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幼苗叶绿体保护系统对干旱的反应 被引量:21
1
作者 卢少云 郭振飞 +3 位作者 彭新湘 李宝盛 李明启 黎用朝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7-52,共6页
干旱条件下水稻耐旱品种湘中籼2号比不耐旱品种湘早籼12号具有较低的质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表明耐旱品种受伤害较轻,两个品种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均降低,但耐旱品种降低较少。耐旱品种的谷胱甘... 干旱条件下水稻耐旱品种湘中籼2号比不耐旱品种湘早籼12号具有较低的质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表明耐旱品种受伤害较轻,两个品种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均降低,但耐旱品种降低较少。耐旱品种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干旱初期提高,不耐旱品种的则变化不大。0.01mmol/L的百草枯和0.1mmol/L的H2O2亦能诱导耐旱品种的GR活性,但对不耐旱品种的GR活性不受影响,说明可能是干旱诱导的氧化胁迫诱导了GR活性。干旱条件下两品种的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是先升后降,但耐旱品种提高幅度较大。结果表明,耐旱品种的叶绿体保护系统的活性比不耐旱品种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AsA-PoD GR ASA GSH 干旱胁迫
下载PDF
抗旱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对外源H_2O_2的响应 被引量:21
2
作者 许长成 邹琦 +2 位作者 樊继莲 赵世杰 孟庆伟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6年第1期13-18,共6页
两个品种的大豆叶圆片经10-4mol/L和10-3mol/L的H2O2处理12h后,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明显增加,但10-2mol/L的H2O2处理却使这些酶活性降... 两个品种的大豆叶圆片经10-4mol/L和10-3mol/L的H2O2处理12h后,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明显增加,但10-2mol/L的H2O2处理却使这些酶活性降低。抗旱性较强的大豆品种小粒豆1号较抗旱性较弱的鲁豆4号能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高的SOD、CAT及GR活性,对H2O2的抗性较强。50μmol/L的亚胺环已酮(CHM)能消除H2O2对SOD、CAT与GR活性的刺激作用,而同样浓度的放线菌素D(AMD)则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过氧化氢 抗旱性
下载PDF
巯基参与胃粘膜防御机制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铁 张席锦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71-577,共7页
本工作研究了胃粘膜非蛋白质巯基物质(NPSH)在粘膜防御功能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酸性乙醇灌胃或冷冻加束缚应激引起大鼠胃粘膜 NPSH 含量显著下降;补充含-SH 的化合物半胱胺或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防止酸性乙醇引起的胃粘膜损伤;在酸性乙醇... 本工作研究了胃粘膜非蛋白质巯基物质(NPSH)在粘膜防御功能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酸性乙醇灌胃或冷冻加束缚应激引起大鼠胃粘膜 NPSH 含量显著下降;补充含-SH 的化合物半胱胺或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防止酸性乙醇引起的胃粘膜损伤;在酸性乙醇灌胃或应激后,胃粘膜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明显降低,并与 NPSH 含量的下降在时间上一致;丙二醛含量在酸性乙醇灌胃后显著升高,自由基清除剂二甲亚砜可减轻胃粘膜损伤。上述结果提示,胃粘膜NPSH 可能通过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参与粘膜的局部防御机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下降和自由基生成增加所导致的粘膜 NPSH 含量下降可能是损伤发生过程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损伤 巯基
下载PDF
植物谷胱甘肽还原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被引量:30
4
作者 林源秀 顾欣昕 汤浩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4-542,共9页
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EC 1.6.4.2)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类,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aized glutathione disulfide,GSSG)还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从而为活性氧(reac... 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EC 1.6.4.2)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类,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aized glutathione disulfide,GSSG)还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从而为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清除提供还原力,保护植物免受伤害.文中主要从Gr基因及其氨基酸序列的比较等方面分析了该酶的生物学特性;又对植物逆境响应,酶基因的缺失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阐释了GR酶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原理、在逆境胁迫中抗逆表达调控途径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了GR酶可能的起源及系统进化过程,为今后该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还原酶 生物学特性 表达调控 进化分析
