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东南—桂北地区四堡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97
1
作者 高林志 戴传固 +7 位作者 刘燕学 王敏 王雪华 陈建书 丁孝忠 张传恒 曹茜 刘建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9-1267,共9页
首次获得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四堡群凝灰岩(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合新获得的侵位于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四堡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江南造山带"普遍发育的新元古代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 首次获得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四堡群凝灰岩(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结合新获得的侵位于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四堡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江南造山带"普遍发育的新元古代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和上覆的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四堡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构成"四堡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通过对四堡群及其上覆地层中斑脱岩锆石的研究,精确地测定并获得了四堡群斑脱岩锆石的年龄841.7Ma±5.9Ma和黔东南摩天岭地区侵入四堡群的花岗岩锆石的年龄826.8Ma±5.9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桂地区 四堡群 斑脱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彭军 陈洪德 +6 位作者 田景春 覃建雄 侯中建 杨晓宁 寿建峰 沈安江 陈子炓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 ,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 ,沉积类型丰富 ,地表露头良好 ,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 ,对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 ,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 ,沉积类型丰富 ,地表露头良好 ,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 ,对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精细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 ,探讨了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的层序划分、层序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时空格架 石炭系 川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近代湘黔桂边区的族群互动和“三锹人”的形成 被引量:4
3
作者 余达忠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9,共8页
近代以来,由于苗疆的开发和汉文化的辐射,湘黔桂毗邻山区演化成为以汉苗侗三大族群为主体、众多少数族群犬牙交错杂居混处的多族群区域。以锹里为核心区域的三锹人,形成于明末清初,是一个来源多元化的族群。为更好地参与多族群环境的资... 近代以来,由于苗疆的开发和汉文化的辐射,湘黔桂毗邻山区演化成为以汉苗侗三大族群为主体、众多少数族群犬牙交错杂居混处的多族群区域。以锹里为核心区域的三锹人,形成于明末清初,是一个来源多元化的族群。为更好地参与多族群环境的资源竞争,三锹人通过某种妥协的方式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认同和新的族群边界,以此获得社会身份和地位。三锹族群的形成说明,族群主要不是由原生情感凝聚而成的,而是特定环境中的互动关系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黔桂边区 族群互动 三锹人
下载PDF
川滇黔桂彝文文献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平 马锦卫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93,共7页
通过对川滇黔桂四省彝文古籍文献搜集、整理、研究、散藏等情况的田野调查,发现彝文文献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在载体、分类上,独具特色。彝文古籍文献在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实际使用中都具有重要价值。但彝文古籍的收藏、整理及研究等方... 通过对川滇黔桂四省彝文古籍文献搜集、整理、研究、散藏等情况的田野调查,发现彝文文献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在载体、分类上,独具特色。彝文古籍文献在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实际使用中都具有重要价值。但彝文古籍的收藏、整理及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桂 彝文 文献 田野调查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湘黔桂三省坡侗族聚居区村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巧艳 闫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49-155,共7页
新型城镇化对村落空间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湘黔桂三省坡侗族聚居区村落空间布局形式、特点及不足的分析,提出应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湘黔桂三省坡侗族聚居区村落空间布局的观点,并阐述了具体的优化措施。研究... 新型城镇化对村落空间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湘黔桂三省坡侗族聚居区村落空间布局形式、特点及不足的分析,提出应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湘黔桂三省坡侗族聚居区村落空间布局的观点,并阐述了具体的优化措施。研究结论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为侗族和其他民族村落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湘黔桂三省坡 侗族聚居区 村落空间布局
下载PDF
西南地区晚古生代深水生物相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卫东 张廷山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1-15,共5页
西南地区晚古生代时位于华南陆板块的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及陆内。自早泥盆世中晚期开始发生裂陷运动,在滇东、黔南和广西地区发生沿北西向为主,北东向为次的拉张裂陷沉降,最终形成由狭长的台问海槽和弧立碳酸盐台地相间排列的古地貌格... 西南地区晚古生代时位于华南陆板块的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及陆内。自早泥盆世中晚期开始发生裂陷运动,在滇东、黔南和广西地区发生沿北西向为主,北东向为次的拉张裂陷沉降,最终形成由狭长的台问海槽和弧立碳酸盐台地相间排列的古地貌格局。由于浊流的发育、洋流作用,使深水海槽内海水局部混和充氧,各海槽内海水不完全停滞,不同于黑海式全封闭的阻隔式盆地。不同深度的海槽内具有不同的古生物组合,从浅到深,可归入充氧生物相,充氧──贫氧生物相,贫氧──厌氧生物相及厌氧生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 深水海槽 晚古生代
下载PDF
湘黔桂边区少数民族稻俗与日本稻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芝凤 王晓 谌香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湘黔桂交界之地少数民族稻作民俗与日本稻作民俗文化共性高,两国稻作民族民间信仰具有认祖功能、标志功能和平安心理的文化特征。同时还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历史性、传承性和规范性。日本稻作民俗无不打上湘黔桂交界之地稻作民俗的文... 湘黔桂交界之地少数民族稻作民俗与日本稻作民俗文化共性高,两国稻作民族民间信仰具有认祖功能、标志功能和平安心理的文化特征。同时还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历史性、传承性和规范性。日本稻作民俗无不打上湘黔桂交界之地稻作民俗的文化烙印。源于三省交界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可能是中国稻作文化最早传播到日本的主要通道之一,而湘黔桂交界之地可能是这条通道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民俗 湘黔桂 日本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滇黔桂多民族“杂居"对和谐文化建设的影响
8
