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峰黄土高原冬季积温变化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樊晓春 郭江勇 杨小利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用黄土高原西峰站1965-2005年冬季积温和1981-2005年冬小麦、苹果、梨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积温和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用相关计算和典型年份对比方法探讨了冬季积温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05年冬季积温增加率为5.5℃... 用黄土高原西峰站1965-2005年冬季积温和1981-2005年冬小麦、苹果、梨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积温和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用相关计算和典型年份对比方法探讨了冬季积温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05年冬季积温增加率为5.5℃.d/a,2000年以来持续为正距平,1994年以后作物发育期持续变早;冬季积温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呈明显的负相关,最显著的是返青期,其次是抽穗期,再次是起身期;冬季积温典型偏高年份(1986、1998、2000年)均比典型偏低年(1983、1984、1988年)的发育期提前,冬小麦最明显的是全发育期提前了21d,苹果最明显的是叶变始期提前了19d,梨树最明显的是叶变盛期提前了20d。研究结果对掌握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以及物候预测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冬季积温 作物发育期
下载PDF
共和盆地农作物发育期对冬季积温变化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白金莲 梅朵 梁志勇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7期36-39,共4页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1957—2014年冬季积温和共和气象站1982—2014年春小麦、贵南气象站2001—2014年小油菜发育期资料,采用Pearson函数进行相关分析,并结合典型年份农作物发育期的对比分析,研究共和盆地内冬季积温对农作物发育期的影响...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1957—2014年冬季积温和共和气象站1982—2014年春小麦、贵南气象站2001—2014年小油菜发育期资料,采用Pearson函数进行相关分析,并结合典型年份农作物发育期的对比分析,研究共和盆地内冬季积温对农作物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57—2014年共和盆地冬季积温以每10年49.7℃的速度增温;冬季积温与春小麦发育期呈明显的负相关,与小油菜绝大多数发育期呈正相关;春小麦积温典型偏高年份各平均发育期比典型偏低年份提前,且平均全生育期延长;小油菜积温典型偏高年份大多数平均发育期比典型偏低年份推迟,且平均全生育期缩短。掌握共和盆地冬季积温与作物发育期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可为物候预测及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积温 作物发育期 变化 响应 共和盆地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期界定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丑洁明 徐源 徐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5-949,共5页
聚焦于水稻、玉米和小麦3大粮食作物,就生长期的定义、界定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对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基于局地、区域尺度视角,描述了我国不同品种、不同地区对生长期界定所存在的差异;对应用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生长期的变化规律和气候... 聚焦于水稻、玉米和小麦3大粮食作物,就生长期的定义、界定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对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基于局地、区域尺度视角,描述了我国不同品种、不同地区对生长期界定所存在的差异;对应用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生长期的变化规律和气候变化特征这2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作物生长期的起止日期主要依据界限温度或现实经验进行界定,界限温度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气候指标,我国主要以0、5或10℃为阈值;采用滑动平均方法准确估算作物播种和收获的具体日期,适用于局地尺度范围内生长期起止日期的界定.参考我国农业种植制度和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选定某时段作为生长期,便于开展区域尺度范围内气候因素的长期演变研究;改进作物生长期的界定,可准确分析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为气候变化研究的指标选取和参数优化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农业种植制度的制定、作物品种的布局优化等相关工作,能更好地保障作物产量并提高作物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期 粮食作物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植物物候
下载PDF
中国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25
4
作者 肖俊夫 刘战东 +1 位作者 段爱旺 刘祖贵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3期430-434,共5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现状,通过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基本呈二次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2001年度夏玉米田间试验资料为实例,对模型参数的确定和特性进行了详细... 首先简要介绍了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现状,通过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基本呈二次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2001年度夏玉米田间试验资料为实例,对模型参数的确定和特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最后,利用中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和一些地区灌溉试验站有关灌溉制度资料,建立了中国各地区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函数关系模型,并且对模型的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线模型 全生育期耗水量 作物产量
下载PDF
黄淮海棉区棉麦两熟光能流与物质流研究 Ⅲ 麦棉共生期复合群体作物层温度分布与总积温 被引量:12
5
作者 毛树春 宋美珍 +2 位作者 张朝军 韩迎春 邢金松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83-192,共10页
田间试验于1994/1995、1995/1996年采用满播小麦、一熟棉花和麦棉两熟不同配置方式4种处理研究了共生期麦棉复合群体作物层温度分布和总积温。结果表明,不同熟制、麦棉复合群体不同配置方式作物层温度垂直和水平方... 田间试验于1994/1995、1995/1996年采用满播小麦、一熟棉花和麦棉两熟不同配置方式4种处理研究了共生期麦棉复合群体作物层温度分布和总积温。结果表明,不同熟制、麦棉复合群体不同配置方式作物层温度垂直和水平方向廓线不同。与一熟棉花相比,共生期52d不同群体近地面作物层日平均温度2a显著低,依次是:满播小麦低7.2和4.6℃d-1、3—1式麦带低5.6和4.1℃d-1、4—2式麦带低5.5和3.4℃d-1、3—1式棉带低2.9和2.9℃d-1,4—2式棉带南行低2.8和2.4℃d-1、4—2式棉带北行低2.6和1.6℃d-1;共生期52d近地面作物层≥15℃积温亏缺顺序是:满播小麦群体(-372.9和-241.2℃·d)>3—1式配置(-231.5和-184.6℃·d)>4—2式配置(-189.2和-128.7℃·d)。不同复合群体温度日较差大小的顺序是:一熟地(20.6℃d-1)>4—2式北行(19.6℃d-1)>4—2式南行(19.1℃d-1)>3—1式(17.9℃d-1)。共生期间温度日较差达到20℃,有利于棉花培育早壮苗,唯4-2式棉带北行棉花趋于一熟棉花。本研究揭示出麦棉复合群体的低热量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棉区 小麦 棉花 共生期 总积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