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从吾《关学编》及其补续“关学”观念内蕴发抉——兼论关学史研究所面临诸问题 被引量:6
1
作者 魏冬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11,共7页
冯从吾的"关学"是指以今陕、甘两省渭河流域关中地区为中心,以孔门四子为代表的"关中孔学直传"和以张、周、程、朱、王诸系关中学人为代表的"关中孔学续传"两个部分构成的孔学真传的概称,而"关中孔... 冯从吾的"关学"是指以今陕、甘两省渭河流域关中地区为中心,以孔门四子为代表的"关中孔学直传"和以张、周、程、朱、王诸系关中学人为代表的"关中孔学续传"两个部分构成的孔学真传的概称,而"关中孔学续传"是冯从吾"关学"的主体部分。在属地上家居关中、在价值上折中孔子、在学统上归属五家、在实践上践履为本是冯从吾《关学编》判断是否为关学人物的四个基本准则。严格恪守冯氏《关学编》所呈现的入编准则,并根据关学历史发展的实际适当放宽对"关中"地域的理解,是冯氏之后的关学补续者的主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冯从吾及《关学编》诸补续者的"关学",是指以孔子为价值认同、以孔门四子及张、周、程、朱、王认同为津梁、以注重道德践履为实践趋向的关中学人的统称。"关学"本质是道德实践史而不是单一的哲学史、思想史、观念史、学术史,张载是关学续传的肇端开先者而不是唯一宗师,当前的关学研究,应当在尊重和传承冯从吾以来"关学"基本观念的基础上予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从吾 《关学编》 关学 理学 关中
下载PDF
“关陇之学”的形成与建构
2
作者 周日蓉 郝润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关学”作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著名理学学派,在古代学术史上大放异彩。明清时期的甘肃产生了不少理学家,其理学著述与理论,大大丰富了“关学”内涵,其理学建树与成就,在我国理学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就其地域、师承、学缘、学统、... “关学”作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著名理学学派,在古代学术史上大放异彩。明清时期的甘肃产生了不少理学家,其理学著述与理论,大大丰富了“关学”内涵,其理学建树与成就,在我国理学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就其地域、师承、学缘、学统、精神品格几方面而言,甘肃理学与关中理学一脉相承,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构成了明清理学统绪中的西北支脉,与东南理学遥相呼应。与其将西北理学支脉各自称为“关学”或“陇学”,不如将其合二为一,称之为“关陇之学”,使时间跨度与地域空间更加广阔,研究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富有学理意义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关陇之学 关学 陇学 建构
下载PDF
党晴梵先生《关学学案》藁本考述——兼论党晴梵先生早期思想历程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冬 《唐都学刊》 2019年第2期67-73,共7页
《关学学案》是民国时期陕西著名学者党晴梵先生的重要遗著之一,但由于该著作至今未刊行面世,故学界知之甚少。经作者搜求,发现该著作现有缮写本和剪贴本两个未刊藁本。通过考察可以看出:党晴梵在1933—1935年间即已用现代的学术表述方... 《关学学案》是民国时期陕西著名学者党晴梵先生的重要遗著之一,但由于该著作至今未刊行面世,故学界知之甚少。经作者搜求,发现该著作现有缮写本和剪贴本两个未刊藁本。通过考察可以看出:党晴梵在1933—1935年间即已用现代的学术表述方式和研究方法来研究关学,并发表了王心敬、孙枝蔚、屈复、杨屾、康乃心五人的四个学案,而这两个藁本是他在1944年左右对以上四个学案修订完善的合编本。相对而言,缮写本比剪贴本在完成时间上要晚,但品质要高。党晴梵的《关学学案》是关中学人用现代学术研究关学的开山之作,在关学的现代研究史上具有开先河的意义。以《关学学案》结合党晴梵的早年经历和相关著作,可以看出他早年从诗歌创作到史学、理学、关学研究的思想发展历程,以及他"新旧兼容"的思想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晴梵 关学 《关学学案》 藁本考述 早期思想
下载PDF
李二曲工夫论与明清之际的关学转向
4
作者 康宇 綦明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李二曲融会关学、朱子学、阳明学,建构了以“识头脑”和“修九容”为标识的工夫论。该工夫论的实践方法主要有“悔过自新”“虚明寂定”“明善格物”等,并且具有一套严密的“本体—工夫—境界”逻辑理路。通过“明体适用”的理论体系架... 李二曲融会关学、朱子学、阳明学,建构了以“识头脑”和“修九容”为标识的工夫论。该工夫论的实践方法主要有“悔过自新”“虚明寂定”“明善格物”等,并且具有一套严密的“本体—工夫—境界”逻辑理路。通过“明体适用”的理论体系架构,李二曲对儒家传统“内圣外王”之学进行了新的时代阐释,突出了经世精神与理学心性守身之学一体化的必要性,亦让关学有了新的意涵。对之进行详细解读,可以从中理解明清之际关学转向的根本原因与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二曲 工夫论 明清之际 关学
下载PDF
张载关学思想及其对关中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德良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0-22,共3页
张载的关学思想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以"气"为本,二是以"礼"为教,三是注重实践。张载创立的关学思想体系不但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关中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中的文化、经... 张载的关学思想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以"气"为本,二是以"礼"为教,三是注重实践。张载创立的关学思想体系不但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关中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中的文化、经济、民俗、礼仪,乃至关中人的性格都十分清晰地承袭着关学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关学 关中文化
