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跨区作业的视角 被引量:121
1
作者 伍骏骞 方师乐 +1 位作者 李谷成 徐广彤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57,共14页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并不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纬度作业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溢出效应 农业机械化 跨区作业 粮食产量
原文传递
土地细碎化、耕地地力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江汉平原354个水稻种植户的研究 被引量:77
2
作者 王嫚嫚 刘颖 +1 位作者 蒯昊 周晓时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88-1496,共9页
土地细碎化和耕地地力是影响农业生产及其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江汉平原354个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效率损失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构造了4个不同的模型,探讨了土地细碎化、耕地地力不同组合对粮食生产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 土地细碎化和耕地地力是影响农业生产及其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江汉平原354个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效率损失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构造了4个不同的模型,探讨了土地细碎化、耕地地力不同组合对粮食生产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存在负面影响,对技术非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和农业劳动力投入降低,使资产配置不合理,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耕地地力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过剩的农资投入,未对粮食生产产生正向影响且不利于耕地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鼓励小规模农户释放土地,提高大规模农户经营管理能力,确保生产条件;鼓励和推广新型栽培技术,引导农户合理投入农资,提高生产效率;增强高质量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细碎化 耕地地力 粮食产出 生产效率 江汉平原
原文传递
基于EMD的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68
3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张明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5-751,共7页
论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存在3年和9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并以9年左右的波动为主。从粮食产量波动的趋势量分布来看,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 论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存在3年和9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并以9年左右的波动为主。从粮食产量波动的趋势量分布来看,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粮食增长停滞;在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两个影响因子进行EMD分解时发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是粮食产量3年左右波动的控制因子,而粮食播种面积却是粮食产量9年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对两个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发现,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幅度近年来不断增加,这将给我国已经相当紧张的粮食供需关系带来巨大的隐患。由于3年和9年左右的两个准周期波动在2005~2006年期间都将处于波谷,论文预测2005或2006年的粮食将严重短缺,并且短期内我国粮食产量仍会下降,但是较长期内粮食产量将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波动 经验模态分解 多尺度 本征模函数
下载PDF
谁来养活中国:耕地压力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及解释 被引量:56
4
作者 罗翔 曾菊新 +1 位作者 朱媛媛 张路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16-2226,共11页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与城镇化背景下耕地资源的减少有关。近年来,中外粮食价格"倒挂"引致的粮食进口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未来中国可能发生粮食安全危机的担忧。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国人能否养活自...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与城镇化背景下耕地资源的减少有关。近年来,中外粮食价格"倒挂"引致的粮食进口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未来中国可能发生粮食安全危机的担忧。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国人能否养活自己?借用广泛使用的耕地压力指数,并对其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从人均耕地压力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耕地资源的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显示:修正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显著为负。不仅如此,这种影响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比非粮食主产区更为明显。同时,通过对修正耕地压力指数的时空演变趋势考察后发现,2000-2012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的修正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处于安全压力区并呈下降趋势,表明现阶段耕地资源的减少并没有显著地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从长期看,城镇化与保障粮食安全不仅目标是兼容的,如果农地政策调整得当,中国人不但能够养活自己,还能够为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贡献。为此主要建议:耕地保护要以发挥耕地生产力比较优势为原则;农地政策的调整以农业规模化经营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耕地压力指数 粮食产量 城镇化 粮食安全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黑龙江垦区农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5
作者 叶妍君 齐清文 +1 位作者 姜莉莉 张岸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已由南粮北运转变为北粮南运,东北黑龙江垦区已成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稳定该区域的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该区域粮食种植,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政策,需研究黑... 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已由南粮北运转变为北粮南运,东北黑龙江垦区已成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稳定该区域的粮食产量、可持续发展该区域粮食种植,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政策,需研究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以黑龙江垦区内113个农场为研究对象,选取23个与农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影响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不同因子对农场粮食产量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除了播种面积和耕地面积外,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最显著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大型农机对农场粮食产量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投入,鼓励精准农业种植模式发展,以保证黑龙江垦区的粮食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黑龙江垦区 农业机械化水平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外溢效应 被引量:50
6
