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obal Governance and State Governance: Two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被引量:67
1
作者 蔡拓 Qu Yuny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4期138-151,共14页
Governance is a kind of holistic governance and the notion of governing holistically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holisticity of governance is reflected in the unity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value rationality and instru... Governance is a kind of holistic governance and the notion of governing holistically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holisticity of governance is reflected in the unity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value rationality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normative appeal and practical appeal as well as global governance and state governance. Global and state governances are two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governance and rationally promoting state governance is the rational choice of contemporary China, which plays a unique and significant role in realizing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Deepening state governance with the help of global governance and promoting global governance with the support of state governance is the basic idea and dimension of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interaction, coordination and overall planning between the two. The restrictions and effects of global governance on state governance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such considerations as objects, mechanisms, concepts and interests of governance, and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improvement of governance capacity can promote and deepen global governance in a more effective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VERNANCE RATIONALITY global governance state governance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原文传递
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 被引量:61
2
作者 安东尼.吉登斯 郭忠华 何莉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当今时代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全球时代,全球化是催生全球时代的主要动力。全球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扩展到整个世界,它使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休戚相关的整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通讯和交往的全球化上,并且深入到了个体的内心深处,使个体... 当今时代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全球时代,全球化是催生全球时代的主要动力。全球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扩展到整个世界,它使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休戚相关的整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通讯和交往的全球化上,并且深入到了个体的内心深处,使个体的生活和认同方式产生了深刻的改变。在新的全球时代,所有国家和个人既经受着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又推动着全球化进一步向前发展。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并没有消失,但在全球化力量的影响下,民族国家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民族国家的主权日益被弱化,国家认同的建构日益变得困难,民族国家变得矛盾重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时代 全球化 民族国家 国家主权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 被引量:57
3
作者 蔡拓 陈志敏 +3 位作者 吴志成 刘雪莲 姚璐 刘贞晔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4,共11页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治理”(governance)日益渗透到人类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成为最富时代感的词汇之一。在与全球化、全球问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政府改革等概念联手后,“治理”更是获得了毋庸置疑的理论地位。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人类命运 全球治理 当代中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共同体 考量 实践活动
原文传递
南极和北极地区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陈立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45-253,共9页
