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4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9
1
作者 程乾 凌素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66-1172,共7页
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水平的重要路径。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2 376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台湾地区除外)。研究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呈带状、组团状分布,分... 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水平的重要路径。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2 376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台湾地区除外)。研究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呈带状、组团状分布,分布不均衡。从全国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组团状分布在东部(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而西部相对稀少,呈现西疏东密的空间分布;从南北看,南方分布数量与密度均大于北方,且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带。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地理大环境的影响,物产丰富和人类活动较多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二是与人类的宜生环境和民族性地域性有关;三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地处边疆,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文化传统不易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析 地域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209
2
作者 刘刚 沈镭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共11页
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定量估算了中国生物质能源的数量,并对其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①2004年中国生物质资源实物蕴藏量为:秸秆7.28×108t,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四川等省;畜粪39.26×108t,主要... 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定量估算了中国生物质能源的数量,并对其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①2004年中国生物质资源实物蕴藏量为:秸秆7.28×108t,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四川等省;畜粪39.26×108t,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南等省;林木生物质21.75×108t,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城市垃圾1.55×108t,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黑龙江、湖北、江苏等省;废水482.4×108t,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省;②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实物总蕴藏潜力为35.11×108tce,前五位依次为四川、云南、黑龙江、河南和内蒙古;其中理论可获得量为4.6×108tce,前五位为四川、黑龙江、云南、西藏和内蒙古。可获得量中秸秆、薪柴和畜粪所占比例分别达38.9%、36.0%和22.14%;③中国生物质能分布不均,省际差异较大。按农村人口计算,人均理论可获得生物质能最大的西藏自治区达14.17tce,最小的浙江省仅0.15tce。而生物质能蕴藏潜力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与常规一次能源蕴藏潜力分布呈现互补状态,则更加突出了在一次能源蕴藏量较低的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地理分布 秸秆 畜粪 薪柴 城市垃圾 废水
下载PDF
木兰科(Magnoliaceae)的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 被引量:132
3
作者 刘玉壶 夏念和 杨惠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12,共12页
木兰科为亚洲-美洲间断分布科,全世界有15属,24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从喜马拉雅至日本,向南达新几内亚及新不列颠;少数种类分布于北美东南部、中美至南美巴西.中国有11属,约99种.木兰科的现... 木兰科为亚洲-美洲间断分布科,全世界有15属,24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从喜马拉雅至日本,向南达新几内亚及新不列颠;少数种类分布于北美东南部、中美至南美巴西.中国有11属,约99种.木兰科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根据木兰科的化石记录、系统发育和现代分布,推测其起源时间为早白垩纪,甚至更早.起源地可能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并由此向外辐射,向东经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经白令陆桥进入北美;向西经西亚、欧洲,通过格陵兰进入北美,然后到达南美;向南经印度支那、马来西亚,直至新几内亚.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形成是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南美的木兰科是从北美迁移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地理分布 起源
下载PDF
杜鹃属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120
4
作者 方瑞征 闵天禄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359-379,共21页