下载PDF
植物叶绿体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丁顺华 陈珊 卢从明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03-1709,共7页
活性氧(ROS)是植物体内的代谢产物,胁迫会加剧ROS的产生,其过量积累导致细胞活力降低乃至死亡。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是植物体内清除ROS的重要途径。谷胱甘肽还原酶(GR)是这一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氧化态的谷胱甘肽(GSSG)还... 活性氧(ROS)是植物体内的代谢产物,胁迫会加剧ROS的产生,其过量积累导致细胞活力降低乃至死亡。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是植物体内清除ROS的重要途径。谷胱甘肽还原酶(GR)是这一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氧化态的谷胱甘肽(GSSG)还原生成还原态的谷胱甘肽(GSH),维持植物体内的GSH含量和GSH库的氧化还原状态,并清除ROS。本文结合近些年来GR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主要对GR蛋白结构及特性、植物体中的GR编码基因和GR蛋白的亚细胞分布、叶绿体GR与抗逆性、叶绿体GR与生长发育等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植物中叶绿体GR的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谷胱甘肽还原酶 光合作用
原文传递
温度对南极衣藻ICE-L(Chlamydomonas sp.ICE-L)谷胱甘肽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丁燏 缪锦来 +3 位作者 王全富 阚光锋 郑洲 李光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61,共8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包括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南极衣藻ICE-L(Chlamydomonassp.ICE-L)谷胱甘肽(GSH)含量、蛋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同时分析了已适...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包括最适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南极衣藻ICE-L(Chlamydomonassp.ICE-L)谷胱甘肽(GSH)含量、蛋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同时分析了已适应高温(16℃)的衣藻重新适应低温(8℃)时这些指标的变化,以期阐明谷胱甘肽系统与南极冰藻低温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对照组(最适温度8℃)时,蛋白含量降低,而GSH含量、GPx、GST和GR活性上升,已适应高温的衣藻重新适应低温时也出现类似的结果。但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GSH含量、GST和GPx活性下降,而蛋白含量和GR活力有上升的趋势,GR活力增长幅度比低于最适温度时的变化小。由此可见谷胱甘肽系统在南极衣藻低温适应过程中,GSH、GPx、GR、GST与低温适应呈正相关,同时除GR外其他因子与南极衣藻高温适应呈负相关,GSH及其相关酶在南极冰藻低温适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衣藻ICE-L 谷胱甘肽(GSH)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谷胱甘肽还原酶 (GR)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 低温适应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玉米幼苗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郭丽红 陈善娜 龚明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27-30,共4页
本文以玉米品种大黄和晴3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过程中玉米幼苗胚芽鞘的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玉米幼苗分别用700 nmol/L的NaCl及蒸馏水处理(对照)5 d后,发现NaCl处理过的幼苗的存活率比对照低,存活幼苗的生长也受到影... 本文以玉米品种大黄和晴3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过程中玉米幼苗胚芽鞘的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玉米幼苗分别用700 nmol/L的NaCl及蒸馏水处理(对照)5 d后,发现NaCl处理过的幼苗的存活率比对照低,存活幼苗的生长也受到影响,表明此胁迫处理已影响了玉米幼苗的生长,而使存活率降低.在用此胁迫强度的NaCl盐处理的过程中抗氧化酶GR在处理初期活性有所上升,而后期下降,而且NaCl处理过的酶液中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比对照低.以上结果表明,在胁迫初期玉米通过GR活性的增加来清除活性氧以适应盐胁迫;随着胁迫强度的加大,酶液中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减少,使酶液中GR的含量减少,导致酶活性降低.通过研究玉米幼苗盐胁迫中的GR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证实GR在盐胁迫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揭示抗氧化系统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玉米幼苗 谷胱甘肽还原酶 可溶性蛋白质
