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GE-Biplot的甘肃省不同生态区燕麦生产性能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慕平 赵桂琴 柴继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5-712,共8页
为研究不同燕麦品种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地区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筛选适宜不同产区推广种植的品种,本文从2011—2013年采用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省天祝县、通渭县、夏河县、岷县、安定区、榆中县、合作市等7个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试... 为研究不同燕麦品种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地区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筛选适宜不同产区推广种植的品种,本文从2011—2013年采用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省天祝县、通渭县、夏河县、岷县、安定区、榆中县、合作市等7个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分析参试材料干草和种子产量、生育期、株高、有效分蘖、穗长、穗粒数、穗粒重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利用GGE-Biplot双标图法对供试品种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区生态环境对燕麦的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7个试验点中通渭县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为5 671.3 kg·hm-2,安定区种子产量和干草均最低,分别为1 709.7 kg·hm-2和3 301.2 kg·hm-2。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差异很大。‘陇燕2号’和‘陇燕3号’在天祝县、岷县、通渭县和榆中县种植可收获较高的青干草产量;‘陇燕1号’、‘陇燕3号’、‘青引2号’在合作市、通渭县、岷县种植可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白燕7号’适宜在通渭县生产种子。7个试验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通渭县和岷县,通渭县适合干草生产,岷县适合种子生产。GGE-Biplot双标图法可以简便而直观地分析不同燕麦品种在不同利用目的下、不同生态区域的生产性能及其稳定性和试验点的代表性,提高试验效率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生态区域 种子产量 干草产量 农艺性状 生产性能 适应性 GGE-Biplot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玉君 樊叶杨 +1 位作者 黄得润 庄杰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6-761,共6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本文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上取得的主要进展,并讨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病虫害抗性 米质性状 产量性状 基因聚合
下载PDF
四川省新育成的杂交水稻组合的品质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蒋开锋 郑家奎 +3 位作者 赵甘霖 杨乾华 万先齐 汪旭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2,共3页
对 2 0 0 1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的 2 5个新组合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 ,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参试组合中没有一个组合的垩白率达到部颁优质米 (NY/T83 1988)二级标准 ,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 对 2 0 0 1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的 2 5个新组合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 ,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参试组合中没有一个组合的垩白率达到部颁优质米 (NY/T83 1988)二级标准 ,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 ;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 ;产量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千粒重可兼顾杂交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全东兴 张强 +2 位作者 陈温福 侯立刚 全成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163-4164,4184,共3页
对2006年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8个新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只有1个品种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1988)2级标准,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透明度、碱... 对2006年吉林省区域试验的28个新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只有1个品种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1988)2级标准,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透明度、碱消值、精米率、糙米率均达到部颁优质米2级标准;参试品种的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P<0.01),与穗数呈显著负相关(r=-0.482,P<0.05);产量与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r=0.523,P<0.05),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7,P<0.05);整精米率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r=0.414,P<0.05),与穗粒数和实穗粒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r=-0.572,P<0.01;r=-0.524,P<0.05);提高整精米率、胶稠度,降低千粒重、单穗重和穗粒数,可以兼顾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绿色超级稻品种的农艺与生理性状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许阳东 朱宽宇 +2 位作者 章星传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80,共11页
