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继华 高丙南 +4 位作者 吴丽 徐晓 董宠凯 刘砚杰 赵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717-721,共5页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8—2017-08河南省省立医院9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均给予运动训练、推拿、脑循环等常规疗法,对...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配合悬吊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和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8—2017-08河南省省立医院9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均给予运动训练、推拿、脑循环等常规疗法,对照组加用悬吊训练,联合组加用悬吊训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儿童改良巴氏指数量表(ADL)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D区和E区评分显著提升(P<0.05),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MAS)评分、足背屈角均显著降低和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H反射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波幅和最大H波/最大M波(H/M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运动能力、肌痉挛症状、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和收缩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患儿 痉挛型 悬吊 肌电生物反馈 h反射 肌张力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电图检查的独特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淑玲 刘志诚 +2 位作者 张斌 孙世龙 宋新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方面的独特价值。方法99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用常规针极肌电图及H反射记录方法,将其结果与CT、椎管造影、临床症状体征及手术所见相比较。结果肌电图、CT、椎管造影、临床等四种方法定位与手术...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方面的独特价值。方法99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用常规针极肌电图及H反射记录方法,将其结果与CT、椎管造影、临床症状体征及手术所见相比较。结果肌电图、CT、椎管造影、临床等四种方法定位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分别为72.7%、87.5%、78.6%、83.8%。CT(椎管造影)、EMG、临床、手术所见四者定位完全一致占56.6%;EMG、临床、手术所见三者定位一致占60.6%;三者所见不尽一致占39.4%。结论肌电图定位准确率稍逊于其他方法,但是其特殊发现能很好补正其他检查的不足,对定位诊断和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肌电图 h反射
下载PDF
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中的特征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红玲 徐凌娇 +3 位作者 岳崴 刘春辉 潘拴针 王淑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侧上肢给予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确定上述神经中哪些更容易引出H反射,并对其所引出的H反射结果及其与MAS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均较易引出H反射,引出率100%。桡神经所支配的指总伸肌不易(3例/42例,引出率7.14%)引出H反射。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5.89±3.66)ms、(25.71±3.26)ms;健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6.60±3.11)ms、(26.44±2.87)ms。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max/Mmax比值均数用中位数表示,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85和0.217;健侧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26和0.112,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患侧与健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在MAS不同级别中没有差异,而Hmax/Mmax比值在MAS不同级别中有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比值以及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MAS不相关;而患侧上肢尺神经Hmax/Mmax比值与MAS存在秩相关关系。结论:上肢H反射与MAS存在一定关系,其中Hmax/Mmax比值是评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较好指标,可以成为临床评价痉挛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上肢 h反射 痉挛 评定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检查特点 被引量:20
4
作者 柳竹 贾志荣 +2 位作者 王亭亭 石昕 梁为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传导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特点,提高此方法诊断DPN的敏感性。方法对符合标准的213例患者的2283条神经行传统的神经传导、F波、H反射检查,并分析各条神经总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情况。结果 2283条神经进行常规神经... 目的分析神经传导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特点,提高此方法诊断DPN的敏感性。方法对符合标准的213例患者的2283条神经行传统的神经传导、F波、H反射检查,并分析各条神经总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情况。结果 2283条神经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查结果显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中,正中神经的异常率最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中,胫神经、正中神经异常率高;最长的胫神经运动神经神经传导异常率为47.45%,容易合并卡压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为46.83%,而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最低(22.60%)。对有临床明确症状的21条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异常率可达76.19%。对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的尺神经进行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尺神经异常率为57.14%。常规神经传导检查,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46.83%)高于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41.13%)。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者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为76.56%,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异常者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为89.63%。尺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的异常率分别为25.83%、52.24%。结论 DPN具有长度依赖性、与临床表现一致、感觉重于运动、全长弥漫受累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选择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可提高神经传导检查诊断DPN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检查 F波 h反射
