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强度对高寒地区多年生混播禾草叶片特征及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董世魁 丁路明 +2 位作者 徐敏云 龙瑞军 胡自治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天祝县金强河地区进行了无芒雀麦 (Bromusinermis) 5 0 % +垂穗披碱草 (Clinelymusnutans) 5 0 %、无芒雀麦 5 0 % +多叶老芒麦 (Elymusnutans) 2 5 % +扁穗冰草 (Agropyroncristatum) 2 5 %、无芒雀麦 2 5 % +多叶...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天祝县金强河地区进行了无芒雀麦 (Bromusinermis) 5 0 % +垂穗披碱草 (Clinelymusnutans) 5 0 %、无芒雀麦 5 0 % +多叶老芒麦 (Elymusnutans) 2 5 % +扁穗冰草 (Agropyroncristatum) 2 5 %、无芒雀麦 2 5 % +多叶老芒麦 2 5 % +垂穗披碱草 2 5 % +扁穗冰草 2 5 % ,3类禾草混播草地的放牧试验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混播禾草草地牧草叶片特征和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重牧 (70 %左右的采食率 )条件下 ,牧草和草群叶面积指数 (LAI)下降 (P <0 .0 5 ) ,叶片光合速率 (Pn)减弱 (P <0 .0 5 ) ,草地牧草现存量减少 (P <0 .0 5 ) ;轻牧 (30 %左右的采食率 )有利于无芒雀麦 +垂穗披碱草草地和无芒雀麦 +多叶老芒麦 +扁穗冰草草地补偿性再生和生物量积累 ,中牧 (5 0 %左右的采食率 )有利于无芒雀麦 +多叶老芒麦 +垂穗披碱草 +扁穗冰草草地补偿性再生和生物量积累。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前 2类混播草地适宜的放牧利用率为 30 %左右 ,后 1类混播草地适宜的放牧利用率为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高寒地区 多年生混播禾草 叶片特征 草地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基于MODIS NPP数据的青海湖流域产草量与载畜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琪 吴成永 +3 位作者 陈克龙 张肖 张乐乐 丁俊霞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4期178-185,共8页
快速评价区域草地生产力状况,是制定牧区草畜平衡策略,保障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基于MODIS NPP产品数据,对青海湖流域草地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和评价。结果表明:(1)牛羊可食性最高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其单... 快速评价区域草地生产力状况,是制定牧区草畜平衡策略,保障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基于MODIS NPP产品数据,对青海湖流域草地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和评价。结果表明:(1)牛羊可食性最高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其单位面积产草量估算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26.15g·m^-2,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估算区域尺度的产草量。(2)全年干草产量为145.42万t,其中能被牛羊直接采食利用的牧草共计59.18万t,理论载畜量为81.07万羊单位;(3)影响单位面积干草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海拔3500 m以下地区,是活动积温且与单位面积干草产量呈负相关关系;3500 m以上地区,是温度且与单位面积产草量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地区合理规划牧业生产活动、生态补偿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也可为全国其他牧区的草原产草量的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草量 草地生产力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牧草气候生产力及主要限制因子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建平 高素华 刘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4-46,共3页
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牧草的气候生产力,并分析了影响气候生产力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分布趋势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最低值<2000kg/hm^2,而最高值>3万kg/hm^2,最高值与最低值间相差15倍以... 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牧草的气候生产力,并分析了影响气候生产力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分布趋势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最低值<2000kg/hm^2,而最高值>3万kg/hm^2,最高值与最低值间相差15倍以上。指出影响牧草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干旱,人工牧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必须将退耕退出的水资源返还到牧业(林业)中去,以保证牧业(林业)生产的持续、高效、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方地区 牧草 气候 生产力 限制因子
下载PDF
人工调控对三江源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施建军 马玉寿 +6 位作者 董全民 邵新庆 武高林 王彦龙 刘玉 张春平 王晓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7-916,共10页
为了研究人工干扰对不同禾草混播群落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在三江源区玛沁县,从2006年开始以垂穗披碱草为建群种,选取6个不同的混播组合,设置人工调控(施肥+除杂)和对照(CK)2个处理,研究了维持群落生产稳定性的合理调控措施。结果表明:人... 为了研究人工干扰对不同禾草混播群落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在三江源区玛沁县,从2006年开始以垂穗披碱草为建群种,选取6个不同的混播组合,设置人工调控(施肥+除杂)和对照(CK)2个处理,研究了维持群落生产稳定性的合理调控措施。结果表明:人工调控下不同混播组合群落总生物量比相应对照分别提高56.36%~188.39%、97.88%~131.74%、93.78%~139.21%、85.78%~141.27%,增幅随生长年限呈线性增加。优良牧草比例比相应对照分别提高90.12%~218.21%、79.80%~293.74%、87.18%~379.74%、140.28%~258.61%、119.52%~222.9%、127.36%~200.46%。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人工调控和品种组合优势综合效应显现,4组分及以上的高矮禾草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和群落稳定性显著高于2-3组分混播组合。人工调控下群落组分种比例维持在90%以上,比相应的对照分别提高3.58%~52.75%,群落茎叶比显著低于对应的对照。人工调控(施肥+除杂)能显著提高4组分及以上的禾草混播群落的生产性能,使之维持在一个生产稳定性较高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人工草地 生产性能 调控 三江源区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草鱼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颖 宋明 +4 位作者 张锦华 周秋白 张正洲 王自蕊 杨竹青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共10页
