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4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 被引量:822
1
作者 刘卫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8-544,共7页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框架包含了与以往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正是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体现。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与经济全球化及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剖析了其空间内涵,认为"一带一路"具有多重空间内涵和跨尺度特征,是统筹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最后,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地理学提出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地缘政治、国别地理、对外直接外资理论、交通运输优化组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经济全球化 地缘政治
原文传递
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209
2
作者 陆大道 杜德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3-727,共5页
大国间的争霸与兴衰更替,无疑不受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法则的支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权力结构正发生深刻重组,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中国和平发展亟需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的... 大国间的争霸与兴衰更替,无疑不受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法则的支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权力结构正发生深刻重组,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中国和平发展亟需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的理论支撑。本文在总结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思想渊源上论述了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剖析了当前中国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领域研究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地理学界如何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理学
原文传递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被引量:114
3
作者 毛汉英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9-302,共14页
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 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缘战略 周边国家 中国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4
作者 刘卫东 宋周莺 +4 位作者 刘志高 叶尔肯.吾扎提 宋涛 牛方曲 韩梦瑶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0-636,共17页
"一带一路"经历了从中国倡议到国际共识的巨大转变,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政治领袖们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平台。伴随这种转变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一带一路"研究已经深入到除了... "一带一路"经历了从中国倡议到国际共识的巨大转变,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政治领袖们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平台。伴随这种转变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一带一路"研究已经深入到除了基础科学领域外的几乎所有学科。本文根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了4年多来"一带一路"研究文献的特征,而后总结了与地理学密切相关的"一带一路"核心议题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1)自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研究发文量迅速上升,由2014年的1000多篇飙升到2017年的20000多篇;(2)文献比较庞杂,以宏观性、战略性和一般性文献为主,舆论性很高,基于深入研究的高水平学术文献少,还不能很好地支撑"一带一路"建设;(3)对外直接投资、互联互通、"走出去"、全球化、全球治理、命运共同体、人民币国际化等得到的关注较多;(4)地理学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和理论构建、地缘政治经济分析、"中欧班列"、海上航运战略支点、海外投资模式、经贸格局及其经济影响、资源环境问题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最后,本文呼吁加强"一带一路"的理论建构以及建设机制和国别研究,并积极开展中外学者之间"一带一路"研究对话以及合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全球化 地缘政治 中欧班列 对外直接投资 贸易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传递
从地缘关系视角解析“一带一路”的行动路径 被引量:77
5
作者 宋长青 葛岳静 +15 位作者 刘云刚 周尚意 吴相利 胡志丁 程昌秀 高剑波 方创琳 韩增林 武友德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彭飞 刘建忠 董锁成 王国梁 熊理然 潘峰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9,共17页
"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全球治理工程,开辟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为地缘关系研究提供了大舞台。地理学是从时间、空间和自然—社会系统三个维度理解陆地表层过程的科学,对地缘关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全球治理工程,开辟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为地缘关系研究提供了大舞台。地理学是从时间、空间和自然—社会系统三个维度理解陆地表层过程的科学,对地缘关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从地理学视角研究地缘关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一带一路"是当前最具挑战的科学和政策命题,从地缘关系视角研究"一带一路",需要加强四个方面的结合:(1)在科学思维上,需要还原论与系统论思维相结合;(2)在科学数据建设上,需要社会人文与自然环境数据相结合;(3)在科学问题选择上,需要社会过程、人文过程、政治过程和自然过程相结合;(4)在研究方法上,需要经验方法、实证方法、系统方法与大数据研究方法相结合。中国地理学者应兼顾政治地理学科建设、地缘关系的学科交叉研究和"一带一路"全球实践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 地缘政治 地缘环境 政治地理学
原文传递
超越地缘政治——产业政策与大国竞争 被引量:64
6
作者 雷少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154,160,共25页
从整个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史来看,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不但规模有限,而且程度可控,这是因为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急剧提升了战争的成本。军备与战争依然是大国之间竞争和冲突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整个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史来看,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不但规模有限,而且程度可控,这是因为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急剧提升了战争的成本。军备与战争依然是大国之间竞争和冲突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KG(2x]地缘政治与军备竞争的效用逐步降低。当今世界的大国竞争已经不仅是军备竞赛和GDP数值的较量,还是持续创新与快速应用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一个先进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中,竞争的本质变化导致安全的内涵发生了巨大改变:从如何防止战争逐渐转向如何确保产业安全。全球化重塑了全球产业结构,大国竞争的本质也转向了产业政策竞争。谁控制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全产业链,谁就控制了全球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而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决定了国家安全,因此产业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决定着国家安全。在全球化时代,主导竞争的最重要因素是产业政策、尖端技术和市场规模,而大国竞争的本质是产业政策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地缘政治 产业政策 大国竞争 后发优势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前瞻 被引量:63
