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新思维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兴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7,共3页
全球化带来全球问题。解决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治理。树立全球治理理念,对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中国来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以新的思维应对之,包括新的利益观,新的发展观,新的作为观,新的国际观和新的外交观。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治理 中国外交 新思维
原文传递
论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全球治理功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茂平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3-35,共3页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加强,使国际体系中传统的一元主体治理结构被多元主体治理结构取代,表现为国际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功能。
关键词 国际非政府组织 全球治理 功能
下载PDF
全球治理与地方治理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阮梦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7-49,共3页
宏观的全球治理与微观的地方治理,在治理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全球治理和地方治理,还是从现实的发展角度考察全球治理与地方治理,两者都处于动态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之中。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地方治理 内在联系
下载PDF
以人为中心:全球治理模式的宗旨
4
作者 董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正向后工业社会过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社会;另一方面,全球性的矛盾重重、冲突接连不断,给社会的发展进步蒙上了阴影,带来一种发展理论上的...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正向后工业社会过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社会;另一方面,全球性的矛盾重重、冲突接连不断,给社会的发展进步蒙上了阴影,带来一种发展理论上的困惑。问题的焦点是对社会关系中个人发展的定位问题。为此,确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寻求一种更适合全人类自由发展的模式,是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全球化的矛盾冲突 发展理念 全球治理
下载PDF
核能可持续利用问题的分析——基于全球公共事物治理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刘三林 彭穗生 《改革与战略》 2012年第2期51-54,共4页
文章从公共事物治理理论出发,构建全球性核能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框架,探讨全球性核能安全与和平利用的经济治理问题;构建核能治理国家博弈模型分析了这种治理的可能性,利用经济系统机制设计原理对核能治理的理论依据、框架、治理原则和治... 文章从公共事物治理理论出发,构建全球性核能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框架,探讨全球性核能安全与和平利用的经济治理问题;构建核能治理国家博弈模型分析了这种治理的可能性,利用经济系统机制设计原理对核能治理的理论依据、框架、治理原则和治理制度设计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表明全球不同国家对核能合作的治理的机制是最好的制度安排,同时也为后续的对核能共同治理问题的实证研究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性公共事物 核能 共同治理 制度设计
下载PDF
G20治理对全球经济失衡演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威 李同稳 王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103,共7页
2005年以来G20加强了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治理:不仅明确提出主要成员方治理自身失衡的建议,而且及时将全球经济再平衡作为G20首脑峰会议题,初步达成全球经济失衡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其治理对贸易、金融、资源、财政和增长等领域失衡的影响看... 2005年以来G20加强了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治理:不仅明确提出主要成员方治理自身失衡的建议,而且及时将全球经济再平衡作为G20首脑峰会议题,初步达成全球经济失衡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其治理对贸易、金融、资源、财政和增长等领域失衡的影响看,虽然使2006-2008年和2010-2011年的失衡改善,但在G20机制化建设不足、全球失衡治理与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矛盾、G20未重视全球结构性失衡调整、G20对失衡治理标准未达成一致及未改变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影响下,G20治理并未根本改变当前全球经济失衡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20治理 全球经济失衡 影响评估 制约因素
下载PDF
概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教育治理 被引量:5
7
作者 苗逢春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1,共27页
联合国机构已成为一类活着的独特人类学现象和文化,对其全球治理的查考和研究应借鉴人类学民族志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秉承的人文主义理念逐步演变为从生物圈整体观视域审视教育在支持人类追求公共利益中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 联合国机构已成为一类活着的独特人类学现象和文化,对其全球治理的查考和研究应借鉴人类学民族志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秉承的人文主义理念逐步演变为从生物圈整体观视域审视教育在支持人类追求公共利益中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柔性理念立法、基于理念共识的软性执法和国际协商共治的治理框架,践行的是政府间共治议会制与人文主义理念引导的类科层制行政组织结构。应从治理主客体关系角度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势国家治理主体相互制衡的历史流变,分析去国家中心主义的多元治理体格局,由此确定中国平等参与和主动引领全球教育治理的战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反思法 生物圈整体论视域中的人文主义理念 全球治理法律文据 政府间共治体 人文主义理念引导的科层制行政体 强势国家治理主体间的妥协 去国家中心主义多元治理格局
下载PDF
论科技霸权主义的形成机制、表现形式与经济影响——基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科技治理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俊 苏立君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3,共9页
科技霸权主义盛行并非偶然现象,其背后有深刻的制度性根源。通过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科技治理模式的制度构成分析可以发现,国际金融资本对科技要素的垄断和对全球生产网络的控制,为科技霸权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制度激励。通过考察科技霸权... 科技霸权主义盛行并非偶然现象,其背后有深刻的制度性根源。通过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科技治理模式的制度构成分析可以发现,国际金融资本对科技要素的垄断和对全球生产网络的控制,为科技霸权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制度激励。通过考察科技霸权主义的表现形式,发现国际金融资本在任何时候都会利用科技霸权主义来攫取超额利润,只是在不同条件下所采取的形式和手段存在差异。当前,科技霸权主义盛行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受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科技治理模式的影响,国际金融资本驱使下的西方国家政府决不会主动放弃科技霸权主义。我国在对外经济交往过程中应当对科技霸权主义时刻保持警惕,通过加快一系列制度建设做好应对科技霸权主义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霸权主义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科技治理模式 国际金融资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