在水温25~30℃下,将体质量为(110.23±0.43)g的草鱼饲养在3.0 m×2.0 m×1.2 m的加盖网箱中,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5%和2%的由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复配且以麸皮为载体制成的微生态制剂(8.0×10~9 cfu/g)的... 在水温25~30℃下,将体质量为(110.23±0.43)g的草鱼饲养在3.0 m×2.0 m×1.2 m的加盖网箱中,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5%和2%的由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复配且以麸皮为载体制成的微生态制剂(8.0×10~9 cfu/g)的膨化饲料饲养60 d,探究微生态制剂对草鱼生产性能和肠结构、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剂显著提高草鱼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脏体比(P<0.05);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显著提高肠伸展率、中肠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0.05),提高中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加草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丰富度;改变草鱼肠道微生物组成,门水平上,对照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3.56%、32.52%)。0.5%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1.82%、20.27%)。2%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4.20%)。属水平上,2%添加组草鱼肠道优势菌属直接发生改变,Paeniclostridium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丰度大幅上升。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增强,组成中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等功能相关的菌群丰度升高。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微生物制剂可作为生产草鱼绿色饲料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微生态制剂 生产性能 肠道组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草牧场防护林带对牧草质量和草场生产力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新华 张艳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8-37,共10页
草牧场防护林对牧草质量和草场生产力的影响是评价草牧场防护林效益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草场土壤背景值的基础上,分别对牧草营养期和绿果期,用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和能量指标评价了4年生白城杨(Populux×xiaozuanica)林带对几种主要牧... 草牧场防护林对牧草质量和草场生产力的影响是评价草牧场防护林效益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草场土壤背景值的基础上,分别对牧草营养期和绿果期,用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和能量指标评价了4年生白城杨(Populux×xiaozuanica)林带对几种主要牧草质量的影响。用牧草生物量和单位面积能量评价林带对草场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期的牧草磷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0.012%和1.365%,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2.025%,牧草质量得到了改善;草场生物量和能量分别增加131.5kg/ha和741.4MJ/ha,提高了草场生产力。绿果期的牧草磷、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含量与林带的存在无关、各草种粗脂肪的加权平均含量明显降低(降低值为0.634%),说明林带对牧草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但单位重牧草能量增加了0.175MJ/kg,使单位面积牧草能量提高634MJ/ha。各草种单位重能量加权平构值在10H和15H处较大,与林网内净辐射量较大位置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草牧场 牧草 草场 生产力
下载PDF
1997—1999年黄河上游玛曲地区人工增雨生态效应的检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德力格尔 汪青春 +4 位作者 周陆生 孙安平 徐维新 祁如英 刘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2-449,共8页
以牧草产量、归一化植被指数为生物指标,探讨了人工增雨生态效应检验的思路和方法,并以黄河上游玛曲地区1997—1999年人工增雨作业为例,进行了实际的计算。结果表明,玛曲地区人工增雨对提高牧草产量、增加植被覆盖度具有正效应,牧草产... 以牧草产量、归一化植被指数为生物指标,探讨了人工增雨生态效应检验的思路和方法,并以黄河上游玛曲地区1997—1999年人工增雨作业为例,进行了实际的计算。结果表明,玛曲地区人工增雨对提高牧草产量、增加植被覆盖度具有正效应,牧草产量平均增加两成多,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初步估算,1998年玛曲地区人工增雨的草场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人工增雨 牧草产量 归一化植被指数 生态效应 统计检验
下载PDF
甘南地区草畜平衡动态评估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聪 闫慧敏 姚晓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03-1917,共15页
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退化和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草畜平衡管理是保障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多时相遥感和畜牧业统计数据,以甘南地区为研究区,构建逐月草畜平衡动态评估的核算方法,探讨畜牧业生产管理过程中优化时空布局的必要性... 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退化和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草畜平衡管理是保障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多时相遥感和畜牧业统计数据,以甘南地区为研究区,构建逐月草畜平衡动态评估的核算方法,探讨畜牧业生产管理过程中优化时空布局的必要性。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产草量—饲草需求量—饲草存量动态关系的逐月核算方法实现了季节性的草畜平衡动态评估;(2)甘南地区的草畜平衡矛盾主要表现为家畜对牧草的稳定需求与天然牧草供给的季节性波动,逐月逐乡镇的饲草缺口核算为精准补饲提供科学依据;(3)州—县—乡尺度的草畜平衡状态表明甘南地区全域草量富富有余但部分县乡超载,揭示了跨行政边界的轮牧措施可以缓解因局地的季节性过载造成的草地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畜平衡 产草量 尺度 甘南地区
原文传递
云南省巧家县石漠化区不同治理措施草地植被特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唐兴成 龙华映 +1 位作者 张进义 李任先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6,共6页
