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增温对川西亚高山两类针叶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9
1
作者 徐振锋 唐正 +3 位作者 万川 熊沛 曹刚 刘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27-2733,共7页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同步监测了亚高山人工针叶林和天然针叶林表层土壤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模拟增温初期土壤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中,OTC使人工林和天...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同步监测了亚高山人工针叶林和天然针叶林表层土壤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模拟增温初期土壤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中,OTC使人工林和天然林5cm土壤日平均温度分别增加0.61℃和0.56℃,10cm体积含水量分别下降4.10%和2.55%;模拟增温增加了土壤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温与林型的交互作用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而对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影响不显著.增温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与季节变化相关.在各处理下,天然林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与土壤温度有着较大相关性,而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关系不明显.模拟增温易于增加土壤酶活性,但增温效应和林型、酶种类和季节变化有一定关系;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酶活性主要受控于土壤温度,而与土壤水分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开顶式生长室 全球气候变化 亚高山针叶林 青藏高原东缘
原文传递
亚热带和黄土高原区耕作土壤有机碳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8
2
作者 吴金水 童成立 刘守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我国亚热带和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土壤有机碳状况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新鲜有机质输入相同的情况下,亚热带地区的耕作土壤(0~20cm)有机碳积累量比北温带地区大约低50%,黄土高原地区的耕作土壤... 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我国亚热带和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土壤有机碳状况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新鲜有机质输入相同的情况下,亚热带地区的耕作土壤(0~20cm)有机碳积累量比北温带地区大约低50%,黄土高原地区的耕作土壤有机碳积累量略高于北温带。预测到2050年气温升高1.5~3℃,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亚热带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的耕作土壤有机碳积累水平将分别下降5.6%~10.9%和3.6%~9.4%。在保证化肥使用量不变的同时增加有机肥投入,亚热带地区的稻作土壤和黄土高原地区的旱作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都表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且大于同期因气温升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全球气候变化 模拟与预测
下载PDF
流域盆地的风化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晶莹 张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11-419,共9页
介绍了岩石风化作用与流域盆地的物质输送对于研究全球海—陆物质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讨论了运用河流的颗粒相和溶解相载荷分别去估算机械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的科学性及各种计算方法。从全球的观点对岩性、径流、地势、气候... 介绍了岩石风化作用与流域盆地的物质输送对于研究全球海—陆物质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讨论了运用河流的颗粒相和溶解相载荷分别去估算机械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的科学性及各种计算方法。从全球的观点对岩性、径流、地势、气候、植被以及人为活动 6个因素对于岩石风化作用及河流颗粒相和溶解相物质输送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得到岩性是决定机械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的主导因素 ,径流和地势是影响河流颗粒物输送的重要因素 ,而径流和气候则对河流溶解离子的输送影响较大 ,此外植被和人为活动对河流化学及颗粒物输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探讨了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消耗的CO2 量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盆地 机械剥蚀率 化学风化率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祁连山北麓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5
4
作者 蓝永超 仵彦卿 +2 位作者 康尔泗 张济世 胡兴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5-132,共8页
祁连山区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地表径流发源地 ,每年平均从其北麓向南部的河西绿洲输送 6 8.86× 10 8m3的径流量 ,因此 ,祁连山区北麓出山径流的变化对河西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祁连山区与河西走廊平原区有... 祁连山区是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地表径流发源地 ,每年平均从其北麓向南部的河西绿洲输送 6 8.86× 10 8m3的径流量 ,因此 ,祁连山区北麓出山径流的变化对河西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祁连山区与河西走廊平原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最新的降水、气温和径流观测资料 ,分析了该区域近 5 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及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出山径流对气侯变化的响应以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祁连山区与河西走廊平原区近几十年来气温变化总的呈上升趋势 ,与全球增温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但山区气温的变化幅度一般大于走廊平原区 ,其中又以祁连山中段地区温度升幅为最大 .全球增温对河西内陆干旱区气候与出山径流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受此影响 ,祁连山北麓东部地区出山径流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中部地区出山径流的增加趋势不是十分明显 ;西部出山径流在降水量与气温同时上升的情况下 ,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全球气候变化 出山径流 祁连山 降水量 气温 径流量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泮勤 郭裕福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6-23,共8页
论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目标、方法、主要科学问题及近1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中国是全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人类活动诱发的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 论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目标、方法、主要科学问题及近1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中国是全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人类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人类活动诱发的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议大力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增加研究经费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科学合作,把当前较为分散的研究有效地组织到一些有前景的、能出高水平成果的课题上去,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做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 气候模式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徐小玲 延军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本文利用毛乌素沙地 8个气象站近 30年的气候资料 ,运用Excel分析了该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近 30年来毛乌素沙地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 ,气温升高且其波动性增大 ,降水量减少且其稳定性增强。该区的气... 本文利用毛乌素沙地 8个气象站近 30年的气候资料 ,运用Excel分析了该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近 30年来毛乌素沙地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 ,气温升高且其波动性增大 ,降水量减少且其稳定性增强。该区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增温更显著 ,干旱化趋势不太明显 ,且其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内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全球 气候变化 响应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壤异质性及其与植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何洁 严友进 +2 位作者 易兴松 王勇 戴全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49-2258,共10页
