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老虎山黄土-古土壤剖面不同粒级组分的磁化率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昌仁 李福春 +2 位作者 王力波 金章东 潘根兴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利用沉降离心法将老虎山黄土-古土壤的酸不溶相分离成<2μm、2~45μm和>45μm三个粒级组分,并分别测定了这些组分和全岩的磁化率。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岩,还是三个不同粒级组分,它们的磁化率都可以单独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古气候演... 利用沉降离心法将老虎山黄土-古土壤的酸不溶相分离成<2μm、2~45μm和>45μm三个粒级组分,并分别测定了这些组分和全岩的磁化率。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岩,还是三个不同粒级组分,它们的磁化率都可以单独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古气候演变的参考指标。其中,<2μm粒级的质量磁化率明显大于全岩和2~45μm、>45μm两粒级,而且其分辨率也明显高于2~45μm和>45μm这两个粒级组分。本实验结果还显示,虽然<2μum的质量磁化率最大,但对全岩质量磁化率的贡献率与2~45μm粒级相当,>45μm粒级的贡献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老虎山 黄土-古土壤 剖面 粒级组分 磁化率 古气候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two classification methods to identify grain size fractions of aeolian sediment
2
作者 YanZai Wang YongQiu Wu +1 位作者 MeiHui Pan RuiJie L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5期413-420,共8页
Grain-size class-Std(GSCStd) and Grain-size class-dD(GSCdD) methods are simple statistical approaches for classifying bulk grain-size distributions(GSDs) into grain-size fractions. Although these two methods were deve... Grain-size class-Std(GSCStd) and Grain-size class-dD(GSCdD) methods are simple statistical approaches for classifying bulk grain-size distributions(GSDs) into grain-size fractions. Although these two method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similar statistical principles, the classific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has not been analyzed. In this study, GSCStd and GSCdD methods are conducted in thirteen grain-size data sequences to examine the applicability for identifying grain size fractions. Results show that, application of the GSCStd method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GSCdD method in identifying finer grain-size fraction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mainly comes from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arse grain-size fractions. Thus, finer grain-size fractions are recommended for use in research of surface aeolian and paleo-aeolian sediments.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do not completely agree with previous studies, coarser grain-size fractions in our case suggest that the GSCdD method may not be more applicable than the GSCSt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size class-Std method grain-size class-dD method grain-size fractions
下载PDF
内蒙古黄旗海不同粒级湖泊沉积物Rb、Sr组成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37
3
作者 申洪源 贾玉连 +3 位作者 李徐生 吴敬禄 魏灵 王朋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08-1217,共10页
内蒙古黄旗海湖泊沉积物剖面层次结构清晰完整,通过对该剖面全样、77!m ̄20"m和小于20#m三个不同粒级Rb、Sr含量和磁化率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中小于20$m粒级成分的Rb、Sr含量和Rb/Sr值变化阶段明显,Rb/Sr值与磁化率分... 内蒙古黄旗海湖泊沉积物剖面层次结构清晰完整,通过对该剖面全样、77!m ̄20"m和小于20#m三个不同粒级Rb、Sr含量和磁化率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中小于20$m粒级成分的Rb、Sr含量和Rb/Sr值变化阶段明显,Rb/Sr值与磁化率分布曲线十分吻合,因此,小于20%m粒级成分的Rb/Sr值与磁化率包含更加真实的古气候环境信息。Rb/Sr值反映了风化的强度,因而可以作为指示夏季风环流强度的代用指标。黄旗海湖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Rb、Sr元素含量和Rb/Sr值以及磁化率值波动特征具有深刻的环境演变背景,由此揭示的环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新世气候千百年尺度的波动变化,与全球气候波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黄旗海 全新世 不同粒级 湖泊沉积物 Rb/Sr比值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不同粒级黄土-古土壤中碳酸盐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6
