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抑制的认知神经基础:基于两种行为抑制任务范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敏 邓赐平 +1 位作者 孙志凤 李其维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0-1122,共3页
Go/no go任务与stop signal任务是行为抑制研究中两个常用的任务。本文从任务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各自的理论基础以及任务操作所激活的大脑神经网络这三个方面对这两个任务进行比较,阐明这两个任务涉及的是两种类型的行为抑制:优势反应抑... Go/no go任务与stop signal任务是行为抑制研究中两个常用的任务。本文从任务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各自的理论基础以及任务操作所激活的大脑神经网络这三个方面对这两个任务进行比较,阐明这两个任务涉及的是两种类型的行为抑制:优势反应抑制与反应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抑制 认知神经 go/no go任务 STOP signal任务
下载PDF
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抑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庆久 钱英 +2 位作者 帅澜 丰雷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临床症状、不同维度(操作性神经心理测查和生态学)抑制功能的影响以及临床症状改善与不同维度抑制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对... 目的:探讨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临床症状、不同维度(操作性神经心理测查和生态学)抑制功能的影响以及临床症状改善与不同维度抑制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28名ADHD患者[年龄(10.8±1.8)岁],使用哌甲酯控释剂(18~54mg/d)治疗4~6周,以ADHD症状评定问卷(父母问卷)为主要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自编的计算机版本的Go/No Go任务评定ADHD患者操作性神经心理测查的抑制功能,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中的抑制因子得分评价ADHD患者生态学抑制功能的情况。结果:经哌甲酯控释剂治疗后,ADHD患者临床症状的总分[(32.8±9.2)vs.(20.7±11.9)],注意缺陷[(18.6±4.1)vs.(11.5±6.1)]及多动冲动评分[(14.2±6.6)vs.(9.1±6.6)]、Go/No Go任务虚报数[(22.0±10.9)vs.(14.8±10.4)],以及BRIEF量表中抑制因子的得分[(2.0±0.5)vs.(1.7±0.4)]较服药前均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DHD注意缺陷分的改善率与Go/No Go任务虚报数的改善率呈正相关(r=0.42,P<0.05),多动冲动症状的改善率与BRIEF量表中抑制因子的改善率呈正相关(r=0.50,P<0.01)。结论:哌甲酯控释剂能有效地改善ADH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同维度的抑制功能。BRIEF量表中抑制因子得分的改善与ADHD多动冲动症状的改善相关,操作性神经心理测查的执行功能测定是对临床实践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哌甲酯控释剂 抑制功能 go/no go任务 自身对照研究
下载PDF
基于ERP的抑制控制实验范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晨 王宇 +4 位作者 钟闰清 林盘 蓝文威 高军峰 王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7-871,890,共6页
目的:通过对Flanker和Go/No go两种抑制控制实验范式的脑电信号对比性分析,揭示抑制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抑制控制实验范式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96名被试完成Flanker(干扰抑制)、Go/No go(反应抑制)任务。结果:两种实验范式在... 目的:通过对Flanker和Go/No go两种抑制控制实验范式的脑电信号对比性分析,揭示抑制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抑制控制实验范式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96名被试完成Flanker(干扰抑制)、Go/No go(反应抑制)任务。结果:两种实验范式在冲突条件下的错误率均大于无冲突条件下的错误率,且冲突条件比无冲突条件产生了更大的N200波幅。两种任务对比发现:反应抑制范式比干扰抑制范式产生更大的N200波幅,N200的潜伏期更晚,且脑地形图分布存在差异:Go/No go范式主要激活额中央区,而Flanker范式激活前额区与额中央区。结论:反应抑制和干扰抑制范式均具有有效性,但与干扰抑制相比,反应抑制需要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干扰抑制可能主要涉及早期感知加工阶段,而反应抑制涉及后期加工阶段对运动反应的调整或抑制,因此在对病理人群进行抑制控制研究时,应当结合疾病特异性选用不同抑制类型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控制 Flanker任务 go/no go任务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恒河猴视觉分辨的反应抑制任务的行为训练及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敏 沈政 黎海蒂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1年第5期503-504,共2页
目的 训练恒河猴学习视觉分辨的 go/nogo任务 (反应抑制任务的一种 ) ,以便进行认知神经科学、心理药理学、精神病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 训练恒河猴一手不动 ,另一只手按压微动开关启动训练 ,并对屏幕上呈现的“□”做持续按压开关 1... 目的 训练恒河猴学习视觉分辨的 go/nogo任务 (反应抑制任务的一种 ) ,以便进行认知神经科学、心理药理学、精神病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 训练恒河猴一手不动 ,另一只手按压微动开关启动训练 ,并对屏幕上呈现的“□”做持续按压开关 1s的反应 ,对“△”做松开开关的反应。应用该方法对两只恒河猴分三步进行训练 (nogo反应训练、go反应训练和 go/nogo反应训练 )。 结果 经过 30天左右的训练 ,两只猴正确反应率均可达 85 %以上 ,go反应的反应时为 0 .3~ 0 .6秒。 结论 此行为训练的方法简单、易行 ,是一种较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反应抑制 go/no go task 行为
