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普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磁共振波谱成像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韩立秀 张振华 +2 位作者 张鹏 张子宪 胡屹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施普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氢质子波谱(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的影响,评价施普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施普善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 目的观察施普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氢质子波谱(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的影响,评价施普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施普善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应用MRS在兴趣区上测量氮-乙酰天冬氨酸(NAA)与肌酸(Cr)比值(NAA/Cr)、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比值(Cho/Cr)及乳酸(Lac)与肌酸(Cr)比值(Lac/Cr),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2组病人NAA/Cr较治疗前升高,但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2组病人CHO/Cr及Lac/Cr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施普善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施普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普善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MRS)
下载PDF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功能成像和延迟强化特点 被引量:50
2
作者 张禹 张龙江 +3 位作者 葛锐 朱友志 骆祥伟 李大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延迟强化方式及弥散加权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灌注加权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延迟强化以及弥散加权特点,同时对其中12例磁共振波谱成像和9例灌注加权成像表现进行仔细...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延迟强化方式及弥散加权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灌注加权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延迟强化以及弥散加权特点,同时对其中12例磁共振波谱成像和9例灌注加权成像表现进行仔细分析。结果:多发16例,单发7例,共检出50个病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23例DWI呈高或稍高信号。延迟强化显示15个强化灶范围增大、8个新增强化灶、9个不均匀强化灶趋于均匀、6个强化灶内低信号范围缩小。行磁共振波谱成像的12例中增强后首次扫描即出现强化的病灶表现为Cho升高、NAA下降、出现高Lip峰,其中5个病灶出现Lac峰,另外4个新增延迟强化病灶的MRS表现为NAA轻微下降、Cho稍升高、Lip峰矮小、未见Lac峰。9例灌注加权成像显示脑淋巴瘤呈低灌注趋势。结论:综合分析常规MRI表现及其延迟强化方式、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的特点,能够做出脑淋巴瘤的定性诊断。延迟强化或许可以更充分反映病灶的数量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灌注加权成像
下载PDF
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鉴别天然奶油与人造奶油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玮 贾婧怡 +2 位作者 李龙 周瑞泽 周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8-285,共8页
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代谢组学技术对天然奶油和人造奶油的氘代氯仿(CDCl_3)提取物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与麦淇淋相比,黄油中甾醇、丁酸、1-戊烯、共轭亚油酸含量较高,而总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较低... 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代谢组学技术对天然奶油和人造奶油的氘代氯仿(CDCl_3)提取物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与麦淇淋相比,黄油中甾醇、丁酸、1-戊烯、共轭亚油酸含量较高,而总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较低;与植脂奶油相比,稀奶油中甾醇、丁酸、亚麻酸、亚油酸、1-戊烯、共轭亚油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而总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并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脂肪酸的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气相色谱法所得结果一致。建立的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对天然奶油与人造奶油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可以鉴定不同种类奶油的差异化学成分,为奶油制品的品质鉴别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黄油 麦淇淋 稀奶油 植脂奶油
下载PDF
^1H-MRS在颅内常见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牛磊 朱蒙蒙 +2 位作者 王明皓 崔文 刘圆圆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3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颅内常见肿瘤中的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患者的MRI及1H-MRS资料,其中胶质瘤42例,转移瘤36例,脑膜瘤22例。计算瘤体及瘤周水肿区的Cho、Cr、NAA的浓度及Cho/Cr...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颅内常见肿瘤中的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患者的MRI及1H-MRS资料,其中胶质瘤42例,转移瘤36例,脑膜瘤22例。计算瘤体及瘤周水肿区的Cho、Cr、NAA的浓度及Cho/Cr、NAA/Cr、NAA/Cho的比值。结果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三者之间肿瘤实质区的Cho/Cr、NAA/Cr、NAA/Cho平均值与参照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间瘤周水肿区的Cho/Cr、NAA/Cho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间瘤周水肿区的Cho/Cr、NAA/Cho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MRS是从微观水平分析脑肿瘤代谢信息的无创性方法,在鉴别诊断颅内肿瘤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磁共振波谱 颅内肿瘤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不同模式识别方法分析食管癌患者血浆代谢组的磁共振氢谱 被引量:12