4
作者 盛雪芬 陈骏 +2 位作者 杨杰东 季峻峰 陈旸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从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和环县两个剖面选取若干黄土和古土壤样品,分为三种粒级(>45μm、2~45μm、<2μm),挑出>45μm粒级中的根状结核与蜗牛壳化石碎片,分别测定δ13C和δ18O值。结果显示,两个剖面不同粒级组分的δ13C和δ18O值... 从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和环县两个剖面选取若干黄土和古土壤样品,分为三种粒级(>45μm、2~45μm、<2μm),挑出>45μm粒级中的根状结核与蜗牛壳化石碎片,分别测定δ13C和δ18O值。结果显示,两个剖面不同粒级组分的δ13C和δ18O值表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洛川剖面的根状结核和蜗牛壳与分粒级样品中的<2μm粒级中碳酸盐的δ13C和δ18O值最为接近,处于相同的区域内;而>45μm粒级中的δ13C和δ18O值与其他样品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可以认为黄土-古土壤中<2μm粒级中所含的碳酸盐可代表成壤碳酸盐,其蕴涵的地球化学信息可用以重建成壤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原生碳酸盐 次生碳酸盐 分粒级 氧同位素 碳同位素 古环境 古土壤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change inferred from Rb and Sr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in Huangqihai Lake,Inner Mongolia 被引量:11
5
作者 CHEN Lei SHEN Hongyuan +4 位作者 JIA Yulian WU Jinglu LI Xusheng WEI Ling WANG Pengl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elements Rb and Sr in sediments with three different grain size fractions from profile H3 on the northern lacustrine bottomland 13 m above the Huangqihai Lake surface in 1986,the paper investi...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elements Rb and Sr in sediments with three different grain size fractions from profile H3 on the northern lacustrine bottomland 13 m above the Huangqihai Lake surface in 1986,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cord of palaeolake stand st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evolution,and winter monsoon change.First,these samples are separated into three different grain size fractions,i.e.,total sediments,77-20μm and〈20μm. Second,the chemical elements-Rb and Sr-of the grain size separation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Then the elements compositions of these samples are measured using VP-320 mode fluorescence spectrum instrument,respectively.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samples is measured using Kappabridge KLY-3 mode instrument made in Czech AGICO Company.The results showed the elements and the ratios varied regularly with the grain size.But the ratio of Rb/Sr in the sediments〈20μm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samples.Therefore,the ratio of Rb/Sr in the fraction〈20 μm from the lake sediments reflecte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weathering in the deposition sites.It is a good indicator of the summer monsoon-induced weathering and pedogenesis fluctuations and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er Mongolia Huangqihai Lake HOLOCENE different grain size fractions lake sediment Rb/Sr ratio climatic change
下载PDF
松嫩平原杜蒙沙地地表物质的地化组成及风化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谢远云 孟杰 +2 位作者 郭令芬 何葵 康春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9-1018,共10页