下载PDF
视觉分辨的Go/No-Go任务行为训练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
5
作者 赵邦云 黎海蒂 +1 位作者 李希成 高恩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 研制视觉分辨的Go No Go任务行为训练自动控制系统 ,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心理物理学、精神科学等实验研究。方法 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 ,利用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开发软件VisualC + + 6.0作为本... 目的 研制视觉分辨的Go No Go任务行为训练自动控制系统 ,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心理物理学、精神科学等实验研究。方法 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 ,利用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开发软件VisualC + + 6.0作为本系统开发软件。在硬件设计中 ,引进电磁兼容技术 ,使系统性能更加稳定。结果 本系统能精确地自动控制灵长类动物完成Go No Go任务行为训练实验的全过程。结论 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人机界面友好 ,操作简便 ;利用传感器检测动物行为活动 ,判断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制 传感器 go/no-go任务 自动控制 视觉
下载PDF
中国文化中自尊结构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耿晓伟 郑全全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9-382,共4页
本研究同时运用外显的自陈式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及Go/No -go联想任务(GNAT)来研究中国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结果表明:(1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Go/No -go联想任务来测量内隐自尊是敏感的;(2 )中国文化中自尊是一个双重的结构... 本研究同时运用外显的自陈式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及Go/No -go联想任务(GNAT)来研究中国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结果表明:(1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Go/No -go联想任务来测量内隐自尊是敏感的;(2 )中国文化中自尊是一个双重的结构:包括一个内隐的成分和一个外显的成分。(3)自尊在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社会认知研究 结构 内隐联想测验 中国大学生 内隐自尊 性别差异 外显 运用 成分
下载PDF
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基于具身认知观的理解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丽 陈雪梅 +1 位作者 王琦 李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09-1317,共9页
目前SNARC效应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较少有研究考察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研究以127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奇偶判断任务、Go/No-go任务以及合作情境下的Go/No-go任务依次展开了三个研究,拟揭示身体形... 目前SNARC效应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较少有研究考察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研究以127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奇偶判断任务、Go/No-go任务以及合作情境下的Go/No-go任务依次展开了三个研究,拟揭示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双手完成奇偶判断任务,结果出现了经典的SNARC效应。实验二要求被试完成Go/No-go任务,并让被试单手(左手或右手)对奇数或偶数进行反应,结果SNARC效应没有出现,这表明认知主体的身体形式对SNARC效应产生了影响。实验三要求被试合作完成Go/No-go任务,该实验按照被试所坐的位置(左边和右边)和反应手(左手和右手),设计了四个条件,结果只有身体位置和反应手完全一致时出现了SNARC效应。以上结果一方面表明了具身认知观的合理性,另外一方面扩展了以往对SNARC效应本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RC效应 具身认知 奇偶判断任务 go/no-go任务
下载PDF
网络成瘾患者冲动控制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振和 袁国桢 +2 位作者 姚建军 李翠 程灶火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1-703,共3页
