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峰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一次观测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孙方林 马耀明 +1 位作者 马伟强 李茂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4-1019,共6页
利用2005年8月31日~9月5日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综合观测研究站的LAP3000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日变化和大气边界层风廓线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1500m以下大气边界层主要受高原山地地形及珠峰地区冰川环境的影响,冰... 利用2005年8月31日~9月5日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综合观测研究站的LAP3000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日变化和大气边界层风廓线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1500m以下大气边界层主要受高原山地地形及珠峰地区冰川环境的影响,冰川风可能是引起观测期间下午强风天气的主要原因;1500m以上高空受西风气流影响程度增大,但东南风仍占有一定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地区 LAP3000风温廓线仪 大气边界层结构 冰川风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北坡局地环流日变化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邹捍 周立波 +3 位作者 马舒坡 李鹏 李爱国 霍翠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3-1140,共18页
青藏高原地-气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是高原与全球大气系统相联系的重要纽带。陡峭的地形和强烈的地表差异在高原山区形成特殊的局地大气环流系统,在地气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珠峰北坡的局地环流系统,于2006年5~6月问在珠峰北坡... 青藏高原地-气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是高原与全球大气系统相联系的重要纽带。陡峭的地形和强烈的地表差异在高原山区形成特殊的局地大气环流系统,在地气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珠峰北坡的局地环流系统,于2006年5~6月问在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实施强化观测实验HEST2006,对该地区的局地环流以及辐射和热力状况进行观测,分析了该地区局地环流的日变化过程,包括:(1)地面风场的分布和变化;(2)风场垂直结构;(3)垂直运动及可能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该地区局地大气环流是由地形与地表状态调整的大气辐射加热和冷却所驱动,包含多种不同的山地环流成分,与典型山谷风环流不同,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对地气间的交换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 珠峰北坡绒布河谷 下行气流 冰川风 局地环流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河谷局地环流特征观测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孙方林 马耀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7-1190,共4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大气边界层塔站数据分析了珠峰北面一处河谷中局地环流的日变化特征。发现该河谷中的局地环流主要受山谷风和冰川风的影响,后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下午和傍晚,冰川风强度较大,地面最... 利用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大气边界层塔站数据分析了珠峰北面一处河谷中局地环流的日变化特征。发现该河谷中的局地环流主要受山谷风和冰川风的影响,后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下午和傍晚,冰川风强度较大,地面最大风速达到10 m.s-1。冰川风开始出现的时间通常是气温达到一天中最高的时刻,这表明冰川风气流温度较低,带来了降温。另外,对空气湿度变化的分析中也能发现冰川风气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山谷风 冰川风 日变化
下载PDF
冰雪区局地环流及气候特征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康兴成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49-459,共11页
本文以西昆仑山崇侧冰帽区为例,根据大量观测资料,讨论了冰川存在对其所在地区气候的影响。得出冰川风是影响冰雪区气候特征的重要因素,是冰-气作用中的一个主要因子。这里的冰川风是一种独成体系的局地环流,它既不同于山谷冰川上出现... 本文以西昆仑山崇侧冰帽区为例,根据大量观测资料,讨论了冰川存在对其所在地区气候的影响。得出冰川风是影响冰雪区气候特征的重要因素,是冰-气作用中的一个主要因子。这里的冰川风是一种独成体系的局地环流,它既不同于山谷冰川上出现的冰川风,也不同于山谷风。其强度随着离开冰雪区距离的增长而减弱。在冰雪区前缘地带形成风向、温湿度急剧变化区,使温度梯度从非冰川区到冰川区发生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区 环流 气候 冰川 大气
下载PDF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健 秦翔 +2 位作者 孙维君 张明杰 杨俊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0-379,共10页
利用2009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4 550m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气温、降水、比湿、气压、风速、风向、总辐射、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冰川下垫面影响下,气温的逐时变化呈现出升温比降温要快... 利用2009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4 550m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气温、降水、比湿、气压、风速、风向、总辐射、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冰川下垫面影响下,气温的逐时变化呈现出升温比降温要快,但季节变化则相反,气温变化的位相比风速要超前;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的68.1%;冬季平均风速最大,夏季最小,春季高于秋季,春、秋季冰川风的强度要大于谷风,夏季则相反,冬季冰川风占绝对主导地位,且冰川风对地气间的能量交换有重要影响;全年感热通量日平均值大部分都为正值,而潜热通量基本都为负值,在气温较高、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二者均有明显的增加;夏季感热和潜热通量的绝对值都比冬季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近地层 微气象特征 冰川风 感热和潜热通量