已知世界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约967种(种下分类等级未计算在内)。本文基于植物区系学的观点,讨论了属内8个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云间杜鹃亚属、纯白杜鹃亚属... 已知世界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约967种(种下分类等级未计算在内)。本文基于植物区系学的观点,讨论了属内8个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云间杜鹃亚属、纯白杜鹃亚属、异蕊杜鹃亚属的系统位置、分布式样。分析了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上的时间、空间关系。认为常绿杜鹃亚属和杜鹃亚属是在本属植物起源后的早期阶段就沿不同途径迁徙、繁衍的两个演化枝。白第三纪以来,它们的性状发展多样,种系高度分化。在现存类群中最具原始性状的亚属是常绿杜鹃亚属,这个亚属的云锦杜鹃亚组Subsect.Fortunea,耳叶杜鹃亚组subsect.Auriculata保持较多原始性状。种的分布遍及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有1种),东亚种类最多,马来西亚次之。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既是多度中心又是多样化中心,马来西亚仅是多度中心。大多数种为地方特有性分布,特有现象十分突出,东亚和马来西亚的特有种共约862种,占种总数的89%以上。中国有6个亚属(Candliiastrum.Mumeazalea不产)约562种,其中特有种约405种。分析第三纪的化石记录,杜鹃属在全球分布的时间、地点,杜鹃属保持原始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属 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的分布、面积和树种组成 被引量:127
5
作者 廖宝文 张乔民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5-440,共6页
系统综述了中国东南沿海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及其面积变化特征。红树林的分布与生长状况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气温、洋流、波浪、岸坡、盐度、潮汐和底质等。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 系统综述了中国东南沿海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及其面积变化特征。红树林的分布与生长状况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气温、洋流、波浪、岸坡、盐度、潮汐和底质等。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由海南岛向北,随着纬度逐渐升高,气候带由中热带(海南岛南部)、北热带(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和台湾岛南部)、南亚热带(广西省、广东省、台湾省北部和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到中亚热带(福建省北部和浙江省沿海),红树林分布面积和树种数都显著降低,林相也由乔木变为灌木,树高降低,充分显示温度对红树林分布的宏观控制作用。中国红树林的总面积在历史上曾达25×104hm2,1950年约为4.2×104hm2,2001年为2.28×104hm2,总体上,中国红树林面积在急剧萎缩。2001年,中国各主要省份现存红树植物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广东省(9 084.0 hm2)、广西省(8 374.9 hm2)、海南省(3 930.3 hm2)、福建省(615.1hm2)、香港特别行政区(510 hm2)、台湾省(278 hm2)、浙江省(19.9 hm2)、澳门特别行政区(60 hm2)。另外,从红树植物的种类组成上来看,加上2种从国外成功驯化引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目前中国红树林现有真红树植物26种,半红树植物12种,合计3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面积 种类组成 地理分布 中国
原文传递
猕猴桃驯化改良百年启示及天然居群遗传渐渗的基因发掘 被引量:121
6
作者 黄宏文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42,共16页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近代由野生到人工商品化栽培最为成功的植物驯化范例。该文综述了我国猕猴桃资源流失国外及其驯化改良和产业发展的100年历史,概述了我国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分布状况,并在总结我国猕猴桃品种选育改...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近代由野生到人工商品化栽培最为成功的植物驯化范例。该文综述了我国猕猴桃资源流失国外及其驯化改良和产业发展的100年历史,概述了我国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分布状况,并在总结我国猕猴桃品种选育改良、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猕猴桃资源及其发掘利用对世界猕猴桃产业的重要影响。通过深入分析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可持续发掘利用问题,提出了利用天然杂交带的遗传渐渗作用开展野生植物新种质和新基因型发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 地理分布 渐渗育种 猕猴桃 天然杂交带 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中国旅游交通碳排放及地区差异的初步估算 被引量:121
7
作者 魏艳旭 孙根年 +1 位作者 马丽君 李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4,共9页
依据我国交通客运周转量时间和截面数据,根据旅游者在客运量中所占比重对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发现:(1)近30a来,随着旅游业发展,中国旅游交通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其中铁路旅游交通碳排放从118.0万t增至672.2万t,公路从... 依据我国交通客运周转量时间和截面数据,根据旅游者在客运量中所占比重对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发现:(1)近30a来,随着旅游业发展,中国旅游交通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其中铁路旅游交通碳排放从118.0万t增至672.2万t,公路从133.9万t增至2 480万t,水运从14.5万t下降到7.80万t,民航从35.1万t增长到2 992万t;碳排放与游客量呈现线性相关性;(2)依据2006-2008年截面数据分析了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的地域差异,其中铁路旅游交通高碳省区为河南、河北和湖南,公路为广东和江苏,水运为重庆、广东、辽宁、浙江,民航为北京、上海和广东,并绘制了旅游交通碳排放空间分布图.通过研究使得中国旅游交通碳排放的估算进一步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交通 碳排放 低碳旅游 时间变化 地域分布
