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言学理论背景下《说文解字》“鬼”之文化探秘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交军 李国英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第5期41-63,共23页
"鬼"之原型乃以人为参照进行建模,对死尸、干尸、枯尸、残骸之象形化、拟物化、符号化的结果 ,引申泛指一切似人非人之物,文章推翻了前贤时修们有关鬼之本相诸多假说。古人对鬼之情感嬗变度经了一个恐惧、鄙薄渐至崇拜的心路... "鬼"之原型乃以人为参照进行建模,对死尸、干尸、枯尸、残骸之象形化、拟物化、符号化的结果 ,引申泛指一切似人非人之物,文章推翻了前贤时修们有关鬼之本相诸多假说。古人对鬼之情感嬗变度经了一个恐惧、鄙薄渐至崇拜的心路历程。含鬼诸字或以鬼为义符,或用鬼作音符,全面构建了一个涵义丰富、生意盎然、井然有序的鬼群世界与风情画卷,字里行间浸润着先民对它的敬畏、膜拜与应用,透露出先民对自身命运的原始认知与情感归属的价值取向,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鬼"文化之知识谱系与世界图景,浓缩饱含着古人对天、地、人、神、鬼的生命叩问、诗性表达与哲学反思,从而钩沉探赜到了鬼之物种起源与前世今生,破译通解出炎黄子孙的民族秘史和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史增添了新的事实力证与人文内涵。可见认知语言学对鬼文化之上古探秘提供了新理论、新视角和新方法,对于揭示远古先民社会生活的历史风貌堪称解码神器,具有超强的洞察力、解释力与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说文解字》 “鬼”文化 原型建模 象似理据
下载PDF
婚姻报恩与《聊斋志异》恩报主题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立 刘畅 杜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4-110,共7页
《聊斋志异》恩报思想体现于婚姻关系合理缔结,赞赏女子以献身生子的方式来报答施恩于其家者,恩报关系成为两性婚爱关系建立的前提动机和情感基础。而为了报恩不必受封建礼教对男女交往的束缚,礼法规范被恩报义务所取代。女子成为婚姻... 《聊斋志异》恩报思想体现于婚姻关系合理缔结,赞赏女子以献身生子的方式来报答施恩于其家者,恩报关系成为两性婚爱关系建立的前提动机和情感基础。而为了报恩不必受封建礼教对男女交往的束缚,礼法规范被恩报义务所取代。女子成为婚姻的主动者,常常为履行报恩使命无媒自嫁,冲破人鬼、人与动物精怪的界限。蒲松龄婚姻报恩主张与其整个报恩观分不开。其一强调奴仆对主子报恩,二是强调朋友或普通人之间受恩必报。局限性是以恩为标准,故本质上每每与情、与两性之爱相矛盾相冲突。它还基于把女性和性爱婚姻看成报恩工具的深层意念,精怪、女鬼实际上也是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化身,她们的报恩本质上也是男性性满足之必然性期盼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报恩主题 鬼灵文化 观念史 主题学
下载PDF
“鬼母育儿”型故事的类型分析及其流变轨迹 被引量:7
3
作者 顾希佳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7-81,共5页
“鬼母育儿”型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在我国民间的流播极广。通过古代典籍文本和当代采风记录文本的梳理和比较,可以大致勾勒出该类型及其亚型的结构特征、流变轨迹和故事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其叙事美学特色。
关键词 故事类型 鬼文化 比较研究 '鬼母育儿'型故事 民间故事 结构 文化 流变 叙事美学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异域人间:《搜神记》的鬼文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景圣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7-29,共3页
本着"发明神道之不诬"的创作宗旨,《搜神记》在收录了许多虚妄怪诞之事的同时,也保存了大量远古和当世民俗中的一些巫鬼现象。《搜神记》所有关于鬼神的实录,其着眼点指向的是人间而非异域。干宝真正关心的是人的生活、命运... 本着"发明神道之不诬"的创作宗旨,《搜神记》在收录了许多虚妄怪诞之事的同时,也保存了大量远古和当世民俗中的一些巫鬼现象。《搜神记》所有关于鬼神的实录,其着眼点指向的是人间而非异域。干宝真正关心的是人的生活、命运和感情世界,鬼女、妖女身上体现着作者的感受,也承载了古人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异域 人间 鬼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及其文化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锦 刘琨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5-27,共3页
本文在对“鬼”字本义及引申义的考察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及其文化影响进行了探究,认为崇拜鬼魂、畏惧鬼魂影响了先民大部分的生活形态,直至今天其影响力仍未消除。
关键词 鬼魂崇拜 丧葬 祭祀 鬼文化 中国 古代 灵魂
下载PDF
浅析三峡地区旅游文化的开发——以重庆市丰都鬼文化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相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4-16,共3页
中国鬼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起源,陪伴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鬼城”丰都更是鬼文化的集大成... 中国鬼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起源,陪伴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鬼城”丰都更是鬼文化的集大成者。研究鬼文化的目的在于吸收其精华,使之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文化 旅游开发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鬼文化与《牡丹亭》情节的形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秋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0-94,共5页
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 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巫术等通魂巫术对于"玩真"、"叫画"情节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文化 《牡丹亭》 戏剧形态
下载PDF
汉代丧葬文化意识浅识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晓燕 魏红友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8-50,共3页