下载PDF
钙对玉米幼苗热激诱导抗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郭丽红 陈善娜 龚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热激处理的玉米幼苗抗盐性提高,盐胁迫期间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也较高。Ca2+处理可增强热激诱导的玉米幼苗抗盐性,GR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也进一步提高;Ca2+螯合剂EGTA处理的效果正好相反。
关键词 玉米 幼苗 热激 抗盐性 CACL2 谷胱甘肽还原酶 脯氨酸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玉米幼苗热激诱导的交叉适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郭丽红 吴晓岚 龚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玉米幼苗经过热激处理后,在随后的高温、低温、干旱和盐胁迫环境中,其存活率明显高于未热激的幼苗,表明热激能提高植物的抗热性、抗冷性、抗旱性和抗盐性,证实了玉米幼苗交叉适应现象的存在;热激还可提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超氧化物... 玉米幼苗经过热激处理后,在随后的高温、低温、干旱和盐胁迫环境中,其存活率明显高于未热激的幼苗,表明热激能提高植物的抗热性、抗冷性、抗旱性和抗盐性,证实了玉米幼苗交叉适应现象的存在;热激还可提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且在上述4种胁迫过程中GR、SOD活性水平与玉米幼苗的存活率呈正相关,表明GR和SOD参与玉米幼苗交叉适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激 交叉适应 谷胱甘肽还原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玉米幼苗 热激处理 诱导 胁迫环境
下载PDF
逆境胁迫对油菜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腾国 聂亭亭 +2 位作者 孙万仓 史中飞 王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3-222,共10页
利用cDNA末端快速分离(RACE)技术从陇油6号油菜中克隆得到一个新的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GR2,全长2073 bp,开放阅读框1692 bp,编码56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60.7 kDa,等电点7.9.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R2基因在油菜根、茎、叶中... 利用cDNA末端快速分离(RACE)技术从陇油6号油菜中克隆得到一个新的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GR2,全长2073 bp,开放阅读框1692 bp,编码56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60.7 kDa,等电点7.9.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R2基因在油菜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中表达量最高.GR1和GR2基因的转录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受到低温、高温、干旱、高盐胁迫的诱导,表明油菜谷胱甘肽还原酶在抵御低温、高温、干旱、高盐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脱落酸(ABA)预处理后再进行上述胁迫处理,与单独上述胁迫相比,GR1和GR2基因的转录以及GR活性水平明显上升,表明ABA可以诱导GR1和GR2基因表达和GR酶活性.MAPKK抑制剂U0126预处理后再进行上述胁迫处理,与单独上述胁迫相比,GR1和GR2基因的转录以及GR活性水平明显下降,表明U0126对GR1、GR2基因表达以及GR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GR2基因 谷胱甘肽还原酶 表达分析 酶活分析
原文传递
长期染砷致家兔肝脏蛋白巯基水平及巯基代谢相关酶活力下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昕 皮静波 +4 位作者 孙洋 二阶堂正聪 山内博 熊谷嘉仁 孙贵范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砷暴露对家兔肝脏蛋白巯基水平及与巯基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家兔以自由饮水方式慢性暴露于无机3价砷(iAsⅢ)及5价砷(iAsⅤ),18周后,测定肝脏组织中蛋白巯基、非蛋白巯基、硫氧还蛋白(TRX)水平,以及硫氧还蛋白... 目的探讨长期砷暴露对家兔肝脏蛋白巯基水平及与巯基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家兔以自由饮水方式慢性暴露于无机3价砷(iAsⅢ)及5价砷(iAsⅤ),18周后,测定肝脏组织中蛋白巯基、非蛋白巯基、硫氧还蛋白(TRX)水平,以及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同时检测血、尿及毛发中无机砷及其代谢产物甲基砷(MMAs)和二甲基砷(DMAs)。结果经过18周的砷暴露,两个染毒组血和尿中iAs、MMAs、DMAs以及毛发中iAs、DMA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AsⅤ组血中iAs、MMAs及尿中MMAs水平显著低于iAsⅢ组,而尿及毛发中iAs水平显著高于iAsⅢ组。iAsⅤ组总巯基及蛋白巯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AsⅤ组TRX水平、TR及GR活力以及iAsⅢ组TR活力与对照组相比亦显著下降。结论家兔长期砷暴露导致肝脏中蛋白巯基水平及与巯基代谢密切相关的TR、GR活力显著下降,提示慢性无机砷暴露会引起肝脏内氧化及抗氧化失衡从而引发组织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动物实验 肝脏蛋白巯基 巯基代谢相关酶 酶活力 地方性砷中毒 组织氧化损伤
下载PDF