7
作者 <学术前沿>编者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9期4-18,共15页
“一带一路”战咯是我们党在国家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版的全球化战略,必然会面临全球他的系统性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总起来看可谓“一大一小”。“一大”指的是来自美、俄、日、即等大国的全球性风险挑... “一带一路”战咯是我们党在国家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版的全球化战略,必然会面临全球他的系统性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总起来看可谓“一大一小”。“一大”指的是来自美、俄、日、即等大国的全球性风险挑战。“一小”指的是来自中小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地区性风险挑战。为规避风险,应对挑战,须全面开展沿线局势风险评估,加大战略预置;处理好与多元力量的竞合关系,形成于我有利的战略态势:建立包容性风险规避机制,以双多边合作方式保护海外利益: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推动我军事力量以和平姿态“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地缘政治 区域战略 亚太再平衡 “大周边”外交
下载PDF
中国崛起的国际地缘战略研究 被引量:63
8
作者 杜德斌 马亚华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16,共16页
围堵与反围堵是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常态。本文立足于结构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原理,运用地理学的空间相互作用和区位选择等理论,探讨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权力一利益半径外延的必然性、与本文为竞争利益空间而发生的全球性战略互动,以... 围堵与反围堵是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常态。本文立足于结构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原理,运用地理学的空间相互作用和区位选择等理论,探讨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权力一利益半径外延的必然性、与本文为竞争利益空间而发生的全球性战略互动,以及由此诱发的周边地缘风险。作者指出,由于区域的非均质性,中国向外实现战略突破时只能依循非均衡路径,即集中优势资源在空间阻滞效应较弱、"投资"回报较高的局部地区率先实现突破,并以此为"极轴"向其他地区辐射战略影响。在全球层面上,由于综合国力的结构性缺陷,目前中国宜把战略资源优先投放到"低政治"领域,运用渗透性较强的经济手段,争取尽快在非洲、拉美与西欧等地获取必要的战略立足点;而在区域层面上,中国应追求在"高政治"领域有所建树,选择与中国在地理上接近、文化亲缘性较强、战略互信度较高的国家进行对外拓展,如:巴基斯坦、缅甸、蒙古、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地缘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地缘战略 地缘政治
下载PDF
1990年以来中国地理学之地缘政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9
作者 杜德斌 段德忠 +1 位作者 刘承良 马亚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地缘政治学脱胎于政治地理学,这种血缘关系决定了地理学在中国地缘政治研究和国家地缘战略的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首先基于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原理,运用地理学空间思维和现代组织行为学等理论,探讨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修正地缘战略和... 地缘政治学脱胎于政治地理学,这种血缘关系决定了地理学在中国地缘政治研究和国家地缘战略的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首先基于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原理,运用地理学空间思维和现代组织行为学等理论,探讨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修正地缘战略和树立地缘目标的重要性,认为和平崛起的中国需要地缘大思维,而地理学尤其是世界地理学,应首当其冲担当重任。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地理学的地缘政治学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成果精彩纷呈,并在重大领域有所突破。但其发展依然存在理论体系尚不完整、学科定位不清晰、优秀成果不足、过度依附西方思维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未来中国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学 地缘战略 世界地理学 中国地理学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沿线高端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被引量:50
10
作者 马佳妮 周作宇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作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构建国家间关系的一项长期而基础性的工作。然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民族宗教问题、外部反华势力的干扰等因素,使得我国"一... 作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构建国家间关系的一项长期而基础性的工作。然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民族宗教问题、外部反华势力的干扰等因素,使得我国"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知华友华"成效面临挑战。此外,来华留学生教育存在教学质量缺乏保障、管理法规存在政策盲区、教育配套政策规范尚不明确等问题。中央、地方、高校及社会力量等参与主体需相互配合,协同应对多方挑战,推进"一带一路"沿线高端留学生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来华留学生教育 地缘政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地缘政治演变驱动力变化与地缘政治学研究新趋势 被引量:50
11
作者 王礼茂 牟初夫 陆大道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共11页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技术的进步、高速运输工具的诞生,传统的地理空间关系和地域联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空间距离所产生的效应在降低;其次,地缘政治博弈主体间的力...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技术的进步、高速运输工具的诞生,传统的地理空间关系和地域联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空间距离所产生的效应在降低;其次,地缘政治博弈主体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借助互联网,原来相对弱势的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在上升;第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利益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上升,地缘政治的冲突逻辑,正逐渐让位于地缘经济的竞争逻辑;第四,与气候变化相关联的新因素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碳排放权等相对虚化的权利发展成为新的地缘政治争夺对象。在上述驱动力的作用下,地缘政治学发展和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1更加关注全球问题和从全人类视角研究问题,传统的主权国家概念受到严重挑战;2从对土地、能源矿产和海上战略通道等实体资源争夺,向信息权、碳排放权等相对虚拟的资源转变;3重视新的能源类型和新的地域空间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4通过对传统地缘政治学的批判,在研究内容上向所谓的"低政治"问题拓展,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交叉和融合成为趋势;5地缘政治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多元;6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成为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也为地缘政治研究带来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演变 驱动力 新趋势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的地缘政治 被引量:47