下载PDF
张载关学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国柱 《唐都学刊》 2006年第1期63-67,共5页
张载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关学的创始人,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丰富而深邃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哲学思想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主要包括:太虚即气与气化万物、一物两体与动必有机、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天地... 张载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关学的创始人,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丰富而深邃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哲学思想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主要包括:太虚即气与气化万物、一物两体与动必有机、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仁政德治与渐变改革等,既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奠基性,又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合理性。因而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并对其以后的哲学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关学 历史贡献
下载PDF
明代陕西提学使与关学之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米文科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6期1-8,23,共9页
明代关学是关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以杨一清、王云凤、唐龙、何大复和许孚远为代表的陕西提学使积极在关中地区修建书院、重视人才培养、提倡理学教育和崇祀关学先贤,并以自身的学术倾向影响着关中士子的为学... 明代关学是关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以杨一清、王云凤、唐龙、何大复和许孚远为代表的陕西提学使积极在关中地区修建书院、重视人才培养、提倡理学教育和崇祀关学先贤,并以自身的学术倾向影响着关中士子的为学方向,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明代关学的发展,并使关学在明代中、晚期两次出现兴盛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 明代 提学使 关中
下载PDF
杨屾研究需要澄清的四个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宗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37-40,共4页
杨屾不只是清代著名的农学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儒者。《知本提纲》(简缩本《修齐直指》)是他在儒学方面的代表作。立足该文献,目前学界对杨屾研究存在的四个问题,尝试性地做出回答,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揭示杨屾儒学思想的特色,... 杨屾不只是清代著名的农学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儒者。《知本提纲》(简缩本《修齐直指》)是他在儒学方面的代表作。立足该文献,目前学界对杨屾研究存在的四个问题,尝试性地做出回答,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揭示杨屾儒学思想的特色,是推进杨屾研究的一条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屾 关学 儒学
下载PDF
地域性视角下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考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常安 《湖北体育科技》 2016年第12期1096-1098,共3页
为了解地域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 为了解地域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3类,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间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予民间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域文化 民间
下载PDF
秦文化的个性特征与关陇作家群的兴起——明代中期关陇作家群形成原因探析之三 被引量:1
10
作者 师海军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明代中期兴起的关陇作家群人数众多,成就突出,有着全国性的影响。认真分析其崛起的原因,秦文化特有的"雄深雅健"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孕育的关学的深厚传统,成为关陇作家群能够形成并领袖文坛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
关键词 秦文化 雄深雅健 关学 关陇作家群
下载PDF
论清初关学与蜀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以李二曲与杨甲仁为例
11
作者 张波 胡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0-55,共6页