胎儿发育时期肾上腺的抗氧化功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汪晖 彭仁琇 +2 位作者 夏雪雁 乐江 孔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了解胎儿发育期间肾上腺的抗氧化功能及其特征。方法 差速离心法制备胎组织亚细胞组分 ,测定多种抗氧化酶活性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肾上腺细胞胞浆内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α、π和 μ亚型活性分别是肝细胞浆的 0 .5倍、4... 目的 了解胎儿发育期间肾上腺的抗氧化功能及其特征。方法 差速离心法制备胎组织亚细胞组分 ,测定多种抗氧化酶活性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肾上腺细胞胞浆内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α、π和 μ亚型活性分别是肝细胞浆的 0 .5倍、4 .4倍和 8.3倍 ,胎肾上腺和肝脏胞浆πGST活性皆随胎龄递减 (r =- 0 .5 79;r =- 0 .6 32 )。微粒体和线粒体中也可检测到πGST和πGST。肾上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分别为肝脏的 2 .1倍、1.8倍和 5 .0倍 ,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明显低于肝脏。电镜下显示 ,8月龄胎肾上腺细胞核周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明显增多 ,可见多个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和吞噬小体。结论 胎儿发育时期 ,肾上腺已具有较完善的抗氧化酶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发育时期 肾上腺 抗氧化功能 谷胱甘肽转移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下载PDF
不同浓度氟对大鼠肝、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梅梅 于燕妮 +2 位作者 陈杨 吕学霞 官志忠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56-358,36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氟对大鼠肝、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在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氟化钠喂饲大鼠4个月后,检测血清内反映肝、肾功能的指标,测定血清、肝和肾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结果...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氟对大鼠肝、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在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氟化钠喂饲大鼠4个月后,检测血清内反映肝、肾功能的指标,测定血清、肝和肾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氟使大鼠血清、肝和肾的MDA含量逐渐升高,SOD、GR活性逐渐下降;但氟对大鼠的肝、肾功能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慢性氟中毒可损伤机体的抗氧化功能,但对大鼠肝、肾功能的损害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试验 肾功能试验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下载PDF
蒿甲醚对血吸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翟自立 尤纪青 +3 位作者 郭惠芳 焦佩英 梅静艳 肖树华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4期19-22,共4页
为观察蒿甲醚 (Art)对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的影响 ,取血吸虫成虫置于含 Art(7.5~ 6 0 μmol/ L)和 /或氯化血红素 (hemin,8~ 5 0 μmol/ L)的培养液内培养 2 4 h后 ,分别按... 为观察蒿甲醚 (Art)对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的影响 ,取血吸虫成虫置于含 Art(7.5~ 6 0 μmol/ L)和 /或氯化血红素 (hemin,8~ 5 0 μmol/ L)的培养液内培养 2 4 h后 ,分别按邻苯三酚自氧化和 NADPH氧化方法测定虫体的 SOD和 GR活力 ,结果表明 ,在 hemin(10 μmol/ L)存在下 ,Art(7.5~6 0 μmol/ L)对虫体 GR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效果与使用的 Art浓度有关 ,将 hemin浓度升至 4 0 μmol/ L,Art对虫体SOD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 ,Art明显增强 Fe( )诱导的血吸虫蛋白巯基含量下降 ,提示 Art具有铁依赖的抑制血吸虫 SOD和 GR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血吸虫 谷胱甘肽还原酶 抑制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α-萘酚对小球藻谷胱甘肽及其还原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彭金良 严国安 +1 位作者 沈国兴 邓晓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研究了--萘酚对2种小球藻谷胱甘肽-包括还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及其还原酶-G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萘酚对藻细胞的谷胱甘肽水平和GR活性有显著的激发作用,随着--萘酚浓度的升高,普通小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 研究了--萘酚对2种小球藻谷胱甘肽-包括还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及其还原酶-G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萘酚对藻细胞的谷胱甘肽水平和GR活性有显著的激发作用,随着--萘酚浓度的升高,普通小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GSH含量、谷胱甘肽总量及GR活性均有所提高,并分别在5mg/L和10mg/L时达到最大值,而GSSG均不断下降且在相同浓度下-2 mg/L-至最小后开始上升.GSSG/GSH先降后升的变化说明藻细胞在--萘酚胁迫下膜脂过氧化加剧,而GSH、GR在清除活性氧、消除过氧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萘酚 普通小球藻 蛋白核小球藻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还原酶 环境污染物