探明绿色超级稻的农艺与生理性状,对于培育和选用绿色超级稻品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4个绿色超级稻品种为材料,1个超级稻品种和1个非超级稻品种为对照,观察了绿色超级稻的农艺与生理表现。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相比,绿色超级稻品种具有... 探明绿色超级稻的农艺与生理性状,对于培育和选用绿色超级稻品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4个绿色超级稻品种为材料,1个超级稻品种和1个非超级稻品种为对照,观察了绿色超级稻的农艺与生理表现。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相比,绿色超级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绿色超级稻品种较高的产量得益于总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同步提高,较高的氮素利用率主要在于较高的植株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内部利用效率)。绿色超级稻具有较高的茎蘖成穗率和粒叶比,抽穗期较高的糖花比,灌浆期较高的作物生长速率、净同化率、根系氧化力和茎中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率和成熟期较高的收获指数。这些性状与产量及植株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建议将上述性状作为培育和选用绿色超级稻品种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超级稻 产量 植株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群体质量 生理性状
下载PDF
施钾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定一 张永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37,共6页
以强筋面包小麦“临优14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K量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K(K20)37.5~112.5kg/hm^2范围内,随施K量增加,小麦产量逐渐提高,可增产793.5~1672.5kg/hm^2,净增收益981.0~1878... 以强筋面包小麦“临优14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K量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K(K20)37.5~112.5kg/hm^2范围内,随施K量增加,小麦产量逐渐提高,可增产793.5~1672.5kg/hm^2,净增收益981.0~1878.0元/hm^2,且处理间差异显著,但当施K量增加到150kg/hm^2时,小麦产量却降低,中产条件下施用K肥以112.5kg/hm^2左右为宜。施K处理对清蛋白影响小,对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影响大。施K可显著提高小麦的贮藏蛋白、总蛋白及各种氨基酸含量,进而改善小麦品质。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的主要加工品质性状随施K量的增加而改善,与对照相比,湿面筋、沉降值、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延伸性等重要烘焙品质指标均有改善。本试验条件下,N(N)、P(P2O5)、K(K2O)最佳比例以2:1:1、施K量(K2O)103.0--112.5kg/hm^2范围内,有利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施K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强 姚国新 +3 位作者 胡广隆 汤波 陈超 李自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4-792,共9页
利用极端大粒材料GSL156(千粒重71.9g)与特小粒材料川七(千粒重12.1g,轮回亲本)杂交、回交获得的BC2F2 216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等粒形性状的鉴定。采用单标记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利用SS... 利用极端大粒材料GSL156(千粒重71.9g)与特小粒材料川七(千粒重12.1g,轮回亲本)杂交、回交获得的BC2F2 216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等粒形性状的鉴定。采用单标记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利用SSR标记对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结果表明,上述粒形性状在BC2F2群体均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粒形性状相关的QTL28个,分布于第1、第2、第3、第4、第5、第6和第12染色体上。其中qGL3-2、qGL3-3、qGT12-1、qGT2-1、qGT5-1、qGW1-1、qGW12-1、qGW2-1、qGW5-1、qRLW3-1、qTGW12-1、qTGW2-1、qTGW3-3和qTGW5-1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3.70%、52.51%、21.13%、18.79%、20.92%、14.59%、18.33%、30.03%、20.05%、24.53%、13.47%、11.43%、21.30%和15.68%,为主效QTL。其中,第3染色体上检测出来的QTL最多。在所有检测到的28个QTL中,6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小粒亲本川七,而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GSL156,基因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加性或部分显性。第3染色体RM7580~RM8208区间是分别与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相关的3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第2染色体的RM7636~RM5812区间、第5染色体的RM3351~RM26区间和第12染色体的RM1103~RM17区间是分别与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相关的3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这些区间对粒形贡献率较大,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这些新的粒重或粒形QTL奠定了基础。同时大粒亲本对稻谷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增效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性状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粳稻粒形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 被引量:15
8
作者 黎毛毛 徐磊 +5 位作者 任军芳 曹桂兰 余丽琴 贺浩华 韩龙植 高熙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55-2261,共7页
【目的】通过对粳稻粒形性状的QTL检测,为粳稻粒形性状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F2代200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 【目的】通过对粳稻粒形性状的QTL检测,为粳稻粒形性状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F2代200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等粒形性状的鉴定。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利用SSR标记对上述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结果】上述粒形性状在F2群体均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粒形性状相关的QTL16个,分布于第2、3、5和12染色体上。其中qGL3a、qGW2、qGW5、qGT2、qRLW2、qRLW3、qGWT2和qGWT3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5.42%、40.89%、13.54%、33.43%、13.82%、13.61%、12.51%和10.1%,为主效QTL。其中,qGW2、qGT2、qRLW2和qGWT2均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RM12776-RM324区间。在所检测到的16个QTL中,4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小粒亲本XL005,而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DL115。基因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加性或部分显性。