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 被引量:46
1
作者 李明诚 李剑 +2 位作者 万玉金 邓祖佑 杜秀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7,共5页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要是沉积盆地内的含烃流体活动 ,它是盆地流体与盆地岩石在温度、压力场下的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幕式流动是油气运移的最大特征 ,与盆地的幕式构造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研究盆地流体可以为研究地壳深部地流体提供一个窗口。地壳深部的变质流体可能也是呈幕式活动并产生幕式的构造运动。在盆地外深部流体的作用下有必要对油气的无机成因、热降解机理、深盆热水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流体 盆地流体 油气运移 幕式流体 幕式构造活动 沉积盆地
下载PDF
地流体、封隔体和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运移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明诚 孙大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29-33,共5页
地流体、封隔体和含油气系统理论是 3个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的前缘地质科学理论。油气运移是盆地内的地流体活动 ,它贯穿整个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 ,直接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 ,同时还要受盆地外地流体的影响。封隔体是盆地演... 地流体、封隔体和含油气系统理论是 3个与油气运移密切相关的前缘地质科学理论。油气运移是盆地内的地流体活动 ,它贯穿整个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 ,直接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 ,同时还要受盆地外地流体的影响。封隔体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地层非均匀性、不平衡压实和不均一成岩的必然产物 ;封隔体具有封闭的水动力系统 ,与外部隔绝或有限连通 ,而其内部则是相互连通 ,因此 ,它既是油气的运聚单元也是油气的勘探单元。含油气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含烃流体系统 ,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控制了含油气系统的时空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地流体 封隔体 含油气系统 评价
下载PDF
成矿地质流体体系的主要类型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建明 赵善仁 +2 位作者 刘伟 储雪蕾 常旭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地壳中可划分出五大类不同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①与大陆地壳中—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的热液流体体系;②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喷流流体体系;③与海相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盆地流体体系;④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含与大型剪切带有... 地壳中可划分出五大类不同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①与大陆地壳中—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的热液流体体系;②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喷流流体体系;③与海相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盆地流体体系;④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含与大型剪切带有关)的变质流体体系;⑤与地幔排气过程有关的深部流体体系。简要讨论了每个成矿流体体系的发生、演化、特征和成矿作用。并指出,成矿地质流体体系的时间—空间演化动力学轨迹实际上就是热液矿床的相继定位以及有关的矿床系列不断被完成的过程,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认识的、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流体体系 热液成矿 成矿地质 类型
下载PDF
地壳中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建明 储雪蕾 +3 位作者 刘伟 孙世华 覃功炯 常旭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7年第1期31-40,共10页
本文论述了地质流体研究的学科前缘性.认为地壳中可划分出六大类不同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1)与大陆地壳中─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的热液流体体系(2)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浪喷流派体体系(3)与海相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盆地流... 本文论述了地质流体研究的学科前缘性.认为地壳中可划分出六大类不同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1)与大陆地壳中─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的热液流体体系(2)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浪喷流派体体系(3)与海相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盆地流体体系(4)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变质流体体系(5)与地幔排气过程有关的深部流体体系(6)与大型剪切带的发生演化有关的流体体系并简要讨论了每个成矿流体体系的发生、演化、特征和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流体体系 热液成矿 地壳 成矿
下载PDF
泌阳凹陷地质流体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包书景 何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6,共6页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在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黏土矿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入手,详细分析了地质流体的性质、组成、流动方式、迁移速度等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形成和分...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在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黏土矿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入手,详细分析了地质流体的性质、组成、流动方式、迁移速度等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指出砂岩储集层中参与成岩反应的碎屑活性组分和地质流体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黏土矿物的形成和分布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砂岩储集层的孔渗性和含油气性;高岭石发育层段与次生孔隙的发育和渗透率的增加以及油气的富集层段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黏土矿物 成岩作用 流动方式 迁移速度 泌阳凹陷
下载PDF
高演化页岩纳米孔隙在过熟阶段的形成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中扬子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含水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8
6
作者 肖七林 刘安 +3 位作者 李楚雄 陈奇 蒋兴超 蔡苏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0-2171,共12页