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对云南巧家县尖山社不同治理措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下石漠化草地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植物种生物多样性和草地植被的年鲜草总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封育草地物种数最多,改良草地次之,人... 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对云南巧家县尖山社不同治理措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下石漠化草地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植物种生物多样性和草地植被的年鲜草总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封育草地物种数最多,改良草地次之,人工草地最少。4种草地共有植物种少,不同草地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或偶见种不同;人工草地优势种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改良草地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封育草地为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4种草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均为封育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均匀度为封育草地>改良草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产草量和优良牧草比为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天然草地;各类草地的产量和品质与其植物多样性指数间存在相反变化趋势;人工草地为最有效石漠化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其次是改良草地,封育草地治理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治理措施 植被特征 物种多样性 草地生产力
下载PDF
刈割对灌草丛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国良 吴波 +2 位作者 杨秋玲 贾春林 盛亦兵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0-1025,共6页
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选取典型灌草丛样地,以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一年刈割2次条件下设置5个刈割强度,分别以不同留茬高度来表示,即不刈割(CK)、留茬20cm(D)、留茬15cm(C)、留茬10cm(B)和留茬5cm(A),研究刈割对灌草丛草地植被物种多样... 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选取典型灌草丛样地,以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一年刈割2次条件下设置5个刈割强度,分别以不同留茬高度来表示,即不刈割(CK)、留茬20cm(D)、留茬15cm(C)、留茬10cm(B)和留茬5cm(A),研究刈割对灌草丛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以期为本地区灌草丛草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经过连续2年试验,结果表明:刈割不同程度上降低了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荩草(Arthraxon hispidus)、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主要优势植物重要值,留茬15cm和20cm处理下,结缕草(Zoysia japonica)重要值高于对照;刈割促使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增加。随着留茬高度的降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先增加后减少,以留茬15cm处理最大,Pielou指数则呈现一直增加的趋势;不刈割处理草地植被产量最高,随着留茬高度的降低,草地植被产量降低;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呈单峰格局关系,一定程度的刈割可增加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从草地植被产量和植被物种多样性来看,本区域灌草丛草地植被生态系统还较为脆弱,在利用的同时应更注重投入和恢复,促使草地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灌草丛草地 物种多样性 生产力
下载PDF
无芒雀麦单播和与沙打旺带状间作下的生产力与土壤水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炳成 山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6期159-161,171,共4页
田间测定结果表明,无芒雀麦与沙打旺带状间作种植可以显著提高无芒雀麦的生产力,使其绿期延长,并促进了沙打旺的生长。在水分利用方面,无芒雀麦与沙打旺带状间作能够较好地保蓄浅层土壤水分和利用土壤深层水分,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利用和... 田间测定结果表明,无芒雀麦与沙打旺带状间作种植可以显著提高无芒雀麦的生产力,使其绿期延长,并促进了沙打旺的生长。在水分利用方面,无芒雀麦与沙打旺带状间作能够较好地保蓄浅层土壤水分和利用土壤深层水分,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利用和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无芒雀麦 沙打旺 带状间作 生产力 土壤水分
下载PDF
Soil Carbon, Nitrogen and Microbial Dynamics of Pasturelands: Impacts of Grazing Intensity and Planting Systems 被引量:7
12
作者 WANG Yi DUAN Wen-Xia +3 位作者 C.TU S.WASHBURN CHENG Lei S.HU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08-416,共9页
Management intensity critically influences the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pasture systems through modifying soil microbes, and soil carbon (C) and nutrient dynamics; however, such effects are not well unders... Management intensity critically influences the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pasture systems through modifying soil microbes, and soil carbon (C) and nutrient dynamics; however, such effect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yet ir the southeastern USA.