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 被引量:113
1
作者 顾家裕 郭彬程 张兴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5,共5页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凝缩体的概念、陆相盆地中湖相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体系域的划分以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在对各类陆相盆地层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勘探情况和建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可能,根据坡折带的有无,将陆相盆地划分成2个或3个体系域,建立了断陷型盆地、坳陷型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的沉积体分布格架和地层层序模式,为在陆相盆地中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基础 体系域 凝缩体 控制因素 层序地层格架 层序地层模式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气分布赋存主控地质因素与富集模式 被引量:96
2
作者 刘大锰 李俊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4,共6页
我国煤层气分布和富集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就煤层含气性主控地质因素的地质构造条件、煤层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沉积环境、煤层物性和岩浆活动等6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构造沉降作用、水力封堵和水力封闭控气作用、逆断层... 我国煤层气分布和富集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就煤层含气性主控地质因素的地质构造条件、煤层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沉积环境、煤层物性和岩浆活动等6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构造沉降作用、水力封堵和水力封闭控气作用、逆断层以及向斜核部有利于煤层气赋存;构造抬升作用、水力运移逸散作用、正断层、背斜核部以及陷落柱不利于煤层气赋存;随煤层埋深增加,煤层气吸附量逐渐增加,临界埋深之后吸附量开始降低;煤层顶、底板厚度越大,岩性越致密,越有利于煤层气保存;煤层气含量与煤厚呈正相关性。根据各地质因素的影响程度,煤层气分布赋存可概括为"多因素综合控制"和"多因素影响、某一两个因素主控"2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分布赋存 地质因素 富集模式 有利开发区
下载PDF
东沟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因素研究 被引量:70
3
作者 付治国 吕伟庆 +2 位作者 田修启 印修章 张松盛 《中国钼业》 2005年第2期8-13,16,共7页
通过对东沟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母岩及找矿因素的分析研究,提示了斑岩型钼矿母岩的成矿专属性和矿床与岩体的成因联系,反映了该矿床在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中的代表性。同时,以该矿床与金堆城、上房沟、南泥湖—三道庄等典型矿床的对... 通过对东沟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母岩及找矿因素的分析研究,提示了斑岩型钼矿母岩的成矿专属性和矿床与岩体的成因联系,反映了该矿床在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中的代表性。同时,以该矿床与金堆城、上房沟、南泥湖—三道庄等典型矿床的对比,其共同规律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特征 成矿母岩 找矿因素
下载PDF
渝页1井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6
4
作者 龙鹏宇 张金川 +4 位作者 姜文利 聂海宽 唐玄 韩双彪 邢雅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54-3963,共10页
位于重庆市彭水县境内页岩气取心井—渝页1井揭示渝东南地区高陡构造带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有利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对其孔隙成因类型、识别特征、基本参数及地质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渝页1井孔隙非常发育,主要... 位于重庆市彭水县境内页岩气取心井—渝页1井揭示渝东南地区高陡构造带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有利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对其孔隙成因类型、识别特征、基本参数及地质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渝页1井孔隙非常发育,主要存在裂缝和基质孔隙2种类型,其中裂缝包括构造缝(张性缝、剪性缝和挤压性缝)、成岩缝(层间页理缝、层面滑移缝、溶蚀缝和成岩收缩缝)和有机质演化异常压力缝。基质孔隙包括有机质微孔隙、矿物质孔(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有机质和矿物间孔隙。在横切面和剖面上主要存在9种裂缝组合构型,这些裂缝组合构型间相互匹配使基岩形成有效的裂缝网络。控制孔隙形成的地质因素复杂,矿物组成和显微组分是控制孔隙发育的基础,构造作用是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沉积成岩作用对非构造缝的形成起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地区 页岩气 渝页1井 孔隙 裂缝 基质孔隙 组合构型 地质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藏地质特征与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62
5
作者 支东明 唐勇 +4 位作者 郑孟林 徐洋 曹剑 丁靖 赵长永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5-623,共9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是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为了给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也为中国陆相页岩油成藏理论提供新积累,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试油、岩心、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风城组页岩油地...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是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为了给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也为中国陆相页岩油成藏理论提供新积累,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试油、岩心、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风城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和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主要为一套沉积于碱湖环境,受机械、化学、生物、火山等沉积作用形成的混积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岩性段,烃源岩全层段发育,富含藻类有机质,烃源岩最发育层段也是甜点发育层段,甜点层与烃源岩层呈互层或属于同层。风一段、风三段发育粉砂岩类和云质岩类甜点,风二段发育云质岩类甜点,甜点夹于烃源岩和碱性矿物层中。富有机质烃源岩、沉积微相、岩性、构造裂缝等控制着页岩油聚集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地质特征 控制因素 风城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川东南綦江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条件综合评价 被引量:61
6
