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结构视角的可持续生计分析 被引量:115
1
作者 李树茁 梁义成 +1 位作者 MARCUS W.FELDMAN GRETCHEN C.DAILY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往关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分析,较少考虑微观的家庭人口因素。本研究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引入农户的家庭结构,并基于此框架使用农户模型具体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利用陕西周至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以往关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分析,较少考虑微观的家庭人口因素。本研究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引入农户的家庭结构,并基于此框架使用农户模型具体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利用陕西周至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结构能够影响生计资本水平和时间配置,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作用因家庭结构而不同。退耕还林政策既没有针对生计资本贫乏的农户,也不一定能够促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化,并进一步提升农户的收入。有小孩但没有老年人的家庭较少从事外地打工活动,收入相对偏低,他们更依赖退耕补助。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当考虑家庭结构等人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家庭结构 可持续生计 农户模型 政策分析
下载PDF
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65
2
作者 史恒通 王铮钰 阎亮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49,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为例,分析农户生态认知对其退耕还林行为的影响,为政府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利用412份农户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 研究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为例,分析农户生态认知对其退耕还林行为的影响,为政府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利用412份农户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征农户生态认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均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也会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对农户退耕还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认知三个维度对其退耕还林行为的综合影响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感知行为控制(0.354)>行为态度(0.342)>主观规范(0.252)。另外,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对生态认知与退耕还林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与有支付意愿的农户相比,无支付意愿农户生态认知对其退耕还林行为正向影响的综合路径系数明显较高。研究结论: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外部宣传和改善内部环境等途径提高农户的生态认知程度,进而不断提高农户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意愿和规范农户退耕护还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退耕还林 生态认知 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多群组SEM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特性 被引量:49
3
作者 鹿士杨 彭晚霞 +3 位作者 宋同清 曾馥平 杜虎 王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90-2399,共10页
以坡耕地为对照,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任豆、香椿、板栗、柑橘、任豆+桂牧1号、桂牧1号和撂荒7种常见退耕还林还草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分形特征和主要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土壤微生... 以坡耕地为对照,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任豆、香椿、板栗、柑橘、任豆+桂牧1号、桂牧1号和撂荒7种常见退耕还林还草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分形特征和主要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组成不同,除任豆模式外其他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除任豆模式外)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极显著增加,撂荒地最高,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变化范围不大,呈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磷(MBP)含量的变异很大,香椿、板栗、撂荒和桂牧1号模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坡耕地;土壤MBC与细菌数量的关系最相关(D=-4.07,R=0.81,P<0.01),其次为MBC与放线菌数量(D=3.82,R=0.44,P<0.05),再次为MBN与真菌数量(D=0.58,R=0.61,P<0.01),MBC与真菌数量、MBN与细菌、放线菌数量以及MBP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之间不存在分形关系;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除桂牧1号模式外)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总之,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均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特性,为喀斯特峰丛洼地脆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土壤微生物量 微生物种群数量 土壤酶活性 喀斯特峰丛洼地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模型 被引量:45
4
作者 彭晚霞 宋同清 +3 位作者 曾馥平 王克林 杜虎 鹿士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05-310,共6页
植物和土壤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该文基于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7种代表性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植被土壤的全面调查和取样分析,建立9个植被因子和15个土壤因子的2级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 植物和土壤的耦合协调关系是生态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该文基于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7种代表性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植被土壤的全面调查和取样分析,建立9个植被因子和15个土壤因子的2级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7种模式的植被土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不一一对应,植被与土壤的综合指数在全体模式中的位置也并不完全一致,退耕种植任豆+桂牧1号的植被效应和退耕种植香椿的土壤改良作用最好。退耕5年后各模式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状况还不十分理想,除香椿和撂荒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时期外,其他退耕模式均还处于失调衰退和过度发展时期,耦合协调度模型只有桂牧1号和撂荒处于植被土壤同步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时应同步提高植物生长抚育和土壤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土壤 耦合 模型 退耕还林还草 喀斯特峰丛洼地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兵 张光辉 +2 位作者 刘国彬 杨勤科 杨艳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0-161,共12页
