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tterdam CT评分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中重度颅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48
1
作者 陈迁 孙兆瑞 +5 位作者 王蒙蒙 胡俊贤 廖浩宇 任艺 张炜 聂时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中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32例中重度TBI患者,3个月后随访...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中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32例中重度TBI患者,3个月后随访患者预后情况,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分≤GOS评分≤5分,n=102)和预后不良组(1分≤GOS评分≤3分,n=130)。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入院时GCS评分、平均动脉压、实验室指标等,入院24 h内的CT征象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评估Rotterdam CT评分和GCS评分与中重度TBI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TBI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otterdam CT评分和GCS评分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Rotterdam CT评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GC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Z=-8.825、-6.021,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otterdam CT评分与GOS评分呈负相关(r=-0.602,P<0.01),GCS评分与GOS评分呈正相关(r=0.423,P<0.01);Rotterdam CT评分、GCS评分及两者联合预测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39(95%CI 0.786~0.884)、0.735(95%CI 0.673~0.791)及0.861(95%CI 0.809~0.902),Rotterdam CT评分联合GCS评分预测预后能力高于两者单独预测能力(P<0.05)。结论中重度TBI患者Rotterdam CT评分及GCS评分高低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早期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的Rotterdam CT评分与低水平的GCS评分均为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个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terdam CT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
下载PDF
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洪亮 刘海涛 于凯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0-743,共4页
目的 观察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纳美芬组38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此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每例入选患者要接受为期14 d的随机分组治疗和3个月的随访,分... 目的 观察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纳美芬组38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此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每例入选患者要接受为期14 d的随机分组治疗和3个月的随访,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和重要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同时对比随访结束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在14 d治疗结束时,纳美芬组血浆β-E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脑电图评分及循环呼吸异常改善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个月随访期结束时纳美芬组的GO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及远期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纳美芬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明显减轻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组织损伤的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颅脑损伤 内源性阿片肽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下载PDF
中医特色促醒疗法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秀敏 刘双凤 +1 位作者 王水 刘曙光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促醒疗法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术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HICH开颅术后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促醒疗法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术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HICH开颅术后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促醒疗法与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rl指数,脑脊液中五羟色胺(5-T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变化。随访时记录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干预后,2组GC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时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MCA及ICA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减慢(P<0.05);观察组MCA及ICA血流速度均慢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5-TH含量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DA、NE、ACh含量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5-TH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DA、NE、ACh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NIHSS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上升(P<0.05);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促醒疗法与护理干预HICH开颅术后昏迷患者,具有明显的促醒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改善脑血流速度和调节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HICH) 开颅术 昏迷 促醒疗法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血流速度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和肽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永凯 张帆 +4 位作者 薛少华 何祥中 高伟 刘盾 周晓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和肽素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脑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诊断为急性脑出血患者109例(脑出血组)和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2例(对照组),对脑出血组患者和对...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和肽素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脑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诊断为急性脑出血患者109例(脑出血组)和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2例(对照组),对脑出血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血浆NT-proBNP、和肽素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血浆NT-proBNP及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病情严重程度及出血量增加呈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和肽素水平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r=0.63,r=0.58,P<0.01),与GCS呈负相关(r=-0.52,r=-0.46,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和肽素水平和急性脑出血关系密切,能反映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N端脑钠肽前体 和肽素 gcs评分 脑出血量
下载PDF
