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交通流视角下的空间级联系统比较与地理空间约束 被引量:83
1
作者 王姣娥 杜德林 金凤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82-2494,共13页
交通运输联系是区域空间级联系统与城市体系结构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表达的级联体系结构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为综合研究交通运输体系刻画的空间级联系统及克服单一交通方式的局限性,基于长途汽车、高铁和航班时刻表数... 交通运输联系是区域空间级联系统与城市体系结构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表达的级联体系结构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为综合研究交通运输体系刻画的空间级联系统及克服单一交通方式的局限性,基于长途汽车、高铁和航班时刻表数据,比较分析了多元交通网络的空间级联体系结构及其表达的城市网络组织体系,并进一步揭示了地理空间的约束作用。研究发现:(1)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适合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和行政范围内刻画和表达城市网络体系结构与城市联系,公路客运受省域行政范围约束,高铁联系具有廊道影响效应,航空运输体现全国和区域尺度较高层次的社会经济联系。(2)从旅客直达视角分析,长途汽车与高铁的城际运输市场重叠最大,近年来长途汽车的运输市场受高铁影响明显。(3)地理空间是影响陆路交通运输和组织的重要约束因子,距离衰减效应明显;结合设施空间、行政空间和管理体制的作用,长途汽车和高铁运输在空间上形成分异的社区结构;航空运输由于具有超空间连接特性,既不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社区结构也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高铁运输 航空运输 城市体系 地理空间 设施空间
原文传递
全球化时代的疆域与边疆 被引量:33
2
作者 周平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3,178,共13页
国家占有或控制的地理空间即是国家的疆域。国家的疆域会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和国家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通常所说的边疆,乃国家疆域的边缘部分,并不是纯客观的存在,而是在客观基础上进行主观构建的产物。肇始干上... 国家占有或控制的地理空间即是国家的疆域。国家的疆域会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和国家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通常所说的边疆,乃国家疆域的边缘部分,并不是纯客观的存在,而是在客观基础上进行主观构建的产物。肇始干上世纪中期并在上世纪末全面显现的全球化时代,国家的疆域及边疆具有了新的内涵、形态和特点。在国家疆域形态日渐多样的同时,由于国家的拥挤和相互间的竞争,国家间的边疆争夺也日渐频繁。在全球化时代快速崛起的中国,传统的疆域观念和边疆架构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和国家发展的要求,亟待构建完整的疆域理论、疆域构想和完善的边疆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疆域 地理空间 全球化时代 疆域形态 边疆争夺
原文传递
网络空间测绘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赵帆 罗向阳 刘粉林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16年第9期1-11,共11页
网络空间测绘技术是一种网络共性基础与应用技术,对网络空间测绘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首先,阐述了网络空间测绘的内涵,给出了网络空间测绘一般技术框架;然后,从探测层、映射层和绘制层分别阐述了网络空间测绘相关技术... 网络空间测绘技术是一种网络共性基础与应用技术,对网络空间测绘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首先,阐述了网络空间测绘的内涵,给出了网络空间测绘一般技术框架;然后,从探测层、映射层和绘制层分别阐述了网络空间测绘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网络空间测绘亟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测绘 探测 映射 绘制 地理空间 社会空间
下载PDF
我国城市群区空间规划的新认识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士谋 陈彩虹 陈振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1,共5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我国许多省市正在编制城市群规划,出现了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新局面。然而城市群区的空间规划需要认知的问题不少。文章就有关城市群规划的导向性原则、地理空间尺度的界定、各种要素的配置与组合及其城市群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我国许多省市正在编制城市群规划,出现了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新局面。然而城市群区的空间规划需要认知的问题不少。文章就有关城市群规划的导向性原则、地理空间尺度的界定、各种要素的配置与组合及其城市群内的完善化的动力源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深入的学术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区 导向性原则 地理空间尺度 综合思维
下载PDF
全球网络空间测绘地图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永 李翔 +1 位作者 任国明 田占奎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将网络空间、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进行相互映射,将虚拟、动态的网络空间绘制成一份动态、实时、可靠、有效的网络空间测绘地图,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支撑信息,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成为网络安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先行工作。从AS和IP两个... 将网络空间、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进行相互映射,将虚拟、动态的网络空间绘制成一份动态、实时、可靠、有效的网络空间测绘地图,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支撑信息,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成为网络安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先行工作。从AS和IP两个级别详细阐述全球网络空间的资源分布情况,旨在为网络空间资源测绘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测绘 测绘地图 地理空间 社会空间
下载PDF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知识溢出和产学研合作——基于一个扩展的知识生产函数方法 被引量:16
6
作者 马双 曾刚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3,共8页