5
作者 阿仙姑·哈斯木 巴吐尔·买买提明 伊力亚尔·夏合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1-68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食管癌磁共振(MR)代谢组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MR技术对109例食管癌患者和50名健康人的血浆标本进行检测,记录血浆一维600MHz磁共振氢谱(1H-MRS).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食管癌磁共振(MR)代谢组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MR技术对109例食管癌患者和50名健康人的血浆标本进行检测,记录血浆一维600MHz磁共振氢谱(1H-MRS).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对1H-MRS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确定食管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浆差异性代谢组分,并分析3种模式识别方法的判别能力.结果 OPLS-DA方法能够区分食管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浆代谢组的1H-MRS,其判别能力优于PCA法和PLS-DA法.OPLS-DA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食管癌患者血浆中多种代谢物显著下降,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乙酸、糖蛋白、丙酮、肌酸酐、胆碱、1-甲基组氨酸和异丁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r>0.27,P<0.05),而柠檬酸、β-葡萄糖、α-葡萄糖和二甲胺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r<-0.27,P<0.05).结论 1H-MRS的OPLS-DA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剔除临床非实验因素的影响,为MR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食管癌的临床诊断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磁共振氢谱 代谢组学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原文传递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联合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东营 叶伟 +1 位作者 李仙峰 凌耿强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脑胶质瘤3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18例。均在行MRI基础上行1H-...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脑胶质瘤3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18例。均在行MRI基础上行1H-MRS检查,检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Cho),分析患者肿瘤实质区与瘤周水肿区的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Cho/Cr和Cho/NAA的差异。结果 MRI扫描显示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瘤周水肿区的水肿和肿瘤实质区的强化程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H-MRS扫描显示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区的Cho/Cr和Cho/NAA值与瘤周围水肿区的Cho/Cr值均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级别脑胶质瘤和低级别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的Cho/NA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MRI扫描的基础上联合使用1H-MRS,可以提供定量的检测结果来评价肿瘤的恶性度,为脑胶质瘤做出准确的分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魏海港 李传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8期839-842,共4页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可以无损伤性检测活体器官的组织代谢及化合物定量显示的技术,在形态成像的基础上,通过代谢成像提供被检测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广泛的应用在脑肿瘤诊断中,技术也较为成熟,本文将1H-...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可以无损伤性检测活体器官的组织代谢及化合物定量显示的技术,在形态成像的基础上,通过代谢成像提供被检测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广泛的应用在脑肿瘤诊断中,技术也较为成熟,本文将1H-MRS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1h磁共振波谱 诊断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邹蓉 唐军 +4 位作者 鲍珊 吴甜 黄静兰 屈艺 母得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9-455,共7页