针灸治疗在颅脑损伤早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杵强 张毅敏 彭志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3期1679-1681,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早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致昏迷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给予针灸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早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致昏迷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给予针灸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治疗前、术后第1、3、7天的血清S-100B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实验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NSE、S-100B蛋白含量均出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治疗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GCS、GOS评分,降低血清NSE、S-100B蛋白的浓度,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下载PDF
醒脑静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丰 金孟浩 +3 位作者 孙孟坊 吴挺前 徐强 杜笥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8-640,共3页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分组法将55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分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浆D-二聚体变化、治疗前后GCS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分组法将55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分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浆D-二聚体变化、治疗前后GCS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下降幅度、治疗后7天GC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缩短患者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应该与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纤溶状态,抑制脑循环中微血栓形成,阻止继发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颅脑损伤 重度 D-二聚体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下载PDF
不同昏迷量表在神经重症监护中对院内死亡的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胡旻婧 张元媛 柯开富 《交通医学》 2013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昏迷量表在神经重症监护(NICU)内对急性昏迷患者1月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在发病72h内记录昏迷患者60例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全面无意识评分(FOUR),随访1月记录院内死亡率,使... 目的:评估不同昏迷量表在神经重症监护(NICU)内对急性昏迷患者1月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在发病72h内记录昏迷患者60例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全面无意识评分(FOUR),随访1月记录院内死亡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判断各量表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分值与院内死亡负相关。结论:GCS评分、GCS-P评分、FOUR评分与昏迷患者院内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 全面无意识评分 昏迷量表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脑损伤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建军 司林杰 +3 位作者 姚洁 陈兰平 邓义军 陆士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s cale,GCS)、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FOrt—specificenolase,NSE)和S100蛋白浓度的...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s cale,GCS)、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FOrt—specificenolase,NSE)和S100蛋白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在脑损伤和预后方面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6—09间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47例DAI患者,人院3d内或停用镇静剂24h后行BIS监测,同时进行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检测,随访观察3个月的预后。分析BIS值与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不同BIS值之间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的差异。比较预后良好与不良组之间BIS值、GCS坪分、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的统计学差异。结果B1S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626,P〈0.001),与帆清NSE和S100均呈负相关(r=-0.607,P〈0.001;r=-0.680,P〈0.001)。不同的BIS值之间,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预后良好不和不良组B1S值、GCS评分、血清NSE和S10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BIS监测具有无创、直观、易于操作、可连续监测的特点,可以作为判断DAI患者腑损伤和预后的早期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蛋白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预后
下载PDF
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GCS在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董妍 王蒙蒙 +5 位作者 孙兆瑞 曹丽萍 庄苏园 张鹏 白小翠 聂时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死亡事件的相关性及对中重度TBI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 目的探讨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死亡事件的相关性及对中重度TBI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49例中重度TBI患者,以28 d死亡情况为观察终点,将其分为存活组(n=175)和死亡组(n=74)。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包括平均动脉压、GCS及D-二聚体、CK-MB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中重度TBI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并比较D-二聚体、CK-MB、GCS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准确度。结果存活组患者GCS明显高于死亡组,D-二聚体与CK-MB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Z=-8.219,Z=-4.764,Z=-6.432,P <0.05);D-二聚体、CK-MB与GCS呈负相关(r=-0.152,r=-0.245,P <0.05);GCS、D-二聚体、CKMB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28 (95%CI 0.775-0.873)、0.684(95%CI 0.622~0.741)、0.758(95%CI 0.700~0.810)、0.870(95%CI 0.821~0.909),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AUC大于GCS、D-二聚体及CK-MB单独预测面积(P <0.05)。结论中重度TBI患者GCS、D-二聚体、CK-MB水平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密切相关,D-二聚体和CKMB水平增高、GCS低均为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个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D-二聚体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创伤性脑损伤(TBI) 预后
下载PDF
早期BIS监测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encephalopathy,SAE)患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根据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encephalopathy,SAE)患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根据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分为脑病组(试验组)和非脑病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入住ICU后进行标准脓毒症复苏治疗流程(按脓毒症治疗指南2012)。入ICU后立即行BIS持续监测24h取其均值,同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并抽血检测降钙素原(PCT)、S-100B蛋白。对两组患者24h的BIS平均值、PCT、S-100B蛋白、GCS评分、APACHEII评分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脑病组与非脑病组的BIS值、PCT、S-100B蛋白、GCS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IS值与GCS、APACHEI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持续BIS监测可评估脓毒症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并做出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 脑电双频指数(BIS) 早期诊断 预后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下载PDF