目的 通过对网络成瘾(IAD)个体执行视觉反应/不反应(Go/No-go)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检测,探讨IAD冲动控制功能缺陷的发生机制.方法 符合修订的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IAD标准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与研究组匹配性别、年龄... 目的 通过对网络成瘾(IAD)个体执行视觉反应/不反应(Go/No-go)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检测,探讨IAD冲动控制功能缺陷的发生机制.方法 符合修订的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IAD标准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与研究组匹配性别、年龄的2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Go/No-go任务刺激由8个不同的双数字组成.刺激反应时间1000ms,刺激间隔1500ms.记录被试者执行任务时的脑电图.Barratt-11冲动性量表(BIS-11)评估被试者冲动性.应用BESA 5.2.0软件离线分析No-go刺激的N2波幅.结果 IAD组BIS-11总分、注意因子分、运动因子分[分别为(77.32±7.53)分,(32.04±2.34)分,(23.31±2.9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79±5.73)分,(30.27±1.85)分,(22.05±2.20)分](P<0.05),2组计划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D组错误率(0.042±0.007)明显高于对照组(0.015±0.006),而正确率(0.902±0.003)明显低于对照组(0.914±0.003)(均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No-go刺激的ERP N2波幅在组间、前额电极位点以及组间×前额电极位点显示主效应(组间:F=3953,df=1,P=0.000;前额电极位点:F=541,df=9,P=0.000,组间×前额电极位点:F=306,df=9,P=0.000);组间、头皮中心电极位点以及组间×头皮中心电极位点显示主效应(组间:F=9074,df=1,P=0.000;前额电极位点:F=163,df=9,P=0.000,组间×前额电极位点:F=73,df=9,P=0.000);IAD N2波幅比对照组低.结论 IAD具有冲动控制障碍谱系的神经心理与ERP的特征,支持IAD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或与之相关疾病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应/不反应任务 冲动性 事件相关电位 网络成瘾
原文传递
内、外群体态度与士兵内隐集体自尊效应 被引量:7
9
作者 钟毅平 王伟宇 +1 位作者 周海波 童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9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考察士兵针对内群体与外群体的评价性态度,验证是否存在内隐集体自尊效应。方法:通过Go/No-go联想测验(Go/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收集被试的行为数据(即d’和反应时),考查"部队群体-积极"与"非部队群体-积极... 目的:考察士兵针对内群体与外群体的评价性态度,验证是否存在内隐集体自尊效应。方法:通过Go/No-go联想测验(Go/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收集被试的行为数据(即d’和反应时),考查"部队群体-积极"与"非部队群体-积极"、"部队群体-消极"以及"非部队群体-消极"之间的d’和反应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GNAT感受性指标上,任务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3,117)=20.15,P<0.01。反应时指标上,任务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3,117)=19.70,P<0.01。"非部队群体—积极"与"非部队群体—消极"之间的感受性指标与反应时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士兵群体中存在内隐集体自尊效应,内隐集体自尊并不是以贬低外群体为条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集体自尊 内群体态度 外群体态度 go/nogo联想测验
原文传递
集中内观疗法对酒依赖患者内隐认知偏倚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文 江晨光 +2 位作者 周振和 赵幸福 苏旭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5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go/no-go内隐关联试验(GNAT)评价集中内观疗法对酒依赖患者内隐认知偏倚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符合酒精依赖诊断标准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与研究组性别、... 目的探讨go/no-go内隐关联试验(GNAT)评价集中内观疗法对酒依赖患者内隐认知偏倚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符合酒精依赖诊断标准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与研究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2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予集中内观治疗4周。采用GNAT对治疗前后两组刺激的正确率、反应时及错误率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试验1与试验2中,对照组治疗前后反应时、正确率以及错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1研究组反应时短于对照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而错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研究组反应时长于对照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而错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试验1反应时长于治疗前,正确率低于治疗前,而错误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2反应时长于治疗前,正确率高于治疗前,而错误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集中内观疗法能够改善酒依赖患者内隐认知偏倚,对预防复饮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no-go内隐关联试验 内隐认知 集中内观疗法 酒依赖
下载PDF
士兵内隐集体自尊的ERP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伟宇 钟毅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0年第5期604-606,603,共4页