原文传递
恢刺法结合舒筋弹拨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宝越 周云凌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恢刺针法结合舒筋弹拨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n=38)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n=42)采用恢刺针法结合舒筋弹拨法治疗,两组疗程均... 目的:观察恢刺针法结合舒筋弹拨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n=38)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n=42)采用恢刺针法结合舒筋弹拨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AVS)、数字疼痛评分(NRS)、胫神经H反射及随访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6.8%,治疗组总有效率9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治疗组第1次治疗后VAS、NR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时VAS、NR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H反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对照组治疗后潜伏期缩短(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随访复发1例,复发率2.3%,对照组随访复发3例,复发率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刺针法结合舒筋弹拨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缩短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刺法 舒筋弹拨法 梨状肌综合征 h反射
下载PDF
不同输出压力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亚梅 冯荣建 +3 位作者 黄林 徐丽 田金艳 余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8-523,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输出压力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对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差异及可能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脑卒中后偏瘫侧小腿三头肌痉挛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和治疗组2,各30例。3组均予基础... 目的观察不同输出压力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对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差异及可能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脑卒中后偏瘫侧小腿三头肌痉挛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和治疗组2,各30例。3组均予基础和常规康复治疗,两个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ESWT治疗,输出压力分别为1.5 bar和2.0 bar,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CSS)、踝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10米步行时间(10MWT)和神经电生理(H反射潜伏期、Hmax/Mmax)进行评定。两个治疗组在每次ESWT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时疼痛。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SS评分、PROM和10MW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 7.261, P <0.001),两个治疗组CSS评分和10MWT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2 10MWT低于治疗组1 (P <0.05)。治疗后,两个治疗组H反射潜伏期显著延长(t> 15.025, P <0.001),Hmax/Mmax均显著下降(t> 14.850, P <0.001),治疗组1 H反射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 <0.01)。两个治疗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735, P> 0.05)。结论 2.0 bar和1.5 bar ESWT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提高步行功能,2.0 bar较1.5 bar对步行功能的改善更大。其电生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体外冲击波 输出压力 h反射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亚梅 张晶 +2 位作者 黄林 田金艳 余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2-277,共6页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ESWT)对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及可能的电生理机制。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侧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T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ESWT组在此基础...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ESWT)对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及可能的电生理机制。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侧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T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ESW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ESWT治疗(能量0.02mJ/mm2,压力1.5bar,频率8Hz,冲击次数2000次),对照组给以安慰治疗,均为每周1次,连续4周。于治疗前(t0)、疗程结束后即刻(t1)、治疗结束1周后(t2)、治疗结束4周后(t3)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CSS)、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10米步行时间(10MWT)和神经电生理(H反射、Hmax/Mmax)评定。 结果 t1、t2、t3 3个时间点,2组患者的CSS评分较组内t0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ESWT组在t1、t2 2个时间点的C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 3个时间点,ESWT组的PROM较组内t0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仅t1、t2 2个时间点的PROM高于组内t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1、t2、t3 3个时间点,2组患者的10MWT较组内t0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ESWT组t1、t2、t3 3个时间点的10MW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ESWT组与组内t0时间点比较,H反射潜伏期延长,Hmax/Mmax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ESWT组仅H反射潜伏期在t1时间点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SWT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小腿三头肌痉挛 电生理 h反射 脑卒中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红玲 徐凌娇 +1 位作者 潘拴珍 王淑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下肢肢体功能评定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分别对患者双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和...