下载PDF
30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6
8
作者 吕达仁 周秀骥 +1 位作者 李维亮 罗云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1-730,共10页
利用北京等46个甲种日射站1961~1990年逐日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反演了30年来各站逐年、逐月0.75μ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Depth,简称AOD)平均值,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年、季空间分布特征和... 利用北京等46个甲种日射站1961~1990年逐日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反演了30年来各站逐年、逐月0.75μ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Depth,简称AOD)平均值,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年、季空间分布特征和年代际之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多年平均分布具有典型的地理特征,除个别大城市外,100°E以东,AOD以四川盆地为大值中心向四周减少;100°E以西,南疆盆地为另一个相对大值中心。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各季分布具有各自的特征。20世纪60年代,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平均分布特征是以四川盆地和南疆盆地为两个大值中心向四周减少;70年代,绝大多数地区AOD值增加,其中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沿海等地,AOD增加较为明显,AOD的分布和60年代较相似;到80年代,我国大范围地区AOD继续呈增加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AOD增加相当明显,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区 气溶胶 光学厚度 温室气体 人为活动 四川盆地 气候
下载PDF
我国楠木属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研究现状和开发利用前景 被引量:106
9
作者 李冬林 金雅琴 向其柏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系统介绍了楠木属植物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各省资源的分布状况,概述了楠木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对楠木属植物资源的研究方向、资源保护、综合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楠木属植物 地理分布 研究现状 保护 开发 樟科
下载PDF
1994~2006年中国人为源大气氨排放时空分布 被引量:97
10
作者 董文煊 邢佳 王书肖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57-1463,共7页
大气中的氨对酸沉降、区域细粒子、水体富营养化等重要环节问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我国人为源大气氨排放进行估算可以为酸沉降和区域细粒子污染控制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利用排放因子法,基于牲畜养殖、化肥施用、化工生产、人体呼... 大气中的氨对酸沉降、区域细粒子、水体富营养化等重要环节问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我国人为源大气氨排放进行估算可以为酸沉降和区域细粒子污染控制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利用排放因子法,基于牲畜养殖、化肥施用、化工生产、人体呼吸排汗和排泄等部门的排放因子和分省活动水平,建立了1994~2006年我国分省分部门的大气氨排放清单,分析了其历史变化趋势和地理分布特征.2006年,全国大气氨排放量从1994年的11.06Mt增长到16.07Mt.其中,牲畜养殖、化肥施用、化工生产、人呼吸排汗和排泄的氨排放分别从1994年的4.47、5.94、0.09、0.59Mt增长到2006年的6.61、8.68、0.14、0.65Mt.牲畜养殖和化肥施用是最主要的氨排放源,分别贡献了2006年氨排放总量的40.79%和53.53%.2006年,全国平均的氨排放强度为1.67t·km-2,但是全国大气氨排放量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江苏等省的排放量分别为11.0%、9.7%、6.9%、6.7%、6.6%,共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清单 历史变化 地理分布 中国
原文传递
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78
11
作者 张文辉 卢志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093-1101,共9页
对栓皮栎种群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1 )栓皮栎幼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而主要发育根系 ;( 2 )栓皮栎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受到人为干扰的强烈影响 ;无性繁殖在林分更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有性繁... 对栓皮栎种群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1 )栓皮栎幼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而主要发育根系 ;( 2 )栓皮栎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受到人为干扰的强烈影响 ;无性繁殖在林分更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有性繁殖则是维持和丰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 3)栓皮栎喜光 ,但对温度、降雨和土壤要求并不严格 ;( 4 )通过对优势种群重要值进行聚类分析 ,可以将陕西栓皮栎种群所在群落划分为 6个类型 ;( 5 )栓皮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 ,垂直分布幅度范围较大 ,分布的海拔上限自北向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秦巴山区 栓皮栎种群 生物学生态学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 被引量:76
12
作者 王文兴 卢筱凤 +2 位作者 庞燕波 汤大纲 张婉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共6页