目的:验证士兵内隐集体自尊效应,探讨其脑机制。方法:通过Go/No-go联想测验任务(Go/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测量士兵被试在"集体自我+积极"与"集体自我+消极"两种任务条件下的感受性指标(d’)和反应时,同时... 目的:验证士兵内隐集体自尊效应,探讨其脑机制。方法:通过Go/No-go联想测验任务(Go/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测量士兵被试在"集体自我+积极"与"集体自我+消极"两种任务条件下的感受性指标(d’)和反应时,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数据。结果:GNAT感受性指标上,任务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15)=12.25,P=0.003;GNAT的反应时指标上,任务条件主效应显著,F(1,15)=8.557,P=0.010。P300潜伏期上,任务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15)=10.752,P=0.005;P300振幅上,任务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15)=24.636,P=0.000。结论:士兵内隐集体自尊效应基于对"集体自我+积极"信息的深度加工,是多脑区参与的同步系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集体自尊 集体自我概念 事件相关电位(ERP) go/no-go联想测验任务
原文传递
内隐权力刻板印象:基于IAT和GNAT的测量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珊明 钟毅平 罗伏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59,96,共5页
目的:探讨权力刻板印象是否在内隐层面存在。方法:实验1采用IAT对70名成人被试进行测验,实验2采用GNAT对66名成人被试进行测验。结果:1在IAT中,被试的相容反应时显著短于不相容反应时,D值显著大于0;2在GNAT中,被试在"高权力概念+... 目的:探讨权力刻板印象是否在内隐层面存在。方法:实验1采用IAT对70名成人被试进行测验,实验2采用GNAT对66名成人被试进行测验。结果:1在IAT中,被试的相容反应时显著短于不相容反应时,D值显著大于0;2在GNAT中,被试在"高权力概念+高权力属性"和"低权力概念+低权力属性"任务条件下的d’均显著高于被试在"高权力概念+低权力属性"和"低权力概念+高权力属性"任务条件下的d’。结论:权力刻板印象在内隐层面是存在的,人们更倾向于将高权力者与高能力、低热情联系在一起,而将低权力者与低能力、高热情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权力刻板印象 IAT GNAT
原文传递
内隐联结测验下单纯呈现效应与积极情感的产生 被引量:6
13
作者 侯舒艨 周蔚 +1 位作者 郭小迪 周仁来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08-1111,共4页
该研究以汉语双字词为刺激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检验了标准的GNAT内隐联结测验范式的有效性,实验一发现,积极名词与正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与负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实验二发现,用在标准的单纯重复呈现范式中重复呈现过... 该研究以汉语双字词为刺激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检验了标准的GNAT内隐联结测验范式的有效性,实验一发现,积极名词与正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与负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实验二发现,用在标准的单纯重复呈现范式中重复呈现过的中性名词,替换标准GNAT内隐联结测验范式中的积极名词,再次进行标准的GNAT内隐联结测验,观察到了重复呈现的中性名词与正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与负性形容词联结的反应时,表明被试将重复呈现过的中性刺激与积极刺激联系比与消极刺激的联系更紧密。实验三发现,同样是这些中性名词,当没有被重复呈现时,在GNAT内隐联结测验中与积极形容词和消极形容词的联结的反应时之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刺激的重复呈现会导致偏好的产生,使其能够起到积极刺激的作用。该研究认为,刺激的重复呈现,可能是积极情感产生的一个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呈现效应 积极情感 GNAT 内隐联结测验
下载PDF
延缓go/no-go任务操作中猴尾核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变化的微透析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萍波 李葆明 +1 位作者 叶惟泠 梅镇彤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本研究将脑内在体(invivo)微透析采样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法相结合,监测了猕猴(Macacamulatta)在履行一种延缓go/no-go任务中其屋核内的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在这种行为任务操作中,猴必须根据记忆中保持的暗示... 本研究将脑内在体(invivo)微透析采样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法相结合,监测了猕猴(Macacamulatta)在履行一种延缓go/no-go任务中其屋核内的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在这种行为任务操作中,猴必须根据记忆中保持的暗示信号的位置来发动(go)或抑制(no-go)随后的运动反应,因此具有短时工作记忆性质。我们发现,在这种行为任务操作过程中,猴尾核透析液中的Glu和Asp水平较操作前基础水平分别降低(31.68±3.85)%(n=10)和(26.25±5.95)%(n=10),具有极显著的统计意义(Glu:t9=6.51,P〈0.001;Asp:t9=3.39,P<0.01)。同时,透析液中的Gln和Asn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相反,在没有延缓期的go/no-go任务和单纯的延缓go任务操作过程中,尾核透析液中Glu,Asp,Gln和Asn的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这一结果提示,尾核内的兴奋性氨基酸递质传递参与延缓go/no-go任务的操作过程,为尾核内谷氨酸能传递参与运动工作记忆调控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核 延缓行为任务 兴奋性氨基酸 微透析 猕猴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对网络游戏障碍患者内隐认知偏倚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建军 周振和 唐步春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网络游戏障碍患者内隐认知偏倚的影响。