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下肢肢体功能评定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分别对患者双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侧下肢给予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计算胫神经和腓总神经H反射的引出率,并对其所引出的H反射结果以及与CSI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双侧胫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H反射引出率100%,胫骨前肌H反射引出率为10%。患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30.09±1.87)ms;非患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31.99±2.31)ms。患侧胫神经Hmax/Mmax比值均数中位数平均为0.476;非患侧胫神经Hmax/Mmax比值平均为0.189。患侧与非患侧相比,患侧H反射潜伏期缩短,Hmax/Mmax比值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将患侧下肢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分别与CSI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下肢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CSI不相关,而患侧下肢胫神经Hmax/Mmax比值与CSI存在秩相关关系。结论:用H反射来评价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痉挛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比CSI量表更客观、量化。其中Hmax/Mmax比值是评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下肢 h反射 痉挛 评定
下载PDF
40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H反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莉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6年第4期214-216,共3页
对40例临床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NCV测定,其中20例同时作了H反射检查。结果显示NCV较正常组减慢,异常率为25%~65%。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SCV异常率高于MCV,尤以腓浅神经SCV最灵敏。研究发现,患者... 对40例临床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NCV测定,其中20例同时作了H反射检查。结果显示NCV较正常组减慢,异常率为25%~65%。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SCV异常率高于MCV,尤以腓浅神经SCV最灵敏。研究发现,患者的NCV与年龄、血糖值无明显关系,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H反射的异常率为85%,它可反映近髓段神经的功能状态,而NCV主要反映远端神经的功能。此两项检查结合临床,使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检出率由38%上升至76%,并能初步了解神经病变范围。因此NCV和H反射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传导速度 h反射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董璐洁 于利国 +1 位作者 陈沫 刘雅丽 《中国康复》 2017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双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对18例不完全性SCI患者作为SCI组,另取7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组。给予SCI组进行rTMS治疗,采用"8"字形线圈rTMS刺激不完全性SCI患者(M1...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双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对18例不完全性SCI患者作为SCI组,另取7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组。给予SCI组进行rTMS治疗,采用"8"字形线圈rTMS刺激不完全性SCI患者(M1区),刺激强度为90%的RMT,刺激频率10Hz,共4周。观察其对患者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MAS)的影响,同时观察rTMS刺激治疗前后患者下肢F波的出现率、潜伏时(F-lat)、H反射潜伏时(H-lat)、H反射以及M波最大波幅比值(Hmax/Mmax值)等电生理指标的变化,同时与正常组做比较。结果:治疗后,SCI组下肢MAS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SCI组治疗前F波和H反射潜伏时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Hmax/Mmax值较正常组增高(P<0.05);治疗后F波的平均潜伏时较治疗前减少(P<0.05),H反射潜伏时无显著差异,Hmax/Mmax值降低(P<0.05);SCI组F波出现率在治疗前后无差异性变化,Hmax/Mmax值和MA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TMS治疗前后SCI患者的电生理和MAS指标变化,提示高频rTMS对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痉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痉挛 重复经颅磁刺激 F波 h反射 hmax/Mmax值
下载PDF
外周磁刺激结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榕 朱光跃 +2 位作者 王勇 孙婷婷 许东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3-948,共6页
目的:观察外周结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使用"8"字形磁刺激线圈给予治疗组患者非受累侧皮层M1区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频率1Hz共1200... 目的:观察外周结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使用"8"字形磁刺激线圈给予治疗组患者非受累侧皮层M1区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频率1Hz共1200个脉冲磁刺激,随后给予患侧上肢Erb's点iTBS模式刺激共600个脉冲,刺激强度为能引起患侧拇短屈肌肉眼可见细微收缩最小强度。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共持续5周,每周治疗5天,每天治疗1次。观察其对患者患侧上肢改良Ashworth评分、Tardieu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侧上肢正中神经腕水平H反射潜伏期及H_(max)/M_(max)肌电生理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治疗组偏瘫侧上肢MAS评分治疗前后分值差:肘屈曲、肘伸展、屈指间关节、伸指间关节与对照组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ardieu评分治疗前后分值差:肩水平内收、肘屈曲(肩内收位)、肘伸展(肩外展位)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肩前屈、肩外展、肘伸展、腕屈曲、伸腕MAS评分、肩内旋、前臂旋前(肩内收位)、前臂旋后(肩内收位)Tardieu评分差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H_(max)/M_(max)治疗前后差值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磁刺激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磁刺激 h反射 h_(max)/M_(max)
