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 被引量:65
1
作者 连晓明 覃舒扬 莫金荣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2期3303-3305,共3页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恩替卡韦单独用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治疗后8、1...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恩替卡韦单独用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治疗后8、12、24及48周检测血清HBV-DNA阴转率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各时间点的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TBIL、ALT、PTA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以弥补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较慢的不足,也可弥补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造成病毒耐药的不足,整体疗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乙肝肝硬化
下载PDF
正常肝脏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iRNA表达谱差异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良东 刘杰 +2 位作者 任晓娟 郑振旺 代国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iRNA表达谱差异,以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了临床对HBV感染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发展为肝癌这一进程中miRNA的表达变化的进一步阐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9...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iRNA表达谱差异,以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了临床对HBV感染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发展为肝癌这一进程中miRNA的表达变化的进一步阐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接受肝癌切除及肝组织活检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miRNA芯片对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mi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标本总RNA的A260/A280值分别为1.88、1.85、1.83,均具有较为清晰的18S和28S条带,密度之比约为1∶2,质量较好,后续的miRNA芯片检测及PCR实时定量的试验要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比正常肝脏组织上调和下调至少两倍的miRNA分别有6个和8个,实时定量PCR结果和miRNA芯片结果基本相同,miRNA芯片结果可信。结论正常肝脏、乙型肝炎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iRNA表达谱差异主要体现在进程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肝脏 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 miRNA表达谱
原文传递
乙肝肝硬化肝组织和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特点 被引量:8
3
作者 史继静 赵娟娟 张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5,共6页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和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点,进一步阐释人NK细胞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和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点,进一步阐释人NK细胞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抽取肝素抗凝外周静脉血,其中30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0例通过肝组织穿刺获得肝组织标本,另有8例健康肝组织标本来源于器官捐献供体肝脏。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人群肝组织和外周血NK细胞及CD56^(bright)、CD56^(dim)NK细胞亚群的频率、表型(包括活化分子及毒性分子等)和功能特点;通过与肝星状细胞(HSCs)细胞株LX-2共培养观察NK细胞对HSCs的直接杀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肝脏和外周血NK细胞频率明显降低(分别为U=8.5,P=0.006;U=184.0,P<0.001);活化分子CD69(U=102.0,P=0.009)、HLA-DR(U=82.5,P<0.001)、CD38(U=0.0,P=0.029)表达明显增高;外周血NK细胞毒性分子Granzyme B的表达明显降低(U=0.0,P=0.004);肝组织内NK细胞除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表达明显增高外(U=4.0,P=0.026),穿孔蛋白、Granzyme A和Granzyme B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以穿孔蛋白的下降最明显(U=4.0,P=0.034);肝脏NK细胞分泌干扰素(IFN)-γ的能力明显降低(U=2.0,P=0.032),外周血NK细胞分泌CD107a和IFN-γ的能力明显降低(分别为U=88.0,P=0.018;U=13.0,P<0.001)。纯化外周血NK细胞与LX-2细胞共培养,发现NK细胞诱导LX-2细胞发生早期凋亡(7AAD–AnnexinV^+)和晚期凋亡(7AAD^+AnnexinV^+)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分别为U=6.5,P=0.025;U=2.0,P=0.002)。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体内NK细胞频率降低,活化水平增高,分泌CD107a和IFN-γ水平降低,杀伤HSCs的能力减弱,提示患者NK细胞抗纤维化功能处于受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自然杀伤细胞 抗纤维化
下载PDF
A score model for predicting post-liver transplantation survival in HBV cirrhosi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ipients: a single center 5-year experience 被引量:4
4
作者 Li-Ying Wang Shu-Sen Zheng +9 位作者 Xiao Xu Wei-Lin Wang Jian Wu Min Zhang Yan Shen Sheng Yan Hai-Yang Xie Xin-Hua Chen Tian-An Jiang Fen Chen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3-49,共7页
BACKGROUND: The prognostic prediction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LT) guides the donor organ allocation. However, there is currently no satisfactory model to predict the recipients’ outcome, especially for the patien... BACKGROUND: The prognostic prediction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LT) guides the donor organ allocation. However, there is currently no satisfactory model to predict the recipients’ outcome, especially for the patients with HBV cirrhosi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post-LT survival in HBV-related HCC patients.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hirty-eight LT recipients at the Liver Transplant Center,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between 2008 and 2013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ir post-LT prognosis was recorded and multiple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in Cox regression.RESULTS: The score model was as follows: 0.114×(Child-Pugh score)-0.002×(positive HBV DNA detection time)+0.647×(number of tumor nodules)+0.055×(max diameter of tumor nodules)+0.231×ln AFP+0.437×(tumor differentiation grade).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the scoring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post-LT survival was 0.887. The cut-off value was 1.27,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a sensitivity of 72.5% and a specificity of 90.7%,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quantitative score model for predicting post-LT survival proved to b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cirrh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ngzhou criteria post-LT survival