目的展现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应用情况的研究现状,并描绘研究趋势。方法使用关键词及主题词在Pub Med、EMBASE及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2018年1月10日前发表的英文文献,通过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目的展现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应用情况的研究现状,并描绘研究趋势。方法使用关键词及主题词在Pub Med、EMBASE及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2018年1月10日前发表的英文文献,通过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利用Excel?2016、Bicomb?2.0及VOSviewer1.6.6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并对热点词汇进行聚类分析及知识图谱绘制。结果共纳入文献66篇,提取高频关键词27个。结果显示,~1H-MRS在HIE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临床和科研两个方面的4个方向中。临床应用中,~1H-MRS作为HIE的临床检查手段及预后判断工具被广泛关注;在科研中,则主要应用于动物实验及与亚低温治疗相关的研究中。结论 ~1H-MRS作为磁共振成像的辅助手段,可在探究新生儿HIE的发病机制、优化现有治疗手段及判断患儿预后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共词分析 知识图谱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波谱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胡卫东 项立 +2 位作者 王秀荣 范义 申云霞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评估急性脑梗死代谢物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核磁共振(MRI)及1HMRS扫描,梗死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与对侧相应正常脑区代谢产物比值(r... 目的分析评估急性脑梗死代谢物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核磁共振(MRI)及1HMRS扫描,梗死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与对侧相应正常脑区代谢产物比值(rNAA、rCr、rCho)及同侧乳酸/胆碱值(Lac/Cho),比较不同部位各代谢产物相对浓度。结果 rCr(F=6.102,P=0.085)各区域间无显著差异;rCho(F=2.229,P=0.094)各区域间无显著差异;rNAA中央部与外侧缘间有显著差异(F=2711.140,P<0.05);Lac/Cho区域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F=29127.575,P=0.000)。结论 1HMRS检查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常规MRI,可同时检测脑梗死的进展情况。作为一种无创伤活体显示组织代谢的影像学方法1HMRS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原文传递
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与寒湿痹阻证的血浆代谢组学差异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苏炳烛 简功辉 +5 位作者 谢青玲 唐晓璐 杨卓 向黎黎 陆小龙 熊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49-753,共5页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肝肾亏虚证与寒湿痹阻证的差异代谢物,探讨KOA肝肾亏虚证与寒湿痹阻证辨证差异的物质代谢轮廓。方法选取KOA肝肾亏虚证和寒湿痹阻证患者各30例,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肝肾亏虚证与寒湿痹阻证的差异代谢物,探讨KOA肝肾亏虚证与寒湿痹阻证辨证差异的物质代谢轮廓。方法选取KOA肝肾亏虚证和寒湿痹阻证患者各30例,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技术测定血浆中的小分子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肝肾亏虚组与寒湿痹阻组血浆样本有5个差异代谢物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柠檬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肾亏虚组患者中含量明显高于寒湿痹阻组患者,而醋酸、组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寒湿痹阻组患者。依富集程度(P<0.05)判别代谢通路为乙醛酸和二羟酸代谢、组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β-丙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结论KOA肝肾亏虚证和寒湿痹阻证患者存在差异代谢物,分型的差异代谢物质基础可能是柠檬酸盐、组氨酸和醋酸。其中醋酸、组氨酸可能为寒湿痹阻证的标志性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肝肾亏虚 寒湿痹阻 核磁共振氢谱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利用1H—MRS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陆旭 华彬 +3 位作者 姜蕾 戴维德 肖文政 李波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测肿瘤组织的复合胆碱(tCho)浓度,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对72例拟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肿瘤T分期在T1C以上),在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第1疗程结束后2周内各进行1... 目的探讨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测肿瘤组织的复合胆碱(tCho)浓度,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对72例拟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肿瘤T分期在T1C以上),在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第1疗程结束后2周内各进行1次乳腺MRI(包括。H—MRS)及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化疗前均经组织学穿刺活检确诊,在新辅助化疗疗程结束后均进行手术治疗。将手术病理切片与化疗前穿刺病理片比较,将患者分为有显著疗效组和无显著疗效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以化疗前后tCho浓度变化判断化疗效果的最佳界值,并比较以tCho浓度下降值判断化疗效果与病理学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72例患者中,有显著疗效64例,无显著疗效8例。有显著疗效组化疗前、后tCho浓度分别为(4.55±2.75)mmol/L和(1.06±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无显著疗效组为(4.61±2.57)mmol/L和(3.72±2.20)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I及超声测量病灶大小在化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Cho浓度降低1.39mmol/L时,判断效果最好,曲线下面积为0.980,灵敏度为0.969,特异度为0.875。72例患者中,有显著疗效62例,无显著疗效10例,与病理学评价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46(P〈0.001)。