方法:入组网络游戏障碍患者29例(研究组)与健康对照者30名(对照组)。对研究组进行CBT,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应用网络游戏信息相关的图片对患者进行反应/不反应Go/No-go...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网络游戏障碍患者内隐认知偏倚的影响。方法:入组网络游戏障碍患者29例(研究组)与健康对照者30名(对照组)。对研究组进行CBT,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应用网络游戏信息相关的图片对患者进行反应/不反应Go/No-go内隐关联试验(GNAT),包括正向试验与反向试验,观察指标为Go刺激的正确率、反应时及No-go刺激的错误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正向试验反应时及正确率低于治疗前,错误率高于治疗前(t=1.879,1.908,2.431;P均<0.05);反向试验的反应时长于治疗前,正确率高于治疗前,错误率低于治疗前(t=2.117,2.453,1.112;P均<0.05)。正、反向试验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BT能够改善网络游戏障碍患者的内隐认知偏倚,具有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内隐关联试验 内隐认知
下载PDF
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内隐和外显自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淳 陶冶 诸莹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9年第9期91-99,共9页
为全面了解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自尊状况,本研究对实验方法--Go/No-go联想任务进行改良以探究其内隐自尊水平,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测量其外显自尊,并以普通儿童的表现为对照。结果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存在内隐自尊效应,即他们的认知图... 为全面了解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自尊状况,本研究对实验方法--Go/No-go联想任务进行改良以探究其内隐自尊水平,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测量其外显自尊,并以普通儿童的表现为对照。结果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存在内隐自尊效应,即他们的认知图式中存在积极的内隐自我态度,然而其内隐自尊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在外显自尊上,智力障碍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没有发现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内隐和外显自尊上的相关性。这表明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低水平的认知能力和所处环境对自尊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教育者应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障碍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go/no-go联想任务
下载PDF
哌甲酯调节正常成年人大脑对go/no-go任务的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翌超 张德玄 +4 位作者 华建明 刘微波 蒋飚 王继跃 祝一虹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被试服用哌甲酯与安慰剂后执行go/no-go任务时脑区激活的差异,探明5-羟色胺(5-HT)系统在哌甲酯调节动作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药物(哌甲酯,安慰剂)和任务(go组块,nogo组块)两因素被试内设计.18名男性健康大学生志愿...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被试服用哌甲酯与安慰剂后执行go/no-go任务时脑区激活的差异,探明5-羟色胺(5-HT)系统在哌甲酯调节动作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药物(哌甲酯,安慰剂)和任务(go组块,nogo组块)两因素被试内设计.18名男性健康大学生志愿者,服用哌甲酯(20 mg)或安慰剂(维生素B6 20 mg)后,分别在进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的同时执行组块设计的go/no-go任务.结果 哌甲酯可减少眶-前额皮质的激活程度,增加小脑、海马的激活.任务主效应主要体现在与运动有关的脑区,如运动区、丘脑、壳核等.同时,哌甲酯可增强中缝核在抑制任务时的反应,与之有相同激活模式的还有苍白球及左侧小脑.激活阈限均为P<0.01,未校正,连续体素>20个.结论 哌甲酯可能通过5-HT系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醋甲酯 磁共振成像 go/nogo任务
原文传递
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
18
作者 陈祥龙 朱妍 +2 位作者 吴迪 孙科伟 肖玮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设计一款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并评估其训练效果。方法开发以经典Go/No-go任务为核心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3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采用游戏化任务训练3周,对... 目的设计一款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并评估其训练效果。方法开发以经典Go/No-go任务为核心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3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采用游戏化任务训练3周,对照组完成相同时间的阅读训练。评估实验组在游戏化Go/No-go任务上的训练效应,以及两组被试在经典Go/No-go任务中的表现和Stroop任务上的迁移效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实验组在游戏化Go/No-go任务中产生显著的训练效应[No-go正确率:F(1,17)=14.949,P=0.001,η^(2)=0.468]。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表明实验组在经典Go/No-go任务上的成绩得到提升[No-go正确率:F(1,34)=6.843,P=0.013,η^(2)=0.168],在Stroop任务中产生迁移效应[实验组冲突效应:F(1,34)=9.146,P=0.005,η^(2)=0.212和冲突得分:F(1,34)=5.315,P=0.027,η^(2)=0.135后测较前测显著降低]。结论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控制训练 手机应用程序 游戏化 go/no-go任务 STROOP任务
