<0.01)部分反应(107.84±3.3)和无反应组(106.68±4.8),表明血清HBVDNA含量与干扰素治疗效果有关,而与ALT水平关系不明8显。研究结果提示定量检测HBVDNA是预测和评价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乙型肝炎 干扰素 PCR
原文传递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文红 唐锡尔 马莉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64例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系统 ,HBVM采用ELISA法。结果 慢性中、重度肝炎较慢性轻度肝炎血清HBVDN...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64例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系统 ,HBVM采用ELISA法。结果 慢性中、重度肝炎较慢性轻度肝炎血清HBVDN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而慢性中、重度肝炎之间差异不显著 ,同样肝组织炎症分级G1、G2、G3随着炎症分级的增高 ,其血清HBVDNA含量也逐渐增高 ,而在G4级较G3级反而有所下降 ;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无明显关系 ;血清HBVDNA含量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血清 hbv DNA 肝组织损伤 纤维化程度 乙型肝炎病毒 PCR 肝功能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突变谱的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申红玉 张宏宇 +3 位作者 陈敏 郑国军 朱珉之 杭双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与乙肝基因突变位点的相关性,确定耐药突变是否会影响HBsAg水平。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843例患者。所有患者首先分为突变组和非突变组,然后根据突变位点将突变组分为M204I/V、L180M...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与乙肝基因突变位点的相关性,确定耐药突变是否会影响HBsAg水平。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843例患者。所有患者首先分为突变组和非突变组,然后根据突变位点将突变组分为M204I/V、L180M+M204V、L180M+M204I、A181T、N236T、A181T+N236T等组别。同时收集患者HBsAg、HBV DNA、肝功能和HBV基因分型等资料,采用t检验对正态分布数据进行组间比较,χ2检验用于分类数据的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耐药突变组与非突变组间HBV 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5,P<0.001)。非突变组和各突变组血清HBsAg滴度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非突变组:r=0.413,P<0.001;rtM204I/V:r=0.380,P<0.001;L180M+M204V:r=0.300,P<0.001;rtA181V:r=0.258,P=0.008;rtN236T:r=0.369,P=0.004),但rtL180M+rtM204I突变组和rtA181V+rtN236T突变组血清HBsAg滴度与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L180M+M204I突变组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M204I/V和L180M+M204V突变组(t=-4.362,P<0.001;t=-3.763,P<0.001)。rtA181T+rtN236T突变组血清HBsAg滴度明显低于N236T单位点突变组(t=2.005,P=0.038)。结论HBV RT区不同变异影响HBsAg水平及其和HBV DNA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基因突变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hbv DNA 耐药
下载PDF
肝癌高发区不同人群HBV、HCV感染率及其与肝癌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陆培新 张启南 +1 位作者 黄启生 韦耀鹏 《天津医药》 CAS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了解国内肝癌高发区HBV、HCV的流行情况及其与肝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在肝癌高发的江苏 省启东地区,对不同人群进行血清HBsAg(固相放免法)、抗-HCV(酶免法)、AFP(固相放免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 学处理。结果... 了解国内肝癌高发区HBV、HCV的流行情况及其与肝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在肝癌高发的江苏 省启东地区,对不同人群进行血清HBsAg(固相放免法)、抗-HCV(酶免法)、AFP(固相放免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 学处理。结果:肝癌、肝炎、献血员三组人群中HBsAg 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86.02%与7.53%,59.81%与 0.93%,4.04%与4.04%。血清HBsAg及AFP含量与抗-HCV间无明显关系。结论:国内肝癌高发区人群主要感 染HBV并与肝癌发生有关,HCV感染并不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丙毒 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率
下载PDF
维持性血透患者乙、丙型肝炎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随访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邵国建 王朝晖 +2 位作者 陈晓农 朱萍 陈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长程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通过总结进一步降低血透患者上述病毒感染率。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9年12月底在我院行规则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长程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通过总结进一步降低血透患者上述病毒感染率。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9年12月底在我院行规则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381例,每半年检查其血清HBV标志物(HBV-M)、HCV抗体(抗HCV)和抗HIV等情况;2008年1月起严格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与HBsAg阳性患者单独分区和分血透机进行血液透析。比较各患者HBV-M、抗HCV和抗HIV变化情况,同时对比分区分机前后HBV和HCV感染情况。结果:(1)HBV-M检查及HBsAg抗原阳转率:2004年底~2009年底,HBsAg阳性患者分别为3,4,4,7,13,16例,增加的阳性患者均为新进入血透患者,维持性血透患者HBsAg阳转率均为0;(2)抗HCV检查及阳转率:2004年底~2009年底,抗HCV阳性患者总数分别为52例(43.3%),50例(32.3%),40例(25.8%),46例(29.9%),37例(18.8%),27例(11.3%);2005年,2006年和2007年阳转数分别为5例,2例,6例;2008年和2009年没有抗HCV阳转患者;分区分机血透后的两年和前面3年比较,抗HCV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抗HIV检查及阳转率:所有381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没有发生抗HIV阳性。