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滇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强震危险含义 被引量:49
1
作者 祝意青 刘芳 +2 位作者 李铁明 郑兵 王青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87-4196,共10页
基于川滇地区2011—2014年的重力复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2012年云南彝良MS5.7、2013年四川芦山MS7.0、2014年云南鲁甸MS6.5和四川康定MS6.3地震发生的关系.结合GPS、水准观测成果和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进... 基于川滇地区2011—2014年的重力复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2012年云南彝良MS5.7、2013年四川芦山MS7.0、2014年云南鲁甸MS6.5和四川康定MS6.3地震发生的关系.结合GPS、水准观测成果和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进一步研究了区域重力场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讨论了近期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的强震危险含义.结果表明:1重力变化与川滇地区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空间联系,重力变化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变形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效应.2重力资料对测区内2012年以来发生的4次MS5.7以上强震均有较好反映,地震前震中区及其附近观测到明显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可能是地震孕育过程中观测到的重力前兆信息.3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大体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动态效应,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受挤压隆起、面压缩率和重力上升变化的特征最为显著.4重力场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与地壳垂直与水平运动及地质构造活动等观测结果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强震易发生在重力变化四象限分布中心地带或正、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上,研究区的一些重力异常部位仍存在中-长期大震危险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重力场变化 构造活动 芦山地震 鲁甸地震 中-长期地震危险背景
下载PDF
2016年青海门源M_S6.4地震前重力变化 被引量:44
2
作者 祝意青 李铁明 +4 位作者 郝明 梁伟锋 赵云峰 徐云马 郝庆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744-3752,共9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11—2015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地震发生的关系,结合GNSS、水准观测成果和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进一步研究了区域重力场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11—2015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地震发生的关系,结合GNSS、水准观测成果和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进一步研究了区域重力场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测区内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祁连山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沿祁连山断裂带(段)在2011—2015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构造活动或变形.(2)门源MS6.4地震前,测区内先出现了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到临近发震前显示出相对闭锁的现象,且围绕震中区周围出现四象限分布特征的局部重力变化,地震发生在重力反向变化过程中,并出现显著的四象限分布特征的重力异常变化,其中,青海门源与甘肃天祝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00×10-8 m·s-2以上.(3)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大体反映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物质北东流的动态效应,门源震中附近区域地壳受挤压变形显著、面压缩率和重力剧烈变化的特征最为显著.(4)重力场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与地壳垂直与水平运动及地质构造活动等观测结果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强震易发生在重力变化四象限分布中心地带或正、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门源地震 重力场变化 构造活动 中期前兆
下载PDF
华北中部重力场的动态变化及其强震危险含义 被引量:30
3
作者 祝意青 闻学泽 +1 位作者 张晶 刘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1-541,共11页
基于绝对和相对重力观测获得的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结合区域GPS测量资料与活动构造分析,本文研究了华北中部地区2009—2011年的重力场变化特征,讨论了该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的强震危险含义.结果主要表明:(1)华北中部的活动地块边... 基于绝对和相对重力观测获得的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结合区域GPS测量资料与活动构造分析,本文研究了华北中部地区2009—2011年的重力场变化特征,讨论了该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的强震危险含义.结果主要表明:(1)华北中部的活动地块边界及部分重要活动断裂带两侧存在较大差异的重力场空间变化;其中,以山西断陷带北东段所在的晋冀蒙交界地区为中心,形成较大面积的重力负值变化区,且沿该区西北缘的NE向岱海—黄旗海断裂带以及东南缘的NNE向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分别形成重力变化的高梯度带,可能反映这些部位近年的构造或断裂活动显著.(2)不同时段的重力场差分动态演化图像可能反映了近年山西断陷带北东段(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及其附近的重力场整体经历了"准均匀→非均匀→断陷带北段侧向显著变化→局部"硬化"的演化过程.(3)研究区重力场的时间累积变化图像可用"区域应力场增强→区域断裂与断块差异运动及变形增强→局部运动受阻"的过程进行解释.(4)研究区的一些重力异常部位存在中-长期强震危险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中部 重力场变化 构造活动 中-长期地震危险背景
下载PDF
流动重力测量结果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孟夏 孟万辉 +1 位作者 徐敬文 王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7,共4页
对兰州—天水—武都地区重力网 1 991~ 1 999年 9期复测的重力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分析了重力场变化与永登 5 .8级和宕昌 3.9级地震的关系 .结果表明 ,这 2次地震前后 。