下载PDF
HBV肝衰竭、肝硬化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海月 张文斌 +2 位作者 刘杨 陈倩 龚作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在HBV肝衰竭、肝硬化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入院HBV肝衰竭伴AKI、HBV肝硬化伴AKI、HBV肝衰竭、HBV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标本,检测血HDAC活性及肾小...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在HBV肝衰竭、肝硬化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入院HBV肝衰竭伴AKI、HBV肝硬化伴AKI、HBV肝衰竭、HBV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标本,检测血HDAC活性及肾小管损伤生物学标志物NGAL、KIM-1表达,检测肝、肾、凝血功能,血常规,降钙素原(PCT)及HBV DNA水平,并将上述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衰竭伴AKI及肝硬化伴AKI患者HDAC活性高于未发生AKI的肝衰竭及肝硬化患者(P=0.034、0.046),肝衰竭伴AKI患者HDAC活性高于肝硬化伴AKI患者(P=0.018);患者感染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比例(Neu%)、PCT在肝衰竭伴AKI组高于未发生AKI的肝衰竭组(P均=0.005),在肝硬化伴AKI组高于未发生AKI的肝硬化组(P=0.018、0.001);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肝衰竭伴AKI及肝硬化伴AKI患者中均低于未发生AKI肝衰竭、肝硬化患者(P均<0.001);肝衰竭伴AKI与肝硬化伴AKI患者相比,ALT(P=0.034)、TBA(P=0.022)、TBIL(P=0.049)、PCT(P<0.001)值较高;NGAL、KIM-1在肝衰竭伴AKI患者高于肝硬化伴AKI患者(P=0.012、0.014)及未发生AKI的肝衰竭患者(P=0.043、0.017)。结论HBV肝衰竭、肝硬化伴AKI患者常伴有较重的感染炎症反应的发生及肾小管损伤,且肝衰竭伴AKI患者较肝硬化伴AKI患者感染、肾小管损伤、肝功能损伤程度更重。发生AKI的HBV肝衰竭、肝硬化患者,HDAC活性表达出现异常并与其感染、肾小管损伤程度、HBV疾病严重程度相关,HDAC活性表达可能是HBV肝衰竭、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并发AKI的预测因素,抑制HDAC可能对HBV肝衰竭及肝硬化患者预防AKI的发生及延缓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肝衰竭 hbv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下载PDF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健 高志文 徐辉 《西藏医药》 201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单药进行治疗,...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单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转换酶(ATL)、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好转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段(2周、4周、12周、24周)的HBV-DNA转阴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2周、24周后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LB、ATL、TBIL、PTA比较无差异(P>0.05);同组比较,治疗后各指标值明显好转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虽然在短期疗效没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好,但长期效疗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乙肝肝硬化 临床疗效
下载PDF
HBV肝硬化相关早期肝癌切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曾三平 蒋星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7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BV)肝硬化早期肝癌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HBV肝硬化早期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肝切除术,分析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BV)肝硬化早期肝癌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HBV肝硬化早期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肝切除术,分析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将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分层,分为高危、中危、低危,比较不同风险分层下感染发生率。结果:88例患者术后15例出现感染症状,发生率为17.0%。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LB、术中出血量、肝切除范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有无输血、有无胆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ALB、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胆漏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不同感染发生风险分层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史、肝功能分级、ALB、出血量、肝切除范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有无输血、有无胆漏与肝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建议临床上对感染高风险患者,尽早予以抗菌药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早期肝癌 风险分层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 被引量:51
8
作者 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专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9-108,共10页
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期。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 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期。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HBV相关肝硬化整体治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亚太、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诊治指南或共识,都明确指出应该给予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然而目前各国指南或共识中提出的抗病毒治疗意见比较简单,难以完全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为此,我们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制订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对HBV相关肝硬化进行规范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使更多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肝硬化 诊断 评估 抗病毒治疗 管理
下载PDF
初始联合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进展 被引量:27
9
作者 彭奇 陈华容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年约有2.O%~5.5%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而一旦进人肝硬化失代偿阶段,治疗难度加大,生存率低。大量研究证实,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肝硬化的进程,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目前抗病...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年约有2.O%~5.5%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而一旦进人肝硬化失代偿阶段,治疗难度加大,生存率低。大量研究证实,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肝硬化的进程,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但对于病毒载量相对较高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于扰素应答率低,单用一种核苷(酸)类似物疗效不稳定,耐药率高,进而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初始联合无交叉耐药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不仅能够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提高远期疗效,还能预防耐药的发生,为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乙肝肝硬化 联合治疗 耐药
下载PDF