喀斯特地区复杂生境造成该地区土壤高度异质性,植被为适应特殊环境形成一定形态和生理结构特征,导致较高功能性状多样性。同时,植被又通过一系列生命活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特征。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 喀斯特地区复杂生境造成该地区土壤高度异质性,植被为适应特殊环境形成一定形态和生理结构特征,导致较高功能性状多样性。同时,植被又通过一系列生命活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特征。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喀斯特地区土壤异质性特征,概述了植物功能性状对异质土壤的响应及植物对土壤的反馈过程,揭示了喀斯特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耦合机制,并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维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系统 土壤异质性 植物功能性状 全球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及旅游业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伶俐 李小娟 +2 位作者 王磊 周昕薇 张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6-89,71,共5页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概述我国西南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趋势的研究成果,总结气候变化将给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产生的影响,在...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概述我国西南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趋势的研究成果,总结气候变化将给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气候变化将对未来西南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并为未来西南地区旅游业适应气候变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西南旅游 旅游业 气候变化影响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夜间变暖提高荫香叶片的光合能力(英文)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平 孙谷畴 +2 位作者 蔡锡安 饶兴权 曾小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703-2708,共6页
研究了不同氮供应的条件下夜间变暖对荫香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当植株生长在相同的日间温度(25℃),而夜间温度从18℃增至2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增高(p<0.05)。高氮供应的植株,夜间变暖下其叶片光合速率较低氮供应的高,氮供应增高能... 研究了不同氮供应的条件下夜间变暖对荫香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当植株生长在相同的日间温度(25℃),而夜间温度从18℃增至2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增高(p<0.05)。高氮供应的植株,夜间变暖下其叶片光合速率较低氮供应的高,氮供应增高能促进夜间变暖提高叶片光合速率的效应。在低氮供给和夜间变暖下,植株叶片的光下呼吸和暗呼吸的增高显著(p<0.05)。无论在高氮或低氮供应下,生长在夜间变暖下的植物,其叶片的R ub 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 ax)和光合电子传递最大速率(Jm ax)增高(p<0.05),氮供应能增强夜间变暖对Vcm ax和Jm ax的正向效应。夜间变暖降低植株叶片的比叶重,而增加单位叶干重的氮含量(Nm),单位叶面积的氮含量(Na)没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夜间趋暖将有利于树木叶片光合能力的提高,结合高氮供给将会明显地增高植物的碳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荫香 全球变化 氮供应 夜间变暖 光合能力
下载PDF
河西东部绿洲农作物生物量变化特征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润元 张强 +2 位作者 杨兴国 秘晓东 马兴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6-280,共5页
利用地处干旱绿洲的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1年农作物玉米生物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绿洲农作物生物量年际、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叶、穗、株干重的年内变化呈S型曲线,叶、叶鞘、... 利用地处干旱绿洲的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1年农作物玉米生物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绿洲农作物生物量年际、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叶、穗、株干重的年内变化呈S型曲线,叶、叶鞘、茎、穗、株鲜重及叶鞘、茎干重的年内变化表现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缓慢增长—下降的趋势;各生物量数值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存在不一致的年际变化,而生物量年内变化趋势在不同年份基本保持一致,但阶段变化速率有一定的年际差异。研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农作物生物量变化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物学进程及其生物量积累产生了一定的扰动,并且在不同生物量的不同生长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东部 全球气候变化 绿洲作物玉米 生物量
下载PDF
山地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艳宏 邴海健 周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75-82,共8页
山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地貌单元,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0%,中国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山地是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的起点,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山地表生地球化学包括山地生物地球化学、山地环境地球化学和山地生态地球化学,是山地科... 山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地貌单元,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0%,中国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山地是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的起点,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山地表生地球化学包括山地生物地球化学、山地环境地球化学和山地生态地球化学,是山地科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山地表生地球化学重点关注山地表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以及山地表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对山地生态环境健康的影响。未来需要在山地生态系统中将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开展山地表生地球化学研究;从初期的单一要素着手积累基础数据,到后期的多单元、多因素研究的整合;通过长期的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最终建立适合山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地球化学循环模型,预测将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地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潜在影响,这对山地自身的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山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科学 表生地球化学 生态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物质循环
下载PDF
北京沙尘暴成因及其防治途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迎昌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6-28,共3页
自元代以来,北京就有沙尘暴的记载。北京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目前尚没有迹象表明北京沙尘暴活动是趋于加强还是减弱。北京沙尘暴的沙尘来源,既有本地的,也有异地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北京沙尘暴出现的外部原因;人口压力过大,人地关系不... 自元代以来,北京就有沙尘暴的记载。北京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目前尚没有迹象表明北京沙尘暴活动是趋于加强还是减弱。北京沙尘暴的沙尘来源,既有本地的,也有异地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北京沙尘暴出现的外部原因;人口压力过大,人地关系不协调则是北京沙尘暴形成的内部原因。防治北京沙尘暴,从外部应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接受国际资金和技术援助;在内部,国家应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北京市也应拿出具体行动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北京 沙尘暴 全球气候变化 人地关系 防治
下载PDF
Seasonal dynamics of foliar δ^(13)C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 of Chinese chastetree and spine jujube in foothill rock outcrop habitat of the 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13
作者 Chunxia He Jinsong Zhang +1 位作者 Ping Meng Jun G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45-56,共12页
