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天华二胡曲乐音形态分析与探讨(上)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志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52,共8页
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刘天华先生,以其毕生的精力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演奏、教学和研究,通过他成功的创作实践对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珍视、继承... 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刘天华先生,以其毕生的精力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演奏、教学和研究,通过他成功的创作实践对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珍视、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洋音乐,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来融化西洋音乐因素、技法的具体实践,尤其是他的作品乐音形态上体现了哪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具体特点,借鉴运用了哪些西洋音乐的因素和技法,他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化西乐因素、技法在具体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都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文章主要通过对刘天华二胡曲的乐音形态、技法特点、内涵气质的分析探讨,以获得对刘天华二胡艺术更深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二胡艺术 乐音形态 宫调 结构 音调 技法
下载PDF
刘天华二胡曲乐音形态分析与探讨(下) 被引量:9
2
作者 胡志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7,43,共9页
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刘天华先生,以其毕生的精力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演奏、教学和研究,通过他成功的创作实践对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珍视、继承... 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刘天华先生,以其毕生的精力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演奏、教学和研究,通过他成功的创作实践对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珍视、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洋音乐,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来融化西洋音乐因素、技法的具体实践,尤其是他的作品乐音形态上体现了哪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具体特点,借鉴运用了哪些西洋音乐的因素和技法,他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化西乐因素、技法在具体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都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文章主要通过对刘天华二胡曲的乐音形态、技法特点、内涵气质的分析探讨,以获得对刘天华二胡艺术更深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二胡艺术 乐音形态 宫调 结构 音调 技法
下载PDF
唐宋燕乐调命名系统的演变及其原因探析
3
作者 张红梅 《北方音乐》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唐宋燕乐调存在“之调式”“为调式”两种不同的命名系统,正确辨析不同时期的宫调称谓对理解燕乐宫调理论的内涵与本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唐会要》《乐府杂录》《新唐书》等文献中二十八调的称谓表述是统一的“之调式”体系,体现出唐... 唐宋燕乐调存在“之调式”“为调式”两种不同的命名系统,正确辨析不同时期的宫调称谓对理解燕乐宫调理论的内涵与本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唐会要》《乐府杂录》《新唐书》等文献中二十八调的称谓表述是统一的“之调式”体系,体现出唐人对雅、燕两种不同性质音乐的明确区分;《景祐乐髓新经》《梦溪笔谈》《补笔谈》中的二十八调则采用“为调式”命名体系,反映出北宋时期燕乐二十八调逐渐被纳入雅乐系统,在丰富了雅乐内涵的同时也被雅化改造;南宋复古崇雅意识强烈,遵从儒家正统雅乐制度的同时,深受民间俗乐及唐乐遗音的影响,采用“之调式”称谓体现出南宋雅乐俗化、燕乐雅化的音乐实践与乐调理论的折衷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燕乐调 二十八调 之调式 为调式 宫调
下载PDF
中国当代声乐协奏曲创作及其本土化特征
4
作者 杨正君 朱越文 《北方音乐》 2024年第1期45-53,35,共10页
声乐协奏曲作为人声与器乐相结合的特殊音乐体裁,在中国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更有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文章试图通过梳理中国声乐协奏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体裁属性、子体裁类型等创作概况,进而分析归纳出当代中国声乐协奏曲创作... 声乐协奏曲作为人声与器乐相结合的特殊音乐体裁,在中国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更有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文章试图通过梳理中国声乐协奏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体裁属性、子体裁类型等创作概况,进而分析归纳出当代中国声乐协奏曲创作中音乐风格的民族性、人声与乐队协作的中国性、人声的炫技性与叙事性等本土化发展特征,并指出当代中国声乐协奏曲创作的某些局限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体裁 声乐协奏曲 人声与乐队 本土化
下载PDF
腔套布局试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耀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41,共21页