关键词 甘肃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场变化 永登地震 宕昌地震 重力资料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地面重力观测数据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毛经伦 祝意青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6-247,共12页
地震发生过程和孕育机制异常复杂,加之大地震"非频发性"影响和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与活动规律认识的不足,使得地震预测极其困难。地面重力观测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研究地震前兆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简要总结了中国大陆地面... 地震发生过程和孕育机制异常复杂,加之大地震"非频发性"影响和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与活动规律认识的不足,使得地震预测极其困难。地面重力观测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研究地震前兆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简要总结了中国大陆地面重力观测技术与观测网络:地面重力测量仪器从17世纪的惠更斯物理摆发展到今天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测量精度已经达到±1×10-8m/s2。我国已相继建立了国家重力基本网、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等,为重力场非潮汐变化、地震、构造运动等的监测提供了公共平台;通过具体震例阐述了地面重力观测数据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利用地面重力观测数据能较好地捕捉强震孕育过程的重力变化信息,为强震中长期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分析了震前区域重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强震的关系:在震级高于MS5.0的地震发生前,一般都会出现较大幅度和范围的重力异常区。强震主要发生在重力场变化分布差异较为剧烈的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大地震在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前兆信息。最后,提出了地面重力技术在地震前兆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重力测量资料开展地震预测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数据 重力场变化 地震重力前兆 地震预测 孕震过程
原文传递
鲜水河断裂带的重力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少安 贾民育 项爱民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1期72-78,共7页
对鲜水河断裂带区域重力网 10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 ,在此基础上 ,构制出能展现异常变化特征的重力场空间分布图。分析认为 :鲜水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对网区重力的时间变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区域重力变化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 对鲜水河断裂带区域重力网 10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 ,在此基础上 ,构制出能展现异常变化特征的重力场空间分布图。分析认为 :鲜水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对网区重力的时间变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区域重力变化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 :东南段的变化大于西北段 ;尤其是康定一带 ,是现阶段地壳应力容易累积的危险地区。分析还表明 ,在巴塘、小金和丽江等地震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重力场 地震活动 数据处理 观测资料
下载PDF
福建东南沿海重力场演变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许仪西 杨婕 +2 位作者 张永固 郑永通 林志彬 《华南地震》 2009年第3期78-84,共7页
分析研究了福建地区2001~2008年的流动重力测量资料,探讨了福建东南沿海地区重力场变化与永春ML4.6和长泰ML4.7级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这2次地震前,靠近震中测点的重力值有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场变化 福建东南沿海 永春地震 长泰地震
下载PDF
三亚M_(S)4.2地震前后海南岛重力场变化及其小波多尺度分解
8
作者 李盛 黄章荣 +2 位作者 胡久常 解晓静 贾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5-949,979,共6页
利用海南岛流动重力测网2016~2022年共13期复测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差分重力场和累积重力场动态变化,并着重分析2019-08-20海南三亚M_(S)4.2地震前后海南岛西南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亚M_(S)4.2地震震中附近地区在震前2 a和3 a... 利用海南岛流动重力测网2016~2022年共13期复测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差分重力场和累积重力场动态变化,并着重分析2019-08-20海南三亚M_(S)4.2地震前后海南岛西南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亚M_(S)4.2地震震中附近地区在震前2 a和3 a出现重力场累积变化梯度带,梯度带的异常范围约60 km,重力场变化最大约为60μGal;三亚M_(S)4.2地震之后,震中附近地区重力场继续上升,至2020年下半年才开始协同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发生以2021-08-08乐东MS3.2地震为最大地震的震群事件。对2016-09~2019-08海南岛累积重力场动态变化小波多尺度分解表明,海南岛西南地区重力场变化在3阶、4阶和5阶小波细节图中均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M_(S)4.2地震 重力场变化 梯度带 小波多尺度分解
下载PDF
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的典型震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清林 李天生 +1 位作者 秦建增 谢汝一 《东北地震研究》 2006年第4期14-24,共11页
系统总结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利用流动重力资料进行地震预报的实践经验,研究了8次地震的孕震环境、重力场变化、成因分析和预报实况等。结果表明,一次较强的地震前,处于不同地段的重力测点和测段都要出现上升-下降-上升或下降... 系统总结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利用流动重力资料进行地震预报的实践经验,研究了8次地震的孕震环境、重力场变化、成因分析和预报实况等。结果表明,一次较强的地震前,处于不同地段的重力测点和测段都要出现上升-下降-上升或下降-上升-下降的较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变化;重力场的变化图象较清晰地反映了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重力场变化 震例
下载PDF
雷琼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盛 廖桂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8-1125,共8页