本文分析了杜蒙沙地表土样品各粒级组分(全样、>63μm、63~30μm、30~11μm和<11μm)的常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杜蒙沙地地表物质化学元素组成以Si、Al为主,与上地壳相比,除Si、Mn和Ti外,Fe、Mg、Ca和P严重亏损,Al和Na中度亏损,... 本文分析了杜蒙沙地表土样品各粒级组分(全样、>63μm、63~30μm、30~11μm和<11μm)的常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杜蒙沙地地表物质化学元素组成以Si、Al为主,与上地壳相比,除Si、Mn和Ti外,Fe、Mg、Ca和P严重亏损,Al和Na中度亏损,K轻微亏损;除Si、Al、Na、K外,Fe、Mg、Ca、Ti、P、Mn的变异系数均很高;常量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变化程度按照Al<Si<Na<K<P<Fe<Ti<(Ca,Mn)<Mg的顺序依次递增,Al在不同粒级中的变化很小。Fe、Mg、Ca、Mn、Ti和P随着粒度的变细,含量逐渐增加,而Si、Na和K则相反,Al与粒度不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化学风化指标按照CIA(化学蚀变系数)<(Al+Fe+Ti+Mn)/(Mg+Ca+K+Na)<(CaO+K2O+Na2O)/Al2O3<Fe2O3/MgO<K2O/Al2O3<(CaO+MgO+Na2O)/TiO2的顺序受粒度的影响依次增大,CIA是最好的化学风化指标,其次是(Al+Fe+Ti+Mn)/(Mg+Ca+K+Na)和(CaO+K2O+Na2O)/Al2O3,然后是Fe2O3/MgO和K2O/Al2O3,(CaO+MgO+Na2O)/TiO2比值受沉积物粒度的影响较大,不适合作为指示沉积物化学风化程度的指标。杜蒙沙地的CIA值为52.28,A-CN-K图解指示了杜蒙沙地处于化学风化的最初阶段,处于较弱的脱Ca、Na阶段,其他元素未发生明显化学风化或迁移;A-CNK-FM图解表明杜蒙沙地的Fe、Mg元素仅发生了微弱分异,原因在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条件下杜蒙沙地微弱的机械风化,另外杜蒙沙地物质来源决定的短距离搬运也使Fe、Mg元素的分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级组分 地球化学组成 化学风化指标 风化特征 杜蒙沙地
原文传递
新疆伊犁河谷沙漠沉积不同粒径组分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金婵 陈秀玲 +1 位作者 贾丽敏 李志忠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4年第2期102-110,共9页
本文通过对伊犁河谷西部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内的可克达拉(TKP)剖面典型层位样品的不同粒级组分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探究西风环流控制的沙漠沉积区元素特征和化学风化指标在不同粒级组分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TKP剖面Na和Sr元素趋向... 本文通过对伊犁河谷西部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内的可克达拉(TKP)剖面典型层位样品的不同粒级组分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探究西风环流控制的沙漠沉积区元素特征和化学风化指标在不同粒级组分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TKP剖面Na和Sr元素趋向于在粗粒级中富集;Fe、Mg、Al、Rb元素趋向于细粒级中富集,K元素含量随粒径增大先升高再降低,16-32μm粒级处出现谷值;Ti 元素含量与粒度关系不明确。CIA、Rb/Sr随粒级增大逐渐降低,Na2O/Al2O3、Na2O/K2O、K2O/Al2O3 随粒级增大逐渐升高。TKP剖面地球化学元素和比值在〈2μm、2-16μm、16 -32μm 细粒级组分不同粒级间变化较为剧烈,32-63μm、63-125μm、〉125μm粗粒级组分变化则不明显,而且粗粒级组分在剖面中的变化也比较稳定。剖面整体风化程度较弱,因此这种现象可能是物源不统一造成的,为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具有物源多样性特点的观点提供了地球化学元素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粒级 主量元素 Rb/Sr比值 物质来源 塔克尔莫乎尔沙漠
下载PDF
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世广 胡欣欣 +1 位作者 唐亚 黄成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5-401,共7页
通过对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样品中生物硅(BSi)含量的分析,讨论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及粒度的关系,进而探讨BSi含量反映自然和人类因素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介于5.5~15.8 mg/g之间,BSi含量与... 通过对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样品中生物硅(BSi)含量的分析,讨论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及粒度的关系,进而探讨BSi含量反映自然和人类因素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介于5.5~15.8 mg/g之间,BSi含量与T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BSi含量还较显著地受到粒度影响,较细颗粒沉积物对BSi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变化与气温波动关系不密切,主要反映了森林砍伐和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BSi) 沉积物 TOC 粒度 箭竹海 九寨沟
下载PDF
长江口外近海表层沉积物粒度的级配特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晓东 翟世奎 许淑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8-334,共7页
依据采自长江口外近海的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以及粒级对比等方法对沉积物的级配特性及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粒度数据中〉6Ф,4-6Ф,〈4Ф粒级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因子得分区分别对... 依据采自长江口外近海的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以及粒级对比等方法对沉积物的级配特性及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粒度数据中〉6Ф,4-6Ф,〈4Ф粒级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因子得分区分别对应长江口泥质区、浙闽沿岸泥质区和粉砂-砂质区。从长江口向南至闽浙泥质带,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从6.9m变为7.2m,逐渐变细,符合沉积物“机械分异”规律,并呈连续分布,中间并无明显的间断。通过对粒度分布曲线的对比研究认为:〉5Ф(〈32μm)粒级沉积物主要是现代陆源沉积物,其中〉6Ф(〈16μm)粒级相对含量与离物源区距离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可能是示踪长江入海沉积物的良好粒级区间;〈4Ф(〉63μm)粒级沉积物在河口区以外的近海主要来源于陆架残留沉积的改造和再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泥质区 沉积物粒度 级配特性