In this study, in situ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Chinese chastetree(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and spine jujube(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during early, developed, and closing succession stages. Monthly d... In this study, in situ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Chinese chastetree(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and spine jujube(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during early, developed, and closing succession stages. Monthly data were recorded for foliar δ^(13)C values and foliar N, P,and K concentrations from May to October. Foliar δ^(13)C values declined with time and differences by succession stage varied by species. Older spine jujube displayed higher foliar N concentration while foliar P concentration was inversely related with N. Chinese chastetree had lower foliar K concentration than spine jujube. Foliar C/N ratio declined during the dry season and increased in the wet season. Foliar N/P ratio increased during the dry season and declined to its initial level until October, when it increased again. Foliar δ^(13)C valu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oliar N concentration. Foliar P and K concentrat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 In conclusion, the two shrubs had contrasting strategies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during their succession, but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both species was promoted by N availability and limited by P avail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climatic change AGROFORESTRY Natural regeneration DECIDUOUS plant ARID land
下载PDF
陨击天文事件与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恒 高雁飞 肖重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全球范围内已确认的新生代陨击天文事件有8次,根据陨击直接证据或板块构造演化等推测的陨击事件至少还有3次,这些陨击天文事件都对应了新生代不同程度的气候变化。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触发因素主要包括陨击天文事件、地球轨道参数变化... 全球范围内已确认的新生代陨击天文事件有8次,根据陨击直接证据或板块构造演化等推测的陨击事件至少还有3次,这些陨击天文事件都对应了新生代不同程度的气候变化。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触发因素主要包括陨击天文事件、地球轨道参数变化、CO2浓度降低和全球碳循环变化、海洋及大气系统大量甲烷水合物释放、洋流变化及全球规模的构造运动(如构造隆升、超地幔柱、大规模火山活动)等,陨击天文事件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触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击天文事件 全球气候变化 新生代
下载PDF
火力发电中减少全球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
15
作者 邱丽霞 郝艳红 吉晓梅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5期165-166,共2页
改进火电厂的生产技术对限制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目前火电厂限制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提高火电厂的运行效率、采用先进的发电技术及烟气净化。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新方法。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火力发电 热力发电效率 烟气净化
下载PDF
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及当前国际科学前沿热点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16
作者 Department of Basic Research,MOST,Beijing 100862 《中国基础科学》 2010年第4期11-12,共2页
本文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科学问题 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 被引量:625
17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共15页
中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进而零排放,成为雄心勃勃的“中国方案”与路线图。在阐释中国减排承诺及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大挑战,也是实... 中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进而零排放,成为雄心勃勃的“中国方案”与路线图。在阐释中国减排承诺及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大挑战,也是实现绿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大机遇;中国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核心目标,须建立倒逼机制,分为四个十年阶段、八个五年规划,逐步推动绿色改革绿色创新;进而明确提出了20个方面的主要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即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及增速约束性目标、大幅度提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大幅度消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等等,以形成“政策合力”“协同效应”,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有助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质量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 减排承诺 倒逼机制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工业革命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348
18
作者 周广胜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9,共9页
本文根据巳建立的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与水热平衡关系的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中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现状及全球变化后的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全球气候变化... 本文根据巳建立的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与水热平衡关系的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中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现状及全球变化后的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变化图景,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监测和预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及应采取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87
19
作者 唐国平 李秀彬 +1 位作者 Guenther Fischer Sylvia Prieler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根据 1 958~ 1 997年中国 31 0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 ,月平均降水量 ,日照时数等气象参数分析了中国气候的背景特征。用 3个大气环流模型 ,即 Had CM2、 CGCM1、ECHAM4来模拟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的情景。同时 ,建立未来气候变化... 根据 1 958~ 1 997年中国 31 0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 ,月平均降水量 ,日照时数等气象参数分析了中国气候的背景特征。用 3个大气环流模型 ,即 Had CM2、 CGCM1、ECHAM4来模拟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的情景。同时 ,建立未来气候变化的 6种方案。最后 ,根据3个 GCMs模拟的结果 ,利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 (IIASA)发展并改进的农业生态地带模型 (AEZ)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主要集中于气候变化对不同区域复种指数、可耕种土地面积、潜在粮食产量及其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模型 农业生产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02
20
作者 肖国举 张强 王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77-1885,共9页
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气温升高及降水量的变化等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生态因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产量、生长发育、病虫害、农业水资源及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 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气温升高及降水量的变化等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生态因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产量、生长发育、病虫害、农业水资源及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已对我国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我国北方旱区农业造成重大影响,其中不少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本文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农田土壤养分变化、农作物生长发育、农作物病虫害与杂草、粮食安全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针对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带来的挑战,探讨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CO2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