李二曲与杨甲仁分别是清初关学和蜀学的重要代表学者。二人相识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刘丽虚是他们讨论话题最多的一位学者,特别是刘氏的工夫修养和所至境界。对于程朱、陆王之学,双方都反对门户之见,注重将阳明的心性本体与程朱的主敬... 李二曲与杨甲仁分别是清初关学和蜀学的重要代表学者。二人相识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刘丽虚是他们讨论话题最多的一位学者,特别是刘氏的工夫修养和所至境界。对于程朱、陆王之学,双方都反对门户之见,注重将阳明的心性本体与程朱的主敬穷理、存养省察工夫统而论之;强调本体与工夫相即不离,以及本体在逻辑上对工夫的优先性。而对于《四书反身录》,李二曲重在阐述杞宋“文献不足征”及其产生的后果,而杨甲仁则强调孔子“征”的能力。二人的交游与论学是清初关学与蜀学之间思想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对于跨地域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二曲 杨甲仁 关学 蜀学
下载PDF
从张载的“天人合一”到王重阳的“性命双修”——兼论“儒道互补”在关学与全真道之间的退守与坚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山峰 丁为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154,共10页
在秦统一后的中国文化中,真正带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往往产生于宋代,这当然是与宋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及其"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文治政策密切相关的。所谓"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也就预示着"道学"... 在秦统一后的中国文化中,真正带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往往产生于宋代,这当然是与宋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及其"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文治政策密切相关的。所谓"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也就预示着"道学"(理学)濂、关、洛、闽之不同学派的形成。但学派的形成必须依赖一定的地域学风,而关学在张载之后"再传何其寥寥"的格局,对于地方学派而言固然是一种悲剧,但从张载的"天人合一"到王重阳的"性命双修",却恰恰提出了一个学派与学风孰更为根本的问题,而从儒学到道教似乎又存在着太大的距离。不过,如果从地域学风出发,就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及其在基本精神上的退守与坚持关系。这样看来,学风比学派的思想观点似乎就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与传播优势。由此出发,所谓地方学派研究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对某种思想观点的坚持,而在于对优良学风的继承与发扬。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中国的现代化追求需要各种不同的学派,不如说首先需要的恰恰是一种面向新时代的新的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人合一 王重阳 关学 全真道 性命双修 儒道互补
下载PDF
范式突破:张载对理学的开创之功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均强 贾俊侠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8-96,共9页
经学和理学是儒学的两大基本学术形态,经学自是经学,理学自是理学。唐宋之际,在儒学复兴的旗帜下,儒学经历了从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的范式革命。为研究张载对理学的开创之功,运用文献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此变革中,张载不但较早... 经学和理学是儒学的两大基本学术形态,经学自是经学,理学自是理学。唐宋之际,在儒学复兴的旗帜下,儒学经历了从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的范式革命。为研究张载对理学的开创之功,运用文献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此变革中,张载不但较早讨论了太极、性与天道、义理、心、性、动、静、天理、人欲等理学重要概念,提出了一系列崭新而精辟的哲学命题,建立了包括知天之学、为圣之学、外王之学在内的完整理学体系,对理学方法论也作了全面的探索和阐述。研究表明,作为一位创新意识最强、用功最刻苦、源流最为纯正的宋明理学奠基人,张载在理学脱离经学而成为一种新儒学形态的学术变革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所创立的话语系统和不同于经学的方法论对后世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范式突破 关学 宋明理学 经学 儒学
下载PDF
关学视野下于右任报刊文的创作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昊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8-73,共6页
晚清时期报刊文大多凋敝,于右任先生陆续创办的四份报纸却为当时国民大众喜爱,特别是《民主报》曾创当时最大发行量.于右任自幼深受关学的影响,将关学的爱国精神、务实精神和道德实践精神融入其中,并发展为关注国运民命、呈现救国良策... 晚清时期报刊文大多凋敝,于右任先生陆续创办的四份报纸却为当时国民大众喜爱,特别是《民主报》曾创当时最大发行量.于右任自幼深受关学的影响,将关学的爱国精神、务实精神和道德实践精神融入其中,并发展为关注国运民命、呈现救国良策和重塑国民精神的报刊文创作思想,其中尤以关注国运民命为核心.这些创作思想与民主革命思想相互呼应,使得他所创作的报刊文具有独特的时代魅力,在近代新闻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 于右任 报刊文 创作思想
下载PDF
明清之际关学对《大学》“至善”的诠释与关学思想的发展
15
作者 米文科 段克武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11,共7页