下载PDF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经验统计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炯心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30,共8页
以黄河下游历年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下游河道淤积量与淤积强度的经验统计关系。揭示了不同粒径组泥沙的来量和它们在全沙中所占的比率对下游河道淤积特征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高含沙洪水及清水基流对... 以黄河下游历年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下游河道淤积量与淤积强度的经验统计关系。揭示了不同粒径组泥沙的来量和它们在全沙中所占的比率对下游河道淤积特征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高含沙洪水及清水基流对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黄河下游 经验统计关系
下载PDF
近60年来南黄海沉积物高分辨率敏感粒级对东亚冬季风的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星华 李广雪 +6 位作者 张海啟 Dada Olusegun A 刘世东 陈中亚 李亨健 王琳淼 刘玲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8期1-9,共9页
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F306柱状样的沉积物进行分析,运用粒径—标准偏差法,得出该孔敏感粒级组分为23.10~65.30μm(5.44Φ~3.94Φ),其粒级的含量15.6%~22.3%,平均粒径38.5~41.4μm(4.70Φ~4.59Φ),证明敏感粒级可以作为东亚冬季风的高... 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F306柱状样的沉积物进行分析,运用粒径—标准偏差法,得出该孔敏感粒级组分为23.10~65.30μm(5.44Φ~3.94Φ),其粒级的含量15.6%~22.3%,平均粒径38.5~41.4μm(4.70Φ~4.59Φ),证明敏感粒级可以作为东亚冬季风的高分辨率替代指标,进一步阐明了敏感粒级作为东亚冬季风替代指标在更高分辨率上的可行性。根据敏感粒级沉积记录,在1950—1986年期间,将东亚冬季风分为强—弱—强3个阶段,指示了该阶段东亚冬季风存在近10年的周期。1986/1987为近60多年来东亚冬季风由强变弱的转折点,与东亚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首次在中国东部海域中记录了此逆转事件,认为1986年后沉积物敏感粒级的变粗可能与长江物源变粗、东亚冬季风的减弱以及夏季风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泥质区 敏感粒级 东亚季风 高分辨率 长江输沙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粒度与养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68
12
作者 刘树林 王涛 屈建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1-616,共6页
浑善达克沙地土壤空间异质性大,流动沙丘粒度组成和非沙漠化土地养分含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土地沙漠化的发展,土壤表层通常形成粗化层,土壤中的重要养分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含量显著下降,且SOC含量比TN含量存在更大的空间差异... 浑善达克沙地土壤空间异质性大,流动沙丘粒度组成和非沙漠化土地养分含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土地沙漠化的发展,土壤表层通常形成粗化层,土壤中的重要养分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含量显著下降,且SOC含量比TN含量存在更大的空间差异和随沙漠化土地发展更快的下降速率,致使土壤表层C/N值存在明显下降趋势。沙漠化土地表层土壤中SOC含量和TN含量与土壤粘粒含量和粗粉沙含量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尤其与土壤粘粒含量的相关性非常高;而且与TN含量的相关性高于与SOC含量的相关性。各种原因引起的土壤风蚀是造成沙漠化发展中土壤过程的主要动力因素,严重影响着土壤的稳定与土壤细物质和养分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沙漠化 土壤粒度组成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对长江口径流来沙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陈立 吴门伍 张俊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4,共5页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下游来沙量大大减少,直接影响长江口的径流来沙量。依据实测资料,统计计算了宜昌、大通及中间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考虑到沿程冲淤变化及区间支流来沙,建立了上下游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输沙量之间的对...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下游来沙量大大减少,直接影响长江口的径流来沙量。依据实测资料,统计计算了宜昌、大通及中间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考虑到沿程冲淤变化及区间支流来沙,建立了上下游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输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探讨了宜昌和大通两站不同粒径组泥沙输沙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维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后宜昌站各粒径组泥沙的来沙量的减少及大通站各粒径组泥沙输沙量相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输沙总量上,大通站输沙量中的70%来自宜昌上游河道,其余的则来自区间的补充;如果考虑不同粒径组,则细颗粒对上游来沙的依赖程度高于中等粒径泥沙,三峡建库后,在不考虑沿程冲刷恢复的条件下,宜昌上游来沙量减少了71.7%,通过大通站的输沙量较建库前减少了40%;其中细颗粒减少的程度低于中等粒径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运用 径流来沙 三峡工程 输沙量 粒径组 长江口 河口泥沙