下载PDF
胫神经H反射与F波诊断腰骶神经根病的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方 严莉 +3 位作者 汪仁斌 孙少杰 薛爽 王国相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70-272,共3页
目的:比较胫神经H反射与F波诊断腰骶神经根病变的敏感性。方法:对82例临床确诊腰骶神经根病变的患者,测定102条胫神经H反射、F波。H反射检测内容包括潜伏期、波幅。F波检测内容包括潜伏期、出现率。分别与正常值比较,判定二者是否异常,... 目的:比较胫神经H反射与F波诊断腰骶神经根病变的敏感性。方法:对82例临床确诊腰骶神经根病变的患者,测定102条胫神经H反射、F波。H反射检测内容包括潜伏期、波幅。F波检测内容包括潜伏期、出现率。分别与正常值比较,判定二者是否异常,比较H反射与F波的异常率是否具统计学差异。结果:对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H反射异常率明显高于F波异常率,其中H反射波幅异常率明显高于其潜伏期异常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H反射检测更易于早期发现下肢神经根病变,且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反射 F波 腰骶神经根病
下载PDF
F波、H反射在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焕芹 龙德怀 +5 位作者 李彬 孙敬青 温雅丽 刘银霞 杜红燕 王麟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316-1320,共5页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牵张反射的抑制,脊髓反射性增高引起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肢体痉挛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涌现出各类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法,但其疗效评价标准不一,其中以主观性量表评价为主。笔者搜集了近些年国内外卒中后肢体痉挛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F波、H反射相关参数等客观评价指标被越来越多地与主观评价量表相结合,运用到各类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中。相对于H反射,F波具有更加灵敏的特点,能更好反映肢体肌张力的变化,常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一起作为缺血性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 h反射 卒中 痉挛
下载PDF
大鼠后肢肌电图H反射和F波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革 郭铁成 罗永湘 《中国康复》 1999年第3期129-130,共2页
为探讨正常大鼠后肢肌电图H反射和F波的测定方法及其波型特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显露与不显露坐骨神经)对大鼠双侧后肢腓肠肌进行诱发肌电图检查,观察波型特点.测定其潜伏时及振幅,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可引出H反射和F... 为探讨正常大鼠后肢肌电图H反射和F波的测定方法及其波型特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显露与不显露坐骨神经)对大鼠双侧后肢腓肠肌进行诱发肌电图检查,观察波型特点.测定其潜伏时及振幅,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可引出H反射和F波,H波为单相或二捆波,其潜伏时为6.6±0.5ms,最大振幅3.9±0.4mV;F波为单相波.潜伏时为6.4±0.6ms,振幅为1.0±0.2mV。手术显露坐骨神经后测定H反射和F波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干扰较小。提示夭鼠后肢可引出与人类类似的H反射和F波,显露坐骨神经后进行测定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h反射 F波 后肢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淑艳 王琳 陈玉萍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F波、H反射的异常在L_3~L_5和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丹麦丹迪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84例临床确诊L_(4~5)与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双侧胫后神经SEP、F波、H... 目的:探讨双侧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F波、H反射的异常在L_3~L_5和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丹麦丹迪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84例临床确诊L_(4~5)与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双侧胫后神经SEP、F波、H反射检测。结果: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SEP异常者32例(38.1%)主要表现为P40潜伏期延长;F波异常者36例(42.86%),表现为F波出现率降低而传导速度基本正常;H反射异常62例(73.81%),48例表现为H反射波幅异常,而仅14例为潜伏期延长。统计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H反射的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SEP和F波。比较在L_(4~5)与L_5S_1椎间盘突出病变中,胫神经H反射的异常率分为23例(37.10%),39例(62.90%)。结论:SEP、F波及H反射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具有判断有无神经根性损伤的作用,尤其是H反射最能反映在腰骶神经根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F波 h反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生理学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在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中的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瑞迪 江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中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取34例MFS患儿,分别进行常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比目鱼肌H反射以及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检查。选择同期同年龄健康儿童33例为健康对照组,同年... 目的探讨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中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取34例MFS患儿,分别进行常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比目鱼肌H反射以及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检查。选择同期同年龄健康儿童33例为健康对照组,同年龄典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儿30例为GBS对照组,与MFS患儿进行对比。结果在MFS患儿中,常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12例(35.29%)感觉神经电位波幅(SNAP)降低,5例(14.71%)有腓肠神经SNAP保留现象(即正中神经或尺神经SNAP波幅下降程度大于腓肠神经SNAP下降程度),22例(64.71%)H反射异常,12例(35.29%)SNAP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FS患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肠神经SN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FS患儿正中神经、尺神经SNAP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GBS对照组比较,MFS患儿的运动感觉传导波幅均较高、速度较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MFS对照患儿中,可以见到末端感觉神经传导波幅降低,但SNAP影响有限,H反射异常是MFS最常见神经电生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R-FIShER综合征 h反射 儿童