结论:在广泛应用促红素减少输血后明显降低了血透患者HBV和HCV感染率,进一步对HBV和HCV感染者采取分区分机的原则和隔离血透的治疗措施,降低了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含量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黄超群 杨小兰 黄春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10例来自我院门诊就诊者和住院患者血...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10例来自我院门诊就诊者和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并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测定血清标本中HBV-DNA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经ELISA法与FQPCR法检测的510例血清标本中,51例“大三阳”(HBsAg+HBeAg+HBcAb)的血清标本,其HBV—DNA检出数均呈阳性,阳性率为100%,其HBV-DNA的拷贝数范围为10^5~10^9/ml 76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的血清标本,其HBV-DNA检出的阳性率为47.4%,HBV-DNA的拷贝数范围为10^4~10^7/ml。结论:HBV-DNA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特异性指标。应用FQ-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操作简便,定量准确,结果可靠,它比HBV血清学标志物更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存在和真实复制状况,在HBV-DNA感染诊断,特别是药物疗效的观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因此,HBV-DNA与血清学标志物的相互关系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聚合酶链反应hbv-DNA定量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局部化疗后肝炎及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天成 谭龙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肝癌化疗后肝炎发生的病因,探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肝炎疗效。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细胞癌患者120例,男108例,女12例,年龄28~85岁,平均(53.88±12.16)岁。肝癌患者均接受1次经导管肝动... 目的分析肝癌化疗后肝炎发生的病因,探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肝炎疗效。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细胞癌患者120例,男108例,女12例,年龄28~85岁,平均(53.88±12.16)岁。肝癌患者均接受1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并分为抗病毒治疗组35例;未行抗病毒治疗组85例。抗病毒组中TACE前2周23例服拉米夫定;12例服阿德福韦酯,维持抗病毒治疗TACE后4周为观察终点。随访4周后,监测2组患者TACE前后肝功能及HBV载量水平变化和肝炎发生情况,观察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HBV再激活肝炎的疗效。结果肝细胞癌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33例,化疗后未再激活87例,HBV再激活发生率为27.50%。HBV再激活肝炎23例,发生率为69.70%;化疗药物性肝炎11例,发生率为12.64%,2种肝炎的发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组之间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78,P〈0.05),2组间药物性肝炎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细胞癌化疗后发生HBV再激活肝炎和化疗药物性肝炎;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较化疗药物性肝炎多。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肝细胞癌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TACE 乙肝病毒再激活肝炎 药物性肝炎
下载PDF
一种免核酸提取HBV-DNA荧光定量PCR试剂盒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6
10
作者 龙幼敏 明凯华 +1 位作者 陈英姿 雷秀霞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5期652-653,共2页
目的评估一种全新的免核酸提取的荧光定量PCR试剂检测HBV-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检测62例临床血清样品,比较免核酸提取和核酸提取两种试剂HBV-DNA扩增结果的一致性、灵敏度和相关性。结果两种HBV-DNA荧光定量试剂阴阳结果符... 目的评估一种全新的免核酸提取的荧光定量PCR试剂检测HBV-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检测62例临床血清样品,比较免核酸提取和核酸提取两种试剂HBV-DNA扩增结果的一致性、灵敏度和相关性。结果两种HBV-DNA荧光定量试剂阴阳结果符合率为100%;HBV-DNA定量结果无显著差异(t=1.006,P>0.05);免核酸提取法不同浓度梯度相关系数r=-0.9999(P<0.001);灵敏度为4×102IU/ml,CV<6%。结论该免核酸提取HBV-DNA荧光定量PCR试剂扩增效率、线性关系和重现性良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免核酸提取 荧光定量PCR 灵敏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HBV D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平 张木森 +4 位作者 蔡庆 陈友纯 李晓娟 于建国 司慧远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93-195,共3页
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换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 例不同HBV 感染患者血清HBVDNA 含量。结果:不同HBV 感染患者HBV 含量范围在 104.49~109.93拷贝/m l,其中急性乙肝含量显著低于慢性乙肝... 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换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 例不同HBV 感染患者血清HBVDNA 含量。结果:不同HBV 感染患者HBV 含量范围在 104.49~109.93拷贝/m l,其中急性乙肝含量显著低于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含量(P< 0.05 和P< 0.01);HBeAg(+ )患者的含量显著高于HBeAg(- )/抗-HBe(+ )患者的含量(P< 0.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BV DNA 含量与血清ALT 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HBV 感染的慢性化可能与血清HBV DNA 含量高有关,肝损伤与血清HBV DNA 含量无明显关系;e 系统血清传换后,HBV 并未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降低,应用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 含量有助于HBV 感染患者预后的判断和重新评价 HBV 感染的自然史及HBVM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 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 肝硬变 肝肿瘤