下载PDF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及Go/NoGo任务下的事件相关电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甄莉丽 邹凯 彭光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及Go/NoGo任务下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共随机选取年龄在18~65岁之间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研...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及Go/NoGo任务下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共随机选取年龄在18~65岁之间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研究组相匹配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予以威斯康星卡片测验( WCST )及Go/NoGo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 ERPs)检测,并将结果加以分析。结果两组之间比较,研究组各电极位点的P3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8.01,P<0.01或<0.05);研究组WCST测验的正确应答数及概念化水平百分数项目的分值低于对照组,而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持续性错误数及持续性错误的百分数项目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4.77,P<0.05或<0.01);两组之间的其余WCST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1.55,P>0.05)。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go nogo任务 执行功能
下载PDF
THE ROLE OF FRONTAL NEURONS IN PAIN AND ACUPUNCTURE ANALGESIA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觐龙 韩湘文 宿双宁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0年第8期938-945,共8页
To study the role of frontal neurons in pain and acupuncture analgesia,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4 monkeys (Macaca mulatta) during performing two tasks, the Heat Discrimination Response GO/NO-GO Task (Task Ⅰ) ... To study the role of frontal neurons in pain and acupuncture analgesia,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4 monkeys (Macaca mulatta) during performing two tasks, the Heat Discrimination Response GO/NO-GO Task (Task Ⅰ) and the Heat Delayed Discrimination GO/NO-GO Task (Task Ⅱ). After a criterion of 90% of correct performances over three successive days had been reached, activity of single neurons was recorded from the frontal cortex. Of 276 Task Ⅰ-related neurons, 211 responded to noxious and/or innocuous heat stimuli. Of 73 Task Ⅱ-related neurons, 59 responded to noxious and/or innocuous heat stimuli. During acupuncture, the nociceptive reaction time for lever release to avoid painful stimuli was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correct performances was lowered, and the neuronal responses to noxious and/or innocuous stimuli were suppressed. These neuron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a circumscribed area medial to the superior ramus of the arcuate sulcus in frontal cortex, including the prefrontal and premotor areas. It is suggested that neurons in this area may be related to the discrimination of noxious and innocuous stimuli. The snppression of the activity of these neurons during acupuncture may be involved in the whol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o facilitate the production of analg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KEY FRONTAL CORTEX single NEURONAL activity diserimination go/no-go task PAIN acupun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