我国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寒武系页岩现今普遍处于过熟阶段,该套页岩储层内地质流体活动相对频繁,然而其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选取中扬子宜昌黄陵隆起区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样品进行了封闭体系... 我国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寒武系页岩现今普遍处于过熟阶段,该套页岩储层内地质流体活动相对频繁,然而其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选取中扬子宜昌黄陵隆起区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样品进行了封闭体系含水热模拟实验,获得了热成熟度介于Ro=2.26%~4.01%之间的页岩储层样品,对这些页岩样品进行了碳-硫和矿物组成、氮气吸附和扫描电镜观测等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随有机质演化程度增加,页岩TOC变化不明显,硫、无机碳和粘土矿物含量持续减少,长石含量持续增加,在Ro≥2.7%时,石英含量显著降低,透辉石含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实验条件下,高演化页岩生排烃能力相对较弱,黄铁矿、碳酸盐岩、粘土矿物和石英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溶蚀,与此同时,形成了长石和透辉石等矿物.地质流体作用下,高演化页岩内纳米孔隙发育主要受黄铁矿、碳酸盐岩、粘土矿物和石英等矿物溶蚀控制,矿物溶蚀有利于页岩内介孔,尤其宏孔发育,宏观上表现为矿物含量与总孔和宏孔体积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矿物生成对页岩内微孔发育不利,对介孔和宏孔发育较有利,这是矿物溶蚀占据主导地位的进一步体现;烃类生成和排出对高演化页岩纳米孔隙发育影响较小,这与该阶段页岩生排烃能力较弱相吻合.随矿物溶蚀或有机质演化程度增加,微孔丰度、体积和比表面积逐渐降低,并逐步向介孔和宏孔转化,表现为微孔体积和比表面积与介孔和宏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呈负相关.该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地质流体作用下高演化页岩储层内纳米孔隙发育机理及主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热模拟实验 纳米孔隙 矿物溶蚀 孔隙体积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沉积盆地中地质流体运动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5
7
作者 曾溅辉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1期37-42,共6页
沉积盆地内地质流体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有压实作用、地下水重力作用、构造作用和进入盆地中的热流。在不同的驱动力作用下,地质流体可有离心流、向心流、穿越流以及幕式和集中式等不同的运动特征,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亦存在差异。在压实作用... 沉积盆地内地质流体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有压实作用、地下水重力作用、构造作用和进入盆地中的热流。在不同的驱动力作用下,地质流体可有离心流、向心流、穿越流以及幕式和集中式等不同的运动特征,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亦存在差异。在压实作用驱动下,油气藏围绕盆地生油中心成环状分布。在重力作用驱动下,油气主要聚集在地下水的低势区,如盆地的斜坡和中心,或地下水中下游的靠盆地一侧。构造作用驱动下的油气运移比较复杂,油气主要聚集在冲断层一侧,但也可以长距离运移到斜坡带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地质流体 运动模式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地质流体与流体地质填图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荣西 王涛 刘海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5-336,共12页
地质流体是地质作用过程不可缺少的介质,以不同产状和表现形式广泛发育在造山带和沉积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是油气和成矿物质形成、运移和定位成矿(藏)的直接载体。流体地质填图作为一种专题地质填图,是在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为... 地质流体是地质作用过程不可缺少的介质,以不同产状和表现形式广泛发育在造山带和沉积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是油气和成矿物质形成、运移和定位成矿(藏)的直接载体。流体地质填图作为一种专题地质填图,是在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为解决与流体形成、运移、聚集过程有关的地质和成矿(藏)问题而进行的地质调查和填图工作。通过对流体地质特征和表现形式的论述,认为流体填图单位应以流体活动类型(同源)和期次(同期)为划分依据,以流体野外宏观地质要素和流体地球化学要素为主要调查内容,填图范围和比例尺灵活多样,成果图应为以反映流体宏观分布特征、流体地球化学性质变化、流体动力学、流体成矿(藏)作用及其分布规律等为内容的一系列图件。流体地质填图为地质科学研究和找矿提供了创新性的地质工作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流体地质填图 填图单元 成果图
下载PDF
柴页1井中侏罗统页岩气储层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尚长健 邱林飞 +1 位作者 黎琼 吴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78-183,共6页
页岩气地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提取地质流体信息。流体包裹体是研究地质流体最直接、最可靠的手段之一,却在页岩气地质研究中很少应用,主要是由于泥页岩成岩矿物细小,不易形成流体包裹体。以柴页1井中侏罗统泥页岩中砂岩夹层成... 页岩气地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提取地质流体信息。流体包裹体是研究地质流体最直接、最可靠的手段之一,却在页岩气地质研究中很少应用,主要是由于泥页岩成岩矿物细小,不易形成流体包裹体。以柴页1井中侏罗统泥页岩中砂岩夹层成岩矿物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岩相学观察、均一温度测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古压力恢复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地质流体特征。研究表明,柴页1井中侏罗统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活动;地质流体温度为72~90℃,成分主要是CH4,N2,CO2,压力集中于26.8~37.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地质流体 页岩气 柴页1井 中侏罗统
下载PDF
塔中古生界油田水的成因和混合的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春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04-510,共7页
塔中地区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油田水的主元素、微量元素、87Sr/86Sr、δD、δ18O及全岩的87Sr/86Sr测试结果表明,油田水相对于海水蒸发曲线,富Sr2+、C-+、CF而贫K+、Mg2+,系水-岩反应改造的产物。远高于海水的87Sr/86Sr值表... 塔中地区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油田水的主元素、微量元素、87Sr/86Sr、δD、δ18O及全岩的87Sr/86Sr测试结果表明,油田水相对于海水蒸发曲线,富Sr2+、C-+、CF而贫K+、Mg2+,系水-岩反应改造的产物。远高于海水的87Sr/86Sr值表明油田水具有钾长石等矿物溶解的影响。油田水87Sr/86Sr-1/Sr的关系显示具有两种混合趋势,一种是奥陶系油田水向上运移与志留系和石炭系油田水的混合,以及侧向上来自西北部富87Sr的油田水向东运移;另一种是低Sr的淡水与油田水的混合作用。油田水的运移与混合方向指示了油气运移或调整再分配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水化学 油田水成因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流体-砂岩相互作用期次及其识别标记 被引量:5
11