SF-36量表评价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指标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魏巍 殷纪鹏 +7 位作者 李晗 孔媛媛 吴晓宁 周家玲 孙冬阳 孙亚朦 尤红 贾继东 《肝脏》 2016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采用SF-36量表评价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不同治疗策略,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入组405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选择单药组(ETV0.5 mg,1次/d)和联合用药组(ADV10 mg,LAM100 mg,... 目的采用SF-36量表评价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不同治疗策略,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入组405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选择单药组(ETV0.5 mg,1次/d)和联合用药组(ADV10 mg,LAM100 mg,1次/d),治疗104周,随访的同时记录患者HBV DNA、Fibroscan、ALT和AST等指标,应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04周时,患者生存质量有改善(F=10.78,P<0.01),并且改善情况与基线的HBV DNA(r=-0.647,P=0.030)、Fibroscan(r=-0.485,P=0.047)、ALT/AST(r=-0.356,P=0.022)相关。结论对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抗病毒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生活质量的改善与一些反映抗病毒效果的指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SF-36量表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于晓辉 赵夏平 +2 位作者 王维 李晓云 朱自江 《肝脏》 2014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的变化,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方法乙肝肝硬化患者81例,并按Child-Pugh分为A、B、C三级,26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中CD3+T淋巴细胞、CD4+T...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的变化,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方法乙肝肝硬化患者81例,并按Child-Pugh分为A、B、C三级,26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中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结果 Child-Pugh B级和C级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明显降低,而CD8+T淋巴细胞含量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hild-Pugh A级的乙肝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并且随着其肝功能下降及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对判断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CD3^+ T细胞 CD4^+ T细胞 CD8^+ 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叶青 周国华 +4 位作者 刘树旗 周红宇 王为 王丽姣 冷明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9期565-566,共2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1次/d,治疗96周。观察治...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1次/d,治疗96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HBV-DNA定量、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18例患者HBV-DNA转阴,转阴率为90%,而对照组仅有2例患者转阴,转阴率为10%,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与服用阿德福韦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显著改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核苷(酸)单药与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欧阳颖 刘伟 +7 位作者 陈玉涵 魏飞立 李磊 范春蕾 董培玲 张斌 陈德喜 李鹏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966-969,共4页
目的比较核苷(酸)单药与联合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核苷(酸)单药或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单药组111例,其中恩替卡韦组(ETV)25例,阿德福韦酯组(ADV)45例,拉米夫定组(LAM... 目的比较核苷(酸)单药与联合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核苷(酸)单药或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单药组111例,其中恩替卡韦组(ETV)25例,阿德福韦酯组(ADV)45例,拉米夫定组(LAM)41例;联合组[替比夫定(LDT)+ADV]19例。于治疗后4、12、24、48周观察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Child评分、HBVDNA变化,48周累积肝癌发生率、耐药发生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转率及平均住院次数等。结果 4周时各组患者ALT水平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5)。ETV组、LDT+ADV组12周,LAM组24周,ADV组48周时HBVDNA水平较基线明显降低(P<0.05);LDT+ADV组4周时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LDT+ADV组24周、各单药组48周时Child评分较基线明显下降(P<0.05)。LDT+ADV组48周HBeAg阴转率(15.8%)高于LAM组(4.9%)及ADV组(4.4%),P<0.05。48周LAM、ADV组累积耐药率分别为24.4%、6.7%,ETV组及LDT+ADV组无耐药发生。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DT联合ADV治疗抑制病毒快、耐药率低,可成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优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核苷(酸)类似物 联合治疗
下载PDF
GP73、AFP-L3、TIP30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彦明 何珊 +1 位作者 曹越 蔡文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2794-2800,共7页
目的探究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Tat结合蛋白30(TIP30)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血清标本150份,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 目的探究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Tat结合蛋白30(TIP30)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血清标本150份,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及另外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40份。用酶联免疫分析定量检测各组人群血清GP73、TIP30水平,微量离心柱分离AFP-L3,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AFP和分离洗脱液中AFP-L3水平,并计算AFP-L3/AFP比例。结果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程,GP73、AFP-L3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而TIP30呈下降趋势。GP73、AFP-L3、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72IU/mL、9.81%、6.89ng/mL,单项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70.00%(35/50)、67.78%(61/90)和0.747;联合检测GP73、AFP-L3、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为80.00%(40/50)、75.55%(68/90)和0.767。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血清GP73、AFP-L3、TIP3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P73、AFP-L3、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13IU/mL、12.40%、3.50ng/mL;单项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70.00%(35/50)、77.14%(108/140)和0.936;联合检测GP73、AFP-L3、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为92.00%(45/50)、91.43%(128/140)和0.977。结论单独检测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价值较高,GP73、AFP-L3、TIP30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价值,用于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肝癌辅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异质体3 Tat结合蛋白30 乙型肝炎源性肝癌 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乙肝肝硬化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梦培 李静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2期44-46,共3页