生态环境的层次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的难度。确立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在解决同一类问题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众多学者长久以来关注的关键问题。该文以延安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区为实... 生态环境的层次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的难度。确立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在解决同一类问题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众多学者长久以来关注的关键问题。该文以延安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区为实证对象,选取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法和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多方案综合决策支持系统(driving force pressure state impact response framework-multipl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DPSIR-mDSS)对研究区域1999-2009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环境效应进行了评家,结果表明:DPSIR-mDSS模型在构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时将人类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与环境系统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简化为一对一因果链,评价过程得以分解、简化,且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域生态恢复环境效应实际变化情况一致,能较好的解释研究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环境效应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生态恢复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思路和方法。总体而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但一些新的问题诸如耕地压力、生态需水亏缺等接踵而至,应在今后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治理 模型 质量评价 多方案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退耕还林(草)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0
6
作者 孟全省 谭鹏 靳爱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1-185,共5页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 a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政策工程,为了解决退耕还林区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在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必...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 a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政策工程,为了解决退耕还林区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在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以及长短兼顾、以短养长的原则。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林草间作—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模式、林药间作—药材—制药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后续产业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壤生态效应 被引量:34
7
作者 宋同清 彭晚霞 +4 位作者 曾馥平 王克林 刘璐 鹿士杨 杜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9-1226,共8页
石漠化生态重建的关键是恢复植被,本质是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以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的坡耕地为对照,对退耕种植任豆、香椿、板栗、柑橘、任豆+桂牧1号、桂牧1号和撂荒7种主要模式固定标准地的21个土壤指标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退耕还林... 石漠化生态重建的关键是恢复植被,本质是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以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的坡耕地为对照,对退耕种植任豆、香椿、板栗、柑橘、任豆+桂牧1号、桂牧1号和撂荒7种主要模式固定标准地的21个土壤指标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壤综合生态效应,筛选了优化模式。结果表明,与同纬度地区的红壤相比,喀斯特峰丛洼地的土壤质量除全钾和速效磷含量稍低外均较高;退耕还林还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大部分土壤主要养分、水分和矿质养分含量,降低了SiO2含量,除任豆模式外均恢复到了石漠化以下水平,同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BC、BC/SOM和BC/TN,但BN和BN/TN略有降低;聚类分析直观地将坡耕地和7种模式分为土壤显著改良型、改良型、缓慢改良型和改良迟滞型4种类型,其中香椿和板栗的土壤生态效应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优化模式 喀斯特峰丛洼地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案例分析——以湖北省秭归县中坝村为案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旭东 《绿色中国(理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2M期27-29,共3页
本研究选择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中坝村作为案例,通过农户调查、专项统计监测、野外试验监测等手段,运用目前成熟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典型案例研究与专项重点问题的区域性调查分析相结合,从退耕还... 本研究选择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中坝村作为案例,通过农户调查、专项统计监测、野外试验监测等手段,运用目前成熟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典型案例研究与专项重点问题的区域性调查分析相结合,从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相关的经济、政策等方面开展案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农户调查 效益评价 湖北 秭归县 重点问题 政策 森林生态效益 成熟 长江上游
原文传递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的效应 被引量:28
9
作者 曾馥平 王克林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2,共5页
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以及石漠化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合该地区植被快速恢复的5种人工造林(草)方式和自然抛荒恢复模式,分析评价各种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 6种退耕还林(草)模... 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以及石漠化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合该地区植被快速恢复的5种人工造林(草)方式和自然抛荒恢复模式,分析评价各种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 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都使土壤肥力、生物生产力明显提高。对水土保持最好的是自然抛荒,其次是牧草、板栗+金银花、毛竹和木豆,最差的是任豆;经济效益最好的是牧草,其次是任豆、毛竹、板栗+金银花和木豆,最差是自然抛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退耕还林还草 自然恢复 人工造林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珠娜 潘磊 +1 位作者 余雪标 史玉虎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综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基础上,从退耕还林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退耕还林的内涵及开展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论述了国内外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方法,总结了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计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在综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基础上,从退耕还林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退耕还林的内涵及开展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论述了国内外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方法,总结了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计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评价 进展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9
11
作者 邓景成 高鹏 +4 位作者 穆兴民 赵广举 孙文义 田鹏 宋小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68,共6页
基于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1999年我国实施了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迁和农耕文明前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气候和植被带的南移以... 基于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1999年我国实施了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迁和农耕文明前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气候和植被带的南移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破坏,指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对植被恢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气候改善都起到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水资源需求增加,承载力不足、耕地面积减少,短期内粮食产量下降、政策可持续性等问题,提出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树种,利用节水措施以缓解水资源问题,基于生态、经济、社会价值最大化进一步优化土地配置,从工程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上入手,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偿,巩固已有的成果等建议,为以后更好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 生态环境 水资源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县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以陕西省志丹县为例 被引量:29