丧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丧葬文化又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汉代作为封建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关键一环,其丧葬文化意识必然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中国传统的"鬼文化&... 丧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丧葬文化又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汉代作为封建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关键一环,其丧葬文化意识必然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中国传统的"鬼文化"和儒道释三家思想对汉代的丧葬文化意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有关历史文献及出土资料中简析汉代丧葬礼俗所反映出的古人的丧葬文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丧葬思想 鬼文化 儒家文化 宗教
下载PDF
《水经注》视域下的魏晋南北朝鬼怪文化
9
作者 赵新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6期74-78,共5页
《水经注》作为地理和文学合璧的综合性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记载的内容颇为繁杂,上至河道流经地区的天文地理,下至各地差异性的风俗民情、奇幻怪诞的神仙鬼怪等皆载入书中,其中不乏一些经久不衰的话题,鬼怪... 《水经注》作为地理和文学合璧的综合性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记载的内容颇为繁杂,上至河道流经地区的天文地理,下至各地差异性的风俗民情、奇幻怪诞的神仙鬼怪等皆载入书中,其中不乏一些经久不衰的话题,鬼怪故事便是其中之一。该本记录的鬼怪故事较为丰富,依据故事情节大抵可以分为申冤诉苦型、突破禁忌型、报恩复仇型、害人作祟型、死后托梦型及死而复生型。这些怪异的鬼怪故事不仅再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鬼怪多元化的形象及人鬼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也映射出这一时期独特的鬼怪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鬼怪文化 故事类型 鬼怪形象
下载PDF
反祛魅:海派鬼文学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绪石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5-90,共6页
海派鬼文学并没有以科学精神祛除鬼文化的幻魅,反之,它包容了传统精神。鬼文学再现了中国鬼文化的神秘,凸显了中国人的怕鬼心理。对鬼的可爱,它也多有涉及,这主要体现在人鬼恋情上。海派鬼文学反拨了现代文学的新传统,继续书写了鬼的奇幻。
关键词 海派鬼文学 鬼文化 反祛魅
下载PDF
汉语鬼称谓与鬼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树林 《琼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0-131,129,共3页
本文总结了汉语鬼文化的语用特点和汉语鬼文化的语用心理。
关键词 鬼称谓 鬼文化 语义 语法特点 语用
下载PDF
小议中西鬼文化相似性原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静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年第2期61-64,共4页
中西鬼文化在定义、词汇、内容和对精神文明的贡献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点。这些相似点反映了中西方在认识世界及自身时所遇到的共同困惑。对自然力的畏惧,对梦与灵魂的误解,对黑暗的恐惧,对死亡和死者的恐惧,以及对精神需求的满足等是中... 中西鬼文化在定义、词汇、内容和对精神文明的贡献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点。这些相似点反映了中西方在认识世界及自身时所遇到的共同困惑。对自然力的畏惧,对梦与灵魂的误解,对黑暗的恐惧,对死亡和死者的恐惧,以及对精神需求的满足等是中西鬼文化相似性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文化 鬼魂观念 相似性
原文传递
丰都鬼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天培 蒲静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24-129,共6页
文化遗产旅游是当今人文旅游形式中最为活跃的一种形式。丰都地处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因其独特的神鬼传说在巴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文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丰都文化遗产旅游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可能性,并从长... 文化遗产旅游是当今人文旅游形式中最为活跃的一种形式。丰都地处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因其独特的神鬼传说在巴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文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丰都文化遗产旅游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可能性,并从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论证丰都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的必要性,并分析丰都县在文化遗产旅游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鬼文化 扬弃 全域旅游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民间书写”特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8-103,共6页
鲁迅的小说有许多可探讨的角度,本文研究的角度是其小说的"民间书写"特质。鲁迅小说会贯穿大量民间文化的书写,源于其童年切实的民间经验和成年后对民间文化的关注;而这种"民间书写"会成为鲁迅小说的"特质&qu... 鲁迅的小说有许多可探讨的角度,本文研究的角度是其小说的"民间书写"特质。鲁迅小说会贯穿大量民间文化的书写,源于其童年切实的民间经验和成年后对民间文化的关注;而这种"民间书写"会成为鲁迅小说的"特质"又与其后来的漂泊经历、作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身份有关。本文分别从其小说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知识分子陌生化的叙述视角、对民间文化中鬼文化的突出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双重态度四个维度,去剖析鲁迅小说中对于底层人物精神与物质世界的描写及鲁迅对民间文化的态度,从而发现其与众不同的"民间书写"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书写 地域文化 陌生化 鬼文化 双重态度
