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前日本的“海上帝国”建设与“文化共同体”构想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秀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90,共8页
战前日本"海上帝国"的建设经历了77年。其中有两个大的历史时期可被称为"海上帝国"时期,即日俄战后至1919年的第一期和1936至1945年的第二期。日本殖民者除了对占领地进行军政统治外,还虚构了以"亚洲门罗主义&... 战前日本"海上帝国"的建设经历了77年。其中有两个大的历史时期可被称为"海上帝国"时期,即日俄战后至1919年的第一期和1936至1945年的第二期。日本殖民者除了对占领地进行军政统治外,还虚构了以"亚洲门罗主义"、"东亚协同体"和"大东亚共荣圈"为口号的"文化共同体",以进行更有效的殖民统治。日本海军在这些口号的装点下,完成了"海主陆从"的夙愿,开启了疯狂抢占制海权的扩张活动,并将国家最终引向覆灭。本论涉及的"文化共同体",实际是"海上帝国"建设的文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前日本 海上帝国 亚细亚门罗主义 大东亚共荣圈 文化共同体
下载PDF
鲁迅晚年与日本三大文人的交往史实考订 被引量:4
2
作者 武继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22-131,共10页
1935年5月至1936年2月期间,鲁迅在上海分别会见了三位日本文坛的显赫人物,若按会见时间顺序排列,他们是白桦派著名作家长与善郎、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诗人野口米次郎和新感觉派代表人物横光利一。鲁迅跟长与善郎和野口米次郎的两次会谈,... 1935年5月至1936年2月期间,鲁迅在上海分别会见了三位日本文坛的显赫人物,若按会见时间顺序排列,他们是白桦派著名作家长与善郎、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诗人野口米次郎和新感觉派代表人物横光利一。鲁迅跟长与善郎和野口米次郎的两次会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虽然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牵涉这三次会见仍然有一些实质性问题没有答案。要探讨的实质性问题其实就一个,即希望搞清楚30年代鲁迅的日本观。在这个问题上,过去的研究文章尽管数量不少,但都没有得出一个立足于史实的结论。也许讨论这个话题本身就是对先行研究的一种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提供的史实依据至少能够为勾勒30年代鲁迅日本观的真实轮廓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一.二八事变” “日支亲善” 政治嗅觉 “大东亚共荣”
下载PDF
近现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与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臧运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关于近现代日本对于亚太地区的政策,我国史学界目前还只有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着重考察了1868———1945年间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将其近百年的盛衰过程划分为:明治时代(1868—1911)的基本形成阶段、大正—... 关于近现代日本对于亚太地区的政策,我国史学界目前还只有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着重考察了1868———1945年间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将其近百年的盛衰过程划分为:明治时代(1868—1911)的基本形成阶段、大正—昭和初年(1912—1930)的初步实施阶段、十五年战争期间(1931—1945)的全面实施与崩溃阶段,并分别进行了史实性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政策内容的构成与实质、政策实施的程序与手段以及政策目标的追求等方面,总结了近现代日本亚太政策的若干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大陆政策 南进 "大东亚共荣圈" 亚太地区
原文传递
西田哲学中的“东亚共荣圈”原理——兼与军部的“大东亚共荣圈”理论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玲 胡博实 《外国问题研究》 2012年第3期38-42,共5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西田几多郎提出了面向世界的历史课题,即"世界性的世界形成主义"。西田的世界观是以东亚为视角、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观,其目的是将"八纮为宇"的"皇道精神"发挥于世界。在日本政府已经确...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西田几多郎提出了面向世界的历史课题,即"世界性的世界形成主义"。西田的世界观是以东亚为视角、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观,其目的是将"八纮为宇"的"皇道精神"发挥于世界。在日本政府已经确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洲战略之后,西田提出"东亚共荣圈"理念,试图从哲学的世界观、文化观角度解读并深化日本政府的"大东亚共荣圈"理论。西田的"东亚共荣圈"中包含浓厚的日本历史特殊性和日本民族优越论的倾向,与军部法西斯的"大东亚共荣圈"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共荣圈” “大东亚共荣圈” 世界性
下载PDF
