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 被引量:48
1
作者 顾万发 汪旭 +6 位作者 胡亚毅 信应君 樊丽君(绘图) 刘坠生(绘图) 党国平(绘图) 郝世华(摄影) 张泰炜(摄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48,F0002,共23页
2013~2020年对双槐树遗址的发掘,遗迹有三道环壕、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建筑群基址、大型版筑遗迹、夯土祭坛、墓葬、灰坑和窑址,遗物有陶器、石器和兽牙器等。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它... 2013~2020年对双槐树遗址的发掘,遗迹有三道环壕、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建筑群基址、大型版筑遗迹、夯土祭坛、墓葬、灰坑和窑址,遗物有陶器、石器和兽牙器等。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它与周边分布的多个遗址共同构成规模巨大的聚落遗址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巩义市 双槐树遗址 三道环壕 聚落遗址 仰韶文化
原文传递
农业结构调整与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以河南省巩义市和鄢陵县为例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二玲 胥亚男 +1 位作者 雍雅君 魏莉霞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8-709,共12页
农业转型升级是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引擎。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国际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本文以两个不同乡村转型道路的典型县域(工业化转型的巩义市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鄢陵县)为例,利用区位熵、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在乡镇... 农业转型升级是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引擎。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国际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本文以两个不同乡村转型道路的典型县域(工业化转型的巩义市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鄢陵县)为例,利用区位熵、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在乡镇尺度深入分析新世纪以来乡村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乡村农业结构调整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乡村景观再造。主要结论为:(1)基于市场需求的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转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农产品提质增效倒逼耕地利用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并引致乡村景观的多功能再造。未来中国农业的转型方向将是规模化大宗农业与专业化精细农业并存;(2)无论是乡镇的非农化转型还是农业现代化转型,均可带来乡镇耕地的规模化、专业化利用以及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并引致乡村的进一步转型。工业转型县农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农业现代化转型县以粮食和特色农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并形成了特色专业村或产业集群;(3)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更加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相匹配,空间配置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专业化 乡村转型 巩义市 鄢陵县 河南省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界面视角的新时期乡村性空间分异机理——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冬 乔家君 马玉玲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5-666,共12页
新时期中国乡村正在经历新一轮剧烈的转型重构过程,而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可视为乡村转型重构过程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由于乡村发展的多元性和外向性特征显著,其发展动力也变得更加多元,因此采用更加综合和系统的空间界面视角探索村域乡... 新时期中国乡村正在经历新一轮剧烈的转型重构过程,而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可视为乡村转型重构过程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由于乡村发展的多元性和外向性特征显著,其发展动力也变得更加多元,因此采用更加综合和系统的空间界面视角探索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可为新时期乡村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村域经济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基础,集成乡村性指数评价、游动分割窗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技术手段,对巩义市村域尺度乡村性空间分异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界面的位置和影响范围进行定量识别与判断,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村域尺度乡村性空间分异机理。结果表明:(1)巩义市空间界面主要分为自然界面、人文界面两大类,其中自然界面又分为地形界面和自然资源界面;人文界面主要由农业生产界面、居住界面、行政界面和交通界面组成。(2)乡村性空间分布呈现较强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呈现出边缘强、中间弱的分布格局。(3)空间界面具有的多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县域要素的空间重组,促使巩义市乡村性空间分异的形成。其中,人文界面中的交通界面、行政界面和居住界面对乡村性空间分异影响较大,而自然界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界面 乡村性 空间分异机理 村域尺度 巩义市 河南省
原文传递
基于多因子分析的村庄布局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道涵 温锋华 陈慧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64-468,共5页
村庄布局优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基于河南省巩义市开展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践案例,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巩义市村庄的发展潜力,结合内生驱动型区域的特点,确立了村庄布... 村庄布局优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基于河南省巩义市开展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践案例,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巩义市村庄的发展潜力,结合内生驱动型区域的特点,确立了村庄布局优化的方案,并讨论了不同类型村庄的未来发展指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应注重村庄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对内生驱动型区域村庄的未来发展指引,宜基于村庄未来发展动力,即城镇带动型村庄和中心村带动型村庄,以巩固和增强区域的内生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村庄 优化布局 内生驱动 河南巩义