作者 魏祥峰 赵正宝 +3 位作者 王庆波 刘珠江 周敏 张晖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本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对川东南綦江丁山地区DY1井、DY2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层含气性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各地质要素对气藏富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山地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好,具有TO... 本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对川东南綦江丁山地区DY1井、DY2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层含气性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各地质要素对气藏富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山地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好,具有TOC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储集性能好、含气性较好等特点;构造样式是控制页岩气富集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向构造是四川盆地内最有利于页岩气富集的构造类型,而位于盆缘、靠近齐岳山断裂的丁山鼻状断背斜构造,同样有利于页岩气富集,但齐岳山断裂决定了其不同构造部位的含气性;在离齐岳山断裂距离较近、埋深较浅的构造部位,裂缝更加发育,页岩横、纵向渗透性增大,页岩气更容易发生大规模逸散,最终造成页岩气层含气性差。在此基础上,综合页岩埋深、构造特征,将丁山构造划分为浅埋平缓区、西部高角度斜坡区、中部低缓区、东部高角度斜坡区、深埋平缓区5个区带;以优质页岩厚度为基础,"构造与保存条件"为关键,并结合页岩埋深,优选出丁山地区中部低缓斜坡区为最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页岩气逸散 富集因素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四川丁山地区
下载PDF
中国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7
作者 秦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6,共11页
煤系气共生共探与共采受到我国天然气行业的高度关注,勘探与开发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分析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的基础上,从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煤系气共生组合及成藏要素配置、煤系含气系统叠置性等方面,评述了我国煤系... 煤系气共生共探与共采受到我国天然气行业的高度关注,勘探与开发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分析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的基础上,从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煤系气共生组合及成藏要素配置、煤系含气系统叠置性等方面,评述了我国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煤系气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表现在3个方面——煤系气赋存态和储层岩石类型具有多样性,其成藏效应与常规砂岩气有所不同;煤系沉积序列旋回性极强,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多变;煤系砂岩储集体在广覆式泥质岩中镶嵌展布。(2)煤系富有机质特性以及烃源岩生气过程产生的有机酸,是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的重要诱因,煤系砂岩气可能具有部分自生自储及吸附气的成藏特点,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砂岩储层的物性。(3)煤系沉积特点决定了煤系气成藏效应主要取决于生烃强度、运移方式与输导体系、地层流体能量、区域有效盖层等4个方面,特殊的输导体系使得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复杂的源储系统中得以重新分配,这是煤系气共生成藏的重要基础。(4)含气系统叠置性是煤系气地质研究的前缘方向之一,近年来发展了测井响应识别技术和含气系统叠置性判识方法,发现煤系存在3种典型流体压力曲线类型,并初步应用于煤系气共采有利层段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系气 共生共探共采 地质条件 煤系砂岩储集层 成藏要素 叠置含气系统
下载PDF
浅淡地质雷达在工程勘察中的干扰因素及图像特征 被引量:51
8
作者 兰樟松 张虎生 +1 位作者 张炎孙 孙文才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87-390,共4页
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工程勘察中的几种干扰因素 ,并对一些主要干扰因素图像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对如何抑制干扰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
关键词 地质雷达 工程勘察 图像特征 树枝 建筑物 地形
下载PDF
重庆万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 被引量:39
9
作者 唐红梅 林孝松 +1 位作者 陈洪凯 唐芬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其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相互关系及模糊性特点。文章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研究,实施过程分为3步:首先遴选出灾害体、地表坡度、森林植被、水文地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其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相互关系及模糊性特点。文章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研究,实施过程分为3步:首先遴选出灾害体、地表坡度、森林植被、水文地质、岩性、地表高程和库水位7个滑坡、危岩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其次采用综合评价法获取危险性指数。其评价模型为Ii=∑7Ki·Xi,式中Ki为各选取因子作用权重系数,通过层次分析法(APHi=1法)及灰色聚类法求出其平均值。Xi为各选取因子的次级分级赋值,采用Dephel法赋值,每一权重系数作用下取相应值,将示范区用等面积网格法通过GIS系统空间因子叠加获得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图;最后根据危险性指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为5级,据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用多因子叠加模型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万州区 地质灾害 危险性因子 灰色聚类法 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图 危险性分区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中国陆上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42
10
作者 闫伟鹏 杨涛 +3 位作者 李欣 黄福喜 吴晓智 唐惠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4期11-17,共7页