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grazing intensity and grass planting system on soil C and nitrogen (N) dynamics, and microbial biomass and respiration in a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in Goldsboro, North Carolina, USA. A split-plot experiment was initiated in 2003 on a highly sandy soil under treatments of two grass planting systems (ryegrass rotation with sorghum-sudangrass hybrid and ryegrass seeding into a perennial bermudagrass stand) at low and high grazing densities. After 4 years of continuous treatments, soil total C and N contents across the 0 30 cm soil profile were 24.7% and 17.5% higher at the high than at the low grazing intensity, likely through promoting plant productivity and C allocation belowground as well as fecal and urinary inputs. Grass planting system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 only at the low grazing intensity, with soil C, N, and microbial biomass and respiration in the top 10 cm being higher under the ryegrass/bermudagrass than under the ryegrass/sorghum-sudangrass hybrid planting system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ffective management could mitigate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of high grazing intensitie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facilitate sustainability of pasture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allocation grass species microbial respiration microbial biomass pastureland sustainability plant productivity
原文传递
金阳县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生产力的影响
13
作者 梁东 殷举元 +3 位作者 石一日约 袁语蔚 张聪 吴贡萍 《草学》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为了解金阳县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以常见的5种草地利用方式(禁牧、草畜平衡、人工草地、退牧还草、未退牧还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各利用方式下的植被群落特征、植被盖度和产草量等进行调查。结果表... 为了解金阳县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以常见的5种草地利用方式(禁牧、草畜平衡、人工草地、退牧还草、未退牧还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各利用方式下的植被群落特征、植被盖度和产草量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共调查到物种23科55属66种,其中草畜平衡区的科、属、种数目最高,其次为禁牧区、退牧还草区、未退牧还草区和人工草地区,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物种数差异显著(P<0.05);植被盖度在禁牧区最高,退牧还草区最低,不同草地利用方式间的植被盖度差异均显著(P<0.05);与禁牧区产草量相比,退牧还草区、人工草地区、草畜平衡区和未退牧还草区分别较禁牧区下降7.54%、43.50%、46.84%和57.81%,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产草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利用方式 植被盖度 产草量 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天然牧草生产力及载畜能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静 李涛 +3 位作者 刘建明 范天文 李建伟 杨光维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87-92,共6页
试验选取新疆伊犁河谷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草地牧草生产力、载畜量及植被覆盖度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山地草甸的单产量及总产量表现为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类... 试验选取新疆伊犁河谷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草地牧草生产力、载畜量及植被覆盖度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山地草甸的单产量及总产量表现为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草地(P<0.01);尼勒克县的牧草单产量极显著高于特克斯县、昭苏县和新源县以外的其他县(市)(P<0.01);昭苏县、新源县和特克斯县的鲜草总产量极显著高于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巩留县和尼勒克县(P<0.01);各大类草地鲜草产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平原沼泽的产草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幅最为显著,7月鲜草产量较6月份提高了24.21%;每公顷平原荒漠草地类型的载畜量可达到2.98个羊单位;伊犁州直4年的植被覆盖度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4年期间增幅为5.37个百分点,以特克斯县、尼勒克、昭苏增幅最为显著,植被覆盖度较2016年增加了6.7、6.4、6.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牧草 生产力 载畜能力 植被盖度
下载PDF
灌丛化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权衡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艳书 李丹 高岩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2-58,共7页
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密度增加对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影响尚不清晰的问题,该文采用野外调查为主的方法,研究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探讨灌丛化过程中二者间是否存... 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密度增加对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影响尚不清晰的问题,该文采用野外调查为主的方法,研究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探讨灌丛化过程中二者间是否存在权衡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灌丛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草地生产力显著增加,从8.55 g/m^(2)增加到21.76 g/m^(2);草本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物种丰富度从22种/m^(2)降到12种/m^(2);草地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间存在明显权衡关系。结构方程模型证明灌丛化对物种多样性和草地生产力都是直接影响,不存在通过影响土壤养分而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或草地生产力。本研究结果为灌丛草原利用与管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灌丛化 温带草原 内蒙古 草地生产力 多样性指数
原文传递
草甸草原区引种禾本科牧草生产力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天启 古琛 +5 位作者 杜宇凡 陈万杰 王亚婷 王玺 王舒新 赵萌莉 《草原与草业》 2016年第2期33-36,共4页