下载PDF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H反射量化痉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丽英 高宝勤 +1 位作者 李萍 刘洋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40-341,344,共3页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H反射变化及其评价肢体痉挛的可靠性,探求痉挛性高肌张力定量评估客观指标。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20例脑瘫患儿及2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均给予胫神经H反射检测和改良的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H反射变化及其评价肢体痉挛的可靠性,探求痉挛性高肌张力定量评估客观指标。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20例脑瘫患儿及2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均给予胫神经H反射检测和改良的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脑瘫患儿H反射潜伏期平均(19.38±3.15)腿,H波幅平均(3.90±3.15)μV,H/M波百分比34.86±17.80,下肢CSS评分平均7.75±2.27;对照组H反射潜伏期平均(21.15±2.(15)ms,H波幅平均(2.50±1.46)μV,H/M波百分比13.68±7.14。脑瘫患儿的H波潜伏期缩短,H波幅增大,H/M波百分比增高;脑瘫患儿的CSS评分和H波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n=0.554,相关分析用双侧Pearson检验:P1=0.011,CSS评分和H/M波百分比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2=0.893,P2〈0.001,且CSS评分和H/M波百分比的线性方程为:y=-29.314+8.384x。结论脑瘫患儿H反射活跃,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H波幅、H/M波百分比同CSS评价均呈线性相关,而H/M波百分比同CSS评价的线性相关更好,可作为脑瘫患儿痉挛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反射 脑性瘫痪 肌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F波和H反射对糖尿病近端神经病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仁斌 杨兆军 +4 位作者 孙少杰 毛坤 蔡晓频 焦劲松 严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F波和H反射对糖尿病近端神经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F波、H反射和常规周围神经传导检测方法对正常对照组37例及糖尿病组106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腿长与年龄调整后,正常人胫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多元回归方程为5.53+0.0... 目的:探讨F波和H反射对糖尿病近端神经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F波、H反射和常规周围神经传导检测方法对正常对照组37例及糖尿病组106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腿长与年龄调整后,正常人胫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多元回归方程为5.53+0.04×腿长(cm)+0.08×年龄(岁),正常双侧FLmin侧间差不大于3.3ms。糖尿病组F波异常率为40.1%,H反射异常率为45.3%,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分别为40.5%和37.8%。结论:F波和H反射对检测糖尿病近端神经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H反射敏感性更高。与远端神经病变相比较,糖尿病近端神经病具有相当高的患病频度,糖尿病近端神经病中纯运动神经病亦有较高的发生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近端神经病 F波 h反射
下载PDF
向心训练与离心训练对大鼠腓肠肌H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思红 刘宇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0,11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神经肌肉系统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向心组、离心组和对照组,3组各24只,其中向心组在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向心训练,离心组在-1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离心训练,对照组不参加训练,训...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神经肌肉系统H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向心组、离心组和对照组,3组各24只,其中向心组在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向心训练,离心组在-14°的动物跑台上进行离心训练,对照组不参加训练,训练8周后对大鼠右侧腓肠肌进行肌电图测试,采集H反射的主要指标。结果:离心组的Mmax波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向心组;离心组的Hmax波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之间的Hmax/Mmax值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离心组Mmax波和Hmax波出现的时间要显著迟于向心组。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H反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离心训练后大鼠神经肌肉适应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训练 离心训练 h反射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向艳平 唐锋 +3 位作者 肖锋 魏凤芹 张妍 黄晓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4-817,共4页
目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治疗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慢性不完全性SCI患者4例,先给予rTMS治疗后立即给予BWSTT训练。在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第3周,分别进行临床功能评估。... 目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治疗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慢性不完全性SCI患者4例,先给予rTMS治疗后立即给予BWSTT训练。在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第3周,分别进行临床功能评估。对其中2例患者进行H反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静态平衡功能评估(BPM)。结果4例患者中有2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10m步行速度提高,步行费力程度减小,身体重心摆动路径和摆动面积均减小,改变持续到治疗后第3周。2例患者的电生理评估均显示H反射最大波幅降低,H/M最大波幅比下降。治疗后,2例患者的fMRI均显示M1区激活体积增大。结论高频rTMS联合BWSTT可能改善慢性不完全性SCI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并促进大脑皮质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重复经颅磁刺激 减重步行训练 h反射 功能性磁共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