【结论】粳稻粒形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第2染色体RM12776-RM324区间是分别与粒宽、粒厚、长宽比和千粒重相关的4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与其相邻的2个标记(RM12776和RM324)应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探讨其利用价值。大粒亲本对稻谷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增效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粒形性状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基因作用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浩 马艳明 +4 位作者 宁堂原 赵春 焦念元 刘志勇 李增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产量表现为砂姜黑土>潮土>褐土>棕壤>河潮土,在不同土壤类型间产量、穗数和千粒重变异较大,粒数相对稳定。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性状、产量和产量因素有较大影响,但各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变异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籽粒产量 品质性状 优质小麦
下载PDF
旱地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对养分投入的响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玲 王朝辉 李生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92-1197,共6页
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与养分投入水平的关系。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在低、高水平养分投入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0%和40%,生物量提高17%和35%,单位面积穗数增加11%和25%,穗粒数增加8%和10... 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与养分投入水平的关系。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在低、高水平养分投入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0%和40%,生物量提高17%和35%,单位面积穗数增加11%和25%,穗粒数增加8%和10%。高产品种的生物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其随养分投入增加而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低产品种。千粒重不受养分投入水平的影响。旱地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生物量、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均随养分投入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并且存在品种间差异。高生物量、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是旱地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它们对养分投入的敏感响应是高产品种养分投入提高后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养分投入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小麦籽粒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数量化关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邢国风 唐永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8-492,共5页
为了探索小麦籽粒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定量关系,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对四川30个小麦新品系的籽粒性状与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相关、偏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籽粒颜色和饱满度与产量及品质性状的相关和偏相关均不显著;籽粒质地与湿... 为了探索小麦籽粒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定量关系,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对四川30个小麦新品系的籽粒性状与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相关、偏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籽粒颜色和饱满度与产量及品质性状的相关和偏相关均不显著;籽粒质地与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相关极显著,与容重和降落值相关显著,但偏相关均不显著;籽粒重量与降落值相关显著,但偏相关不显著。(2)从回归系数看,红皮小麦有利于产量、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的提高,而白皮小麦可以增加容重、降落值和延展性;与粉质小麦相比,角质和半角质使小麦产量降低,角质小麦有利于提高容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值和延展性;籽粒饱满程度较低,将使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沉淀值减少;大粒重小麦有利于增加沉淀值,但使湿面筋含量、降落值、稳定时间和延展性降低。(3)根据数量化理论Ⅰ建立的回归方程,用小麦籽粒性状来预测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容重和降落值的效果较好,但对产量和其他品质性状预测的可靠性很低。在小麦育种中,可以根据小麦籽粒性状来选择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和降落值等品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产量 品质 数量关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Anthesis-Silking Interval and Yield Components Under Drought Stress in Maize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新海 刘贤德 +1 位作者 李明顺 张世煌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7期852-857,共6页
A genetic linkage map with 89 SSR marker loci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a maize (Zea mays L.)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184 F-2 individuals from the cross, Huangzao 4 X Ye 107. The 184 F-3 families were evaluated in the... A genetic linkage map with 89 SSR marker loci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a maize (Zea mays L.)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184 F-2 individuals from the cross, Huangzao 4 X Ye 107. The 184 F-3 families were evaluated in the field under well-watered and drought-stressed regimes in Shanxi Province of China.