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帝之死”与黑格尔的“苦恼意识” 被引量:5
1
作者 章忠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4,156,共7页
在尼采宣布"上帝已经死了"之前,黑格尔就已揭示出,在苦恼意识中"上帝本身已经死了"。然而,黑格尔借助于理性自我和解功能,使上帝在"实体即主体"的理性视界中得以新生。黑格尔对苦恼意识的解构与超越,一... 在尼采宣布"上帝已经死了"之前,黑格尔就已揭示出,在苦恼意识中"上帝本身已经死了"。然而,黑格尔借助于理性自我和解功能,使上帝在"实体即主体"的理性视界中得以新生。黑格尔对苦恼意识的解构与超越,一方面彻底改造并超越了以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知性二元论的对立、抽象、片面与虚假性,在绝对唯心论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与神、人与世界的和解;另一方面,黑格尔的超越却因其极端的逻各斯中心论对神性与人性的肢解,其合理性与合法性遭到现当代哲学家的质疑,倍受批驳和抛弃。然而,与他揭示出在苦恼意识中上帝已经死了这一可怕的事实相比,更为可怕的是,黑格尔为上帝的辩护、使上帝复活的劳作,却真的消灭了上帝。这样,黑格尔便与上帝之死,甚至也与后现代性勾连在一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已经死了” 苦恼意识 理性自我和解 后现代性
原文传递
从“上帝死了”到“上帝复活”——尼采“超人”思想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玉斌 刘友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7-41,共5页
尼采在打破苏格拉底以后的西方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的基础上,自信高呼“上帝死了”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宣言,试图摆脱基督教上帝的束缚,关注当下的人的价值,进而凭借自己的权力意志达到“超人”境界。自我超越、向更高方向发展是“超人... 尼采在打破苏格拉底以后的西方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的基础上,自信高呼“上帝死了”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宣言,试图摆脱基督教上帝的束缚,关注当下的人的价值,进而凭借自己的权力意志达到“超人”境界。自我超越、向更高方向发展是“超人”的基本特征,基于对“上帝死了”和“超人”思想的挖掘,能够得出“超人”即“上帝复活”这一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死了 价值重估 权力意志 上帝复活 超人
下载PDF
从“上帝死了”到“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对尼采“虚无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听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7-40,共4页
尼采把虚无主义的诞生归结到其所否定的柏拉图主义虚设的瓦解,也即:上帝死了之后。海德格尔对尼采的研究首先是对于当时对尼采哲学所谓的"虚无主义"问题的批驳与澄清。海氏对于尼采的虚无主义给予了"仍是在传统形而上学... 尼采把虚无主义的诞生归结到其所否定的柏拉图主义虚设的瓦解,也即:上帝死了之后。海德格尔对尼采的研究首先是对于当时对尼采哲学所谓的"虚无主义"问题的批驳与澄清。海氏对于尼采的虚无主义给予了"仍是在传统形而上学遗忘存在之中思考虚无主义"的结论,称尼采只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海氏对尼采之"虚无主义"的深刻误读说明其思想的"形而上学"痕迹及其无视尼采的生命本体论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上帝死了 虚无主义 颠倒的柏拉图主义 生命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尼采论上帝之死的契合与分殊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新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8-25,共8页
上帝之死作为一种哲学事件,并非尼采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传统形而上学延伸的必然后果。海德格尔将尼采对该事件的描述与刻画置于价值论领域,并进一步将其延伸到存在论领域,两者的解读也有契合与分殊之处。尼采和海德格尔均以上帝意指超感... 上帝之死作为一种哲学事件,并非尼采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传统形而上学延伸的必然后果。海德格尔将尼采对该事件的描述与刻画置于价值论领域,并进一步将其延伸到存在论领域,两者的解读也有契合与分殊之处。尼采和海德格尔均以上帝意指超感性世界,并将其与形而上学缠结在一起,因而上帝之死的根源在于形而上学本身。尼采认为,上帝之死是因其面对丑恶之无能、救赎之无望而远离在场;在海德格尔看来,上帝之死是主体世俗性对上帝神圣性的僭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之死 形而上学 权力意志 虚无主义
下载PDF
生命力的张扬——尼采美学的核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向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45-451,共7页
尼采是在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社会特别失望之后,以价值重估的否定现实社会的态度,用权力意志去否定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道德,以至亵渎宗教的神圣,张扬人的战斗的生命力,并以此作为他对待美与艺术的核心思想。他与叔本华先后从对现实失望的... 尼采是在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社会特别失望之后,以价值重估的否定现实社会的态度,用权力意志去否定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道德,以至亵渎宗教的神圣,张扬人的战斗的生命力,并以此作为他对待美与艺术的核心思想。他与叔本华先后从对现实失望的同一起点上出发,他用的却是反悲观主义的进取态度,但殊途同归于以个人意志去反抗现实的失败,他的思想价值在于提供了向陈腐世界进行生命抗争的起点,但后代接受者走向的道路却多有不同。尼采的书可以成为各路不同抗争者的启示录,上帝死了,作为死去的哲人,他却在"死后出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意志 生命力 人生艺术化 上帝死了 价值重估