结论在新辅助化疗早期,利用1H—MRS检测化疗前后tCho浓度的变化可以评估化疗的疗效,而MRI及超声检查测量病灶大小的变化不能有效评估化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联合1H-MRS技术在HIE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洪福 尹超 姜云飞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7期1063-1066,1070,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联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HIE患儿10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组不同病情...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联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HIE患儿10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DTI、1H-MRS技术参数,并对比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神经行为发育(NBNA)评分,分析DTI、1H-MRS技术参数与病情程度、NBNA评分相关性及对HIE诊断价值。结果内囊后肢、内囊前肢、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额叶白质、豆状核各向异分数(FA)值、基底节区、额叶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NAA/胆碱复合物(NAA/Cho)与HIE患儿病情程度呈负相关,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P<0.05)。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额叶白质FA值、基底节区NAA/Cr、NAA/Cho联合诊断HIE的AUC为0.888。结论DTI联合IH-MRS技术可为新生儿HIE早期诊断、病情程度评估提供有效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各向异分数值
下载PDF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额中回、扣带回、海马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魏杰 王建安 +1 位作者 杨庚林 张薇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5-727,共3页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脑额中回、扣带回和海马功能.方法 19名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GAD患者为试验组,20名条件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技术(1 H-Magnetic Resonance Sp...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脑额中回、扣带回和海马功能.方法 19名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GAD患者为试验组,20名条件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技术(1 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所有入组者行脑额中回、扣带回和海马中胆碱化合物(Cho)、肌酸(Cr)、N-乙酰天冬氨酸(NAA)物质水平测定,并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GAD组右额中回白质Cho(7.22±1.99)、Cr(5.44 ±1.68)、NAA(12.09±2.30)及右扣带回皮质Cho(9.89±2.40)、Cr(8.59±1.71)、左扣带回皮质NAA(13.49±2.2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右扣带回皮质NAA、左扣带回皮质Cho、Cr及左额中回白质Cho、Cr、NAA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右侧额中回白质及左右侧扣带回皮质中NAA/Cr、Cho/C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左、右侧海马的Cho、Cr、NAA、NAA/Cr,Cho/C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D患者脑物质代谢存在异常,且左右脑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右侧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质子波谱 广泛性焦虑症 额中回 扣带回 海马
原文传递
新型1.5T MR对大鼠诱发肝癌进行^1 H-MRS扫描可行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卫东 管生 +4 位作者 彭卫军 周康荣 唐峰 毛建 曹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新型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二乙基亚硝胺 (DEN)诱发大鼠肝癌实施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检查的可行性 ,并对该模型不同阶段的波谱曲线变化特征作初步了解。方法 :建立诱发Wistar大鼠肝癌模型 ,分阶段随机抽取动物进行1H ... 目的 :探讨应用新型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二乙基亚硝胺 (DEN)诱发大鼠肝癌实施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检查的可行性 ,并对该模型不同阶段的波谱曲线变化特征作初步了解。方法 :建立诱发Wistar大鼠肝癌模型 ,分阶段随机抽取动物进行1H MRS检查 ,而后处死动物 ,对其肝脏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3只大鼠意外死亡 ,其余 2 7只 (90 % )大鼠均按照计划进行了扫描及病理处置。T1WI图像显示解剖结构较好 ,但在病变细节方面不如T2 WI序列。经过逐步改良扫描方法 ,本组单体素和多体素扫描的成功率分别达到 6 4 %及 5 0 %。结论 :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适合用于影像研究 ,新型 1.5T磁共振扫描机对大鼠肝脏的1H MRS检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癌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应用改良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志娟 付文玉 +5 位作者 王峻清 孙西河 庄文欣 吕娥 杨丽 吕翠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4-528,共5页