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to identify genetic segm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expression of anthesis-silking interval (ASI), ear setting and grain yield, and to examine if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ASI or yield components can be used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to improve grain yield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well-watered and drought-stressed regimes, three and two QTLs involved in the expression of ASI were detected on chromosomes 1, 2 and 3, and 2 and 5, respectively. Under well-watered regime, two QTLs for ear setting were detected on chromosomes 3 and 6, explaining about 19.9% 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and displayed additive and partial dominant effects, respectively. Under drought-stressed condition, four QTLs for ear setting were detected on chromosomes 3, 7 and 10, which were responsible for interpreting 60.4% 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and showed dominant or partial dominant effects. Under well-watered condition, four QTLs controlling grain yield were identified on chromosomes 3, 6 and 7, while five QTLs were identified under drought stress on chromosomes 1, 2, 4 and 8. The gene action was of additive or partial dominant effects, and each QTL could explain 7.3% to 22.0% 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respectively.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ASI and ear setting percentage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grain yield, which can be used as secondary traits for grain yield selection. Based on linked markers detected and gene action analyzed, an MAS strategy for yield improvement under drought condition could be established, which consists of QTLs contributing to decreased ASI and to increased ear setting and grain yield,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a mays drought stress anthesis-silking interval ear setting grain yiel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下载PDF
河南地区21个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卢家顶 杨旭 +4 位作者 朱晓艳 崔亚垒 王成章 李德锋 史莹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50-1958,共9页
为筛选适合河南地区的粮饲兼用型玉米(Zea mays L.)品种,对21个玉米品种的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抗倒伏等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京九26’、‘华牧3号’、‘先玉1366’、‘伟科601... 为筛选适合河南地区的粮饲兼用型玉米(Zea mays L.)品种,对21个玉米品种的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抗倒伏等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京九26’、‘华牧3号’、‘先玉1366’、‘伟科601’、‘大丰30’在产量方面表现较好,其中‘华牧3号’干物质产量达到了21.34 t·hm-2。但是‘大京九26’平均黄叶数达到4.70,绿叶数只有7.51,持绿性差,‘华牧3号’倒伏现象严重,不适合作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推广。‘伟科601’和‘大京九26’有着最高的淀粉含量(>35.5%)以及最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8%)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7%),属于营养品质较佳品种。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1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综合比较发现,‘伟科601’、‘大丰30’、‘先玉1366’与理想组合较为相似,适合作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在河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籽粒 青贮玉米 产量 农艺性状 营养成分
下载PDF
85份不同类型籽粒苋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春林 喻望晨 +2 位作者 刘宁芳 胡龙兴 徐倩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5-1444,共10页
籽粒苋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新型牧草,为了解课题组收集保存的籽粒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育种潜力,本研究观测并统计分析了26份千穗谷(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24份绿穗苋(A.hybridus)、23份尾穗苋(A.caudatus)和12份老鸦谷(A.crue... 籽粒苋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新型牧草,为了解课题组收集保存的籽粒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育种潜力,本研究观测并统计分析了26份千穗谷(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24份绿穗苋(A.hybridus)、23份尾穗苋(A.caudatus)和12份老鸦谷(A.cruentus)材料的21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四种籽粒苋存在丰富的性状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面颜色与叶背颜色、茎色与叶柄颜色、茎色与主花序颜色、叶柄颜色与主花序颜色、主花序形状与主花序分枝型等质量性状相关性较高,而各数量性状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七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68%,分别反映了植株的产量性状、植株颜色特征、主花序形态、叶片形状、植株整齐度以及植株分枝性。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一、二是选育高单产优质饲料亲本的理想材料,类群四可以用于选育观赏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与新疆拉面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相吉山 穆培源 +5 位作者 桑伟 徐红军 庄丽 聂迎彬 崔凤娟 邹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2-817,共6页