下载PDF
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明磊 官守涛 《医学动物防制》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了解大学新生HBV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EI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HBsAg阳性率为5 81% ,HBsAg阳性组的HBV标志物模式有 6种 ,并以“小三阳”和“大三阳”模式为主。HBsAg携带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为预防... 了解大学新生HBV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EI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HBsAg阳性率为5 81% ,HBsAg阳性组的HBV标志物模式有 6种 ,并以“小三阳”和“大三阳”模式为主。HBsAg携带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 ,应加强在新生中HBVM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标志物 hbv 乙型肝炎病毒 “大三阳” HBSAG阳性率 预防和控制 “小三阳” 大学新生 高校 结论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娜 孙淑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方法共11367份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以Alisei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检测,以手工进行复查。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1)表面抗原(HBsA...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方法共11367份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以Alisei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检测,以手工进行复查。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HBsAb),(3)e抗原(HBeAg),(4)e抗体(HBeAb),(5)核心抗体(HBcAb),并以出现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本组标本检测结果可分为乙肝患者和非乙肝患者。乙肝患者又分为感染期模式和恢复期模式,共15种模式。常见模式9种共占总人数的99.44%,经复查确定为罕见模式的占总人数的0.56%。结论本实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常见模式所占比例较大,除实验误差外,产生罕见模式的主要原因为低浓度的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及酶标试剂与包被板间的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酶联免疫法 非特异性交叉反应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与HCV、HBV感染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文铤 马佩球 +2 位作者 朱科伦 谭挺任 胡国龄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1995年第1期49-52,共4页
在ELISA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应用PCR技术对广东地区80例PHC、40例非肝癌恶性肿瘤病人(对照组1)、80例正常人(对照组2)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PHC组中,HBsAg、抗-HBe、HaeAg、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77.5%、55.0%、17.5%和40.0%... 在ELISA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应用PCR技术对广东地区80例PHC、40例非肝癌恶性肿瘤病人(对照组1)、80例正常人(对照组2)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PHC组中,HBsAg、抗-HBe、HaeAg、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77.5%、55.0%、17.5%和40.0%,高于两对照组,抗-HCV及HC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12.5%、13.8%,与对照组1相比无显著的差别,但高于对照组2。HBV感染率(81.3%)显著高于HCV的感染(20.0%)。PHC病人中,若按HBV与HCV感染情况进行年龄分层,发现在HBV与HCV混合感染的PHC病人中,发病年龄有提早发生的倾向。表明,广东地区HCV感染在PHC发生的病因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HBV仍是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PHC HCV hbv感染 人中 原发性肝癌 病人 发现 广东地区 PCR技术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冬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27-528,共2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定量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分子链信号扩增技术 (bDNA) ,检测 172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 结果各类型肝病患者血清病毒定量 <0 .7mmol/ml者所占各自比率分别为 :急性 88.0 % ,慢性 32 .3 % ,慢...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定量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分子链信号扩增技术 (bDNA) ,检测 172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 结果各类型肝病患者血清病毒定量 <0 .7mmol/ml者所占各自比率分别为 :急性 88.0 % ,慢性 32 .3 % ,慢性重型 6 6 .7% ,肝硬化 19.4% ,肝癌 5 0 .0 %。 46例慢乙肝肝活检显示 :纤维化程度35岁以上组明显高于 35岁以下组 (P <0 .0 1)。而 96例慢乙肝病毒定量 35岁以下组明显高于 35岁以上组 (P <0 .0 1)。 结论HBV的存在与复制是导致肝组织病变的最根本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链信号扩增技术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研究近况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玲霞 张战红 张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9年第6期8-12,共5页