19世纪以来日本东亚秩序观的主要历史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青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7-71,共5页
在19世纪至今的近两个世纪中,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伴随着世情及日本国情的变化经历了多次的变化,主要有三次变化,即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是却一脉相承,都有一种&qu... 在19世纪至今的近两个世纪中,日本的东亚秩序观伴随着世情及日本国情的变化经历了多次的变化,主要有三次变化,即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亚洲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东亚共同体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是却一脉相承,都有一种"亚洲联合"的思想在里面,大东亚共荣圈只是对亚洲主义的一种扭曲。了解日本东亚秩序观的变化及其实质,利于东亚各国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采取积极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秩序观 亚洲主义 大东亚共荣圈 东亚共同体
下载PDF
“大东亚战争”时期日本殖民主义政策面面观——《艺文》第1卷第6号读解
6
作者 刘春英 《日本学论坛》 2008年第1期35-40,共6页
1941年末,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大东亚战争",翌年3月始,又举办一系列"满洲"建国十周年的"庆典"活动,此间出版的《艺文》杂志第1卷第6号,鲜明地反映了该特殊时期"满洲"日本殖民主义政策的面面观及... 1941年末,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大东亚战争",翌年3月始,又举办一系列"满洲"建国十周年的"庆典"活动,此间出版的《艺文》杂志第1卷第6号,鲜明地反映了该特殊时期"满洲"日本殖民主义政策的面面观及殖民地民众的思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东亚战争” 《艺文》 “大东亚共荣圈”
下载PDF
中国全面抗战时期的东亚国际秩序研究
7
作者 祁怀高 王欣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9-83,共5页
在1937-1945年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东亚地区存在着两种国际秩序的较量: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美国主导建立的华盛顿体系;以"共存共荣"为特征、日本企图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导致... 在1937-1945年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东亚地区存在着两种国际秩序的较量: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美国主导建立的华盛顿体系;以"共存共荣"为特征、日本企图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了华盛顿体系的崩溃;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初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大东亚共荣圈"。但随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只是昙花一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体系 东亚新秩序 大东亚新秩序 中国抗战
下载PDF
天下体系与东亚合作模式的演变
8
作者 王小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34-36,共3页
东亚近现代历史中曾出现过两个区域合作体系:天下体系指导下的东亚朝贡体系和大东亚共荣圈。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正在出现第三个区域合作体系——东亚共同体。前两个体系对第三个体系起着截然相反的启示作用,文化天下,武遭摒弃。如何继... 东亚近现代历史中曾出现过两个区域合作体系:天下体系指导下的东亚朝贡体系和大东亚共荣圈。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正在出现第三个区域合作体系——东亚共同体。前两个体系对第三个体系起着截然相反的启示作用,文化天下,武遭摒弃。如何继承历史遗产,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合作 朝贡体系 大东亚共荣圈 东亚共同体
下载PDF
殖民奴化教育的《建国精神》
9
作者 段兵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0-83,共4页
伪满洲国反动、愚民的政治宣传教育小册子《建国精神》,是殖民奴化的教材,它极力宣扬“满洲国”是以日本国为中心国家和指导国家的“日满一体化”的国家,号召为全球实现以日本国为中心和指导国家的一个国家即日本的“建国精神”而努力... 伪满洲国反动、愚民的政治宣传教育小册子《建国精神》,是殖民奴化的教材,它极力宣扬“满洲国”是以日本国为中心国家和指导国家的“日满一体化”的国家,号召为全球实现以日本国为中心和指导国家的一个国家即日本的“建国精神”而努力奋斗。这些足见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和颠倒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奴化教育 建国精神 日满一体 日本指导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