下载PDF
不同污染程度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粒级可转化态氮分布 被引量:49
14
作者 王圣瑞 金相灿 焦立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7,共6页
研究了污染程度不同的五里湖、月湖、东太湖和贡湖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总可转化态氮以及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4个湖泊的沉积物各粒级中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的含量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均不相同.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是释... 研究了污染程度不同的五里湖、月湖、东太湖和贡湖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总可转化态氮以及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4个湖泊的沉积物各粒级中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的含量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均不相同.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是释放能力最弱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氮的主体,占总可转化态氮的66.97%~87.97%.离子交换态氮(IEF-N)结合能力最弱,是最容易被释放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无机氮的主体,占总可转化态氮的7.37%~22.25%.同一粒级中,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对氮循环的贡献为SOEF-N最大,IEF-N其次,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与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最低.随着沉积物粒级的由粗到细,总可转化态氮以及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沉积物细颗粒部分对氮循环的可能贡献占绝对的主体,是粗颗粒部分的几倍到几十倍.相比而言,污染程度轻的贡湖和东太湖沉积物无论总可转化态氮还是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细颗粒部分的相对含量均低于污染程度重的五里湖和月湖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程度 湖泊沉积物 粒级 可转化态氮 氮形态
下载PDF
华南花岗岩风化土体粒度成分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志峰 《中国水土保持》 1997年第5期17-19,共3页
根据花岗岩风化土体机械分析数据计算不同层位风化土体的粒度分维值,结果表明,华南花岗岩风化土体粒度分布表现出良好的分形特征,整个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粒度分维值逐渐在减小,平均值约为2.74.分维值是定量表征土体粒度分布特征的有效参... 根据花岗岩风化土体机械分析数据计算不同层位风化土体的粒度分维值,结果表明,华南花岗岩风化土体粒度分布表现出良好的分形特征,整个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粒度分维值逐渐在减小,平均值约为2.74.分维值是定量表征土体粒度分布特征的有效参数,其值大小反映了风化壳的风化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花岗岩风化壳 粒度 分形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日本海中部60ka以来的风尘沉积对西风环流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智 石学法 +5 位作者 葛晨东 邹建军 姚政权 GORBARENKO Sergey 王成龙 宗娴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72-1184,共13页
对位于西风环流下风区日本海中部LV53-23岩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重建了日本海末次冰期(~60 ka)以来的西风环流演化历史和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岩芯沉积物以粉砂为主且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多呈单峰分布,与现代日本黄沙和前人报... 对位于西风环流下风区日本海中部LV53-23岩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重建了日本海末次冰期(~60 ka)以来的西风环流演化历史和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岩芯沉积物以粉砂为主且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多呈单峰分布,与现代日本黄沙和前人报道的邻近区域的岩芯粒度特征一致,具有典型的风尘沉积特征.众数粒组-粉砂组分的中值粒径分析表明,粉砂组分中值粒径可以用作岩芯沉积反映西风环流的替代性指标.在亚轨道及千年尺度上,粉砂组分中值粒径在MIS 3期的冰阶-间冰阶千年尺度旋回与西风环流密切相关:冰阶时,粉砂组分中值粒径增大,这与西风急流轴较长时间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风环流影响范围变大,风速增强,能携带更多近源的蒙古戈壁-中国东北沙地风尘至日本海有关;间冰阶时,粉砂组分中值粒径减小,这是由于西风急流轴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携带更多远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尘至日本海.而在轨道尺度上,末次盛冰期时粉砂组分中值粒径的稳定低值与北半球65°N日照辐射量良好对应,表明北半球日照辐射量和中高纬温度梯度差对西风环流远距离输运粉尘起到重要作用,盛冰期时西风急流轴受北半球冰盖扩张影响显著南移导致西风环流范围也随之南移,从而对日本海40°~50°N上空西风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尘沉积 粉砂组分中值粒径 敏感粒级 西风环流 日本海