下载PDF
多枝赖草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仁玖 赵茂林 杨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7,共7页
以盐胁迫处理的多枝赖草(Leymus multicaulis)植株新鲜叶片为材料,根据其他植物谷胱甘肽还原酶(GR)氨基酸保守区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扩增到1个408 bp的cDNA片段(Genbank注册号为 AY781786);利用DNAMAN软件将5’和3’RACE获得的... 以盐胁迫处理的多枝赖草(Leymus multicaulis)植株新鲜叶片为材料,根据其他植物谷胱甘肽还原酶(GR)氨基酸保守区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扩增到1个408 bp的cDNA片段(Genbank注册号为 AY781786);利用DNAMAN软件将5’和3’RACE获得的5’和3’端序列,拼接成1个全长1 580 bp的cDNA序列,其包含1个1 140 bp的开放阅读框架,该阅读框架编码380个氨基酸;多枝赖草谷胱甘肽还原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同源性为77%~92%,定量PCR结果表明,GR基因的表达随着盐胁迫时间和盐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赖草 谷胱甘肽还原酶 盐胁迫 GR基因的表达
下载PDF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大鼠Mn-超氧化物歧化酶mRNA和蛋白水平的改变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惠兰 于燕妮 +1 位作者 陈扬 黄林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27-630,共4页
目的研究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对大鼠氧化应激及M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22只分成对照组和染氟组(以病区煤烘玉米为主要饲料,饲料含氟量为17mg/kg),每组11只,雌雄各半。观察氟斑牙发生情况,用氟离... 目的研究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对大鼠氧化应激及M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22只分成对照组和染氟组(以病区煤烘玉米为主要饲料,饲料含氟量为17mg/kg),每组11只,雌雄各半。观察氟斑牙发生情况,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尿氟含量,并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血清中反映肝功能的指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Mn-SOD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染氟大鼠出现氟斑牙,检H{比例为11/11。尿氟含量(3.50±2.5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2±0.38)mg/L(P〈0.05)。染氟动物肝功能异常,天冬氨酸转氨酶(223.74±71.51)U/L高于对照组的(169.28±53.74)U/L(P〈0.05);总蛋白(72.43±5.59)g/L低于对照组的(82.36±7.31)g/L(P〈0.05)。染氟肝组织中MDA(10.41±0.59)μmol/gprot比对照组(5.80±1.31)μmol/gprot升高(P〈0.01);SOD和GR[分别为(62.60±8.65)U/mgprot和(1.17±0.66)U/gprot]活性均比对照组[(117.28±8.64)U/mgprot和(8.80±1.59)U/gprot]明显降低(P〈0.05,P〈0.01)。染氟肝组织中Mn-SOD[(14.83±2.50)U/mgprot]活性比对照组[(34.05±5.22)U/mgprot]下降(P〈0.01),Mn—SOD mRNA及其蛋白表达[(0.64±0.15)和(0.84±0.1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86±0.21)和(1.04±0.14);P〈0.05,P〈0.01]。结论氟中毒时Mn—SOD活性降低是由于Mn—SOD基因转录活性的降低导致其蛋白表达减少的分子机制之一。氟中毒时Mn—SOD的下调导致的氧化应激加剧在氟中毒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还原酶 氧化性应激
原文传递
急性砷暴露对小鼠机体谷胱甘肽水平及其调控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董丹丹 王欣 +4 位作者 赵朔 段晓旭 李炜 邢晓越 李冰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砷暴露小鼠机体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变化及其调控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γ-GCS)、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T... 目的探讨急性砷暴露小鼠机体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变化及其调控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γ-GCS)、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T)的蛋白表达。