为了给新疆冬小麦品种拉面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9份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与新疆拉面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性状中,千粒重与拉面手感、表观状态、光滑性显著正相关;籽粒硬度与适口性显著正相... 为了给新疆冬小麦品种拉面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9份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与新疆拉面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性状中,千粒重与拉面手感、表观状态、光滑性显著正相关;籽粒硬度与适口性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表观状态、黏弹性、光滑性、食味、拉面总分极显著负相关。磨粉品质中,出粉率与适口性显著正相关;灰分含量与食味显著负相关;L*值与适口性显著负相关;a*值与拉面手感、黏弹性、色泽、拉面总分显著正相关;b*值与拉面手感、黏弹性、光滑性、拉面总分显著负相关,与色泽极显著负相关。总体来看,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色泽是影响新疆拉面品质的重要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黄度(b*值)与新疆拉面评分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因此,在优质新疆拉面冬小麦品种选育中,籽粒蛋白质含量应保持适当范围,并降低面粉黄度(b*值),从而达到改善新疆拉面品质的目的。对优质新疆拉面冬小麦品种资源的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优质新疆拉面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指标为:千粒重≥40.34g,粒径≥2.77mm,籽粒硬度≥63.78,容重≥779.85g·L-1,蛋白质含量(14%水分基)14.27%~16.90%,出粉率≥61.91%,灰分含量(14%水分基)≤0.45%,L*值≥90.87,a*值≥-1.16,b*值≤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冬小麦 籽粒性状 磨粉品质 新疆拉面 加工品质
下载PDF
QTL Mapping for Grain Size Traits Based on Extra-Large Grain Rice Line TD70 被引量:4
16
作者 ZHANG Ya-dong ZHANG Ying-hui +8 位作者 DONG Shao-ling CHEN Tao ZHAO Qing-yong ZHU Zhen ZHOU Li-hui YAO Shu ZHAO Ling YU Xing WANG Cai-lin 《Rice science》 SCIE 2013年第6期400-406,共7页
Grain size traits, including grain length, grain width and grain thickness, are controlled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Many QTLs relating to rice grain size traits had been reported, but their control mechani... Grain size traits, including grain length, grain width and grain thickness, are controlled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Many QTLs relating to rice grain size traits had been reported, but their control mechanisms have not yet been elucidated.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 population of 240 lines, deriving from a cross between TD70, an extra-large grain size japonica line with 80 g of 1000-grain weight, and Kasalath, a small grain size indica variety, were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map grain size QTLs to a linkage map by using 141 SSR markers in 2010 and 2011. Five QTLs for grain length, six for grain width and seven for grain thickness were detected distributing over chromosomes 2, 3, 5, 7, 9 and 12. Seven QTLs, namely qGL3.1, qGW2, qGW2.2, qGW5.1, qGW5.2, qGT2.3 and qGT3.1, were detected in either of the two years and explained for 56.19%, 4.42%, 29.41%, 10.37%, 7.61%, 21.19% and 17.06% of the observed phenotypic variances on average, respectively. The marker interval RM1347-RM5699 on chromosome 2 was found common for grain length, grain width and grain thickness; qGL3.1 and qGT3.1 were mapped to the same interval RM6080-RM6832 on chromosome 3. All 18 QTL alleles were derived from the large grain parent TD70. Most of the QTLs mapp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re found the same as the genes previously cloned (GW2, GS3 or qGL3, GW5 and GS5), and several were the same as the QTLs (GS7 and qGL-7) previously mapped. Three QTLs, qGL2.2 on chromosome 2, qGW9 and qGT9 on chromosome 9, were first detected. These results laid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fine mapping or cloning of these QT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extra-large grain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grain trait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下载PDF
基于55K芯片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17
作者 张津津 赵晓雪 +7 位作者 刘萍 万家乐 陈心怡 陈璨 司红起 李亮 马传喜 卢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主效QTL位点,探索籽粒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安农859和武农988构建的124份DH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2 a 7个环境下的粒长、粒宽及千粒质量表型值,开展籽粒性状多元回归分... 为了进一步挖掘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主效QTL位点,探索籽粒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安农859和武农988构建的124份DH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2 a 7个环境下的粒长、粒宽及千粒质量表型值,开展籽粒性状多元回归分析,并基于DH群体的55K芯片数据进行籽粒相关性状QTL检测。结果表明,多元回归分析中,粒宽对千粒质量的贡献最大。通过完备区间作图对籽粒性状进行QTL定位,除6D和7B染色体外,其他19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69个有关籽粒性状的QTL,包括24个千粒质量QTL、28个粒长QTL、17个粒宽QTL,单个QTL的表型解释率为6.87%~27.74%。其中,7A染色体上粒长相关的Qgl.ahau-7A.1在7个环境及BLUP下均被检测到,表型解释率为9.48%~22.26%,加性效应为0.11~0.21 mm,物理区间4.91 Mb(AX-110430243~AX-110442528),可能为新的主效QTL。因此,Qgl.ahau-7A.1位点可作为后续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点关注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千粒质量 粒长 粒宽 QTL