为了探讨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3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提示:糖尿病及HBUDNA阳性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 为了探讨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3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提示:糖尿病及HBUDNA阳性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50、23.982,P值均〈0.05),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原发性肝癌危险性越高(糖尿病病程于5年~10年者,其OR值为9.232;大于10年者,0R值为12.925);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糖尿病治疗方案无关(P〉0.05);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2型糖尿病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林学 陈川英 +1 位作者 陈芳 戴颖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18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48例)与非糖尿病组(136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18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48例)与非糖尿病组(136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及出院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及预后情况。结果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发现,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概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肝功能损坏严重,远期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糖尿病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 被引量:11
17
作者 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专家 茅益民 +1 位作者 尤红 贾继东 《传染病信息》 2014年第2期I0001-I0010,111,共11页
1 背景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1-2],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 1 背景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1-2],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3-6],延长生存期^[3-4]。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7],也是目前HBV相关肝硬化整体治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肝硬化 诊断 评估 抗病毒治疗 管理
下载PDF
金双歧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强 侯玉华 +2 位作者 马继英 王晶波 李晓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 :观察金双歧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 ,其改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效应。方法 :86例住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43例 )与对照组 (43例 ) ,试验组在普通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片 12片 /日 ,对照组仅用普通支持疗法 ,... 目的 :观察金双歧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 ,其改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效应。方法 :86例住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43例 )与对照组 (43例 ) ,试验组在普通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片 12片 /日 ,对照组仅用普通支持疗法 ,疗程均为 2个月。疗程结束后 ,比较两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腹胀、腹泻及便秘症状的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纳差、乏力症状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试验组的 AL T复常率、TBil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血氨及Child- Pugh分数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AST复常率、AL B复常率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金双歧治疗乙肝肝硬化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双歧 治疗 乙肝肝硬化 临床试验研究
下载PDF
常乐康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吕金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913-915,共3页
目的探讨常乐康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87例,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39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护肝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常乐康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肠道菌群、... 目的探讨常乐康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87例,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39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护肝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常乐康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肠道菌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系统性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常乐康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中梭菌属I簇和XI簇及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显著升高,而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数量显著降低;患者血清D-乳酸,内毒素(LPS)和二胺氧化酶(DAO)的水平显著下降,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下降,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上升。结论常乐康可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效减轻系统性炎症反应,可作为阻止乙肝肝硬化病情进展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肠道菌群 肠道黏膜屏障 益生菌
原文传递
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内毒素、降钙素原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金林 陈信良 《西南军医》 2017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调查内毒素(LPS)、降钙素原(PCT)在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40例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设为SBP组,30例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设为无SBP组... 目的调查内毒素(LPS)、降钙素原(PCT)在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40例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设为SBP组,30例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设为无SBP组。同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LPS、PCT水平;根据预后将SBP组患者分为好转组(n=21)和恶化组(n=19),比较两组血清LPS、PCT表达水平。结果 SBP组血清LPS、PCT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无SBP组及对照组(P<0.05),无SBP组血清LPS、PC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化组血清LPS、PCT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结论血清LPS、PCT水平检测在乙肝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内毒素 降钙素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