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惠枝 王跑球 +3 位作者 张惠佳 王益梅 汤孟平 阳伟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5期463-464,共2页
目的评估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治疗组(n=20),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中D项和E... 目的评估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治疗组(n=20),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中D项和E项评定。结果两组患儿GMFM-88中D项和E项评分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肌电生物反馈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婴幼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信度与效度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王绮 肖农 +2 位作者 任永平 晏建英 蒋志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643-2644,共2页
目的研究婴幼儿脑性瘫痪(CP)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方法应用婴幼儿CP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80项测式条目(GMFM80),对173例4~60个月CP患儿(CP组)分别用GMFM80和GMFM88量表进行测量,对92例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对照组)... 目的研究婴幼儿脑性瘫痪(CP)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方法应用婴幼儿CP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80项测式条目(GMFM80),对173例4~60个月CP患儿(CP组)分别用GMFM80和GMFM88量表进行测量,对92例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对照组)运用GMFM80进行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估,以检验GMFM80的信度(内部一致性)、平行效度、区分效度。结果 GMFM80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a>0.9);与GMFM 88分值之间呈高度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940);CP组粗大运动功能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CP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80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有效评估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GMFM 66在0-3岁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素娟 史惟 +3 位作者 廖元贵 徐秀娟 杨红 邵肖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0-534,共5页
目的采用Rasch分析法确定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项在0-3岁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171例0-3岁脑瘫患儿用GMFM 88项量表进行评估,获得有效样本298个,采用Rasch统计方法筛选出GMFM 73项,同时获... 目的采用Rasch分析法确定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项在0-3岁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171例0-3岁脑瘫患儿用GMFM 88项量表进行评估,获得有效样本298个,采用Rasch统计方法筛选出GMFM 73项,同时获得各样本的GMFM 73项分值,通过GMFM 73项与GMFM 66分值之间以及改变分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来判断GMFM 66项在0-3岁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结果GMFM 73项分值与GMFM 66分值高度相关(r=0.9848,P<0.001),不同月龄和类型的脑瘫患儿GMFM 73项分值与GMFM 66分值之间也呈高度相关(r=0.9484-0.9958,P<0.001);在间隔(3.6±1.5)个月后, GMFM 73项的平均改变分值为4.37±4.51,GMFM 66的平均改变分值为4.19±4.29,两者改变分值之间呈高度相关(r=0.8700,P<0.001),GMFM 66的精确度和效应尺度略高于GMFM 73。结论GMFM 66项在0-3岁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Rasch分析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周满相 黄任秀 +3 位作者 张靖 熊莉 聂欢 覃晓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07-3909,共3页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训练的疗效,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水平。方法:选取参加贫困救助项目的 50名脑瘫患儿作为治疗组,随机选取未参加贫困救助项目的50名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断院内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治疗组除了常...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训练的疗效,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水平。方法:选取参加贫困救助项目的 50名脑瘫患儿作为治疗组,随机选取未参加贫困救助项目的50名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断院内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治疗组除了常规康复训练外,由康复医师、治疗师、康复护士等对儿童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培训。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有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家庭康复训练 残疾儿童综合能力评定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原文传递
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汪军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把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进行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对照组进行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2个疗程后进行对比,...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把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进行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对照组进行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2个疗程后进行对比,包括了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10米步行时间、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MFM、10米步行时间、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都有显著好转(P<0.05)。两组治疗后GMFM、10米步行时间、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等级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可明显提高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性瘫痪 康复训练 粗大运动评定量表 BERG平衡量表 BARTHEL指数 现代神经促进技术 电针 针药并用
下载PDF
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芳 龚建华 +3 位作者 万瑞平 邱久军 陈冬梅 王文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97-3099,共3页
目的:比较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在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DSM-GM与GMFM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66例1岁以内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析两者之... 目的:比较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在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DSM-GM与GMFM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66例1岁以内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两者日相对百分比之间的差异。结果:患儿PDMS-GM及GMFM的原始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PDSM-GM总百分比、GMFM总百分比及PDSM-GMQ均较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MS-GM及GMFM日相对百分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个量表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均能精确地反映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均可有效地用于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疗效评估;PDSM-GM还能提供发育商,可与正常同龄儿童发育水平进行比较,可能更适用于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协调障碍 康复评估 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重度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杜侃 栾佐 +4 位作者 屈素清 刘卫鹏 汪兆艳 杨印祥 杨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重症脑性瘫痪患儿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后6个月进行自身对照,比较患儿粗大运动和综合功能的进步程度,并随访移植后0、1、3、6、12个月患儿一...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重症脑性瘫痪患儿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后6个月进行自身对照,比较患儿粗大运动和综合功能的进步程度,并随访移植后0、1、3、6、12个月患儿一般情况。结果 50例患儿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均成功。移植后6个月失访1例,至12个月失访4例,余46例完成观察。移植后6例患儿在手术后3~5 d即出现显著临床改善,大部分患儿在移植后3个月左右运动能力进步,6个月之后进步幅度减缓。移植前6个月综合功能评估进步程度为(19.14±9.82)%,移植后6个月为(28.49±10.52)%,移植后进步显著大于移植前(P=0.001),其中以运动和认知改善明显。粗大运动功能评估总百分比从移植前的(23.80±10.64)%,上升到移植后(27.31±11.72)%,平均每月上升(1.05±0.49)%,显著大于移植前6个月进步幅度(P=0.001)。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康复治疗效果不佳的重症脑瘫患儿有明显临床改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儿各功能区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综合功能评定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