近半个世纪的调查基本揭示了极地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两极保持了世界 99%的冰川 ,相当于全球淡水的 78% ,全部融化将使地球海平面上升 70m。极区又是世界气候系统中最活泼的组成 ,通过其冰盖、大气和周围海域的强烈耦合过程而影响全球... 近半个世纪的调查基本揭示了极地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两极保持了世界 99%的冰川 ,相当于全球淡水的 78% ,全部融化将使地球海平面上升 70m。极区又是世界气候系统中最活泼的组成 ,通过其冰盖、大气和周围海域的强烈耦合过程而影响全球。同时 ,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 ,北极地区冻土带的北移等都表明全球变化也在明显地影响着两极。中国 2 0年来对南极的考察过程中 ,建立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拥有极地考察破冰船 ,1999年开展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对南北极的区域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北极 南极 国家研究计划 冰川 冰盖 淡水 大气 臭氧空洞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的全局优化算法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文勇 李泉永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3-37,共5页
针对优化问题中的多极值的现象 ,提出了基于有记忆模拟退火的全局优化算法。并针对不同的设计变量 ,采用了不同的邻域产生方法。在分析算法性能的基础上 ,分别对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优化问题的工程实例进行了求优 ,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 针对优化问题中的多极值的现象 ,提出了基于有记忆模拟退火的全局优化算法。并针对不同的设计变量 ,采用了不同的邻域产生方法。在分析算法性能的基础上 ,分别对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优化问题的工程实例进行了求优 ,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退火 全局优化 邻域 算法 工程优化
下载PDF
找回国家:全球治理中的国家凯旋 被引量:33
6
作者 任剑涛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41,193,共17页
曾经如火如荼的全球化进程似乎告一段落,被寄予厚望的全球治理呈现出一些内在的缺陷。国家重新回到国际政治的舞台中心。这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尝试"找回国家"的阶段性成果。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曾经失落,驱使人们集中思考超... 曾经如火如荼的全球化进程似乎告一段落,被寄予厚望的全球治理呈现出一些内在的缺陷。国家重新回到国际政治的舞台中心。这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尝试"找回国家"的阶段性成果。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曾经失落,驱使人们集中思考超国家建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这对17世纪中期以来生成的民族国家体系来讲,是一种有益的超越尝试。但国家远未出尽内在能量。其实,无论在对内还是对外功能上,国家是最强有力的政治社会建制。随着"国家第一""国家再次伟大"之类口号的提出和付诸实施,以及国家以各种形式重建其强大动能,国家的凯旋已经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事实。国家归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趋同现象,但国家是否因此而复兴,仍然未可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治理 找回国家 国家复兴
原文传递
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立奇 赵进平 +4 位作者 卞林根 陈波 陈敏 高爱国 高众勇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3-302,共20页
最近研究证明 ,近半个世纪来 ,北极地区正在发生迅速变化。部分地区温度上升了 2— 3°C ,北冰洋海冰退缩 5 %,中心地区海冰厚度变薄 ,海面压力降低 ,中上层水淡化和变暖 ,吸收CO2 能力增加 ,臭氧耗损和紫外线辐射增强。中国于 1 99... 最近研究证明 ,近半个世纪来 ,北极地区正在发生迅速变化。部分地区温度上升了 2— 3°C ,北冰洋海冰退缩 5 %,中心地区海冰厚度变薄 ,海面压力降低 ,中上层水淡化和变暖 ,吸收CO2 能力增加 ,臭氧耗损和紫外线辐射增强。中国于 1 999年开展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在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白令海以及临近海域开展了海冰气相互作用的多学科综合考察 ,对北极的区域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获得一些新的认识。观测到加拿大海盆中层水持续增暖的现象 ,揭示了西北冰洋与白令海水体交换的途径和次表层暖水结构 ,发现了加拿大海盆是北冰洋河水的主要储存区。利用联合冰站观测数据 ,模拟了北冰洋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和下垫面能量平衡的变化特征 ,定量给出了北冰洋夏季海 /气和冰 /气之间湍流通量和边界层参数的差异。海 /气CO2 的通量观测表明 ,考察区的大部分海域均为大气CO2 汇区 ;西北冰洋海冰区具有较高的生物泵运转效率 ,楚科奇海陆架是一个高效的有机碳“汇”区 ,寒冷水体中微生物活动并未受到明显抑制。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表明 ,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碘含量存在着由低纬度到高纬度增加趋势 ,北极地区可能是碘的汇区 ,碘可作为极区古海洋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的重要指标。楚科奇海、白令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地区 温度升高 气候变暖 气溶胶 冰川研究
下载PDF
国内外不同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贾慧聪 王静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5,共8页
作为旱灾风险管理实践的科学基础,旱灾风险评价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4个不同的区域尺度对国内外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作了综述。结果表明:(1)目前所有区域尺度研究中,农业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较多;(2)... 作为旱灾风险管理实践的科学基础,旱灾风险评价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4个不同的区域尺度对国内外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作了综述。结果表明:(1)目前所有区域尺度研究中,农业旱灾风险评价研究较多;(2)地区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是研究其他尺度的切入点,可为实现空间尺度上推(全球和国家尺度)和下推(县乡农户尺度)旱灾风险评价结果的转换提供依据;(3)随空间尺度从全球和大洲→国家→地区→地方尺度,旱灾风险评价的文献量逐渐增多,内容逐渐深入;(4)旱灾风险对饥荒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农业系统和农作物承灾体的旱灾风险评价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旱灾发生频率较低但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旱灾风险评价需加强;从干旱灾害链的角度以及综合旱灾风险与脆弱性、恢复性、适应性的关系来研究旱灾风险是今后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尺度 国家尺度 地区尺度 地方尺度 旱灾风险评价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之辩再思考 被引量:23
9
