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认知语言学理论背景下《说文解字》“鬼”之文化探秘 |
黄交军
李国英
|
《地方文化研究》
|
2017 |
12
|
|
2
|
婚姻报恩与《聊斋志异》恩报主题 |
王立
刘畅
杜芳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7
|
|
3
|
“鬼母育儿”型故事的类型分析及其流变轨迹 |
顾希佳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7
|
|
4
|
异域人间:《搜神记》的鬼文化 |
景圣琪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5
|
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及其文化影响 |
李锦
刘琨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2
|
|
6
|
浅析三峡地区旅游文化的开发——以重庆市丰都鬼文化为例 |
陈相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6 |
4
|
|
7
|
鬼文化与《牡丹亭》情节的形成 |
杨秋红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8
|
汉代丧葬文化意识浅识 |
谢晓燕
魏红友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2
|
|
9
|
《水经注》视域下的魏晋南北朝鬼怪文化 |
赵新萍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3 |
0 |
|
10
|
反祛魅:海派鬼文学的主要特征 |
陈绪石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1
|
汉语鬼称谓与鬼文化 |
罗树林
|
《琼州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2
|
小议中西鬼文化相似性原因 |
郭静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
2007 |
1
|
|
13
|
丰都鬼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 |
陈天培
蒲静琳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4
|
论鲁迅小说的“民间书写”特质 |
洪蕊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5
|
丰都鬼神文化旅游衰落的反思 |
朱高儒
叶圣涛
杜帼睿
赵晋芝
林德坤
张少逸
|
《热带地理》
|
2007 |
1
|
|
16
|
论西南鬼魅信仰的起源与变迁 |
杨清虎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7
|
为鬼为蜮:华夏民族“鬼”之元语言审视——基于《说文解字》中的鬼类词语 |
黄交军
李国英
|
《特立学刊》
|
2019 |
0 |
|
18
|
中国鬼文化:从文化整合到文学想象——《“幻魅”的现代想象——鬼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研究》读后及思考 |
龙其林
杨林夕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9
|
鬼文化的三位一体:隐显·魂魄·法力 |
刘绍军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1 |
0 |
|
20
|
沈从文的巫鬼情结 |
向明
|
《衡水学院学报》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