要:知识溢出的本地化现象揭示了地理边界的限制机理,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知识溢出也可发生在远距离的空间范围内。本文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为例,采用扩展的知识生产函数方法探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 要:知识溢出的本地化现象揭示了地理边界的限制机理,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知识溢出也可发生在远距离的空间范围内。本文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为例,采用扩展的知识生产函数方法探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和科研机构能够产生强烈的本地和跨区域的知识溢出效应,地理空间和创新网络在跨区域知识溢出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产学研合作产生的知识溢出不仅局限于区域尺度,也发生在更高的国家尺度;在地理空间的制约影响下,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十分显著且稳定,而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衍生溢出机制则不那么明显,其原因可能与空间尺度选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地理空间 创新网络 装备制造业
原文传递
基于实体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描述与表达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景文 刘军锋 董星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8年第6期1-3,13,共4页
在分析传统空间数据模型描述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体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描述方法,定义了地理实体及其构成,并探讨了基于地理实体的空间数据模型。这些方法的研究为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共建共享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地理实体 空间数据 GIS 地理空间 数据模型
下载PDF
平行坐标轴动态排列的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可视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志光 余佳珺 +1 位作者 郭智勇 刘玉华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6-968,共13页
目的平行坐标是经典的多维数据可视化方法,但在用于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分析时,往往存在空间位置信息缺失和空间关联分析不确定等问题。对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有效关联平行坐标和地图的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可视分析方法。方法根据多维属性信息... 目的平行坐标是经典的多维数据可视化方法,但在用于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分析时,往往存在空间位置信息缺失和空间关联分析不确定等问题。对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有效关联平行坐标和地图的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可视分析方法。方法根据多维属性信息对地理空间位置进行聚类分析,引入Voronoi图和颜色明暗映射对地理空间各类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利用平行坐标呈现地理空间多维属性信息,引入互信息度量地理空间聚类与属性类别的相关性,动态地确定平行坐标轴排列顺序,进一步计算属性轴与地图之间数据线的绑定位置,对数据线的布局进行优化处理,降低地图与平行坐标系间数据线分布的紊乱程度。结果有效集成上述可视化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设计与实现一种基于平行坐标轴动态排列的地理空间多维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提供便捷的用户交互模式,通过2组具有明显地理空间多维属性特征的数据进行测试,验证了本文可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论本文提出的可视分析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分析地理空间多维属性存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联模式,为地理空间多维数据的探索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分析 地理空间 多维数据 平行坐标 互信息
原文传递
地理空间视角下耕地资源新认知体系构建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思菁 宋长青 +3 位作者 高培超 程锋 任书义 杜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5-240,共16页
耕地是在自然资源要素和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下,以食物生产为核心,兼具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复杂综合体,其成为资源的本质是“空间的可利用性”。地理学特有的“要素、空间与时间相互融合的视角”为理解耕地资源空间格局、时空... 耕地是在自然资源要素和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下,以食物生产为核心,兼具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复杂综合体,其成为资源的本质是“空间的可利用性”。地理学特有的“要素、空间与时间相互融合的视角”为理解耕地资源空间格局、时空变化及影响、驱动因素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发展地理空间视角下耕地资源综合认知理论与方法,是探索耕地保护与利用协同路径的关键环节。该文根据已有耕地资源质量、价值研究探讨耕地资源内涵,包括:解析耕地资源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意识层的“要素-功能-价值”级联关系;梳理耕地资源多尺度、整体性、区域性与动态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耕地资源认知理论框架,提出从耕地资源利用-本底-效益三方面综合认知耕地资源格局;发展耦合利用-本底-效益的耕地资源过程模型;解析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物产量未来需求的影响机制。探讨了土地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耕地质量与价值、耕地集约利用、地理权衡、地理耦合、复杂地理系统等领域理论研究对认知耕地资源的支持。最后,从星空地一体化耕地资源感知、高性能时空数据处理、时空格局与过程分析、多情景空间模拟与优化四方面探讨耕地资源认知关键技术体系及面临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 资源描述框架 地理空间 集约利用 复杂地理系统
下载PDF
地理学视角下地理信息的分类与描述 被引量:13
10
作者 俞肇元 袁林旺 +4 位作者 吴明光 周良辰 罗文 张雪英 闾国年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4,共8页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演化过程,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现实世界从二元空间向三元世界的演进,对地理信息内涵的理解、表达和挖掘亟待进一步加深与扩展。现有以"位置+几何+属性"的地理信息表...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演化过程,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现实世界从二元空间向三元世界的演进,对地理信息内涵的理解、表达和挖掘亟待进一步加深与扩展。现有以"位置+几何+属性"的地理信息表达模式难以支撑各种地理要素及其规律的表达。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出发,立足三元世界理念,梳理了信息要素及其转变成地理信息的过程,形成了以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现象和场景"七要素"的信息表达体系,并从地理语义、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属性特性、要素关系、演化过程、作用机制7个地理维度上对其进行解读。实现了地理学视角下对地理信息内涵的全方位分类和描述,为面向地理学综合集成研究的地理信息多维描述与计算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 三元世界 信息要素 地理描述维度 地理信息分类