方法将170只健康封闭群8周龄清洁级昆明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10只)和2.5、5、10、20 mg/kg亚砷酸钠染毒组(各40只)。采用一次性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ml/kg。染毒后6、12、24、48 h(对照组染毒12 h),采用二硫双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定全血中GSH含量;采用Beutler改良法测定肝脏中GSH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γ-GCSm、γ-GCSc、GR和GST的蛋白表达。结果随着亚砷酸钠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全血GSH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亚砷酸钠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小鼠肝组织中GSH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染毒12 h时达到最高。亚砷酸钠染毒还能够显著诱导机体GSH相关调控酶(γ-GCSm、γ-GCSc、GR和GST)的蛋白表达;且随着亚砷酸钠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结论急性砷暴露能够有效地持续性诱导肝脏GSH相关调控酶γ-GCS、GR和GST的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 谷胱甘肽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谷胱甘肽转移酶
原文传递
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和低住高练对大鼠肝脏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晓彬 林文弢 翁锡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和低住高练两种低氧训练方法对SD大鼠肝脏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平原安静组(A)、平原运动组(B)、常压低住高练组(C)和常压高住低练组(D),每组10只,4周后测定大鼠肝脏... 目的:探讨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和低住高练两种低氧训练方法对SD大鼠肝脏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平原安静组(A)、平原运动组(B)、常压低住高练组(C)和常压高住低练组(D),每组10只,4周后测定大鼠肝脏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及相关指标。结果:低住高练组和高住低练组大鼠肝脏GSH、GSH-PX、T-AOC最高,MDA含量最低,两组低氧训练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其它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住高练和高住低练此两种训练方法均能提高机体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住低练 低住高练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下载PDF
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水平评估乙型肝炎肝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淑丽 陆善词 +4 位作者 王军 杨海辉 何娟 梁连辉 高文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5期1844-184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水平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损伤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30例表观健康标本(对照组)和606例乙肝患者标本(肝损伤组),检测血清GR活性水平及其他肝功能标志物水平。采用组内和组间单因素... 目的探讨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水平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损伤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30例表观健康标本(对照组)和606例乙肝患者标本(肝损伤组),检测血清GR活性水平及其他肝功能标志物水平。采用组内和组间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R活性水平与乙肝肝损伤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肝损伤组总体GR活性水平、男性和女性GR活性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对照组男性GR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损伤患者GR活性水平与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均呈正相关(r=0.095、0.331、0.113、0.319,P<0.001、<0.001、=0.009、<0.001)。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R活性水平升高是肝损伤的独立因子(OR=1.086,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R活性水平对乙肝患者肝损伤的诊断界值为59.5 U/L,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95%CI 0.881~0.918,P<0.001),灵敏度为82.7%,特异度为85.3%。不同因子间AUC比较,GR的诊断效能次于ALT和AST,但优于总胆红素和ALP。结论血清GR活性水平升高是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作为临床诊断、评估肝损伤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还原酶 肝损伤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