腔套的布局主要体现在宫调、板式与节奏、腔韵与腔音列以及音色等的对比统一之中。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重点阐述腔套的布局,以期说明各种类型的腔套是如何在布局的对比统一中,通过音乐形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各自独特的特点。
关键词 腔套布局 宫调 板式 腔韵 腔音列
下载PDF
例解《敦煌乐谱》乐曲调式 被引量:3
6
作者 庄永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5,共11页
文章通过对《敦煌乐谱》中两首《伊州》曲的对照,将现在乐曲谱面的宫调式转回商调式。通过对日本《三五要录谱》中"壹越调[上]"沙陁调(正宫)的固定调"重乐音阶"谱面,以及将越调曲商调式误判为宫调式的现象发现,由... 文章通过对《敦煌乐谱》中两首《伊州》曲的对照,将现在乐曲谱面的宫调式转回商调式。通过对日本《三五要录谱》中"壹越调[上]"沙陁调(正宫)的固定调"重乐音阶"谱面,以及将越调曲商调式误判为宫调式的现象发现,由于唐时对黄钟宫与后来的正宫这两个相差大二度的乐调(调性、调式)存在有一定的概念障碍,才会产生这种情况。今天所见到的《敦煌乐谱》第二、三组乐曲中,《伊州》曲的有关历史文献明确记载是商调曲,而解译出来的乐谱均落在宫音上构成宫调式,文章对此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乐谱 五弦谱 三五要录谱 壹越调 正宫 越调 固定调 首调 重乐音阶 宫调式 商调式
下载PDF
“折”与宫调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玉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2期34-39,共6页
"折"为宋代词调音乐中重要的概念,在宋代的不少文献中可以寻找到"折"的记载,但其具体含义不尽相同。文章从"宫调转换"层面上,对"折"的产生与使用作了探究,认为"折"的出现与宫调的转... "折"为宋代词调音乐中重要的概念,在宋代的不少文献中可以寻找到"折"的记载,但其具体含义不尽相同。文章从"宫调转换"层面上,对"折"的产生与使用作了探究,认为"折"的出现与宫调的转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调 白石道人歌曲
下载PDF
苦音记谱与调式辨别——从苦音宫调再谈调式辨别问题之一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善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7,共8页
文章从苦音记谱问题切入 ,首先指出了调式与记谱关系上的一种绝对化的认识 ,然后重点剖析了苦音调式辨别的多数论、习惯论 ,揭示了这类观点、方法的盲目性的本质 ,表明了在调式辨别和宫调研究中增强理性自觉。
关键词 苦音 记谱 调式 官调 唱名
下载PDF
关于构建中国音乐基本乐理的几点想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荣坤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文章谈了以下四点:其一,我国传统"宫调"理论,自古以来就比较纷乱繁杂,其中尤其是关于三种传统七声音阶的诠释,基本上都是不确切的,因此决决不应一再因袭旧的误识而继续贻误读者;其二,在对待传统乐学遗产和借鉴西方乐理问题时... 文章谈了以下四点:其一,我国传统"宫调"理论,自古以来就比较纷乱繁杂,其中尤其是关于三种传统七声音阶的诠释,基本上都是不确切的,因此决决不应一再因袭旧的误识而继续贻误读者;其二,在对待传统乐学遗产和借鉴西方乐理问题时,应取客观公允的态度,既反对盲目崇洋,也不应固步自封;其三,在术语改动问题上,宜采取审慎的态度,不应采取崇古复古,为改而改的做法;其四,对编写和出版中国音乐基本乐理教程,应取严肃负责的态度,出版部门应采用"同行三审"制度,把严出版关,广大媒体和评论界应开展和树立良好的批评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乐理 中国乐理 宫调 术语
下载PDF
西安鼓乐宫调问题研究述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晓萍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4,共5页
本文旨在对西安鼓乐宫调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从西安鼓乐“四调”的性质、音阶形态、“以上代勾”问题、“同均三宫”问题、西安鼓乐宫调与其它乐调的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就西安鼓乐宫调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对... 本文旨在对西安鼓乐宫调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从西安鼓乐“四调”的性质、音阶形态、“以上代勾”问题、“同均三宫”问题、西安鼓乐宫调与其它乐调的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就西安鼓乐宫调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对乐种的宫调研究要特别注意从与宫调密切相关的乐器、乐谱、乐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鼓乐 官调 乐种
下载PDF
谈“一均七调”的新观念
11
作者 翁志文 周纯一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为使编钟的演奏合乎礼制、仪式,阶级,以及颗数最少的需要;周纯一由雅乐团音乐的长期实践中,悟出"一均七调"的观念,与林谦三"之、为调式"不同,可解读中国宫调理论的一些争论性问题。作者最初认为,这大概是一种赞成... 为使编钟的演奏合乎礼制、仪式,阶级,以及颗数最少的需要;周纯一由雅乐团音乐的长期实践中,悟出"一均七调"的观念,与林谦三"之、为调式"不同,可解读中国宫调理论的一些争论性问题。作者最初认为,这大概是一种赞成或反对黄翔鹏"同均三宫"的说法;但经研究后,发觉对于宫调理论的认识,能启重新思考之效,或者至少可以因而看懂某些文章。而且,此一观念有可能乃中国古代早已存在的一种音阶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调 编钟 雅乐音阶 《仁智要录》
下载PDF
“铸无射”辨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勤如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61,165,共20页
发生于公元前522年的周景王“铸无射”事件,是中国先秦音乐理论发展史中旧音阶向新音阶衍变的划时代里程碑,关系到包括今人在内的后人如何认识中国音乐从五律向七律跨越、各种调式形态如何在五律六声七声和七律八声九声音列上并存演化,... 发生于公元前522年的周景王“铸无射”事件,是中国先秦音乐理论发展史中旧音阶向新音阶衍变的划时代里程碑,关系到包括今人在内的后人如何认识中国音乐从五律向七律跨越、各种调式形态如何在五律六声七声和七律八声九声音列上并存演化,以及这些调式如何在音乐实践和理论上发展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该文通过源头文献辨析、历史文献讨论、乐学逻辑推证和先秦钟律实证,以两仪五度相生新理论为纲,以“阴变之根”无射宫为突破口逆向解锁,揭示2500年前乐律形态的真貌,并证明以二律下沉为纽带的两仪五度相生商调系、宫调系和角调系音系网是从远古至今中国音体系一脉相承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清音阶 雅燕音阶 新雅乐宫调 二律下沉 两仪五度相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