下载PDF
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的效果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丙祥 任燕 +2 位作者 张建奎 郑宏 李华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条件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条件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侧弯反射变化、肌张力波动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总百分率、侧弯反射变化、肌张力波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能促进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侧弯反射的消失,减轻肌张力的波动,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不随意运动型 推拿按摩 督脉 夹脊穴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儿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晓东 杨静 +6 位作者 李敏 郑培 张倩 滑蓉蓉 程洪斌 代广辉 安沂华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37-342,共6页
目的: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量表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BM-MSCs)对小儿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法。对24例脑瘫患儿实施试验研究,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0.5~12岁;痉挛型13例,徐动型8例,混合型3... 目的: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量表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BM-MSCs)对小儿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法。对24例脑瘫患儿实施试验研究,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0.5~12岁;痉挛型13例,徐动型8例,混合型3例;术前GMFCS评分IV级18例、V级6例。入院后查体无禁忌证者行自体BM-MSCs移植,方法为经头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和腰穿蛛网膜下腔注射干细胞移植,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12个月内评估粗大运动功能。结果:24例受试者均顺利完成临床研究。其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GMFM总分及A、B、C功能区得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0.01);在移植后1个月时D、E功能区得分较移植前略有提高,这两个区的得分在移植后半年和1年时与移植前相比均显著提高(均P<0.05);移植后半年的GMFM总分较术后1个月时显著提高(P<0.05)。患儿的年龄、性别对移植的疗效无显著性影响,发病类型、手术方式对疗效影响显著。结论:BM-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改善脑瘫患者的大运动功能,疗效以术后半年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下载PDF
针刺联合按摩对脑瘫流涎患者粗大运动、吞咽功能及口运动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蔡莉君 黄琳 +1 位作者 何叶萍 吴佳凝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按摩治疗脑瘫流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脑瘫流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按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按摩治疗脑瘫流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脑瘫流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按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Fugl-Meyer评分法(FMA)、吞咽障碍调查(DDS)、口部运动评估量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两组治疗后GMFM、FMA、口部运动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DS、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按摩治疗脑瘫流涎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及口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按摩 脑性瘫痪 流涎症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性瘫痪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智海 寻冰冰 +3 位作者 缪文静 高艺文 张宇 孙双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8-962,共5页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高危儿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早期干预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任务...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高危儿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早期干预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治疗前及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评定儿童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GMQ、FMFM、FM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MFM、GMQ、FMFM、FM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OT能更好提高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高危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下载PDF
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林春 任素伟 孟兆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进行感觉输入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1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对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进行感觉输入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1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对患儿进行下列评估:A、Mallet评分;B、臂丛功能综合评价;C、GMFM-A区评估;D、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A、B、C、D项评估结果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评估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B、C、D项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172,2.295,2.305,5.936;P=0.044,0.034,0.036,0.000)。结论:肌内效贴治疗可改善产伤性上干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上肢功能,并有助于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臂丛神经损伤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儿童
下载PDF
周围神经缩窄术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俊英 董辉 +2 位作者 曾宪旭 孙二亮 王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578-1582,共5页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缩窄术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30例住院的年龄>3岁且意识清楚需行周围神经缩窄术并结合康复训练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组;采用配对...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缩窄术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30例住院的年龄>3岁且意识清楚需行周围神经缩窄术并结合康复训练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组;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选择同期住院30例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相同,功能相近行单纯综合康复训练的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在训练开始后2周、4周、6周、8周、10周时记录2组患儿的改良Ashworth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D、E区评分、医师等级评价量表评分结果,采用重复测量分差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儿改良Ashworth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态改善情况.结果 肌张力降低效果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77,P=0.006);在步态改善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F=24.284,P=0.000);粗大运动功能量表D、E区评价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F=0.072,P=0.790;E:F =0.000,P=0.985);在平衡功能Berg量表评分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150,P=0.700).结论 周围神经缩窄术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综合康复训练均可以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但在降低肌张力与改善步态方面周围神经缩窄术组明显好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周围神经缩窄术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 BERG平衡量表
原文传递