下载PDF
丰都鬼神文化旅游衰落的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高儒 叶圣涛 +3 位作者 杜帼睿 赵晋芝 林德坤 张少逸 《热带地理》 2007年第5期461-465,共5页
通过实地调研、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获取大量关于丰都鬼神文化和文化旅游的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划分出丰都鬼神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阐明了当前丰都鬼神文化旅游的困境与趋势。在此基础上得出丰都鬼神文化旅游衰落的原因:一是鬼... 通过实地调研、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获取大量关于丰都鬼神文化和文化旅游的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划分出丰都鬼神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阐明了当前丰都鬼神文化旅游的困境与趋势。在此基础上得出丰都鬼神文化旅游衰落的原因:一是鬼神文化载体的结构性解体;二是政府组织不力。最后探讨了重振丰都鬼神文化旅游的可能性,提出重新构建鬼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完善其空间结构、处理好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等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都 鬼神文化 文化旅游
下载PDF
论西南鬼魅信仰的起源与变迁
16
作者 杨清虎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80-87,140,共9页
古代西南地区信仰复杂,既有原始的民间信仰和民间宗教组织,又有外来宗教的不断介入。从信仰的发源来说,西南地区主要有先贤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鬼信仰等几个来源。西南民间鬼魅信仰,在文学叙事中以故事方式表达出来,有很强的文... 古代西南地区信仰复杂,既有原始的民间信仰和民间宗教组织,又有外来宗教的不断介入。从信仰的发源来说,西南地区主要有先贤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鬼信仰等几个来源。西南民间鬼魅信仰,在文学叙事中以故事方式表达出来,有很强的文化内涵。汉族移民外来信仰的流入,先贤崇拜的泛滥,以及佛道信仰的影响,使西南鬼神信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信仰多元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魅 民间信仰 民间宗教 西南 鬼文化
下载PDF
为鬼为蜮:华夏民族“鬼”之元语言审视——基于《说文解字》中的鬼类词语
17
作者 黄交军 李国英 《特立学刊》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以《说文解字》中鬼类词语作为考察对象,从释义元语言的角度对其进行文化审视,发现"鬼"是华夏初民面临生存危机时经过精心思索塑造而成的一个经典意象,阐释了人们从疼痛不适(生理感官)到恐惧不安(心理情感)后祈求灵魂安宁(宗... 以《说文解字》中鬼类词语作为考察对象,从释义元语言的角度对其进行文化审视,发现"鬼"是华夏初民面临生存危机时经过精心思索塑造而成的一个经典意象,阐释了人们从疼痛不适(生理感官)到恐惧不安(心理情感)后祈求灵魂安宁(宗教信仰)的语义脉络,见证了华夏民族由粗朴质野走向精深玄奥的文明旅程,寄寓着上古人们"昭祖扬祢,克绍箕裘"的精神内涵与思想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文化 元语言 《说文解字》 华夏民族
下载PDF
中国鬼文化:从文化整合到文学想象——《“幻魅”的现代想象——鬼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研究》读后及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其林 杨林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肖向明博士的《"幻魅"的现代想象——鬼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研究》是探寻传统文化与作家关系领域中一部富于创见的新作。从史料中发掘新的材料,在中外文化互动中以对个案的考察而透视时代语境的力度,文化理论与文学实践相互凸... 肖向明博士的《"幻魅"的现代想象——鬼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研究》是探寻传统文化与作家关系领域中一部富于创见的新作。从史料中发掘新的材料,在中外文化互动中以对个案的考察而透视时代语境的力度,文化理论与文学实践相互凸显的方式,使得该著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形成了有效的弥补。同时,作者在对鬼文化的现代性考察过程中,贯之以文化转型和整合的宏大视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当代文化命运的发展也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文化 现代作家 现代想象 文化转型
下载PDF
鬼文化的三位一体:隐显·魂魄·法力
19
作者 刘绍军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2期68-70,共3页
中国鬼文化几乎都带有梦幻的氛围。人类对自身死亡的臆想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白日梦,梦与潜意识不为人类所控制,正好吻合鬼现场的不可介入性。在梦来源的"因想说"中,鬼之魂魄如同人之灵肉,精神之"想"为魂活动的根源,... 中国鬼文化几乎都带有梦幻的氛围。人类对自身死亡的臆想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白日梦,梦与潜意识不为人类所控制,正好吻合鬼现场的不可介入性。在梦来源的"因想说"中,鬼之魂魄如同人之灵肉,精神之"想"为魂活动的根源,身体之"因"为魄活动的依据。"法大于力"也是梦的属性,鬼的诸多法术都与梦的工作机制有关。同时文学家对鬼文化进行二次制作和加工,其内容不但有对善恶人性的最后归纳与剥离,同时也包含着对残缺人生的隐喻和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文化 逃离现场 魂魄 魔法
下载PDF
沈从文的巫鬼情结
20
作者 向明 《衡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1-33,共3页
近年来,沈从文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他巧妙运用湘西巫鬼文化的精髓,拓展艺术空间,精心构筑出具有原始生命气息的"湘西世界",在城市与乡村的边缘人生中孤独徘徊,笑颜千古!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 巫鬼文化 湘西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