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清人地理文献观
1
作者 沈志富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0,F0003,共6页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史部地理类是古代地理文献著录及其评论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总目》中为数不多细分子目的大类。以目录学与文献学史的综合视角,通过卷帙梳理与提要考察,分析《总目》地理类文献的分类特点并阐释其解...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史部地理类是古代地理文献著录及其评论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总目》中为数不多细分子目的大类。以目录学与文献学史的综合视角,通过卷帙梳理与提要考察,分析《总目》地理类文献的分类特点并阐释其解题特色与缺失,可以发现:《总目》地理类事实上建构了一部以清人学术观为指导的、以文献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地理文献 学术观 清代
下载PDF
历史地理文献在区域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价值——以17~20世纪中叶西辽河流域历史地理文献为例
2
作者 袁刚 李荣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7-101,共5页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文献考证与野外考察相结合。加强对历史地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厘清所研究人地关系演变、地理环境变迁和社会发展脉络的重要手段。全新世以来,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辽河流域是一片生态环境优越、草肥...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文献考证与野外考察相结合。加强对历史地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厘清所研究人地关系演变、地理环境变迁和社会发展脉络的重要手段。全新世以来,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辽河流域是一片生态环境优越、草肥水美的地域。然而,近三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面临着草场退化、植被锐减、水土流失等诸多问题。如果能够充分整理和研究涉及17-20世纪中叶西辽河流域的历史地理文献,有助于我们总结这一区域的环境变迁,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20世纪中叶 西辽河流域 农牧业地理 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
下载PDF
论福克纳《野棕榈》的地理空间对位
3
作者 张静 陈海容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1期90-95,共6页
在小说《野棕榈》中,福克纳以其对艺术的敏锐感受力打通了音乐谱曲与文学写作的精髓要义,于两个下属文本的交替讲述中,构建起相反相成、宏大深远、丰厚隽永的地理空间对位关系。论文主要从地理空间的差异性、认同性和隐喻性三个方面... 在小说《野棕榈》中,福克纳以其对艺术的敏锐感受力打通了音乐谱曲与文学写作的精髓要义,于两个下属文本的交替讲述中,构建起相反相成、宏大深远、丰厚隽永的地理空间对位关系。论文主要从地理空间的差异性、认同性和隐喻性三个方面来分析《野棕榈》中的地理空间对位。正是在地理空间对位的基石上,才演绎出主题、人物、叙事、意象等多层面的丰富对位,整部小说因此而获得了一种超越于两个文本之上的回声缭绕般的谐音美质,具有了宏大深沉的效果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福克纳 《野棕榈》 对位法 地理空间
下载PDF
“想象的地理”与文学文本的地理学解读——基于知识脉络的一个审视 被引量:14
4
作者 翁时秀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9,160,共7页
文学文本中隐藏着地理"密码",通过特定理论解读文学文本,地理学者可以窥见某些重要的人地关系和社会地理问题。"想象的地理"理论是文学文本解读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梳理依托这一理论解读文学文本的英文地理文献,发... 文学文本中隐藏着地理"密码",通过特定理论解读文学文本,地理学者可以窥见某些重要的人地关系和社会地理问题。"想象的地理"理论是文学文本解读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梳理依托这一理论解读文学文本的英文地理文献,发现该理论的引入使文学文本的地理学分析逐渐产生后殖民主义分析流派,而地理学者在运用这一理论解读文学文本时,也从想象地理的异质性和物质性、想象地理的社会建构与重构、想象地理的地方特殊性和情境特殊性、想象地理与性别和性取向的关联等方面拓展了该理论,此外,地理学者还探讨了文学体裁对想象地理的影响。通过这样一个知识脉络的梳理,文章冀图对中国地理学者解读文学文本提供一个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想象的地理 文本解读 后殖民批判 萨义德
下载PDF
多种文学地理学研究路径的交汇——以什刹海地区文学作品分析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尚意 刘晓凤 《临沂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50-55,共6页
文学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学科分支,由于国内外研究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者主要来自文学和地理学,所以有学者强调文学地理学为交叉学科。暂搁置学科属性的讨论,从目前发表的研究来看,由于研究者学科训练的背景不同,对文化地理学的定义或理... 文学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学科分支,由于国内外研究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者主要来自文学和地理学,所以有学者强调文学地理学为交叉学科。暂搁置学科属性的讨论,从目前发表的研究来看,由于研究者学科训练的背景不同,对文化地理学的定义或理解不同,目前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展现出不同的研究路径。即便是受过文学学科训练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研究路径。这是否意味着文学地理学会呈现多研究路径并行的现象,甚至是分裂的可能?目前学者研究文学地理的路径大致有景观、区域和地方三种,分析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学作品,其结果便可回答这个问题。该案例研究的结论为:第一,地理学有不同视角,因此导致文学地理学有不同研究路径;第二,三种主要研究途径的共同目标是发掘地方景观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研究路径 北京什刹海
下载PDF
古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学术突围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浩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13-15,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与意识形态疏离,回归文学本位。随着社会及文学研究的发展,古代文学研究应有第二次回归,由纯文学的研究进入杂文学的研究,由狭义文学研究进入广义的文学或大文学的研究,提倡广谱研究,以期突破古文学的研...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与意识形态疏离,回归文学本位。随着社会及文学研究的发展,古代文学研究应有第二次回归,由纯文学的研究进入杂文学的研究,由狭义文学研究进入广义的文学或大文学的研究,提倡广谱研究,以期突破古文学的研究困境,实现学术突围。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尝试应用,说明这种学术突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研究困境 学术突围 广谱研究 文学地理学方法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以余光中诗歌鉴赏为例
7
作者 曾小月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268-270,共3页
文学地理学是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中一种较为新鲜的研究方法。它融合了文学与地理学两门学科的知识,为人们重新认识文学提供了契机。在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当中,利用文学地理学解读具体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选取台湾诗人余光... 文学地理学是比较文学学科领域中一种较为新鲜的研究方法。它融合了文学与地理学两门学科的知识,为人们重新认识文学提供了契机。在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当中,利用文学地理学解读具体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选取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歌作品,结合文学地理学的方法,集中从诗作中的自然地理面貌、自然地理描写的原因加以论述,得出其融现代于传统的诗歌创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比较文学教学 余光中 诗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