12
作者 王文涛 刘燕华 于宏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59-1267,共9页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远远超出科学研究的范畴,它影响到经济运行模式,乃至于利益格局和地缘关系,并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焦点。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世界地缘格局重组关键期,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中国发展阶段的内...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远远超出科学研究的范畴,它影响到经济运行模式,乃至于利益格局和地缘关系,并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焦点。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世界地缘格局重组关键期,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中国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随着气候变化对各国国内竞争力,以及重要地缘战略地区影响加大,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关系,气候变化时代的地缘政治逐渐影响到各国战略和外交。本文围绕利益和博弈来阐述气候变化带来的地缘政治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国际气候谈判中,权衡利益,处理好复杂的大国关系;加强风险研判,积极与美国和欧盟开展能源、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依托"一带一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在"南南合作"方面,创新机制,大幅增加投入力度。最后,提出地理学界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方面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能源 地缘政治 全球治理 国家发展战略
原文传递
论油权--初探石油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45
13
作者 徐建山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132,159-160,共18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地缘政治的地缘要素概念从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现实空间"扩展到以经济、信息轮廓为分界的"虚拟空间",国家权力的争夺除表现为对土地等现实空间的占有和控制之外,更多地表现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地缘政治的地缘要素概念从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现实空间"扩展到以经济、信息轮廓为分界的"虚拟空间",国家权力的争夺除表现为对土地等现实空间的占有和控制之外,更多地表现为对战略资源的控制。石油的地缘属性、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政治属性确立了其在全球地缘政治斗争中的特殊地位,"油权"也自然成为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油权国是石油地缘政治的行为体,油权国对石油的争夺就是对油权的争夺。油权包括石油资源控制权、石油通道控制权和石油市场控制权,核心是控制权。油权国通过对其他经济体的掌控或牵制,实现政治目的。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下,控制油权的着眼点由石油实物向石油流向和价格的支配权转变,控制油权的行为体由单个油权国向油权国联合体转变,控制油权的手段由以军事干预为主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地缘政治 国际战略 油权
原文传递
近20年国际地缘政治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4
作者 宋涛 陆大道 +1 位作者 梁宜 王倩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1-563,共13页
地缘政治学以地理的视角探讨国际关系,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政治发展历程。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中,地缘政治在国际舞台复兴,成为全球格局解读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学科。科学认识和总结国际地缘政治学最新发展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以Web of S... 地缘政治学以地理的视角探讨国际关系,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政治发展历程。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中,地缘政治在国际舞台复兴,成为全球格局解读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学科。科学认识和总结国际地缘政治学最新发展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以Web of Science中地缘政治的学术论文为依据,借助于科学计量工具,系统回顾了1996-2015年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脉络,揭示了地缘政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剖析了国际地缘政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和研究转向。从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来看,近年来在政治地理及地理学相关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地缘政治全球高引用文章重点关注了国家与边境的地缘政治诠释、批判性地缘政治学、情感地缘政治、女性主义地缘政治等主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边境与领土空间、全球化下的地缘文化与经济、热点区域与中国模式、资源冲突与生态政治、价值情感与文化的地缘政治学分支领域研究趋势。通过文献系统回顾发现,国际地缘政治学的研究出现了如下趋势:后冷战时代中,国家、边境等仍为地缘政治的核心研究方向;地缘政治在进一步强调地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出现了向批判性地缘政治,尤其是从人本主义(情感地缘政治、女性地缘政治)对传统地缘政治进行反思的转变。最后提出,中国地缘政治界应强化地理空间与尺度的重要性,采用叙述、过程等多元方法,并融入人本主义的思想,来进一步丰富地缘政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学 学科发展 科学计量学 国际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国外对地缘视野下边境地区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39
15
作者 宋涛 刘卫东 李玏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6-285,共10页
边境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国土安全屏障和对外开放门户。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边境地区成为地理学、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热点。科学认识和总结国际边境研究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本文以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中边境研究... 边境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国土安全屏障和对外开放门户。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边境地区成为地理学、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热点。科学认识和总结国际边境研究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本文以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中边境研究的学术论文为依据,借助于Citespace科学计量工具,系统回顾了国外1990-2015年边境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领域重点和研究趋势。从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来看,1990年以来刊文量最大的期刊包括《政治地理学》(Political Geography)、《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等。国外边境研究的领域集中于政治地理、环境生态、商业经济、公共管治、人文艺术等方面。地缘政治视角下的领土、国家权力始终是边境研究的重要内容。新世纪以来,边境研究在汲取了批判性地缘政治学、人本主义地缘政治的精髓后,逐渐增强了对边境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反思。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边境的地理涵义和政治属性、经济商贸交流、边境一体化、边境冲突与安全、文化与社会建构、跨境合作制度等领域的研究趋势。最后提出,未来中国边境研究应增强边境地区的综合性发展战略研究,搭建适应于中国特色发展的跨境合作平台与机制,融入国际政治学、民族学、自然地理学等多学科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研究 地缘政治 科学计量学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方向 被引量:38