利用改良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代谢的变化。6-羟多巴胺单侧黑质注射制备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7只作为实验组,5只正常大鼠设为对照组。采用改良的1.5Tesla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两组大鼠双侧纹状体行... 利用改良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代谢的变化。6-羟多巴胺单侧黑质注射制备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7只作为实验组,5只正常大鼠设为对照组。采用改良的1.5Tesla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两组大鼠双侧纹状体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黑质及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损毁侧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及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纤维明显减少(P<0.05),证明模型制作成功。损毁侧纹状体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比值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浓度明显低于健侧(P<0.05),双侧纹状体内胆碱类化合物/肌酸比值无显著差别。结果表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可以进行活体连续化无创检测,改良的1.5Tesla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以为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细胞物质代谢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酪氨酸羟化酶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弥散张量成像用于颞叶癫痫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飞舟 关静 蒋锐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31-434,43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颞叶癫痫(TLE)中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采用Philips3.0TMR对常规MRI检查阴性的28例TLE患者及22例与之年龄匹配健康志愿者行海马区域H-MRS检测及DTI成像;测量并比较病例组患侧、对侧...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颞叶癫痫(TLE)中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采用Philips3.0TMR对常规MRI检查阴性的28例TLE患者及22例与之年龄匹配健康志愿者行海马区域H-MRS检测及DTI成像;测量并比较病例组患侧、对侧和对照组之间海马的FA值、ADC值和波谱NAA/(Cho+Cr)比值,比较3组各参数均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TLE患者患侧与对侧海马FA均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侧与对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E患者患侧海马ADC均值高于对侧海马和对照组,且对侧海马ADC均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TLE患者双侧海马NAA/(Cho+Cr)平均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侧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E患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相应年龄段内FA值累计降低14例,相似12例;ADC值升高16例,相似12例;NAA/(Cr+Cho)值降低21例,相似7例。结论在常规MRI阴性的TLE诊断中,1H-MRS及DTI均能够无创定量反映海马代谢及白质结构病理生理改变,在TLE患者定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海马硬化 磁共振波谱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sortase A与变异链球菌致龋性关系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颖 周京琳 +2 位作者 何远丽 李伟 邹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0-366,共7页
目的探索srt A基因编码的转肽酶sortase A(Srt A)影响变异链球菌致龋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基于1H核磁共振波谱(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野生型变异链球菌UA159与srt A基因缺陷型变异链球菌UA159的胞外代谢产物;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 目的探索srt A基因编码的转肽酶sortase A(Srt A)影响变异链球菌致龋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基于1H核磁共振波谱(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野生型变异链球菌UA159与srt A基因缺陷型变异链球菌UA159的胞外代谢产物;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鉴定不同菌株之间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大多数有差异性的代谢产物是未知的,可识别的差异性代谢产物有亮氨酸和缬氨酸(δ0.92×10-6~1.20×10-6)、乳酸(δ1.28×10-6)、酮戊二酸(δ3.00×10-6)、甘氨酸(δ3.60×10-6)。结论在进一步完善微生物代谢产物数据库的基础上,1H NMR代谢组学可用于龋病病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变异链球菌 SORTASE A 1h核磁共振波谱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MRI和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红领 高绚照 +2 位作者 刘惠萍 马连萍 苗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MRI和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1H-MRS)对大脑胶质瘤病(G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机给9例GC患者作头颅常规MRI+增强扫描,以及7例患者行1H-MRS检查。检测病变区域和对侧相应区域MRS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 目的探讨MRI和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1H-MRS)对大脑胶质瘤病(G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机给9例GC患者作头颅常规MRI+增强扫描,以及7例患者行1H-MRS检查。检测病变区域和对侧相应区域MRS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肌醇(mI)、乳酸(Lac)、脂质(Lip)峰值,计算NAA、Cho、mI与Cr及Cho与NAA的比值。结果 MRI检查示,病灶均侵犯2个或以上脑叶,位于颞叶9例、额叶6例、胼胝体5例、顶、枕叶和基底节区各4例、岛叶2例、小脑1例。病灶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或混杂高信号,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有结节或斑片状强化3例,无强化6例。1H-MRS检查示:与对侧比较,病变区域NAA/Cr降低,Cho/Cr升高,Cho/NAA升高(均P<0.05);NAA峰降低,Cho峰升高(均P<0.05);mI/Cr及mI、Lac、Lip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是诊断GC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MRS是其非常重要的补充。二者结合对GC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病 MRI 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