基于2016年以来雷州半岛-海南岛陆地区(以下简称雷琼地区)的流动重力资料,对2017年下半年前后的联测资料采用不同的平差方法进行处理。将湛江和琼中2个绝对重力点作为雷琼测网基准,研究2016年以来雷琼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重点研究2... 基于2016年以来雷州半岛-海南岛陆地区(以下简称雷琼地区)的流动重力资料,对2017年下半年前后的联测资料采用不同的平差方法进行处理。将湛江和琼中2个绝对重力点作为雷琼测网基准,研究2016年以来雷琼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重点研究2018-03-20广东阳江4.2级地震、2019-03-05广东雷州4.1级地震、2019-08-20海南三亚4.2级地震和2019-10-12广西北流5.2级地震震前区域重力场差分和累积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除广东雷州4.1级地震外,其他3个地震震前在震中附近地区均存在重力场变化异常,表明在测网网格距和数据处理方法合理的情况下,对于4~5级地震,区域重力场在震前可能存在一定异常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 空间基准 重力场变化 地震
下载PDF
川滇藏交界重力场变化及强震危险背景
11
作者 祝意青 隗寿春 +1 位作者 赵云峰 刘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217-219,共3页
1引言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漾濞发生M_(S) 6.4地震(25.67°N,99.87°E),震源深度8 km;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玛多发生M_(S) 7.4地震(34.59°N,98.34°E),震源深度17 km。2次地震均处于南北地震带,发震时间相差仅... 1引言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漾濞发生M_(S) 6.4地震(25.67°N,99.87°E),震源深度8 km;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玛多发生M_(S) 7.4地震(34.59°N,98.34°E),震源深度17 km。2次地震均处于南北地震带,发震时间相差仅4 h16 min,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藏交界地区 重力场变化 构造活动 强震危险背景
下载PDF
宁夏地区重力场变化与2012年永宁M_S4.6地震
12
作者 谢汝一 秦建增 +2 位作者 李洋洋 郝鹏飞 孙军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83-87,共5页
利用宁夏地区2011—2013年期间多期重力观测资料,采用中国地震局推广的LG-ADJ程序对观测资料进行平差处理,给出地震前后3年的区域重力场变化和点值变化图像。结合构造活动分析,对2012永宁4.6级地震前后宁夏地区重力异常变化进行研究。认... 利用宁夏地区2011—2013年期间多期重力观测资料,采用中国地震局推广的LG-ADJ程序对观测资料进行平差处理,给出地震前后3年的区域重力场变化和点值变化图像。结合构造活动分析,对2012永宁4.6级地震前后宁夏地区重力异常变化进行研究。认为:2012年永宁地震前,测区重力场出现较好的中期前兆性变化图像,临震前短期异常突增,重力场在空间和量值上均出现大幅的上升变化,重力点值震前趋势下降-转折上升-加速上升-发震的变化,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变化 永宁4.6级地震 宁夏地区 重力资料 前兆异常
下载PDF
冀鲁豫交界地区重力场变化与区内小震关系探讨
13
作者 谢汝一 刘越 +2 位作者 秦建增 罗翔飞 李青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1-587,共7页
冀鲁豫交界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是一直受关注的地震危险区。利用该区1995—2010年共20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在统一起算基准、消除系统误差的基础上进行拟稳平差,计算重力场累积变化量;通过对重力场变化的分析,研究测区内... 冀鲁豫交界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是一直受关注的地震危险区。利用该区1995—2010年共20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在统一起算基准、消除系统误差的基础上进行拟稳平差,计算重力场累积变化量;通过对重力场变化的分析,研究测区内重力场动态变化与测区内发生的一系列4级左右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冀鲁豫地区发生M_L4.0以上地震前后震区的重力场变化具有明显的"震前持续上升-震后反向恢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鲁豫 重力观测 地震 重力场变化
下载PDF
山西运城4.9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分析
14
作者 罗翔飞 李真 +3 位作者 李德庆 李勇江 谢汝一 贾宇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65-71,共7页
通过对山西临汾—晋陕交界地区重力复测资料系统分析,结合地质、地壳深部构造资料,讨论了2016年3月12日山西运城盐湖区M_L4.9地震前后重力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重力场动态变化与发震的演化过程,由准均匀态... 通过对山西临汾—晋陕交界地区重力复测资料系统分析,结合地质、地壳深部构造资料,讨论了2016年3月12日山西运城盐湖区M_L4.9地震前后重力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重力场动态变化与发震的演化过程,由准均匀态-非均匀态-发震-震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变化 联合平差 构造 运城M_L4.4地震
下载PDF
丽江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的有限矩形位错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燕乃玲 李辉 申重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_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_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力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发震断层有限范围内模型可解释同震重力场的变化,但模型对于更大空间范围上的重力场变化并不能给出很好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矩形位错模型 同震重力场变化 丽江地震 断层运动
下载PDF
浇筑温度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守义 冯海波 陈尧隆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8-60,共3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浮动网格法模拟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薄层施工过程 ,对百色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温度场、温度徐变应力场进行了全过程仿真计算 ,分析了按旬平均气温浇筑和设计浇筑温度浇筑两种不同浇筑温度对坝体温度应力分布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浮动网格法模拟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薄层施工过程 ,对百色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温度场、温度徐变应力场进行了全过程仿真计算 ,分析了按旬平均气温浇筑和设计浇筑温度浇筑两种不同浇筑温度对坝体温度应力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浇筑温度 温度场 温度徐变应力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