下载PDF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仰韶文化中心居址夯土围墙和Ⅰ号瓮城结构发掘简报
5
作者 顾万发 张盼(绘图) +6 位作者 樊丽君(绘图) 党国平(绘图) 郝世华(摄影) 汪旭 信应君 胡亚毅 刘青彬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共16页
巩义双槐树遗址经过近年连续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确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聚落。聚落中心区域有内、中、外三重环壕,内环壕北部发现有排房式大型中心居址区,其南侧偏东位置发现带有错位门道的两道围墙,综合判断是目前... 巩义双槐树遗址经过近年连续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确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聚落。聚落中心区域有内、中、外三重环壕,内环壕北部发现有排房式大型中心居址区,其南侧偏东位置发现带有错位门道的两道围墙,综合判断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具有瓮城结构的重要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巩义 双槐树遗址 瓮城雏形
原文传递
河南巩义抗旱地下水井位确定和钻探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姜月华 李云 +10 位作者 葛伟亚 叶念军 冯小铭 龚建师 周铠锷 侯莉莉 张宝松 赵牧华 朱红兵 仝长水 刘林 《华东地质》 2018年第2期142-150,共9页
应用高密度电法开展河南省巩义市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发现巩义市东南部基岩山区深部含水层的电阻率为低阻,基岩电阻率总体为高阻;西北部松散层的上部黄土电阻率为低阻,下部砂砾石松散含水层电阻率为高阻,从而提出了在该地区应用高密... 应用高密度电法开展河南省巩义市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发现巩义市东南部基岩山区深部含水层的电阻率为低阻,基岩电阻率总体为高阻;西北部松散层的上部黄土电阻率为低阻,下部砂砾石松散含水层电阻率为高阻,从而提出了在该地区应用高密度电法勘查找水的新思路,即"基岩山区高阻中寻找低阻"和"松散层低阻中寻找高阻"。在巩义市打井20口,成井率100%,实践证明该思路是行之有效的。在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中,在快速熟悉区域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多种物探方法(高密度电法、电测深、测井等)相互验证十分重要,可为在应急早期尽快统一认识、确定具体井位和避免打"干眼"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通常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完成应急任务,应根据应急找水任务工作量、应急时间和当地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安排不同的钻探机械和钻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勘查 抗旱 井位确定 方法总结 巩义市 河南
下载PDF
豫西巩义市涉村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石综合利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武 梁小山 +1 位作者 胡盛 杨持恒 《矿产与地质》 2022年第3期576-582,606,共8页
豫西龙门—巩义地区是河南省铝土矿主要成矿带之一,其中巩义地区是河南省铝土矿发现最早的地区,也是豫西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浅部露天开采的铝土矿资源量正在逐步减少,因此寻找深部隐伏矿床即煤层下部铝土矿就十分迫切。... 豫西龙门—巩义地区是河南省铝土矿主要成矿带之一,其中巩义地区是河南省铝土矿发现最早的地区,也是豫西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浅部露天开采的铝土矿资源量正在逐步减少,因此寻找深部隐伏矿床即煤层下部铝土矿就十分迫切。通过地质调查、钻探工程、岩矿鉴定等方法,总结了该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铝土矿赋存于上古生界上石炭统本溪组(C_(2)b),为风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属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矿体连续性较好。勘查区共发现23个铝土矿矿体,其中有3个主矿体,为河南省新发现的一超大型铝土矿矿床,矿体以似层状、漏斗状及两者的复合形态为主。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一水硬铝石(含量45%~95%),其次为高岭石、伊利石等(含量4%~25%);含少量菱铁矿、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等,微量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等。铝土矿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l_(2)O_(3)、SiO_(2)、Fe_(2)O_(3)、TiO_(2)、S及Loss(烧失量)等,占总含量的98.06%,其中伴生组分Ga、Li_(2)O含量较高,达到综合利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村铝土矿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伴生组分 本溪组 河南巩义
下载PDF
巩义市汇鑫农业园规划初探
8
作者 张喜娜 杨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309-310,共2页
根据巩义市汇鑫农业园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分析园区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寻园区发展出路,提出规划构想,确定规划总体思想和总体定位,以期对其他农业园规划提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汇鑫农业园 生态农业旅游 规划 河南巩义
下载PDF
巩义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9
9
作者 海贝贝 李小建 许家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57-2269,共13页
综合运用GIS技术、景观指数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0年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构、空间分布、形态结构的演变特征,探索地形因素、区位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发展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快速城镇... 综合运用GIS技术、景观指数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0年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构、空间分布、形态结构的演变特征,探索地形因素、区位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发展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巩义市农村居民点规模扩张明显,集约用地程度较低;居民点斑块形态趋于规则,规划管理效果已开始有初步体现;聚落斑块空间分布聚集特征明显,呈现大斑块低密度分布与小斑块高密度分布格局;但巩义市农村聚落近20年来整体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只是局部集中趋势进一步增加,不仅在平原与丘陵地区具有集中趋势,在其之外的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集中趋势亦较为明显。居住空间格局变化与自然条件有关,但在时间与空间的微观层面上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具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调整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格局 演变 巩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