下载PDF
儿童髓母细胞瘤亚型的MRI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姚蓉 程爱兰 金彪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年第4期320-326,共7页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组织病理学各亚型的MRI表现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6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本组中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MRI、DWI检查,其中50例同时行1H...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组织病理学各亚型的MRI表现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6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本组中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MRI、DWI检查,其中50例同时行1H-MRS检查,比较分析各亚型间的平均ADC值(ADC_(mean))、最小ADC值(ADC_(min))、r ADC及代谢物的差异性。结果 136例中,经典型83例,促结缔组织增生/结节型28例,髓母细胞瘤伴广泛结节型11例,大细胞/间变型14例。常规MRI征象(包括T_1WI平扫和T_2WI平扫表现、强化程度、瘤周水肿、囊变、出血改变、播散等)未见明显差异(P均>0.05)。促结缔组织增生/结节型的ADC_(mean)、ADC_(min)、r ADC低于经典型、大细胞/间变型,且大细胞/间变型的ADC_(mean)、ADC_(min)、rADC在各亚型中最高(P均<0.05)。髓母细胞瘤伴广泛结节型与经典型、髓母细胞瘤伴广泛结节型与促结缔组织增生/结节型之间的ADC_(mean)、ADC_(min)、r 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亚型的ADC_(mean)、ADC_(min)、r ADC大小为:大细胞/间变型>经典型>促结缔组织增生/结节型;而髓母细胞瘤伴广泛结节型与经典型、髓母细胞瘤伴广泛结节型与促结缔组织增生/结节型之间无明显差异。1H-MRS显示各亚型的Cho/Cr、NAA/Cr、NAA/Cho、m I/Cr以及Lip出现概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Lac出现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出现Lac峰的概率为:大细胞/间变型>髓母细胞瘤伴广泛结节型>经典型>促结缔组织增生/结节型。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各亚型的常规MRI表现、各代谢物比值及Lip峰出现概率无明显差异,但各亚型的ADC_(mean)、ADC_(min)、r ADC值及Lac峰出现情况有一定特征性,其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在髓母细胞瘤各组织学分型的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脑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鹰 漆剑频 +3 位作者 程少容 曾晓华 谭惠斌 高立臣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4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分析检测脑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评估其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理想阈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76例,均于术前应用GE 1.5 T磁共振设备进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1H-MRS检查,76例胶质瘤... 目的应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分析检测脑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评估其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理想阈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76例,均于术前应用GE 1.5 T磁共振设备进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1H-MRS检查,76例胶质瘤中,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36例,其中I级4例,Ⅱ级32例,高级别(Ⅲ - Ⅳ级)胶质瘤40例,其中Ⅲ级25例,Ⅳ级15例。应用AW 4.4工作站,通过波谱软件分析包获得波谱分析数据,检测肿瘤瘤周区最大Cho/Cr值。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高、低级别胶质瘤瘤周区最大Cho/Cr值,绘制ROC曲线确定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的理想阈值,检验水准ɑ为0.05。结果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为1.57 ± 0.74(CI± Se),高级别(Ⅲ - Ⅳ级)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为2.42 ± 1.16。统计学分析显示,低级别(Ⅰ-Ⅱ级)与高级别(Ⅲ - Ⅳ级)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3)。经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胶质瘤的病理级别与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呈正相关(r= 0.44),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2,以胶质瘤瘤周区Cho/Cr值2.15作为理想阈值时,其灵敏度为58.97﹪,特异度为81.08﹪。结论脑胶质瘤瘤周区最大Cho/Cr值与其病理分级呈正相关,通过检测和计算瘤周区Cho/Cr最大值,能帮助评估胶质瘤的病理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氢质子波谱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