根据中国畜禽、氮氨肥施用和生产及人口数量和相应的排放因子,计算了全国氨的排放量、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年的排放量.结果表明,1991年全国氨的排放总量为891.8万t,其中畜禽、氨肥施用、人粪便与氮肥生产的排氨量分别为... 根据中国畜禽、氮氨肥施用和生产及人口数量和相应的排放因子,计算了全国氨的排放量、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年的排放量.结果表明,1991年全国氨的排放总量为891.8万t,其中畜禽、氨肥施用、人粪便与氮肥生产的排氨量分别为64%、18%、17%和1%.氨的排放强度最大的地区在中东部和四川的成渝地区.全国平均氨排放强度为0.9kg(NH3)/(km2·a).此值小于欧洲的未包括人排放的排放强度1.1kg(NH3)/(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肥料 地理分布 排放 酸雨
下载PDF
青南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高寒草甸牧草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0
13
作者 张国胜 李林 +3 位作者 汪青春 李希来 徐维新 董立新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10,共10页
通过对1961 年以来青南高原气候变化的分析,发现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及秋季降水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且其年际间的波动趋于缓和;冬季(12~2 月)和春季(3~5 月)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6 m m /10 a 和3.6... 通过对1961 年以来青南高原气候变化的分析,发现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及秋季降水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且其年际间的波动趋于缓和;冬季(12~2 月)和春季(3~5 月)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6 m m /10 a 和3.6 m m /10 a;夏季(6~8 月)降水量变化却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 6.5 m m /10 a。青南牧区牧草返青期气温回升速度在逐年减缓,而牧草枯黄期气温降低速度在逐年增大。该区的气候变化使青南高原主要优势牧草——嵩草的生长高度由80 年代末期的6~8 cm 下降到现在的3~5cm ,牧草开花期和籽粒成熟期的发育百分率普遍下降25% ~50% ,发育程度一般达不到50% ,天然草地产鲜草量和干草产量减少约为70% ~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青海 地理分布 高寒草甸 牧草生长
下载PDF
蒙古栎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阈值 被引量:85
14
作者 殷晓洁 周广胜 +2 位作者 隋兴华 何奇瑾 李荣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基于影响植物功能型分布的6个气候变量: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温度、最暖月温度、大于5℃积温和湿润指数,结合蒙古栎地理分布资料,根据最大熵模型和各气候变量对蒙古栎地理分布的贡献,确定了影响蒙古栎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 基于影响植物功能型分布的6个气候变量: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温度、最暖月温度、大于5℃积温和湿润指数,结合蒙古栎地理分布资料,根据最大熵模型和各气候变量对蒙古栎地理分布的贡献,确定了影响蒙古栎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即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大于5℃积温和最暖月温度;利用模拟的蒙古栎地理分布概率与主导气候因子的关系给出了各主导气候因子的阈值,即年均降水量330—910 mm、气温年较差大于29℃、大于5℃有效积温为1200—3500℃·d、最暖月温度为1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地理分布 主导气候因子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中国汉族青年身高水平的地域分布 被引量:79
15
作者 唐锡麟 王志强 王冬妹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本文就1985年调查的中国28个省区乡村汉族青年身高资料,并参考有关报道,采取排顺序等方法,试绘了一张身高水平分布示意地图.指出:(1)北方较高,南方较矮,这是粗略的提法.更具体地表现为沿海省份比毗邻的内陆省区优越;... 本文就1985年调查的中国28个省区乡村汉族青年身高资料,并参考有关报道,采取排顺序等方法,试绘了一张身高水平分布示意地图.指出:(1)北方较高,南方较矮,这是粗略的提法.更具体地表现为沿海省份比毗邻的内陆省区优越;因而东北是“南高北矮”,广东比湖南高.(2)目前,在高身高区与矮身高区之间,有一条较明确的界线(如附图).(3)在全国范围内,环渤海地区青年身高最高;而贵州省为最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高 汉族 地理分布
下载PDF
绞股蓝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和分布 被引量:69
16
作者 陈书坤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03-410,共8页
绞股蓝属全世界有16种2变种,隶属于2亚属2组,即喙果藤亚属(包括五柱绞股蓝组和喙果藤组)及绞股蓝亚属。其现代分布中心或多样化中心为我国长江流域至西南的云南,由此向北达秦岭南坡和淮河流域以南,向东北经华中、华东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北... 绞股蓝属全世界有16种2变种,隶属于2亚属2组,即喙果藤亚属(包括五柱绞股蓝组和喙果藤组)及绞股蓝亚属。其现代分布中心或多样化中心为我国长江流域至西南的云南,由此向北达秦岭南坡和淮河流域以南,向东北经华中、华东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向南经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向西达印度西北部,为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根据该属的原始类群和进化类型的现代分布和多样化中心及它们的生态适应性,与古地质、古地理和古气候的变迁以及外类群起 源地等推测,绞股蓝属植物可能与其近缘属——雪胆属和锥形果属共同起源于康滇古陆,起源时间可能为早第三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属 分类系统 地理分布 起源
下载PDF
中国水域江豚外形的地理变异和江豚的三亚种 被引量:76
17
作者 高安利 周开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1-92,共12页