加味三化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袁敏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4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三化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100例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闭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予常规对... 目的:观察加味三化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100例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闭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联合加味三化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血清IL-6、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减少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头痛、目眩、痰多、大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舌质暗红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减少更明显(P<0.01)。2组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L-6和TNF-α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加味三化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闭阻证疗效明显,缓解机体内炎症反应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及意识状态的改善,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痰热腑实证 风痰闭阻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三化汤 炎症因子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原文传递
血清let-7家族水平和大面积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洪有波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MCI)患者血清let-7家族水平与M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MCI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在入院时和2周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MCI的严重程度;在入院48...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MCI)患者血清let-7家族水平与M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MCI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在入院时和2周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MCI的严重程度;在入院48h内和2周后采集静脉血,采用qRTPCR检测患者的let-7mRNA水平。另外,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无出血性转化(HT)患者的血清Let-7水平明显降低(P<0.001),并且Let-7水平与GCS正相关(r=0.639,P<0.01)与hs-CRP负相关(r=-0.673,P<0.01);观察组中存在出血性转化(HT)患者的血清Let-7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 let-7水平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MCI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let-7家族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外伤后血糖变化与血压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一萍 孟凡霞 +3 位作者 李岩 张克茹 高翔 王宝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1Z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高血糖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3例脑外伤患者分为GCS3~4分组,5~6分组及7~8分组,检测其入院时及5~7d的空腹血糖值、静态血压并作比较。结果:血压与血糖无直线相关关系;3组病人...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高血糖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3例脑外伤患者分为GCS3~4分组,5~6分组及7~8分组,检测其入院时及5~7d的空腹血糖值、静态血压并作比较。结果:血压与血糖无直线相关关系;3组病人各组间及与正常值之间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GCS与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糖值≥10mmol/L,死亡率增高。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伤情的指标,应重视颅脑损伤患者血糖监测,努力控制高血糖,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血糖 血压 预后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娟 张建平 +1 位作者 张婷 罗十之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8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最终完成研究的9 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 6例和治疗组4 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研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最终完成研究的9 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 6例和治疗组4 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15天为1疗程,2组均治疗2疗程。比较2组4 8 h血肿扩大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评分(GCS)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4 8 h血肿扩大率治疗组为6.12%,对照组为19.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GCS、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GCS、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CRP、TNF-α、NO表达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TNF-α、NO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CRP、TNF-α、NO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 1.8%,对照组为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有效预防急性脑出血患者4 8 h血肿扩大,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减轻神经损伤,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加味补阳还五汤 醒脑静注射液 格拉斯哥评分(gcs) 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
原文传递
7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维斌 赵静 徐朝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106例75岁以上A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对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合并脑挫裂伤、血肿...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106例75岁以上A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对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合并脑挫裂伤、血肿侧别、血肿厚度、中线偏移、脑疝、环池状态等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入院GCS评分低于8分患者预后不良率为87.1%,合并脑疝的患者预后不良率为95.0%.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厚度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入院GCS评分、合并脑挫裂伤、血肿侧别、血肿厚度、中线偏移、脑疝、环池状态与近期预后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环池状态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Wald值分别为6.518、11.616,表明两者对近期预后影响最大.结论75岁以上AS-DH患者近期预后为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入院GCS评分和环池状态对近期预后影响最大,入院GCS评分≤8分、环池闭塞是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 老年人 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 预后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建平 李洪文 +5 位作者 钟瑜华 彭易清 杜安明 郝志勇 黎英 郭愈荣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变化规律以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与伤情、CT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98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6h、24h及72h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并结合颅脑损伤程度、CT、GOS评分进行分...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变化规律以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与伤情、CT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98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6h、24h及72h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并结合颅脑损伤程度、CT、GO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立即升高,其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随CT图像改变而变化;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与GOS分级相关,其水平较高者预后差。结论通过对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变化的动态观察,为颅脑损伤程度的判断提供较为实用的指标;监测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浓度,联合CT影像学改变,可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CT gcs评分 GOS分级