湖相碳酸盐岩在中国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广泛发育,油气勘探证实具生油和储油能力,自1956年在四川盆地获得发现以来,至2012年底,已在四川、渤海湾、柴达木等盆地探明湖相碳酸盐岩油气田63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97×108... 湖相碳酸盐岩在中国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广泛发育,油气勘探证实具生油和储油能力,自1956年在四川盆地获得发现以来,至2012年底,已在四川、渤海湾、柴达木等盆地探明湖相碳酸盐岩油气田63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97×108t。中国陆上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受控于构造背景、气候、物源供给和海侵等多方面因素,主要发育生物礁型和复杂岩性型两类湖相碳酸盐岩,除分布局限的生物礁外,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为典型的致密油储层。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多与烃源岩互层或共生发育,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油气富集高产受沉积相、裂缝发育和构造位置等多因素控制,甜点预测难度大。中国陆上以湖相碳酸盐岩为主要储层的致密油分布范围广、资源潜力大,评价认为分布面积在10×104km2以上,地质资源量在57×108t以上,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地质特征 控制因素 致密油 资源潜力
下载PDF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要素权值计算方法及应用——以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为例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春山 张业成 +3 位作者 马寅生 廖椿庭 吴满路 张立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88,共5页
本文确定了灾害风险评价的主要影响要素和指标体系,依据选取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求得各关联因子的关联度和关联序,在此基础上,按各因素的关联度占所有因素的关联度之和的比重作为权植。在以往的区域风险评价中... 本文确定了灾害风险评价的主要影响要素和指标体系,依据选取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求得各关联因子的关联度和关联序,在此基础上,按各因素的关联度占所有因素的关联度之和的比重作为权植。在以往的区域风险评价中,一般是按关联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给定权值,人为影响比较大。本文采用的这种权值确定方法可以避免人为夸大各因子之间的作用,更趋于合理,而且也为采用计算机制图提供了前提。并以黄河上游地区为例进行了以县(市、旗)为单元的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要素选取 权值计算 应用实例
下载PDF
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及其地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单洋天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7,共5页
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面积碳酸盐岩出露,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了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岩溶石漠化。本文在前人岩溶石漠化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岩溶石漠化的概念;提出应统一使用“岩溶石漠化”术语的建议;指出以往岩溶石漠化... 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面积碳酸盐岩出露,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了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岩溶石漠化。本文在前人岩溶石漠化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岩溶石漠化的概念;提出应统一使用“岩溶石漠化”术语的建议;指出以往岩溶石漠化影响因素研究存在有对地质因素重视不够的问题。与此同时,本文还以野外对岩溶石漠化的观察为基础,从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碳酸盐岩岩层的组合关系,以及碳酸盐岩出露地区的地质构造等角度,分析了地质因素对岩溶石漠化形成、演变的重要影响,结果认为在诸多岩溶石漠化影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然因素;在诸多的自然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则是地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区 岩溶石漠化 地质影响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油页岩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1
13
作者 高智梁 康永尚 +1 位作者 刘人和 拜文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油页岩主要发育于博格达山北麓,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博格达山构造转换带.研究区内芦草沟组油页岩含油率和厚度分布差异性较大,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腐泥型为主,整体上可采性较好.大型开阔湖盆沉积环境有机质产量大... 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油页岩主要发育于博格达山北麓,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博格达山构造转换带.研究区内芦草沟组油页岩含油率和厚度分布差异性较大,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腐泥型为主,整体上可采性较好.大型开阔湖盆沉积环境有机质产量大,缺氧还原性水体环境是研究区油页岩矿主要控矿因素.博格达山隆升及大型逆冲推覆带和强烈褶皱有效抑制了油页岩有机质热演化进程,是本区油页岩成矿重要条件.综合油页岩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认为在叠合盆地内,原陆内坳陷基础上发育的局部构造隆升带是油页岩发育有利前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油页岩 成因类型 地质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中国CO_2地质埋存关联技术的现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小春 方志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29-2233,2239,共6页
CO2地质埋存是减少CO2净排放量的有效措施之一。CO2地质埋存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有十几年的研究历史。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CO2地质埋存的技术现状进行调查。CO2地质埋存过程主要包括3个要素:从发电厂或... CO2地质埋存是减少CO2净排放量的有效措施之一。CO2地质埋存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有十几年的研究历史。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CO2地质埋存的技术现状进行调查。CO2地质埋存过程主要包括3个要素:从发电厂或者工业生产过程中回收CO2;将CO2运送到埋存场地;CO2注入与埋存。其中的很多技术在现有工业以及石油、天然气开采等行业中已经存在。对我国现有工业以及石油、天然气开采等行业中涉及到的CO2回收、运输以及注入与埋存等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与国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CO2地质埋存技术现状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尤其是在CO2回收与注入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地质埋存 技术要素 现状
下载PDF
影响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多地质因素回归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吴观茂 吴文金 +2 位作者 黄明 李刚 邹时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9-82,共4页