作者 荀利波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47,共6页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和谐共处及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无疑对和谐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贵州、广西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民族杂居共处,形成了交错杂居、兼容...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和谐共处及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无疑对和谐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贵州、广西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民族杂居共处,形成了交错杂居、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局面。本文以云南、贵州、广西为中心,探讨"杂居"对各少数民族群体间的互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民族文化认同等的重要影响,为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及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及部分地区民族间交流的客观限制,部分群体间"文化适应"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桂少数民族 杂居共处 文化适应 和谐文化
下载PDF
西南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路径
9
作者 李培英 潘海岚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0,共4页
滇黔桂三省区文化资源丰富独特,为区域文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文化资源具象化和潜在价值实现较为困难。鉴于文化与旅游天然的耦合性及滇黔桂三省区文化消费的特殊性,可探索通过以资源共享、技术融合、功能互补和市场共生为路... 滇黔桂三省区文化资源丰富独特,为区域文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文化资源具象化和潜在价值实现较为困难。鉴于文化与旅游天然的耦合性及滇黔桂三省区文化消费的特殊性,可探索通过以资源共享、技术融合、功能互补和市场共生为路径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到多元业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西南民族地区 文化资源产业化 滇黔桂
下载PDF
不整合界面及其后期转化在金矿成矿中的意义──以滇黔桂毗邻区金矿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志伟 钱祥贵 刘和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2-57,共6页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存在着5个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是板内褶皱造山变形,平行不整合是板内造陆变形的重要记录。它们是一种容易失稳的界面。在强烈构造变动背景中,其后期转化的重要型式是...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存在着5个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是板内褶皱造山变形,平行不整合是板内造陆变形的重要记录。它们是一种容易失稳的界面。在强烈构造变动背景中,其后期转化的重要型式是形成脆性拆离断层带(中浅构造层次)、韧性剪切带(中深构造层次)及其它们之间的韧-脆性转换带。这些后期转化的演化对此区金矿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①强化流体-岩石间相互作用;②促进金成矿流体的再次运移和聚集,③为金成矿提供定位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后期转化 金矿 滇黔桂毗邻区
下载PDF
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焦世泰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4-169,共6页
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作为省际边界地区的特例,经济的欠发达性和区域的边缘性特征十分的突出,而通过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实现区域合作共赢,是改善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性和边缘性的良好途径。本文选取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为... 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作为省际边界地区的特例,经济的欠发达性和区域的边缘性特征十分的突出,而通过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实现区域合作共赢,是改善省际边界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性和边缘性的良好途径。本文选取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从产业间关联互补性、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和自然资源相依相连的视角分析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基础条件,然后在分析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动力的基础之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滇黔桂省际边界民族地区整合发展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桂 省际边界 民族地区 整合发展
下载PDF
打老庚:滇黔桂交界地区的民族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晖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90,共5页
滇黔桂交界地区的各民族民间流行"打老庚"习俗。这是一种虚拟血缘的结拜方式,不是兄弟如同兄弟。不同民族之间借此方式交往和互助。打老庚式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形成,主要基于:地广人稀是前提;一层层融合是表现;入赘婚是途径,优... 滇黔桂交界地区的各民族民间流行"打老庚"习俗。这是一种虚拟血缘的结拜方式,不是兄弟如同兄弟。不同民族之间借此方式交往和互助。打老庚式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形成,主要基于:地广人稀是前提;一层层融合是表现;入赘婚是途径,优势互补是必然,民族和谐是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变迁,传统的打老庚习俗也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老庚 滇黔桂交界地区 民族关系
下载PDF
黔桂边境大弄地区透闪石化基性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昭光 彭慈刚 +1 位作者 张洪信 任定权 《贵州地质》 2004年第1期10-15,共6页
 分布在大弄地区岩墙状及岩脉状强透闪石化岩石,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闪长岩。通过新近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获得了大量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和产出的地质特征等,我们认为它们是基性岩,而非闪长岩,形成于825M...  分布在大弄地区岩墙状及岩脉状强透闪石化岩石,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闪长岩。通过新近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获得了大量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和产出的地质特征等,我们认为它们是基性岩,而非闪长岩,形成于825Ma左右。这类基性岩的确定,对研究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新元古代早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 新元古代 地质意义 大弄地区 黔桂边境
下载PDF
2008~2009年黔桂两省区24县灭疟联防区疟疾流行状况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品光 黄亚铭 +9 位作者 吴声荣 李锦辉 杨永亮 陆玉虎 江超穗 林永健 邓积广 韦海艳 区德锦 邹春燕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0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2008~2009年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个县疟疾流行动态,为联防区疟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4县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资料和临床诊断为疟疾并经抗疟药物治疗有效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 目的分析2008~2009年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个县疟疾流行动态,为联防区疟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4县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资料和临床诊断为疟疾并经抗疟药物治疗有效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省灭疟联防区24个县两年疟疾人群发病率控制在2.29/万,贵州为4.13/万,广西为0.06/万,当地居民未发现恶性疟病例,无疟疾爆发点。贵州以当地居民疟疾病例为主,两年在当地居民中发现疟疾病例共1 759例。广西疟疾病例以流动人口为王,两年在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病例共19例,其中恶性疟5例,均为在东南亚国家感染后带回当地,脑型疟死亡病人1例。结论该区域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黔桂两省 抗疟联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