原文传递
砂质黏性紫色土粒组缺失对降低持水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汪时机 曹俊嘉 +5 位作者 李贤 张起勇 杨寻 蒋文君 肖雪 向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34-143,共10页
紫色土结构松散、具高生产性,但具有较弱的抗侵蚀能力,侵蚀后表现出土壤干密度减小、细颗粒流失严重等现象,影响其持水特性。为探讨紫色土降雨侵蚀后土壤持水特性的变化,该研究选取砂质黏性紫色土在降雨条件下最易变化的3组粒组(>0.2... 紫色土结构松散、具高生产性,但具有较弱的抗侵蚀能力,侵蚀后表现出土壤干密度减小、细颗粒流失严重等现象,影响其持水特性。为探讨紫色土降雨侵蚀后土壤持水特性的变化,该研究选取砂质黏性紫色土在降雨条件下最易变化的3组粒组(>0.250~0.500、>0.075~0.250、0~0.075 mm),开展广义吸力范围内粒组缺失的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试验,分析粒组缺失对砂质黏性紫色土持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粒组缺失会降低土体持水特性,在边界效应区和过渡区最为明显,残余区影响较小。缺失粒组质量分数与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呈反比;2)使用粒径参数(限制粒径、平均粒径、中值粒径、有效粒径)表征土体级配状况,建立土体级配曲线与SWCC特征值的关系,发现除有效粒径,其余参数均与进气值和残余值呈线性反比关系;3)使用Fredlund-Xing模型对不同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使用单一试验方法所得数据结果拟合优度较高,但SWCC明显偏离其余试验数据点。提出获得准确的紫色土全吸力SWCC仅需确定吸力最大值,并引入3种评价指标进行验证,拟合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缩短SWCC试验周期,为SWCC在三峡库区紫色土地区的工程运用提供了可靠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粒径 模型 土-水特征曲线 紫色土 非饱和土 粒组缺失
下载PDF
粒组缺失对紫色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冲 薛乐 +1 位作者 李贤 汪时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5-141,共7页
为探究三峡库区紫色土因水土流失导致的部分粒组缺失情况下的力学特性,选用重庆地区典型的侏罗系沙溪庙组紫色砂岩发育而成的灰棕紫色土进行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根据三轴试验数据分别从抗剪强度指标和峰值抗剪强度贡献率两个角度分析... 为探究三峡库区紫色土因水土流失导致的部分粒组缺失情况下的力学特性,选用重庆地区典型的侏罗系沙溪庙组紫色砂岩发育而成的灰棕紫色土进行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根据三轴试验数据分别从抗剪强度指标和峰值抗剪强度贡献率两个角度分析.数据表明:1)从抗剪强度指标来看,在固结完成之后,相比缺失细粒土和细砂,缺失较大颗粒的土仍具有较高强度,并分析了在围压的作用下,不同土体结构与抗剪强度变化的关系. 2)从峰值抗剪强度贡献率来看,缺失较大粒径的试样得到了加强,反之试样强度被削弱,贡献率消除了不同粒径的含量差别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紫色土地区的地基加固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组缺失 紫色土 三轴排水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指标 峰值抗剪强度贡献率
下载PDF
广州市地表堆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全举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5-38,共4页
以地表堆积物中的Pb、Zn、Cu、Cd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广州市分三个功能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进行地表堆积物样品的采集,从总含量、不同粒径级含量来分析堆积物中重金属的总体特性,并以研究结论为广州城市非点源的防治与管理提供... 以地表堆积物中的Pb、Zn、Cu、Cd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广州市分三个功能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进行地表堆积物样品的采集,从总含量、不同粒径级含量来分析堆积物中重金属的总体特性,并以研究结论为广州城市非点源的防治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堆积物 重金属 含量 粒径分级
下载PDF
变频技术在铜钼分离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光茜 丁继锋 韩江峰 《云南冶金》 2020年第4期27-30,共4页
为改善拉拉铜矿铜钼分离指标,并降低硫化钠用量,进行了控制浮选机转速的试验研究。采用变频技术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可以使铜钼分离作业钼的回收率由65%提升至80%以上,硫化钠的用量由45 kg/t降低至21 kg/t左右;通过对变频器的选型、安... 为改善拉拉铜矿铜钼分离指标,并降低硫化钠用量,进行了控制浮选机转速的试验研究。采用变频技术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可以使铜钼分离作业钼的回收率由65%提升至80%以上,硫化钠的用量由45 kg/t降低至21 kg/t左右;通过对变频器的选型、安装及维护的认识,实践证明:ACS510型变频器适用于铜钼分离作业变频控制,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 铜钼分离 搅拌速度 微细粒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