原文传递
空间图式:沉浸式虚拟现实促进地理空间认知 被引量:13
11
作者 沈夏林 杨叶婷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03,共8页
地理空间的宏观性超越了人类感知能力的范围,造成地理教学普遍存在脱离情境和经验的问题,沉浸式虚拟现实(IVR)为此提供了模拟体验,但其学习效用和内在机制并不明确。研究考察了沉浸感与学习动机、在场感与具身关切、图式与概念生成三对... 地理空间的宏观性超越了人类感知能力的范围,造成地理教学普遍存在脱离情境和经验的问题,沉浸式虚拟现实(IVR)为此提供了模拟体验,但其学习效用和内在机制并不明确。研究考察了沉浸感与学习动机、在场感与具身关切、图式与概念生成三对关系;设计了课堂实验检测IVR和视频两种场景下的学习差异,从学习体验和认知两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IVR在空间在场、深度知觉和图式化过程中存在优势;讨论了IVR材料忠实于客观和人为选择性建构之间的矛盾,认为符合图式原则是考量选择性建构的一个依据。文章从地理空间思维的角度诠释了具身的意蕴,继而以具身认知的思想赋予了情境学习以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 在场感 图式 具身认知 沉浸式虚拟现实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古窑址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立华 李颖翀 +1 位作者 王洪镇 赵寒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为了研究福建省古窑址的分布和演变,以福建省南朝至宋元时期窑址分布为例,建立了古窑址分布地理信息系统,运用GIS的空间叠置、缓冲区、坡度和高程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古窑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南朝至宋元时期福建省窑... 为了研究福建省古窑址的分布和演变,以福建省南朝至宋元时期窑址分布为例,建立了古窑址分布地理信息系统,运用GIS的空间叠置、缓冲区、坡度和高程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古窑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南朝至宋元时期福建省窑址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再到鼎盛的整个过程;各个时期窑址发展情况不一,侧重点不同;水源、坡度和高程是古人选择窑址时考虑的重要地理环境因素;古窑址大部分分布在距河流4千米以内,坡度小于15度,海拔400米以下区域。此外,GIS技术具有传统考古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古窑址 地理环境 空间分析
下载PDF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批判与“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经济蕴意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凤志 谭桂照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78,125,126,共22页
"一带一路"倡议地缘政治解读之所以长期受制于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框架,问题在于研究忽视了对地理逻辑的演进,造成对分工及其地理内涵的忽视。而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它的发展使地表不仅是相对静态的自然特征的集合,同时还被层... "一带一路"倡议地缘政治解读之所以长期受制于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框架,问题在于研究忽视了对地理逻辑的演进,造成对分工及其地理内涵的忽视。而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它的发展使地表不仅是相对静态的自然特征的集合,同时还被层层叠加的社会生产关系包裹。产品内分工阶段,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取用与改造,推动了新的地表动态变化过程。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中,通过国际区域合作参与到分工经济对地理的改造中,实现了国家对空间的再生产,控制空间生产资料功能的获得,决定未来分工发展空间形态,推动不平衡发展的再现。而"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介入分工经济"地理—经济"过程的创新方式,其本质是一项为推动分工发展而团结海陆国家以创造新地理基础的计划。它凭借解决分工经济两难冲突的新方案、立足正确地理观的空间设计以及对空间矛盾的精准定位和有效修正,超越以往国际区域合作框架,形成了一个能够促进分工经济持续发展、推动生产地理优化更新,并促使两者良性循环的崭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地理逻辑 劳动分工 劳动空间分工 国际区域合作 空间生产
原文传递
厦门市城市空间结构分布的自组织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关祥 杨志峰 何孟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5-830,共6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块 ,对 2 0 0 2年TM遥感图像的综合分析 ,以及对厦门市地质地貌、植被、城镇分布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充分研究 ,指出了厦门市生态空间结构的自组织特征 ,厦门市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演进过程中所遵循的自组...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块 ,对 2 0 0 2年TM遥感图像的综合分析 ,以及对厦门市地质地貌、植被、城镇分布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充分研究 ,指出了厦门市生态空间结构的自组织特征 ,厦门市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演进过程中所遵循的自组织规律及城市规划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 自组织 城市空间 生态
下载PDF
网络空间测绘概念理解与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齐云菲 白利芳 +1 位作者 唐刚 朱信铭 《网络空间安全》 2018年第10期45-49,共5页
网络空间逐步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第二类生存空间",世界各国已纷纷大动作投入网络空间建设,出台网络空间国家战略以抢占制高点。地图是描绘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成为面向位置服务的核心基础。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逐步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第二类生存空间",世界各国已纷纷大动作投入网络空间建设,出台网络空间国家战略以抢占制高点。地图是描绘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成为面向位置服务的核心基础。网络空间亦需要类似地理空间地图、可全面描述和展示网络空间属性和信息的"网络地图"。论文重点阐述了网络空间测绘相关基本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解读分析;介绍了网络空间测绘技术在各个层面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 社会空间 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测绘 映射
下载PDF