作者 刘超 朱满德 陈其兰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1-600,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显著增长,农机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作为一种高效的劳动节约型技术,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推动了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显著增长,农机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作为一种高效的劳动节约型技术,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推动了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使部分区域种植结构呈"趋同化""趋粮化"发展;促进了种粮主体、农机投资和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兼业和转移就业人员等多方式增收。通过农业机械化投资,以投资锁定效应、沉淀成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和粮食规模经营;并以劳动节约、效率提升实现了节本增效,提升了粮食基础竞争力,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机械化的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外溢效应已经深刻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格局。因此,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支持,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生产作业服务予以补贴,不失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可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粮食生产 劳动节约型技术 产出效应 结构效应 外溢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及作物构成分解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刘玉 高秉博 +1 位作者 潘瑜春 郜允兵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09-1720,共12页
理清1980—2010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物贡献及其主要贡献因子,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论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开展1980—2010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及作物构成分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30 a间中国粮食产量... 理清1980—2010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物贡献及其主要贡献因子,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论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开展1980—2010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及作物构成分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30 a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了2.26×108t,粮食播种面积效应和粮食单产效应分别为-0.21×108和2.47×108t;粮食单产水平提升对粮食增加量的贡献值大,但这一贡献效应的增加量在减弱。2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作物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例波动性上升;稻谷单产、小麦单产、玉米单产,以及玉米播种面积的增产效应最为明显,是驱动全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3地区贡献以黑龙江和河南最为突出,累积贡献率约占1/3,省域粮食生产"北进中移"的趋势明显;各省域粮食产量的贡献因素差异显著,大豆、薯类和其他作物对粮食总产量变化的贡献较小。建议实施差别化的粮食生产政策,在继续提高粮食单产的同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作物构成 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单产 LMDI模型
原文传递
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粮食产出的效果评价与政策方向 被引量:43
8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32,共13页
虽然当前我国粮食产出结构性过剩,但是在主动调减粮食种植面积与应对未来消费需求增加的宏观情境下,更需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下滑。农业机械化作为粮食产出的关键影响因子,一直以来倍受关注。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 虽然当前我国粮食产出结构性过剩,但是在主动调减粮食种植面积与应对未来消费需求增加的宏观情境下,更需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下滑。农业机械化作为粮食产出的关键影响因子,一直以来倍受关注。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出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对此,本文基于2003-2008年中国全部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县级层面"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方法,衡量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显示,粮食产出关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弹性为1.28。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含义: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应成为保障粮食产能的一项重要政策抓手,这就需要攻克粮食作物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着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继续推进与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粮食产出 农机购置补贴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1978-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经”关系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刘影 肖池伟 +1 位作者 李鹏 姜鲁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91-1901,共11页
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和CGE等方法,基于全国粮食主产区1978-2013年省域层面粮食产量和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计算改革开放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经济重心、粮食集中度、经济集中度和粮-经耦合系数,并对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 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和CGE等方法,基于全国粮食主产区1978-2013年省域层面粮食产量和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计算改革开放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经济重心、粮食集中度、经济集中度和粮-经耦合系数,并对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粮-经"关系)及其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78年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主产区几何重心的西南侧;主产区粮食重心总体向东北移动,移动幅度较大且不稳定,经济重心总体向主产区西南方向移动,移动缓慢且稳定;1978年粮-经重心相互偏离1.17个纬度,2013年经济重心位于粮食重心的西南方,粮-经重心相互偏离1.51个纬度,粮-经重心南北偏离程度进一步扩大;21978年主产区粮-经关系表现出弱协调性,主产区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其粮食生产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粮食集聚的逆经济性开始显现;2013年主产区粮-经关系以粮食集聚高于经济集聚为主要特征,粮食集聚表现出明显的逆经济性;1978-2013年,主产区粮食与经济相互协调的省域单元个数减少,粮食-经济一致性系数差值明显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生产水平不一致程度呈增强趋势,粮食-经济二者空间不匹配,加剧"产粮大区、经济贫困"的恶性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经济发展 重心 CGE 粮食主产区 中国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胡冰川 吴强 周曙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在对江苏省13个市的粮食生产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土地是影响目前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的缩减,粮食产量有下降的趋势;此外,由... 在对江苏省13个市的粮食生产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土地是影响目前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的缩减,粮食产量有下降的趋势;此外,由于技术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在劳动力投入不断下降条件下的粮食产量上升,但是二者表面上的反向关系不应当被简单理解为劳动力对产出弹性的负作用;在农资投入方面,化肥与农业机械动力的投入对于江苏省粮食生产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影响因素 投入产出
下载PDF
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会玉 张明阳 林振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该文以小波诊断技术为基础,对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5年、13年和25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且特征时间尺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即江... 该文以小波诊断技术为基础,对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5年、13年和25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且特征时间尺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即江苏省的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此外,根据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显著的13年和25年的主要周期,并以25年的周期尤为显著;最后综合3个时间尺度上小波系数的演变趋势发现,无论是大尺度还是小尺度上,在未来几年内,江苏省将走出粮食增产时期,而进入粮食减产时期。同时,该文还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确定了各个影响因子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关联程度和主次地位,以期能为缓解未来几年内江苏省粮食减产情况和保障江苏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粮食产量 多时间尺度 小波诊断 关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和人口密度的中国粮食产量空间化 被引量:33