本试验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对11种引进和收集的禾本科牧草进行了引种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连续2年的枝条数和生产力的测定,初步评价了各种牧草在草甸草原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1种禾本科牧草在两年内的分支数都有明显变化... 本试验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对11种引进和收集的禾本科牧草进行了引种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连续2年的枝条数和生产力的测定,初步评价了各种牧草在草甸草原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1种禾本科牧草在两年内的分支数都有明显变化。平均枝条数最高的是直穗鹅观草,两年的平均分枝数达到每株175个,最低的是猫尾草,两年的平均分枝数为33个,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牧草生产力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蒙古冰草>直穗鹅观草>诺丹冰草>老芒麦>无芒雀麦signal>缘毛雀麦>蒙农杂种冰草>新麦草>羊草>无芒雀麦>猫尾草。因此,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地区,蒙古冰草和直穗鹅观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用来建植人工草地,提高牧草产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禾本科牧草生产力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补奖禁牧平衡对酒泉草原生产力影响监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倪兴泽 徐炜 李小平 《畜牧兽医杂志》 2013年第6期17-18,共2页
为验证国家补奖政策草原禁牧促进生态平衡,酒泉市对9个主要草地类型的典型区域,设置固定样地79个,对草地植物盖度、高度、种数、产草量等四项草地生产力指标进行了定点监测,共获得有效样方150个。通过两年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区域由于... 为验证国家补奖政策草原禁牧促进生态平衡,酒泉市对9个主要草地类型的典型区域,设置固定样地79个,对草地植物盖度、高度、种数、产草量等四项草地生产力指标进行了定点监测,共获得有效样方150个。通过两年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区域由于禁牧平衡利用,草地降水增多,草原植被得到恢复,草地生产力显著提高,政策效果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奖禁牧平衡 酒泉 草地生产力 影响监测
下载PDF
柳枝稷种子休眠破除方法及引种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雪芹 伏兵哲 +2 位作者 杨瑞 薛天宁 兰剑 《农业科学研究》 2014年第4期14-18,共5页
对柳枝稷种子休眠破除方法及7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种子在4℃冰箱沙埋层积5 d,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90%以上,干种子在4℃沙埋层积10 d,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87%,发芽率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都能有效的破除柳... 对柳枝稷种子休眠破除方法及7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种子在4℃冰箱沙埋层积5 d,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90%以上,干种子在4℃沙埋层积10 d,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87%,发芽率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都能有效的破除柳枝稷种子休眠.7个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适应性有明显的差别,品种Gave-in-Rock在株高、生长速度、分蘖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等性状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为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首选品种;Shawnee、Blackwell和Dakota次之;Trailblazer和Pathfinder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相对较低,Alamo品种不能安全越冬,因此,这3个品种不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枝稷 种子休眠 生产性能 适应性
下载PDF
赤峰典型草原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朝格毕力格 魏学 张新龙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60-62,共3页
利用赤峰典型草原区1959-2014年6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赤峰典型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分析了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赤峰典型草原区近56年平均气温呈... 利用赤峰典型草原区1959-2014年6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赤峰典型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分析了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赤峰典型草原区近56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不显著的略下降趋势;6个旗县气候生产力呈不显著的线性减少趋势,平均值为6 630.5 kg/hm2·a,递减率为1.956 3 kg/hm2·a;空间变化自南向北呈逐渐增加趋势,趋势倾向率为-13.38~2.63;气候生产力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无显著相关性,说明自然降水量是赤峰典型草原区气候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典型草原 牧草 气候生产力
下载PDF
克氏针茅典型草原区建植人工草地的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彦涛 乌云娜 +3 位作者 沙远川 霍光伟 张凤杰 王晓光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发展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有效解决草畜矛盾的途径之一。以羊草、披碱草、冰草、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氏针茅草原区开展人工草地实验。结果表明:建植当年,四种牧草都有较好的出苗率。建植第二年,羊草、披碱草... 发展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有效解决草畜矛盾的途径之一。以羊草、披碱草、冰草、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氏针茅草原区开展人工草地实验。结果表明:建植当年,四种牧草都有较好的出苗率。建植第二年,羊草、披碱草和冰草的株丛数之间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紫花苜蓿的株丛数;羊草和冰草的返青率高于30%,显著大于披碱草的返青率,紫花苜蓿的返青率最低,低于2%,显著小于披碱草的返青率;羊草、披碱草和冰草三种禾草之间的叶氮和叶绿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紫花苜蓿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高于三种禾草;羊草、披碱草和冰草的植株高度为30~40 cm,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的植株高度最低,为21.6 cm,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禾草的植株高度;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三种禾草。受该区域冬季寒冷和生长季干旱的气候限制,需要综合评价确立该区域建植人工草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禾草 豆科牧草 草地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