作者 韩德勋 赵士林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1年第4期120-134,共15页
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重新反思"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及其关系的契机。民族主义的抬头、国族意识的增强,使得民族国家主导的"国际传播"将继续存在甚至强化。但作为重要参与者的新闻媒体由于深受国... 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重新反思"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及其关系的契机。民族主义的抬头、国族意识的增强,使得民族国家主导的"国际传播"将继续存在甚至强化。但作为重要参与者的新闻媒体由于深受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约束,在国际交往中往往无法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人类社会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以及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化,使得"全球传播"在促进人类交流、达成国际合作等方面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后疫情时代,两者各有其适用对象,在特定情境下有着不可替代的阐释力;对中国而言,需要更加重视"全球传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全球传播 后疫情时代 民族国家
下载PDF
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论与指数化 被引量:18
10
作者 高奇琦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2,共10页
在全球治理中,社会逻辑是显性逻辑,国家逻辑和资本逻辑则是隐性逻辑。社会逻辑在全球治理理论中占有核心位置,而国家逻辑却在全球治理实践中处于主导地位。鉴于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提出一种共和主义的国家参与全球治理观。... 在全球治理中,社会逻辑是显性逻辑,国家逻辑和资本逻辑则是隐性逻辑。社会逻辑在全球治理理论中占有核心位置,而国家逻辑却在全球治理实践中处于主导地位。鉴于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提出一种共和主义的国家参与全球治理观。指数构建对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指数"(SPIGG)项目组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就这一指数的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权重设置和计量模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SPIGG指数的创设可以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把中国知识传递到全球治理的实践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国家参与 共和主义 指数化
下载PDF
反恐与承认:恐怖主义全球治理过程中的价值破碎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曾向红 邹谨键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155,159,160,共45页
国际社会在治理恐怖主义的过程中存在价值破碎化现象。如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坚持国家主权不应是国际反恐行动的屏障,而且试图以政权更迭和民主移植的方式达到消除恐怖主义的目的;而以中国、俄罗斯为首的... 国际社会在治理恐怖主义的过程中存在价值破碎化现象。如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坚持国家主权不应是国际反恐行动的屏障,而且试图以政权更迭和民主移植的方式达到消除恐怖主义的目的;而以中国、俄罗斯为首的非西方国家则坚持反恐不能以削弱国家主权为代价,需尊重他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道路等特殊性。从承认理论的角度进行观察,尊重其他国家的国家主权和要求捍卫人权属于"薄的承认",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特身份属于"厚的承认"。文章认为,恐怖主义全球治理过程中的价值破碎化现象,主要源于不同国家在反恐过程中对待"薄的承认"与"厚的承认"的不同态度,这种破碎化现象同时也反映了这种不同态度。西方国家虽然强调个人层面的"薄的承认",但只是选择性地、甚至拒绝给予非西方国家国家层面的"薄的承认"和"厚的承认"。与之相反,非西方国家则在反恐过程中淡化个人层面的"薄的承认",坚持认为国家相互给予国家层面的"薄的承认"与"厚的承认"不可或缺。国际社会在治理恐怖主义过程中存在的价值破碎化现象,不仅妨碍了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有效治理,而且有可能对国际秩序的稳定造成冲击,其所带来的后果甚至比恐怖主义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主义 全球治理 承认形式 反恐措施 国家主权
原文传递
全球治理困境与国家“再现”的最终逻辑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白乙 张一飞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92,共13页
在全球治理危机频现和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家中心主义"回归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走势的担忧。本轮国家中心主义回归的逻辑是:此前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过度发展导致国家功能隐退;而当全球治理状况恶化时,国家的重要性... 在全球治理危机频现和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家中心主义"回归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走势的担忧。本轮国家中心主义回归的逻辑是:此前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过度发展导致国家功能隐退;而当全球治理状况恶化时,国家的重要性再度凸现,成为各国社会谋求自我体系安全的唯一"阀门",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思潮亦大行其道。从中期看,未来的全球体系重建过程将充满国家中心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理性的持续角力,国家与市场的作用都将在"拉锯战"相互影响与重塑。从远期看,新型全球化将是国家与市场关系再平衡的产物,国家仍是兼具服务本民族发展及其外部性的主要工具。国家处理内外发展与治理多重挑战的"灵活度"即为评判其核心竞争力的最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主义 经济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家作用
原文传递
全局自适应蚁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健 刘衍珩 朱建启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3-1087,共5页
为解决蚁群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介绍了AS和MMAS算法的工作原理,并基于参数自适应思想,提出了全局自适应蚁群优化算法(GAO).对状态转移和信息素更新等规则做出改进,详尽给出了GAO的编... 为解决蚁群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介绍了AS和MMAS算法的工作原理,并基于参数自适应思想,提出了全局自适应蚁群优化算法(GAO).对状态转移和信息素更新等规则做出改进,详尽给出了GAO的编程步骤.针对TSP问题,通过与AS和MMAS算法的数值实验结果比较分析,表明GAO算法具有优良的全局优化能力和适当的收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自适应 蚁群算法 状态转移 信息素