12
作者 刘忠 李保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I0001,共9页
将统计信息运用到地理-生态过程相关研究中,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生态过程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农业生产统计数据空间化的过程,即是恢复或重构其空间分布特征的一种手段,可以为地理-生态过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该文以人口密度为因变量,以土... 将统计信息运用到地理-生态过程相关研究中,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生态过程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农业生产统计数据空间化的过程,即是恢复或重构其空间分布特征的一种手段,可以为地理-生态过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该文以人口密度为因变量,以土地利用数据为辅助因子,将省区级粮食产量分布到空间网格上,得到了中国2000年粮食产量1km×1km网格图。通过在省级、地市州级和县级尺度上的检验,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粮食产量空间化能够正确地表达粮食产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尤其对于主要粮食产区,具有很高的数据重现精度,可以作为农业区相关研究的数据源。但其数据重现的准确性随着尺度的下降而下降。表明在粒度更细的情况下应该考虑更多的影响粮食产量的因子。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结合更多的因子进行粮食产量的空间化,以提高其数据重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人口 粮食 产量 空间化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态势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杨翠红 林康 +2 位作者 高翔 陈锡康 汪寿阳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8-1098,共11页
民为国本,粮为民本,如何在“十四五”时期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各类潜在风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态势进行展望,并聚焦分析粮食生产的主要风险因素。文章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 民为国本,粮为民本,如何在“十四五”时期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各类潜在风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态势进行展望,并聚焦分析粮食生产的主要风险因素。文章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将平稳发展,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在“十四五”期末有望达到6.9亿吨以上。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主要面临自然资源约束加剧,劳动力约束加大,种子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过度集中,以及重大突发事件频发等潜在风险因素。最后,针对上述风险因素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生产 风险 “十四五”时期
原文传递
基于市域尺度的中国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31
14
作者 赵雪雁 刘江华 +1 位作者 王蓉 王晓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71-1482,共12页
化肥施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导致了生态环境退化,当前亟需辨明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以便为维护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提供有效的对策。以中国336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分析2005-201... 化肥施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导致了生态环境退化,当前亟需辨明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以便为维护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提供有效的对策。以中国336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分析2005-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的时空耦合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1)2005-2015年中国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化肥施用量的区内差异呈"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递减态势;而粮食产量的区域差异总体趋于增大,且呈"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递增态势。(2)化肥施用量增幅大致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增的趋势,而粮食产量增幅呈明显的南北分异特征。(3)从空间分布来看,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以"双高区"为主,胡焕庸线以西地区以"双低区"为主,且"低效施肥区"收缩,"他因素影响区"扩张。(4)期间,粮肥耦合关系以"双增型"为主,其他类型为辅,粮肥耦合关系主要向"双增型"与"他因素影响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施用量 粮食产量 耦合关系 时空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湖南省化肥投入与粮食产出变化对环境成本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赵志坚 胡小娟 +1 位作者 彭翠婷 姚均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07-2012,共6页
文章利用1983—2010年的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对湖南省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运用比较法计算化肥施用量与粮食增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化肥投入以年均3.12%的速度增长,是粮食增速的12倍;... 文章利用1983—2010年的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对湖南省粮食产量与化肥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运用比较法计算化肥施用量与粮食增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化肥投入以年均3.12%的速度增长,是粮食增速的12倍;运用投入产出方法计算出单位面积粮食产出的化肥投入边际效益以年均3.58%的速度降低。同时,文章运用计量模型及借助能值分析理论首次测算湖南省粮食生产使用化肥投入的环境成本,并把它折算成货币价值,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计算粮食的直接生产成本而忽略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损失成本,同时弥补了环境成本货币价值计算的缺失。事实上,这一隐性成本的长期积累已通过环境污染逐渐显现出来,并反作用于湖南省的粮食生产。计算结果显示:粮食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以年均7.13%的速度增长;化肥使用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增加0.139个百分点,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增加1.57个百分点。最后,针对湖南粮食增产化肥投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必须用法律手段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建立国家农田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倡导农业自身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替代性环保农业投入品;政府应在实施粮食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实施环保农业财政补贴政策;把提高化肥利用率作为化肥施用研究的重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出 化肥投入 环境成本
下载PDF
福建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与产量趋势预测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杨月锋 徐学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703,共7页
