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公路隧道浅埋段地表深层注浆施工技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姜洪涛 谭兵 +3 位作者 臧万军 兰富安 陈贵红 周彦峰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68,73,共5页
铜锣山隧道廖家沟浅埋段地质条件差、水量大,同时布置有两座竖井、一个人行横洞,防止廖家沟浅埋段洞内涌水和坍塌是该段施工的关键。该浅埋段采用地表注浆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在介绍地表注浆的施工方法及效果检查的基础上总结了... 铜锣山隧道廖家沟浅埋段地质条件差、水量大,同时布置有两座竖井、一个人行横洞,防止廖家沟浅埋段洞内涌水和坍塌是该段施工的关键。该浅埋段采用地表注浆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在介绍地表注浆的施工方法及效果检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施工参数,并围绕地表深孔注浆的操作事项作了重点阐述,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浅埋 地表注浆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地表注浆对隧道邻近建筑物变形控制规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曹成勇 施成华 +1 位作者 彭立敏 郑泽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3,共5页
为了分析地表注浆对隧道邻近建筑物变形控制规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从不同层高、与隧道中心线成不同角度、离隧道不同距离等3方面探讨地表注浆加固对建筑物的变形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对距离隧道中线1~1.5倍开挖... 为了分析地表注浆对隧道邻近建筑物变形控制规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从不同层高、与隧道中心线成不同角度、离隧道不同距离等3方面探讨地表注浆加固对建筑物的变形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对距离隧道中线1~1.5倍开挖跨度范围内地表的沉降控制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建筑物与隧道间距离是影响地表注浆加固控制建筑物变形效果的主要因素。建筑物层高越高,距离隧道越远,注浆对周围建筑物作用效果越不明显;随着建筑物与隧道所成角度的增大,作用效果反而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注浆 隧道 邻近建筑物 变形控制规律
下载PDF
桃花江核电厂进厂道路洞冲里隧道塌方处理方法
3
作者 黄卫兵 《隧道建设》 2010年第4期469-475,共7页
洞冲里隧道进口端主要特点是大断面、浅埋、偏压大,工程地质情况为砂质板岩夹变质砂岩,岩层倾向变化较大,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有碎裂风化及韧性变形现象。在对隧道塌方产生的内外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描述大断面隧道在偏压作用下发... 洞冲里隧道进口端主要特点是大断面、浅埋、偏压大,工程地质情况为砂质板岩夹变质砂岩,岩层倾向变化较大,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有碎裂风化及韧性变形现象。在对隧道塌方产生的内外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描述大断面隧道在偏压作用下发生塌方时的处理方法的选取原则和施工工艺的实施过程;另外通过对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在处理过程中得出的体会,对类似的隧道塌方处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冲里隧道 隧道塌方 大断面 高偏压 软弱围岩 上下台阶法 小导管注浆 地表注浆
下载PDF
隧道强透水砂砾地层袖阀管地表注浆加固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明 《隧道建设》 2014年第10期975-980,共6页
针对马鞍梁隧道洞身砂砾层具有强渗透、弱胶结、水力联系发育的特点,基于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提出约束-发散型注浆模式并采用硫铝酸盐单液浆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混合、周边孔与中心孔分次、分段落注浆的试验方案,开展袖阀管注浆加固工... 针对马鞍梁隧道洞身砂砾层具有强渗透、弱胶结、水力联系发育的特点,基于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提出约束-发散型注浆模式并采用硫铝酸盐单液浆与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混合、周边孔与中心孔分次、分段落注浆的试验方案,开展袖阀管注浆加固工艺试验研究及应用。超前水平钻探孔及岩芯取样效果表明:以地层加固为主的后退式袖阀管分段地表垂直注浆加固,有效地提高了隧道洞身地层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强透水砂砾地层 袖阀管 地表注浆 约束-发散型 地层加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