下载PDF
持续性脑电图监测对危重症所致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脑功能的评估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靖雯 萧潇 +7 位作者 艾戎 孙慧 成善青 刘维亮 钱娜 田宜 杨柳 王凌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816-820,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数字脑电图监测(cEEG)对危重症所致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脑功能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62例,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因、有无癫痫持... 目的探讨持续性数字脑电图监测(cEEG)对危重症所致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脑功能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62例,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因、有无癫痫持续状态及预后),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进行cEEG监测,采用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参照synek分级标准评估患儿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儿后遗症(语言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语言运动发育落后及肌张力增高)的发生情况。结果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的病因以癫痫及颅内感染患儿多见,脑电图分级越高者改良GCS评分越低;弥漫性θ波背景、持续性弥漫性痫样放电或间断局灶性痫样放电,提示预后较差,可遗留部分后遗症;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性别、发病年龄、病因、cEEG痫样放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EG可以早期发现危重症所致继发性脑功能障碍患儿的异常脑电图,通过连续性监测脑功能变化进一步评估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持续性数字脑电图监测 继发性脑功能障碍 脑电图分级
下载PDF
磁共振弥漫张量成像对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程度评估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雨婷 李禄生 +4 位作者 何玲 蔡金华 梁平 李映良 翟瑄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196-4199,4203,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漫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意识障碍量表(GCS)对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34例DAI患儿入院时采用GCS评分评价意识障碍程度,伤后2周内行DTI检查。健康体检者2...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漫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意识障碍量表(GCS)对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34例DAI患儿入院时采用GCS评分评价意识障碍程度,伤后2周内行DTI检查。健康体检者23例行DTI检查。测量各部位可视性病灶区和健侧对称处FA值及脑中线部位FA值,计算中线部位平均FA值降低程度及可视性病灶平均FA值降低程度。分析GCS评分、可视性病灶平均FA值降低程度及脑中线部位平均FA值与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及伤后半年患儿恢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中线部位平均FA值降低程度与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及伤后半年患儿恢复程度呈显著相关(r=0.519,P=0.002;r=0.669,P=0.000);可视性病灶平均FA值降低程度及GCS评分与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及伤后半年患儿恢复程度均呈低度相关或微弱相关(r=0.285,P=0.103;r=0.487,P=0.003;r=-0.241,P=0.169;r=-0.229,P=0.192)。脑中线部位平均FA值降低程度及可视性病灶平均FA值降低程度与伤后半年患儿恢复程度的相关性高于GCS评分。结论 DTI为诊断DAI的敏感方法,较临床普遍采用的GCS评分对DAI患儿的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漫 各向异性分数 格拉斯哥意识障碍量表
下载PDF
老年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GCS评分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质-2和-9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乔柏林 韩娜 +2 位作者 刘艳丛 韩鹏 王启华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质-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质-9(MMP-9)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颅脑损伤急性期... 目的研究老年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质-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质-9(MMP-9)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150例,根据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57例)、中度组(51例)和重度组(4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检者的hs-CRP、MMP-2和MMP-9水平,应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GCS评分与hs-CRP、MMP-2和MMP-9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受检者的hs-CRP、MMP-2和MMP-9水平分别为(2.09±0.62)ng/mL、(15.23±0.86)ng/mL、(13.09±1.59)ng/mL,均明显低于轻度组的(7.09±1.32)ng/mL、(87.08±5.34)ng/mL、(70.53±8.53)ng/mL以及中度组的(18.34±0.87)ng/mL、(103.64±6.62)ng/mL、(108.71±6.08)ng/mL和重度组的(28.13±0.63)ng/mL、(189.42±9.03)ng/mL、(189.42±2.64)ng/mL,轻度组hs-CRP、MMP-2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hs-CRP、MMP-2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GCS评分与hs-CRP、MMP-2和MMP-9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hs-CRP、MMP-2和MMP-9水平均会升高,且GCS评分与hs-CRP、MMP-2和MMP-9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临床上可通过测定血清hs-CRP、MMP-2和MMP-9水平来反映颅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质-2 基质金属蛋白质-9
下载PDF
多指标联合对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杨晖 杨海捷 潘险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5月收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5月收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42)和存活组(n=58),收集两组受伤机制、受伤类别、感染部位、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ICU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第7天降钙素原(PCT)、累积液体平衡量(CFB)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影响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应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入ICU第7天PCT(95%CI 2.067~10.432,OR=4.644,P<0.001)和第7天CFB(95%CI 1.529~6.079,OR=3.048,P=0.002)是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95%CI 0.054~0.459,OR=0.158,P=0.001)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Nomogram模型,经验证,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02,校准曲线与拟合曲线反应好,AUC为0.902,敏感度85.7%,特异度87.9%;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最大净获益阈值概率区间为12.0%~100.0%,模型具有高净获益值。结论入ICU第7天PCT和第7天累积液体平衡量是严重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构建的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脓毒症 Nomogram模型 危险因素 预后 降钙素原 累积液体平衡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