12
作者 党晶晶 姚顺波 黄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84-1990,共7页
县域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及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依据DPSIR概念框架构建了县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志丹县为实证对象,对其1997-2010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县域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及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依据DPSIR概念框架构建了县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志丹县为实证对象,对其1997-2010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志丹县生态指数、经济指数及社会指数均迅速增加,且生态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植被恢复阶段生态、经济及社会指数增幅减缓并趋于稳定。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协调度明显高于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总体而言,由于社会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者间的发展更为平衡、协调,是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但仍存在部分社会滞后、经济滞后或生态滞后,一定程度表明今后仍需注重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系统三者间协调发展。最后,提出了志丹县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协调度 发展度 志丹县
原文传递
基于CVM法的农户保持退耕还林的接受意愿研究-以重庆万州为例 被引量:29
13
作者 喻永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0,共6页
退耕还林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保持和巩固既有成果,退耕户的态度至关重要。文中以重庆万州197份有效调查样本为依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 (CVM)实证分析农户保持退耕还林的接受意愿(WTA)。结果发现:补贴依然是农户保持退耕还林的主要激... 退耕还林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保持和巩固既有成果,退耕户的态度至关重要。文中以重庆万州197份有效调查样本为依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 (CVM)实证分析农户保持退耕还林的接受意愿(WTA)。结果发现:补贴依然是农户保持退耕还林的主要激励,单边界和双边界二分式CVM的农户平均WTA分别为61.89元/亩·年和107.76元/亩·年;显著影响农户WTA的因素是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经济功能认知、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收入、种植业的重要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应该建立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加农户收入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接受意愿(WTA)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 重庆万州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黑河中游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蒙吉军 王雅 江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404-5413,共10页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对我国生态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则是保障该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评估了区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气体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及其退耕还林增量;利用...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对我国生态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则是保障该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评估了区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气体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及其退耕还林增量;利用最小数据法耦合机会成本和服务增量,推导退耕还林补偿曲线;通过政策目标设定3种情景,比较不同情境下的补偿标准、退耕比例和范围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增量。结果表明:①退耕还林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单位面积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固碳三种生态系统服增量分别为8.87 mm/m^2、105.67 kg/m^2和43.16 g/m^2;②如不实施生态补偿,仅有1.42%的耕地愿意实施退耕还林;当补偿标准达到4381.35元/hm^2时,可实现5.17%耕地退耕,且全部属于高度适宜和适宜还林的耕地;而当补偿金额达到7500元/hm^2时,可实现退耕比例13.98%,且多数属于宜林的地块;当补偿标准为2803.06元/hm^2时,退耕比例仅为2.55%,但全部适宜林地生长;③最小数据法可求得理论上相对高效和经济的补偿标准,目前实施的7500元/hm^2的政策标准在合理的补偿范围内。研究结果为完善黑河中游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效率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 退耕还林 最小数据法 黑河中游
下载PDF
补贴期后农户退耕还林的态度研究——以重庆万州为例 被引量:26
15
作者 喻永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4-780,共7页
如何在项目结束停止补贴后长期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基于重庆万州退耕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方法首次就补贴期后的农户退耕还林态度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显示,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户在补贴结束... 如何在项目结束停止补贴后长期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基于重庆万州退耕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方法首次就补贴期后的农户退耕还林态度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显示,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户在补贴结束不会再继续为退耕还林做出努力,项目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对补贴期后农户退耕还林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文化程度较高、非党员和非农就业的户主在补贴期后保持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较低;劳动力较多、年人均收入较低、退耕面积较大和还生态林的农户保持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较低。结论建议在现有的直接经济补偿结束后,尽快建立与生态服务提供紧密相连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通过多种非货币性补偿方式保障退耕农户的利益。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态度 ORDERED PROBIT 重庆万州
原文传递
花后高温对持绿型小麦叶片衰老及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石慧清 龚月桦 张东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9-778,共10页
试验选用持绿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豫麦66’(‘Ym66’)和‘潍麦8号’(‘Wm8’)为研究材料,以当地生产上起主导作用的冬小麦品种‘小偃22’(‘XY22’)和‘小偃6号’(‘XY6’)为对照。花后用塑料薄膜搭建成增温棚进行高温处理,... 试验选用持绿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豫麦66’(‘Ym66’)和‘潍麦8号’(‘Wm8’)为研究材料,以当地生产上起主导作用的冬小麦品种‘小偃22’(‘XY22’)和‘小偃6号’(‘XY6’)为对照。花后用塑料薄膜搭建成增温棚进行高温处理,测定各品种绿叶数目、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片细胞膜透性,并研究籽粒灌浆成熟期高温对持绿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各品种的绿叶数目和叶绿素含量都减少,MDA含量和膜透性都增加,说明高温加速了小麦叶片衰老。同时,各品种籽粒中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蔗糖合成酶(S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活性都低于正常生长下的籽粒中的酶活性,其中高温对籽粒SS和AGPP活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对籽粒SSS活性的影响显著(p=0.015)。品种间比较,持绿型小麦在两种处理下,都表现出较多的绿叶数目和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且3种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活性也都高于非持绿型小麦,说明持绿型小麦酶活性受高温抑制程度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品种籽粒SS、AGPP、SSS活性都与籽粒灌浆速率成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5、0.419和0.801)。因而,持绿型小麦不仅具有较好的持绿特性,而且籽粒中与淀粉合成相关的3种酶活性都较高,这有利于其籽粒淀粉的合成,从而增加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籽粒 高温 淀粉合成 持绿 冬小麦