下载PDF
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的籽粒性状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欢 张颖 +3 位作者 薛梦瑶 靖姣姣 白志英 李存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03,共7页
为给大麦遗传研究和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籽粒千粒质量、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的影响及籽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20对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在... 为给大麦遗传研究和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籽粒千粒质量、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的影响及籽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20对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在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和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半矮秆基因uzu降低了籽粒的千粒质量,亦降低了粒长和长宽比,但对籽粒的粒宽、粒厚作用并不明显。近等基因系之间的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在高秆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之间差异最为显著;千粒质量与粒宽、粒厚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长呈显著相关,且与粒宽相关性最大,而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矮秆近等基因系中,籽粒千粒质量同样差异最为显著;千粒质量与粒长、粒宽、粒厚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与粒长相关性最大,而与籽粒的长宽比则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株高近等基因系 籽粒性状 千粒质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小麦山农066559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楠楠 张卫东 +4 位作者 高庆荣 张保雷 张艳玉 高建华 王慧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了解小麦山农066559的紫粒、紫色花药和紫色叶鞘三个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山农066559和普通小麦SN1391为亲本材料,分析其不同杂交世代(正反交F1、F2、F3和回交世代BC1F1、BC1F2)的性状表型,进行紫色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籽粒... 为了解小麦山农066559的紫粒、紫色花药和紫色叶鞘三个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山农066559和普通小麦SN1391为亲本材料,分析其不同杂交世代(正反交F1、F2、F3和回交世代BC1F1、BC1F2)的性状表型,进行紫色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籽粒而言,F3中紫色与白色的分离比符合9∶7,在BC1F2中,该比例为1∶3,说明紫色籽粒由两对独立的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对于花药而言,F2中紫色与黄色的分离比符合1∶3,在BC1F1中,该比例是1∶1,说明紫色花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对于叶鞘而言,F2中紫色与白色符合3∶1的比例,在BC1F1中,该比例为1∶1,说明紫色叶鞘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此外,三个性状的联合遗传分析表明,紫粒与紫花药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紫粒的一个基因与紫叶鞘基因之间存在连锁和互换现象。可见小麦山农066559的紫色籽粒、花药和叶鞘性状,具有不同的遗传控制基因和遗传规律,这些基因之间具有不同的连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紫粒 紫色花药 紫色叶鞘 遗传规律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相吉山 穆培源 +5 位作者 桑伟 聂迎彬 庄丽 徐红军 崔凤娟 韩新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2-1039,共8页
【目的】研究小麦品质及其遗传改良,为新疆优质及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企业加工利用提供指导信息和选择依据。【方法】采用AACC及国标分析方法对182个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的4个籽粒性状、5个磨粉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新疆小麦品种... 【目的】研究小麦品质及其遗传改良,为新疆优质及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企业加工利用提供指导信息和选择依据。【方法】采用AACC及国标分析方法对182个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的4个籽粒性状、5个磨粉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新疆小麦品种资源千粒重为41.38g,粒径为2.47mm,籽粒硬度为59.40,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5.56%,出粉率为59.59%,灰分含量为0.48%,L。值为90.78,a*值为-0.91,b*值为9.31;其中,籽粒硬度、a*值和b*值的变异系数大,具有很好的改良潜力和利用价值。新疆冬、春小麦地方品种、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各具特色:冬小麦品种资源中,地方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出粉率较高,引进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面粉色泽较好,自育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面粉亮度较高、灰分含量较低;春小麦品种资源中,地方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面粉亮度较高,引进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蛋白质含量较高、灰分含量较低、面粉色泽较好,自育品种的千粒重较高、粒径较大、灰分含量较低、面粉色泽较好。按照新疆拉面专用粉标准来评价,只有新春28号的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均符合优质拉面要求;各性状单独来看,籽粒硬度、出粉率、面粉亮度总体表现较好,面粉红度、面粉黄度总体表现一般,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总体表现较差。【结论】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籽粒硬度是引起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主要性状,面粉色泽是引起磨粉品质差异较大的主要指标;冬小麦品种资源籽粒性状、磨粉品质总体优于春小麦,但蛋白质含量低于春小麦,面粉黄度大于春小麦。在优质新疆拉面育种中,冬、春小麦都应侧重于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改良,同时,冬小麦要关注面粉红度、而春小麦要关注面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 品种资源 籽粒性状 磨粉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