The chronicity of viral hepatitis is a very complex problem.The mechanism of chronicity has been studied.These investigations were related to a lot of fields.For sample molecular virology, immunology, genetic and so o... The chronicity of viral hepatitis is a very complex problem.The mechanism of chronicity has been studied.These investigations were related to a lot of fields.For sample molecular virology, immunology, genetic and so 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t was associated with defective function of immunology,low expression of HLA-1,depressed function of PBMC, deficiency T/B cell,imbalance of regulation between cytokines,autoimmune phenomena Viral mutation also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The clue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iral hepatitis would be provided by the further study on chronicity of viral hepat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慢性化
下载PDF
乙肝病毒YMDD基序变异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卜范峰 鲁艳芹 韩金祥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1-264,共4页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6个月以上就会产生耐药性,这与HBV YMDD基序变异有关。目前检测YM- DD变异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直接测序法、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分析(RFLP)、5′-核酸酶检测法、基因芯片法、实时定量PCR、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技术、...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6个月以上就会产生耐药性,这与HBV YMDD基序变异有关。目前检测YM- DD变异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直接测序法、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分析(RFLP)、5′-核酸酶检测法、基因芯片法、实时定量PCR、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技术、高效变性液相色谱法(DHPLC)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并且有些弊端暂时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乙肝病毒 YMDD变异 突变检测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与正常孕妇妊娠结局比较
18
作者 黄小丽 伍双东 +1 位作者 何江华 洪恩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4-95,110,共3页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及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作用。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本院孕产妇妊娠结局分析。结果(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剖宫率升高;(2)对乙肝病毒携...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及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作用。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本院孕产妇妊娠结局分析。结果(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剖宫率升高;(2)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感染为8%,比文献报道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使剖宫产率升高,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 妊娠结局 感染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32例乙肝感染者HBVDNA
19
作者 陈有华 冒国光 +2 位作者 朱卫平 汪朝晖 孙玉萍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210-211,共2页
本文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可检出极微量的HBV感染者,它对乙肝发病机理的研究、判断患者病变活动和传染性以及判定抗病毒药物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DNA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肝组织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20
作者 阎惠平 黄德庄 +1 位作者 张建成 贺丽香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6期355-357,共3页
为观察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双重感染的尸体肝组织中两种病毒核酸及抗原的分布,对15例HBV与HCV双重感染的尸检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sAg、HBcAg和HCAg.Digoxigenin标记的探针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HBsAg、HBcA... 为观察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双重感染的尸体肝组织中两种病毒核酸及抗原的分布,对15例HBV与HCV双重感染的尸检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sAg、HBcAg和HCAg.Digoxigenin标记的探针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HBsAg、HBcAg、HBV DNA、HCAg和HCV RNA的阳性数分别为12/15(80.0%)、10/15(66.7%)、9/15(60.0%)、11/15(73.3%)和12/15(80.0%)。HCAg和HCV RNA均可见于受染肝细胞胞浆或胞核内。材料多取自长期HBV感染后肝硬化的患者,多次输注血制品可能导致感染丙肝。结论:多数HBV与HCV双重感染者肝内同时存在两种病毒的抗原及核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原位杂交 病毒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