刘氏小儿推拿治疗38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易宣超 李向荣 +3 位作者 郝盼盼 胡继红 郭春光 邵湘宁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9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对伴轻度智力障碍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将伴轻度智力障碍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加上综合疗法,对照组仅采取综合疗法,治疗3个疗程,以格赛尔发展量表、粗... 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对伴轻度智力障碍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将伴轻度智力障碍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加上综合疗法,对照组仅采取综合疗法,治疗3个疗程,以格赛尔发展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适应性评分在3月、4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评分在3月、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运动评分在2、3、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评分在3、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社会评分在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各个能区评分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粗大运动功能卧位与翻身评分在3月、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评分在3月、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爬与跪评分在4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评分与行走、跑、跳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前3项评分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刘氏小儿推拿治疗脑瘫患儿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儿各能区特别是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智力障碍 刘氏小儿推拿 格赛尔发展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及对策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鹏 江沁 +3 位作者 陈少贞 陈曦 丁建新 罗素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2-815,共4页
目的:通过对3—7岁的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运动障碍特点进行分析和干预,以探讨该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及对策。方法:对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A组)及12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B组)在入选时及治... 目的:通过对3—7岁的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运动障碍特点进行分析和干预,以探讨该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及对策。方法:对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A组)及12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B组)在入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入选时,6个月后以及治疗前后各功能区评分的改变。结果:A组患儿在GMFM量表B区、C区、D区、E区得分及总分均较B组为高,A组患儿GMFM涉及上肢的和不涉及上肢的任务的平均分、动态任务的平均分均较B组为高,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GMFM静态任务平均分,治疗前后各区得分和总分改变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表现不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较痉挛型为重,对于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需针对其运动障碍特点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 功能障碍 粗大运动功能测量
下载PDF
芒针配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青天 仝光照 +2 位作者 许志会 黄忠利 戴莹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5期504-509,共6页
目的观察芒针配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2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阳益气通脉方治疗,治疗组采用芒针配合温阳... 目的观察芒针配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2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阳益气通脉方治疗,治疗组采用芒针配合温阳益气通脉方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血浆钙调神经磷酸酶(CaN)、钙调神经磷酸酶调节因子1(RCAN1)水平;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NSAA)分别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肢体运动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NSE、RCAN1、CaN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MFM、NSAA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芒针配合中药可显著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肢体麻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针药并用 动脉硬化闭塞症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
下载PDF
穴位埋线配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脑瘫髋关节脱位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钰 孙飒 +3 位作者 韩莹 刘欢 袁红丽 田利娟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6期649-652,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脑瘫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埋线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功能训练,埋线组在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埋线治疗,埋线15 d1次,治疗3个月。对治疗前后粗大运...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脑瘫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埋线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功能训练,埋线组在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埋线治疗,埋线15 d1次,治疗3个月。对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P)进行测量,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埋线组治疗后GMFM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埋线组髋关节脱位情况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改善脑瘫患者的髋关节脱位情况,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疗法 埋线 脑性瘫痪 髋关节脱位 康复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股骨头偏移百分比
下载PDF
以体外反搏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评价以体外反搏(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CP患儿颅内血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组)治疗CP患儿50例。同时设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 目的:评价以体外反搏(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CP患儿颅内血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组)治疗CP患儿50例。同时设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估各组临床疗效。并通过彩色多普勒(TCD)检测,评价治疗前后各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显著。GMFM平均每月上升分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O.01)。同时,治疗组颅内血供显著改善(P<O.01),而对照组颅内血供无明显改善。结论:以ECP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CP具有良好的改善颅内血供的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体外反搏 彩色多普勒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下载PDF
下肢机器人配合运动疗法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宏超 王琼 杨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3期166-168,179,共4页
目的分析下肢机器人配合运动疗法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35例,下肢机器人配合运动疗法训练)和常规组(35例,运动疗法训练... 目的分析下肢机器人配合运动疗法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35例,下肢机器人配合运动疗法训练)和常规组(35例,运动疗法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评分,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D、E区的GMFM-88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AROM、BBS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实施下肢机器人配合运动疗法训练,可改善患儿步行能力,增强其平衡能力,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运动疗法训练 下肢机器人 步行能力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
下载PDF
粗大运动功能家长自评量表在脑瘫康复门诊的实用性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颜华 张惠佳 +6 位作者 李惠枝 王益梅 郭春光 何金华 周平秋 胡继红 苏珍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家长自评量表(Cerebral Palsy-Gross motor Function Questionnaire,CP-GMFQ)在脑瘫儿童康复门诊中的实用性,为家长了解病情与指导家庭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对55...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家长自评量表(Cerebral Palsy-Gross motor Function Questionnaire,CP-GMFQ)在脑瘫儿童康复门诊中的实用性,为家长了解病情与指导家庭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对55例脑瘫儿童进行评估,同时让患儿家长采用CP-GMFQ进行自评,对两个量表结果的相关性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P-GMFQ与GMFM-88的相关性较高(r=0.93),家长可顺利完成该自评量表。【结论】CP-GMFQ有助于脑瘫儿童家长在家庭环境中简便易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并指导其家庭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家长自评量表 家庭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