下载PDF
珠峰绒布河谷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及湍流通量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健武 刘辉志 +1 位作者 邹捍 李爱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44-1253,共10页
利用2006年5~6月和2007年5~6月中国科学院HEST大气科学实验在珠峰绒布寺河谷野外观测期间获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珠峰地区河谷近地层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CO2的日变化特征,讨论了珠峰北坡冰川风和山谷风的特点以及高原地表辐射... 利用2006年5~6月和2007年5~6月中国科学院HEST大气科学实验在珠峰绒布寺河谷野外观测期间获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珠峰地区河谷近地层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CO2的日变化特征,讨论了珠峰北坡冰川风和山谷风的特点以及高原地表辐射、地表反照率和近地层湍流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复杂地形和特殊下垫面影响下,珠峰绒布河谷地区近地面层各个气象要素和湍流通量日变化特征显著,并且明显存在冰川风和山谷风复合的局地环流,冰川风对该地区地气间物质能量交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绒布河谷 近地层 气象要素日变化 湍流通量 冰川风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河谷地面风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马舒坡 周立波 王维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2006年5-6月,“2006珠峰野外观测实验”在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北坡绒布河谷中进行,沿河谷设立了3个站点,对河谷中的大气环流状况、热力和辐射状况等进行了观测。利用绒布河谷中平均地面风场资料,研究了该河谷中地面风场的日... 2006年5-6月,“2006珠峰野外观测实验”在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北坡绒布河谷中进行,沿河谷设立了3个站点,对河谷中的大气环流状况、热力和辐射状况等进行了观测。利用绒布河谷中平均地面风场资料,研究了该河谷中地面风场的日变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珠峰北坡绒布河谷中地面风场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自上午12:00(北京时间)左右至午夜该河谷地区为来自珠峰方向的偏南风控制,该风场日变化与普通山区的山谷风环流日变化存在很大差别。从3个站点风场日变化来看,偏南风首先在河谷南部开始,然后沿河谷向北发展。沿河谷轴线方向不同地点风场日变化有较大差异:偏南风出现时间随距珠峰的距离依次滞后,距珠峰最近的站点观测到的偏南风最大且持续时间最长,而距离珠峰最远的站点偏南风最弱且持续时间最短,甚至出现长时间的偏北风。研究表明,由于珠峰北坡地区地形复杂,地形高度落差大,地表状况分布不均,因此绒布河谷中的主导风是山谷风、坡风以及冰川风等多种局地风系统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布河谷 局地风系统 冰川风 山谷风
下载PDF
珠峰地区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树舟 马耀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1-687,共7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7年7、8月的部分无线电探空资料和风温廓线仪资料,分析了珠峰地区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结果表明:珠峰地区夏季边界层高度日变化较大,气温日变化明显.下午和傍晚可能因为冰川风的存在... 利用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7年7、8月的部分无线电探空资料和风温廓线仪资料,分析了珠峰地区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结果表明:珠峰地区夏季边界层高度日变化较大,气温日变化明显.下午和傍晚可能因为冰川风的存在,多为偏南风,风力相对较大.珠峰地区风速时空变化较大,特别是下午,在上空大约1800 m到2300 m处风速多为随高度增大,再往上又减小,而且此处多为偏西风和偏东风.这可能与大尺度的大气环流有关,受地形和冰川影响相对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大气边界层 冰川风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地区气象要素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何立富 王遂缠 张志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48,共8页
利用中央气象台奥运火炬传递珠峰气象保障队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2007年4月12日-5月8日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大本营地面自动站和79次探空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揭示了珠峰地区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事实。结果表明:受珠峰北坡绒布冰川沉降风影响... 利用中央气象台奥运火炬传递珠峰气象保障队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2007年4月12日-5月8日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大本营地面自动站和79次探空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揭示了珠峰地区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事实。结果表明:受珠峰北坡绒布冰川沉降风影响,珠峰大本营盛行南风;风速和气温日变化呈单峰分布,风速极小值和日最低气温出现在08:00(北京时,下同),而极大值出现在15:00前后;相对湿度峰值出现在07:00和23:00,正午前后相对湿度最小。6200 m高度以下几乎昼夜恒吹下山风,偏南风在22:00至次日00:00最强;7200-9000 m高度风向主要以偏西风为主,风速随高度也明显增加。5200-8000 m各高度上,日最低气温始终出现在08:00,最高气温出现在16:00,8200 m以上气温呈现出多波动起伏。在6700-9700 m高度能维持相对湿度的高值中心,大值区主要位于6500-8800 m高度。高空西风锋区位于12000-15000 m,对流层顶高度大约在18200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沉降风 高空西风锋区 相对湿度