何谓“止于至善”?朱子与王阳明对此有不同的解释,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诠释路向。而明清之际关学学者以问题意识为中心,从体用关系的角度强调“至善”,一是指“明德”要以“亲民”(新民)为用,“亲民”要以“明德”为本,二是指“明德”... 何谓“止于至善”?朱子与王阳明对此有不同的解释,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诠释路向。而明清之际关学学者以问题意识为中心,从体用关系的角度强调“至善”,一是指“明德”要以“亲民”(新民)为用,“亲民”要以“明德”为本,二是指“明德”与“亲民”之间存在着本末始终之先后次序,或者认为“至善”是指“明德”与“亲民”要“纯乎天理而弗杂”“不自有其善”。这一诠释不仅有别于朱子与王阳明之说,而且反映了明清之际关学思想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 《大学》 至善
下载PDF
论清儒王心敬的三教观
16
作者 刘莹 孔令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16,27,共6页
王心敬是清代前期著名的关学学者,在儒佛道三教关系上,他主张三教都是同一个“道”的表现,也都以心性为学。但王心敬反对晚明以来流行的“三教一致”或“三教一理”的说法。在他看来,佛道二教只看到了“道”和“心性”中清虚、空无的一... 王心敬是清代前期著名的关学学者,在儒佛道三教关系上,他主张三教都是同一个“道”的表现,也都以心性为学。但王心敬反对晚明以来流行的“三教一致”或“三教一理”的说法。在他看来,佛道二教只看到了“道”和“心性”中清虚、空无的一面,而不像儒家的认识至大至全,故佛老以出世为学,而儒家则以经世为学,双方旨趣截然不同。王心敬的三教观既反映了明清之际关学三教思想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清初以来“经世致用”之学的重视和“尊朱辟王”之风的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心敬 关学 三教观
下载PDF
关学精神的谱系建构与诗性表达——论赵馥洁先生在关学研究上的主要贡献及其地位
17
作者 魏冬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16,共9页
关学精神谱系建构是在近代关学转型中出现的一种超越于传统人物谱系建构方式的新型关学建构方式。其最早脱胎于民国时期党晴梵先生《关学学案》、曹冷泉先生《关学概论》《陕西近代人物小志》的建构。然而《关学学案》《关学概论》并没... 关学精神谱系建构是在近代关学转型中出现的一种超越于传统人物谱系建构方式的新型关学建构方式。其最早脱胎于民国时期党晴梵先生《关学学案》、曹冷泉先生《关学概论》《陕西近代人物小志》的建构。然而《关学学案》《关学概论》并没有摆脱人物建构的窠臼,其对关学精神的提炼尚显简约,《陕西近代人物小志》也未能更充分体现对关学人物的诗化表达。赵馥洁先生则在现代学术视野下,更为明确地从“哲学精神”的维度来提炼关学精神,并以诗性的语言表达了其内在精神境界。从这个意义而言,赵馥洁先生是关学精神谱系建构及其诗性表达的现代开创者。关学精神谱系的建构更能体现关学发展流变的内在精神,诗性化的表达更易引起世人对关学的敬仰和共鸣,对当代弘扬传播关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馥洁 关学 精神 诗歌
下载PDF
关学对清末民初陕西精英阶层政治倾向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瑞彬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作为儒学地方化的一个学术派别─—关学,其源远流长的"经世"思想和实践特点,在近代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深刻地影响了清末民初陕西精英阶层的政治倾向的变化,使他们走出了一条由恪守传统,参与维新到... 作为儒学地方化的一个学术派别─—关学,其源远流长的"经世"思想和实践特点,在近代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深刻地影响了清末民初陕西精英阶层的政治倾向的变化,使他们走出了一条由恪守传统,参与维新到走向革命的政治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 清末民初 陕西精英阶层 政治倾向
下载PDF
“私学”的词义与私学研究的论域
19
作者 张鸿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6,共8页
现代学者大多将"私学"视为"私人学校"的同义词,这是不恰当的。"学"字的本义是学识授受;"私学"一词的本义及核心词义是私人学识;"官学"一词原本特指国家及官府的学校,非"官学&qu... 现代学者大多将"私学"视为"私人学校"的同义词,这是不恰当的。"学"字的本义是学识授受;"私学"一词的本义及核心词义是私人学识;"官学"一词原本特指国家及官府的学校,非"官学"者皆为"私学";"私学"与"官学"往往分二合一。因此,除国家及官府的学校及其教学活动外,一切学识、教育、学校,包括官宦贵族的家教、家学、家塾都属于私学范畴。无论词义考察,还是史实考察,都要求私学研究的论域必须涵盖一切私人的学识、教育和学校,并充分注意"私学"现象的复杂性及"私学"与"官学"相互关系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学 官学 国学 私人教育 私人学校
原文传递
张载关学与韩国南冥学研究的新进展——“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商原李刚 杜毅漫 《唐都学刊》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从张载的易学、礼学、主体精神等角度深化了关学研究,反思了唯物、唯心研究模式;从南冥学的理学渊源、与李退溪的比较、社会思想、文学研究等角度丰富了南冥学研究;从儒学与东亚文明、儒... “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从张载的易学、礼学、主体精神等角度深化了关学研究,反思了唯物、唯心研究模式;从南冥学的理学渊源、与李退溪的比较、社会思想、文学研究等角度丰富了南冥学研究;从儒学与东亚文明、儒学的现代化、新儒学的当代发展等方面,深入到了儒学研究的前沿,讨论了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儒教问题、中国哲学的体用问题等。本次会议对深化中国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加强中外哲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关学 南冥学 儒学 东亚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