1974年至1993年间在中国长江和大陆沿岸海域采集各年龄段的江豚标本226号:长江种群标本84号,黄海种群标本97号,南海种群标本45号。选用了35项外形测量指标,用t-检验、协方差分析和多元分析研究了各种群之间在... 1974年至1993年间在中国长江和大陆沿岸海域采集各年龄段的江豚标本226号:长江种群标本84号,黄海种群标本97号,南海种群标本45号。选用了35项外形测量指标,用t-检验、协方差分析和多元分析研究了各种群之间在外形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黄海种群的吻长相对最长,南海种群的吻长相对最短。长江种群的体围比较大,体脂最厚。黄海和南海种群的体围较小,南海种群的体脂最薄。眼裂高、眼裂长和鳍肢宽在南海种群中相对最大。在种群之间差异最大,可作为分类鉴别特征的指标是疣粒区宽、疣粒列数和背嵴高。将南海种群与其它两个种群分开的判别函数1主要与疣粒区宽和疣粒列数相关,而把长江种群与黄海种群分开的函数2主要与背嵴高相关。通过与日本和南亚种群的比较,作者认为江豚包括以下三个亚种:1)江豚指名亚种,Neophocaenaphocaenoidesphocaenoides(Cuvier,1829):背嵴始于体背后部,体背部疣粒区宽48-120mm,疣粒10-14列,分布稀疏。2)江豚北方亚种,Neophocaenaphocaenoidessunameri(PilleriandGihr,1975:)背嵴始自体长之半或其前,背嵴高通常在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豚 外形 地理变异 亚种 分布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 被引量:68
18
作者 林顺权 杨向晖 +7 位作者 刘成明 胡又厘 何业华 胡桂兵 张海岚 何小龙 刘月学 刘宗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9-573,共5页
就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问题 ,搜集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 ,查对 90 0多份植物标本 ,对 8个省 (区 )进行了多次广范围的实地调查。本文报告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 2 1个种类的自然地理分布、分析枇杷属植物的分布特征 ,... 就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问题 ,搜集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 ,查对 90 0多份植物标本 ,对 8个省 (区 )进行了多次广范围的实地调查。本文报告中国的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 2 1个种类的自然地理分布、分析枇杷属植物的分布特征 ,并讨论我国枇杷属植物的分布及其特征对于砧木利用、种质资源保护和枇杷属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枇杷属植物 自然地理分布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 被引量:74
19
作者 李峰 周广胜 曹铭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55-2260,共6页
以温暖指数、寒冷指数、湿润指数、1月最低温度、7月最高温度和年降水量等环境变量为因子,比较分析了广义线性模型(GLM)、逐步回归广义线性模型(SGLM)、广义加法模型(GAM)和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对兴安落叶松地理分布的模拟效果,其中GA... 以温暖指数、寒冷指数、湿润指数、1月最低温度、7月最高温度和年降水量等环境变量为因子,比较分析了广义线性模型(GLM)、逐步回归广义线性模型(SGLM)、广义加法模型(GAM)和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对兴安落叶松地理分布的模拟效果,其中GAM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应用GAM模型,结合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模拟了兴安落叶松分布.结果表明,在SRES-A2排放方案下,2020年兴安落叶松适宜分布面积将减少58·1%,2050年将减少99·7%;在SRES-B2排放方案下,2020年兴安落叶松适宜分布面积将减少66·4%,2050年将减少97·9%.两种排放方案下,到2100年,兴安落叶松适宜分布区将从我国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 广义线性模型 逐步回归广义线性模型 广义加法模型 分类回归树
下载PDF
中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报告 被引量:78
20
作者 吴超群 李希 +5 位作者 路甲鹏 陈伯望 李镒冲 杨阳 胡盛寿 李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3,共10页
全面了解相关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可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报告定量评价了我国31个省152个农村地区的县和100个城市地区的区人群的12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包括血压升高(≥140/90 mmHg,1 ... 全面了解相关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可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报告定量评价了我国31个省152个农村地区的县和100个城市地区的区人群的12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包括血压升高(≥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总胆固醇升高(≥5.0 mmol/L)、血糖升高(≥7.0 mmol/L),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5 kg/m2),以及吸烟、饮酒、不健康膳食(水果、蔬菜、全谷物或豆类摄入过少,红肉摄入过多)、缺乏体育锻炼等;将预计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大于20%的研究对象定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对象。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风险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而导致各地区人群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并不相同。基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化后,我国高危人群的比例为10.3%(95%CI:10.2~10.3)。高危人群比例在东北地区为12.6%(95%CI:12.4~12.8)和华北地区为11.4%(95%CI:11.3~11.6)较高(95%CI均超过11),在华南地区为8.0%(95%CI:7.8~8.2)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