多维空间视角下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明 李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28-37,共10页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对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利用地理空间特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路,在总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思路,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提出了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需要重点建构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地理空间 文化空间 “想象空间”
下载PDF
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件——以巫峡神女峰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建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126-132,共7页
文学景观不是先天存在的,它有一个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其生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文学景观以客观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地球表面,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展开与呈现的。文学景观的生成必须有文学的切实加入,如神话故事、历史传说、诗词散文,包... 文学景观不是先天存在的,它有一个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其生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文学景观以客观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地球表面,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展开与呈现的。文学景观的生成必须有文学的切实加入,如神话故事、历史传说、诗词散文,包括音乐、绘画等艺术。文学景观是客观的,并不是"虚拟性"的存在,也不是景观一进入文学作品就变成了文学景观。文学景观是地理空间与文学审美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同时具备了实体性与文学性,文学景观才有生成的可能,而且生成的文学景观是具体的、相对固定的、不能轻易移动的,具有鲜明的文物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景观 巫峡 题咏 神女峰 地理空间 自然景观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数据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雪梅 刘全海 +2 位作者 李楼 冉慧敏 陈凯 《城市勘测》 2021年第2期12-17,共6页
新型基础测绘是当前城市基础测绘的要求,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也需要满足“空间一体、联动更新、开放共享、按需服务”的要求。本文从地下空间管理需求及难点出发,分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下的地下空间管理应用关键技术,以常州市为例,引入新型... 新型基础测绘是当前城市基础测绘的要求,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也需要满足“空间一体、联动更新、开放共享、按需服务”的要求。本文从地下空间管理需求及难点出发,分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下的地下空间管理应用关键技术,以常州市为例,引入新型测绘技术,研究地下空间“基于参数”的三维建模方法,融合BIM搭建地下空间搭建纵向统一、多尺度融合、面向应用的二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库,基于GIS可视化技术形成以地理实体为基础的新型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测绘 地下空间 “基于参数”建模 GIS可视化技术
下载PDF
论文学地理学中的地理空间问题——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丽君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7-79,共3页
在中国浩瀚的诗歌海洋里,古典诗词犹如一粒粒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学殿堂里,并且给后人留下了不断诵读和研究的领地。而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表现的地理空间问题,则是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从作品的题目、内容和... 在中国浩瀚的诗歌海洋里,古典诗词犹如一粒粒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学殿堂里,并且给后人留下了不断诵读和研究的领地。而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表现的地理空间问题,则是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从作品的题目、内容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来寻找突破口,为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契机,从而拓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地理空间 文学地理学
下载PDF
场域视角下城市影子教育的空间分异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
20
作者 雒占福 柏雪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2-1481,共20页
快速增长的影子教育不仅带来了学生课业增加、家庭负担加大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且因空间分异加剧了教育不公平问题。本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影子教育机构为研究对象,借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构建影子教育场域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认... 快速增长的影子教育不仅带来了学生课业增加、家庭负担加大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且因空间分异加剧了教育不公平问题。本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影子教育机构为研究对象,借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构建影子教育场域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认识影子教育场域的多维度多尺度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基于地理空间要素表征的影子教育场域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影子教育场强值越高的空间拟合效果越好。②西安市主城区影子教育场强在城市尺度上呈现核心区-核心边缘区-外围区的圈层式分异特征,即围绕西安古城与二环之间形成高场强的核心区,在二环与三环之间为核心边缘区,依次向外影子教育场强呈递减趋势。③在区级尺度上呈现多核心等级性分异特征,表征场域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区级分异显著,核心区的碑林区、新城区与莲湖区的三类资本的场强值最为突出,而外部三区的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都比较低。④在街道尺度上呈现多类型的功能性分异特征,形成单一功能型、复合功能型以及弱功能型的三大场域类型。⑤影子教育场域的空间分异是供需主体在教育内卷、文化消费、城市动态扩张的功能差异、城市设施不均的空间资源差异、阶层分异的消费差异等社会经济因素及空间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空间分异 社会空间 地理空间 分异机制 西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