下载PDF
对尼采“上帝之死”的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亚玲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8期59-61,共3页
"上帝死了!"尼采这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宣告对整个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而言,可谓晴天霹雳。"上帝之死"完成了立足于存在者角度的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揭露了西方哲学虚无主义的本真面目,崩解了上帝全知全智全能的最高价... "上帝死了!"尼采这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宣告对整个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而言,可谓晴天霹雳。"上帝之死"完成了立足于存在者角度的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揭露了西方哲学虚无主义的本真面目,崩解了上帝全知全智全能的最高价值体系,重估了一切的、固有的、历史的价值,解构了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理性,解放了人类生命的强力意志,终结了基督教之上帝至善的伦理道德。要理解"上帝之死"的真正内涵,就需要从历史背景、内蕴涵义、死亡方式、死亡原因及影响等多方面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死了 虚无主义 形而上学
下载PDF
“上帝死了”与“西风东渐”——中西现代绘画说略
7
作者 胡健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4期21-24,共4页
随着"上帝死了",西方绘画讲究的焦点和透视的"基点"也"死了",出现了反传统的现代绘画。西方现代绘画不再追求客观模仿的逼真之美,而追求内心真实的表现,具有先锋性、内心性、费解性的审美特征。西方现代... 随着"上帝死了",西方绘画讲究的焦点和透视的"基点"也"死了",出现了反传统的现代绘画。西方现代绘画不再追求客观模仿的逼真之美,而追求内心真实的表现,具有先锋性、内心性、费解性的审美特征。西方现代绘画是"天才"的艺术,是对现实的审美否定。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的现代绘画(中国画)也出现了新的面貌,艺术家或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或接受西方写实艺术的影响进行创新,或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死了" "西风东渐" 西方现代绘画中国现代绘画
下载PDF
爱米丽怪异生活的本源——上帝死后的困惑
8
作者 廖新丽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74-78,共5页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怪异行为,历来都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尝试应用Oaklander对尼采价值观(上帝死了)的解读去探索爱米丽小姐的悲剧命运,寻找她怪异生活的本源。通过分析她的客观价值、客观价值被打破之后做出的自由选择及...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怪异行为,历来都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尝试应用Oaklander对尼采价值观(上帝死了)的解读去探索爱米丽小姐的悲剧命运,寻找她怪异生活的本源。通过分析她的客观价值、客观价值被打破之后做出的自由选择及做了自由选择后产生的困惑和矛盾,得出爱米丽怪异的生活是因她打破了一切束缚自己的客观价值之后产生的矛盾心理导致的,即由上帝死后的困惑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怪异生活 上帝死了 客观价值 自由选择 困惑
下载PDF
黑格尔论神性生活的现代处境——以《精神现象学》为中心
9
作者 庄振华 《哲学门》 CSSCI 2018年第2期69-83,共15页
《精神现象学》对哀怨意识的分析表明,基督徒对彼岸天国的盼望受到“上帝死了”这种意识的支配,会在内外两方面导致意识的撕裂;该书对中世纪的教化和启蒙的信仰批判的考察让我们看到,信仰从来不能独善其身,它总是被它的对手改造了,信仰... 《精神现象学》对哀怨意识的分析表明,基督徒对彼岸天国的盼望受到“上帝死了”这种意识的支配,会在内外两方面导致意识的撕裂;该书对中世纪的教化和启蒙的信仰批判的考察让我们看到,信仰从来不能独善其身,它总是被它的对手改造了,信仰在现代早期甚至成了启蒙的一种变体形式;“宗教”章认为,作为把握真理的一种方式,宗教始终无法摆脱“表象”这种方式的局限,宗教必须以哲学为归宿,否则它是没有出路的。黑格尔在意识体验、文化世界、世界的统一性这三个层面上的宗教思想或许不无可商榷之处,但作为对宗教的现代处境的警示,却不失其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宗教 上帝死了 表象
原文传递
与魔鬼同盟——法斯宾德的电影与人生
10
作者 刘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年第4期12-15,20,共5页
本文梳理了德国新电影代表作者之一的法斯宾德的电影作品和他的个人经历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存在主义在法斯宾德人生及艺术创作中的影响。认为无论读解法斯宾德的电影,还是考察其作品在电影史上的价值,不仅需要将其人生与作品作为一... 本文梳理了德国新电影代表作者之一的法斯宾德的电影作品和他的个人经历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存在主义在法斯宾德人生及艺术创作中的影响。认为无论读解法斯宾德的电影,还是考察其作品在电影史上的价值,不仅需要将其人生与作品作为一个整体,还必须重视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最流行的哲学思潮———存在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 存在主义 上帝死了 存在先于本质 他人即地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