[目的]深入了解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福建省粮食产量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以2... [目的]深入了解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福建省粮食产量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以2007~2012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为样本,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福建省未来5年(2013~2017年)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快速下降和平稳发展的阶段特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南平、龙岩和三明市一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在确保信息量的基础上,提取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因素和价格政策因素两个主成分;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政策扶持下2013~2017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将呈现小幅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模型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0.87%,预测精度较高.[建议]应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加大粮食扶持政策实施力度,以保持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及提高粮食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影响因素 趋势 主成分分析 GM(1 1)模型 福建省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类型和生产模式演变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政通 姚成胜 梁龙武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7-953,共17页
运用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系数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3种粮食生产区域类型,并揭示其时空演变和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6种粮食生产演变模式,并采用面板二值选择模型研究不同演变模式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 运用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系数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3种粮食生产区域类型,并揭示其时空演变和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6种粮食生产演变模式,并采用面板二值选择模型研究不同演变模式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粮食生产转入区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以及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而粮食生产转出区则主要分布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粮食主产区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型的主要构成,粮食主销区和部分产销平衡区的粮食生产表现为明显衰退演变型;(3)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可以有效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并防止粮食生产衰退演变,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对于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和防止粮食生产的衰退演变收效甚微,而提高化肥施用量、城镇化和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则可以有效防止粮食生产的衰退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生产模式 区域类型 空间转移系数 面板二值选择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粮食产量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政策选择 被引量:23
18
作者 肖国安 王文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0-93,共4页
从1978~200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政府收购价、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等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其中政府收购价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因此,提高粮食产量的根本政策措施就是实行粮食的价格保护,同时还... 从1978~200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政府收购价、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等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其中政府收购价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因此,提高粮食产量的根本政策措施就是实行粮食的价格保护,同时还要实行其他政策措施如保护耕地面积、提高抗灾能力、降低化肥价格、掌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大科技投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影响因素 政策选择 相关分析 政府收购价
下载PDF
1978-2011年宁夏粮食产量重心移动轨迹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24
19
作者 文琦 赵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2,共4页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1978—2011年粮食产量演变节点,运用重心模型方法对宁夏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重心移动轨迹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了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1978—1985年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29.502 km,1985年粮食产量重心...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1978—2011年粮食产量演变节点,运用重心模型方法对宁夏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重心移动轨迹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了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1978—1985年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29.502 km,1985年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1999—2003年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21.006 km,2003—2005年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3.383 km,2005—2011年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9.718 km。总体上,1978—1999年宁夏粮食产量重心向北移动,1999—2003年宁夏粮食产量重心向南回落,2003—2005年宁夏粮食产量重心继续向北移动,2005—2011年宁夏粮食产量重心又向南回落。耕地资源的变化是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客观驱动因素。红寺堡区开发使得北部地区土地资源增加促使宁夏粮食产量重心北移,沿黄城市带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资源,造成粮食产量重心南移。水资源及水利灌溉设施成为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饮食结构变化成为粮食生产重心的主要驱动因素。新技术的应用和农村经济发展变化也是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重心模型 驱动机制 宁夏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基于城镇化率与粮食产量之间协整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倬 简小凤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3年第4期5-8,共4页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城镇化政策,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受到的关注日益提高。利用协整理论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率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一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过程虽然会挤压土地,导致"非农化"、&q...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城镇化政策,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受到的关注日益提高。利用协整理论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率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一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过程虽然会挤压土地,导致"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的出现;但与此同时,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在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在扩大、农业专业化程度在提升、农业集约化生产在增强,使得粮食产量在增加。基于此分析结果,最后提出了城镇化背景下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粮食产量 粮食安全 协整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