下载PDF
新冠疫情危机与全球治理新态势 被引量:12
14
作者 康晓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3,155,156,共17页
新冠疫情引发全球治理危机,但也为全球治理新发展带来机遇。全球治理危机本质上是传统治理模式的危机,需要新的治理理念、治理手段和治理主体的补充。新冠疫情危机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人类生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认识,并体现出危机下个体... 新冠疫情引发全球治理危机,但也为全球治理新发展带来机遇。全球治理危机本质上是传统治理模式的危机,需要新的治理理念、治理手段和治理主体的补充。新冠疫情危机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人类生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认识,并体现出危机下个体自我约束的重要意义,由此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始成为一种规范在国际社会扩散。危机之下国际组织表现出引领全球治理的乏力,相反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价值得到彰显。不同国家的不同治理经验体现了文明多样性的价值,国际社会需要加强不同文明间治理经验的交流互鉴,以此创新全球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危机还带来了全球治理中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关系的变化,国际组织作为“老师”向作为“学生”的主权国家单向输出知识的传统模式,将向“师生互动”的新模式转型,国际组织将从主权国家治理中汲取更多智慧。特定议题内的关键国家也将在国际组织以外开展更多双边和多边合作,与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形成多层次互补关系,共同促进全球治理迈向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全球治理 国家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多样性
下载PDF
全球治理的理论困境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2,共7页
由于全球治理在实践上具有不同于国家治理的历史性、具体性、复杂性和流变性,使得全球治理面临尚待解决的三个理论困境。一是全球治理能否形成统一的理论形态,这需要考察对全球治理的理解和界定所存在的意义漂移和方法论分歧。二是全球... 由于全球治理在实践上具有不同于国家治理的历史性、具体性、复杂性和流变性,使得全球治理面临尚待解决的三个理论困境。一是全球治理能否形成统一的理论形态,这需要考察对全球治理的理解和界定所存在的意义漂移和方法论分歧。二是全球正义能否作为全球治理的根本价值原则,这需要论证全球正义的存在场合,以及能否找到合适的实践定位。三是全球治理理论如何在实践上有所作为,这一方面要探讨跨国家或超国家的宏观理论是否可能并有着怎样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微观理论如何为全球治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全球正义 国家治理
下载PDF
模糊控制系统的全局稳定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绍宽 朱坤平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93-796,共4页
利用合同变换的方法讨论了模糊控制系统的全局稳定性 ,给出了当初始状态为任意的正则模糊集时 。
关键词 模糊控制系统 全局稳定性 平衡状态 合同变换 模糊系统
下载PDF
不确定系统的鲁棒严格正实设计的LMI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高民 贾英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1-334,共4页
考虑系数矩阵具有有界范数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严格正实设计问题 .定义了不确定系统的二次严格正实性 ,得到了用线性矩阵不等式表示的系统二次严格正实的充要条件 。
关键词 不确定系统 鲁棒性 状态反馈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全球制度的完善与国际法治的可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志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9,160,共9页
全球制度对于国家利益、国家行为、国际交往的社会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国际法治的实现有赖于全球制度的构建和巩固。制度完善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国际立法作为秩序的构划阶段,应融入法治价值,在形式上要逐渐减少法律的不成体... 全球制度对于国家利益、国家行为、国际交往的社会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国际法治的实现有赖于全球制度的构建和巩固。制度完善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国际立法作为秩序的构划阶段,应融入法治价值,在形式上要逐渐减少法律的不成体系,在程序上应增强国际立法的民主性。第二,国际法的实施作为秩序的实现阶段,需要国家更严格地遵循法律、国际组织提供更有效的监督执行机制,更需要在司法阶段通过普遍、有效的机制促进国际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制度 国际法治 国家
原文传递
全球治理与国家主权理论 被引量:7
19
作者 章成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25-32,共8页
国家主权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全球治理理念为其提供的理论支撑与创新,尽管后者在理论上尚不具备完整的体系建构,在实践中也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尽管两者之间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显示出一定的张力,但其相互影响的表... 国家主权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全球治理理念为其提供的理论支撑与创新,尽管后者在理论上尚不具备完整的体系建构,在实践中也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尽管两者之间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显示出一定的张力,但其相互影响的表现恰好体现出两者在发展方向上的契合,这也反映出了当代国际法正由"共存国际法"日益向"合作国际法"过渡的发展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国家主权 中国与全球化
下载PDF
民胞物与——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靖怡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3-46,共4页
当代人类的实践活动所造成的“全球问题”和“人的物化”状态 ,构成了当今“时代精神”的内在矛盾。人类要解决这两个矛盾 ,只有使人类中心思想从属于“民胞物与”精神 ,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 “民胞物与” 全球问题 物化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