文章以地质勘探期间实测瓦斯含量、钻孔揭煤资料为基础,使用瓦斯地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控制煤层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并对定性因素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从而可达到对井田煤层瓦... 文章以地质勘探期间实测瓦斯含量、钻孔揭煤资料为基础,使用瓦斯地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控制煤层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并对定性因素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从而可达到对井田煤层瓦斯含量和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含量 地质因素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济阳坳陷预探井失利地质原因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郭元岭 蒋有录 +1 位作者 赵乐强 李传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6,共5页
对济阳坳陷1996~2002年期间失利的174口预探井的分析表明,对油气运移、圈闭封堵、储集性能、油气充满度、盖层以及源岩这6种地质件的认识不足导致了钻探失利.根据含油层系、构造带和圈闭类型等不同石油地质条件,研究了各种导致探井失... 对济阳坳陷1996~2002年期间失利的174口预探井的分析表明,对油气运移、圈闭封堵、储集性能、油气充满度、盖层以及源岩这6种地质件的认识不足导致了钻探失利.根据含油层系、构造带和圈闭类型等不同石油地质条件,研究了各种导致探井失利的地质因素的分布特点,分析了济阳坳陷圈闭地质风险的成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油气有效运移通道、二次运移动力和油气充满度应是当前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油气勘探 预探井 失利原因 地质因素 勘探理论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玉树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7
17
作者 牛全福 程维明 +2 位作者 兰恒星 刘勇 颉耀文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3-249,共7页
2010-04-14发生在青海省玉树的Ms7.1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方法,以坡度、坡向、高程、坡形、地貌类型、断层距和地层岩性为评价因子,通过空间分析计算各因子的信息量,分析地质灾害在各因子中的空间分布特... 2010-04-14发生在青海省玉树的Ms7.1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方法,以坡度、坡向、高程、坡形、地貌类型、断层距和地层岩性为评价因子,通过空间分析计算各因子的信息量,分析地质灾害在各因子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各评价因子图层进行空间建模,将获取的信息量图划分为高度、中度、轻度三级危险区,通过遥感解译研究区实际滑坡分布,与危险性分布图叠加表明:本次研究得出的危险等级与实际的滑坡发生情况相吻合,为灾区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信息量模型 评价因子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煤层气垂直井产能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倪小明 陈鹏 朱明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113,共5页
以沁水盆地东南部煤层气垂直井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别得出了不同构造部位煤层气资源条件(含气量、资源丰度、煤层厚度)及资源开发条件(储层压力、渗透率、含气饱和度)与平均日产气量的关系。对比结果表明:在小范围... 以沁水盆地东南部煤层气垂直井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别得出了不同构造部位煤层气资源条件(含气量、资源丰度、煤层厚度)及资源开发条件(储层压力、渗透率、含气饱和度)与平均日产气量的关系。对比结果表明:在小范围内且不考虑开发工艺条件时,资源丰度、含气饱和度对煤层气垂直井产能的贡献最大,因此寻找高资源丰度、高含气饱和度是煤层气垂直井勘探开发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产能 资源丰度 含气饱和度 地质因素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周静静 张晓敏 +2 位作者 赵法锁 李辉 刘海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544-553,共10页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与各指标因子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并确定了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降雨等7个影响地质灾害发生较大的因子作为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其次,以各指标条件下地质灾害数量和累计发生频次曲线斜率的突变为依据,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最后,运用信息量法建立栅格数据模型展开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危险性、较高危险性、中危险性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52%、28.31%、30.19%,区内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信息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0.16%。文章将经验知识与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GIS 指标因子 信息量 危险性评价 陕南秦巴山区
下载PDF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大锰 刘正帅 蔡益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共16页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对合理评估煤层气资源和指导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煤层气成藏是煤层气在含煤盆地生成、赋存、运移和保存的动态地质演化过程,每个阶段均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从...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对合理评估煤层气资源和指导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煤层气成藏是煤层气在含煤盆地生成、赋存、运移和保存的动态地质演化过程,每个阶段均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从煤层气成藏过程和流体特征角度出发,依次总结煤层气成因机理、煤层气储集及运移机理和煤层气藏形成地质条件。结果表明:丰富的有机碳是煤层气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成因煤层气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煤层中微生物群落特征,热成因煤层气的形成依赖于煤变质程度;吸附解吸机理是研究煤层气储集的基础理论,固-液吸附解吸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含水煤层气体吸附解吸现象;扩散机理和渗流机理是煤层气运移的微观理论,基于时间变化的扩散模型和非达西渗流模型更适合解释我国低渗储层煤层气的运移过程;煤层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归纳为沉积条件、构造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沉积条件控制煤岩组成、煤层厚度和顶底板特征等影响煤层气的成藏过程,构造条件通过构造活动、煤层埋深、岩浆活动和构造类型等影响煤层气的成藏过程,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成藏具有双重作用。总之,我国含煤盆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气成藏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煤层气藏主控因素分析应结合煤层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构造演化史和地层水动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生物成因气 热成因气 吸附解吸机理 扩散渗流机理 地质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