下载PDF
A precise monitoring of snow surface height in the region of Lambert Glacier basin-Amery Ice Shelf,East Antarctica 被引量:7
10
作者 I.Alliso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The net surface snow accumulation on the Antarctic ice sheet is determined by a combination of precipitation, sublimation and wind redistribution. We present a one-year record of hourly snow-height measurements at LGB... The net surface snow accumulation on the Antarctic ice sheet is determined by a combination of precipitation, sublimation and wind redistribution. We present a one-year record of hourly snow-height measurements at LGB69 (70°50'S, 77°04'E, 1850 m a.s.l.). east side of Lambert Glacier basin (LGB), and 4 year record at G3 (70°53'S, 69°52'E, 84 m a.s.l.), Amery Ice Shelf (AIS). Th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with ultrasonic sensors mounted on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installed at two sites. The snow accumulation at LGB69 is approximately 70 cm. Throughout the winter, between April and September,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surface snow height (SSH) at the two sites. The negative SSH change is due to densification at LGB69, and is due to both ablation and densification at G3. The strongest accumulation at two sites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October and March (accounting for 101.6% at LGB69), with four episodic increasing events occurring during 2002 for LGB69, and eight events during 1999-2002 for G3 (2 to 3 events per year). At LGB69, these episodic events coincided with obvious humidity 'pulses' and decreases of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as recorded by the AWS. Observations of the total cloud amount at Davis station, 160 km NNE of LGB69, showed good correlation with major accumulation events recorded at LGB69. There was an obvious anti-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owest cloud height at Davis and the daily accumulation rate at LGB69. Although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over the total year between wind speed and accumulation at LGB69, large individual accumulation ev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episodes of strong wind (>7 m/s), we estimate drift snow may contribute to total SSH up to 35%. Strong accumulation events at LGB69 are associated with major storms in the region and inland transport of moist air masses from the co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a Lambert glacier basin Amery Ice Shelf accumulation katabatic wind.
原文传递
祁连山老虎沟冰川积累区风速、风向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文涛 秦翔 +2 位作者 孙维君 刘宇硕 侯典炯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6,共8页
基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年日平均风速波动较大,介于1~8.8m.s-1.日均值以冬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分别为5.1m.s-1,3.4m.s-1,3.7m.s... 基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年日平均风速波动较大,介于1~8.8m.s-1.日均值以冬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分别为5.1m.s-1,3.4m.s-1,3.7m.s-1,2.6m.s-1,表现出典型的"高山型"风速特征.秋、冬季节,无论昼夜,以偏南风为主,风速始终保持在较为稳定的高值状态,属于典型的冰川风;春、夏季节,冰川风场依旧强劲,而且伴有山谷风出现.受山系-河谷地形及雪冰下垫面的共同作用,春、夏、秋三季表现出一定的偏东风,柴达木低压可能对此也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积累区 风速 风向 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