16
作者 胡志丁 陆大道 +2 位作者 杜德斌 葛岳静 骆华松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世界大国之间最有可能发生实力盛衰,权力转换,世界格局和区域格局发生相应变化,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中国地缘政治学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凝练方向、汇聚合... 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世界大国之间最有可能发生实力盛衰,权力转换,世界格局和区域格局发生相应变化,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中国地缘政治学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凝练方向、汇聚合力才是当前中国地缘政治学当务之急。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归纳了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的五个方向,即地缘环境解析理论与方法、地缘结构与未来全球地缘环境变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区域响应与中国面临的地缘环境、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地缘战略和地缘环境大数据集成与服务平台建设,并对每一个重点研究方向阐明了其原因和各研究方向的当前研究现状、未来研究思路。最后对五个重点研究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国内外地缘政治学发展思路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学 地缘环境 “一带一路” 地缘格局 地理学
原文传递
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态势及中国的政策响应 被引量:32
17
作者 郎一环 王礼茂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78-1783,共6页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未来石油地...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未来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多极化趋势。对格局演变影响力较大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主要有美国、OPEC、俄罗斯等,他们共同控制着石油世界。发展中消费大国的影响力正在成长,已经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应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国需要制订石油地缘政治战略规划,应对"一超多极"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以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减少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分散风险,应对石油供应安全风险;充分发挥中国地缘政治优势,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加强与亚太地区主要石油消费国(日、韩、印)的合作,共同应对石油供应安全挑战;加大深海油气、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对未来油气资源短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地缘政治 演变态势 政策响应 中国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沿线FTA现状与中国FTA战略 被引量:33
18
作者 竺彩华 韩剑夫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0,共7页
本文详细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的FTA现状(包括数量、内容、对象三个方面)及中国与相关经济体的FTA情况。并分析了中国推进"一带一路"FTA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FTA的理想路径... 本文详细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的FTA现状(包括数量、内容、对象三个方面)及中国与相关经济体的FTA情况。并分析了中国推进"一带一路"FTA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FTA的理想路径,即先逐步建成立足东亚、辐射"一带一路"区域、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最终建成"一带一路"F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A “一带一路” 地缘政治 RCEP
原文传递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云刚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6,28,共6页
相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几个主要分支学科而言,政治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缓慢。本文认为这主要不是由于中国缺乏政治地理研究的素材,也不单纯是由于中国缺乏研究政治的环境。从学科的角度看,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束缚了政治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几个主要分支学科而言,政治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缓慢。本文认为这主要不是由于中国缺乏政治地理研究的素材,也不单纯是由于中国缺乏研究政治的环境。从学科的角度看,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束缚了政治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地理学分析尺度的下移、建设性实证研究的缺乏、相关学科理论支持不足和地理学本身"远离政治"的惯性影响。本文在粗略梳理了西方政治地理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的三个方向:城市政治地理、地方政治地理和新地缘政治学,期待中国政治地理多尺度、多样化的实证研究尽快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学 城市政治 地方政治 缘政治 中国
下载PDF
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被引量:28
20
作者 时殷弘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2,共12页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它们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美苏冷战来自19世纪期间开始、并且愈益加速的国际权势分布的极化趋势,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美苏关系史。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它们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美苏冷战来自19世纪期间开始、并且愈益加速的国际权势分布的极化趋势,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的美苏关系史。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冷战史的需要阐释的基本问题在于冷战的起源、冷战的地缘政治特征和强烈意识形态性质、美苏军备竞赛、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冷战的全球化、冷战紧张程度的起伏变化、冷战终结和苏联瓦解的基本原因以及冷战的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权势极化 地缘政治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