原文传递
我国粮食储藏技术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许高峰 《粮食储藏》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目前,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有不足。从我国粮食生产、购销的新形势和粮食仓储企业的生产作业实际需要出发,分析了目前粮食储藏技术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粮食储藏 问题 对策 气调储粮 绿色储粮
下载PDF
基于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退耕还林政策评价——黄土高原区3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赵敏娟 姚顺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5-141,共7页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农户层面上,以技术效率为标准,对退耕还林政策加以评价。以黄土高原区的陕西省吴起县、定边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为实证案例,论文通过同时估计农户的投入导向的随机距离前沿和技术效率影响模型两个等式,分别测算了2009年吴...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农户层面上,以技术效率为标准,对退耕还林政策加以评价。以黄土高原区的陕西省吴起县、定边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为实证案例,论文通过同时估计农户的投入导向的随机距离前沿和技术效率影响模型两个等式,分别测算了2009年吴起县159户、定边县152户和华池县125户农户退耕还林政策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退耕还林与吴起县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定边县和华池县的样本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退耕还林政策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执行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对定边和华池农户给予额外补贴或者实质性扶持,才可以实现该公共政策均衡私人森林供给和社会森林需求。研究还显示:3县农户生产受到劳动力、资金、土地、固定资产等投入要素的约束;户主的年龄、家庭规模和教育对不同地区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影响;3县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在80%,说明存在减少约20%的成本且不减少产出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技术效率 随机距离前沿 农户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 被引量:20
19
作者 鲁绍伟 李少宁 +2 位作者 刘逸菲 徐晓天 赵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170-6181,共12页
基于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区典型样地调查和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多年以来对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监测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退... 基于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区典型样地调查和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多年以来对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监测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LY/T 2573—2016),分别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六项功能指标,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物质量与价值量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8.92亿元/a,其中以涵养水源(41.15%)、固碳释氧(26.73%)和净化大气环境(17.27%)分项指标的贡献作用较大。比较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行政区间生态效益价值量大小,发现退耕面积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各行政区功能定位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以密云区价值量最大为4.48亿元/a,占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的25.56%。退耕工程区内板栗(29.51%)、仁用杏(13.54%)、核桃(12.57%)所贡献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位列前三。不同林分类型单位面积价值量排序为生态林>生态经济兼用林>鲜果林。因此,建议遵循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分类施策的原则,制定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政策,并根据各行政区生态价值评估结果确定生态补偿额度和补偿年限,为退耕还林分类补偿政策制定、低质低效林分改造和退耕还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体系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功能指标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北京市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分析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晓华 魏天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489-4499,共11页
为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探讨微生物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土壤生态系统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山西吉县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林(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天然次生林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 为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探讨微生物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土壤生态系统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山西吉县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林(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天然次生林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细菌α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功能预测以及土壤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恢复模式共得到25门、66纲、129类、240科、392属、760种和2213 OTUs;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草地>天然次生林>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在门分类水平上,天然次生林和草地与人工林之间群落的相对丰度变化存在差异性,但差异性不显著.α-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和δ-Proteobacteria在天然次生林土壤中的相对丰度要高于其他4种恢复模式,而在草地中的相对丰度最低.在土壤环境因子中TN和pH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较大,优势细菌门类与TN和pH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TN与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pH与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呈显著正相关,与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呈显著负相关,而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与TN和pH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细菌群落主要涉及细胞运动,信号转导机制,氨基酸转运和代谢、辅酶的运输和代谢等24个二级功能,均表现出功能上的丰富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植被恢复的效益评价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并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群落 环境因子 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