作者 聂逢君 刘成东 +4 位作者 张守鹏 严兆彬 姜美珠 郭国林 陈益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主要储层砂岩自始新世形成以来经历了至少四期流体的活动,这四期流体与砂岩的相互作用通过矿物溶解、胶结及脉体充填等成岩事件而表现出来。作用过程中溶解作用使砂岩孔隙度增加,改善储层质量;而胶结作用通常使孔隙度减...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主要储层砂岩自始新世形成以来经历了至少四期流体的活动,这四期流体与砂岩的相互作用通过矿物溶解、胶结及脉体充填等成岩事件而表现出来。作用过程中溶解作用使砂岩孔隙度增加,改善储层质量;而胶结作用通常使孔隙度减少,伤害储层或破坏储层,但早期胶结作用形成的粗晶碳酸盐矿物可以支撑格架颗粒,阻止后期的压实而导致孔隙"坍塌"。通过东营凹陷坨胜永断裂带和中央背斜及凹陷带沙三段(Es3)和沙四段(Es4)段储层砂岩薄片镜下观察,胶结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综合其它资料得出:第一期流体与砂岩相互作用发生在孔店晚—沙四晚期,以方解石+石膏胶结为标志;第二期发生在沙三—东营(Ed)末,以粗晶"马鞍状"白云石为标志;第三期发生在馆陶(Ng)沉积时期,以微晶含铁白云石为标志;第四期发生在馆陶沉积之后,以铁白云石脉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砂岩 相互作用 识别标记 东营凹陷
下载PDF
Metallogenic Districts of Yangtze Cratonic Rim at the Edge of Chaos 被引量:2
12
作者 Yu Chongwen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11,共7页
Combining the science of complexity with ore geolog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new theory of metallogenesis: “complexity and self organized criticality of metallogenic dynamic systems”, and three fundamental theor... Combining the science of complexity with ore geolog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new theory of metallogenesis: “complexity and self organized criticality of metallogenic dynamic systems”, and three fundamental theories are raised for it. The ore genesis and regularity of ore formation of four metallogenic districts around the Yangtze craton in China are studied with this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metallogenic districts of Yangtze cratonic rim are all at the edge of chaos”. This proposition is expounded by four determinative criteria of the edge of chaos for metallogenic districts of Yangtze cratonic r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 organized criticality (SOC) edge of chaos power law fractal structure soliton supercritical geofluid spatio temporal chaos.
下载PDF
Geothermal and fluid flowing simulation of ore-forming antimony deposits in Xikuangshan 被引量:2
13
作者 YANG Ruiyan1,2, MA Dongsheng2, BAO Zhengyu3, PAN Jiayong2, CAO Shuanglin2 & XIA Fei2 1.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Research of Mineral Deposit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3.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8期862-871,共10页
The Xikuangshan Antimony Deposit located in the Mid-Hunan Basin, China, is the larg- est antimony deposit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hydro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collected from four sections, Xikuangshan-Dajie... The Xikuangshan Antimony Deposit located in the Mid-Hunan Basin, China, is the larg- est antimony deposit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hydro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collected from four sections, Xikuangshan-Dajienao (AO), Xikuangshan-Dashengshan (BO), Xikuang- shan-Longshan (CO) and Dafengshan (DO) in the Basin, an advanced metallogenic model related to deep-cyclic meteoric water of Xikuangshan Antimony Deposit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using a model of heat-gravity-driving fluid flow transport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of the deposit mainly comes from the Dashengshan and Longshan areas where BO and CO sections are located if the overall basin keeps a constant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infiltration rate during mineralization, and that the average transportation speed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is about 0.2―0.4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FORMING fluid numerical simulation GEOTHERMAL field geofluid transport Xikuangshan ANTIMONY deposits.
原文传递
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Geofluids:A General Review and Sample Descrip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文瑄 段振豪 任启江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7年第3期240-247,共8页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fluids are essentia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various processe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ost updated 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t...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fluids are essentia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various processe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ost updated 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thermodynamics of geofluids, including semiempirical models (such as equation of state) and molecular dynamics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A well-established semi-empirical model can interpolate and extrapolate experimental data andyield much physicochemical in formation. Computer modeling may produce "experimental data"even under experimentally difficult conditions. They provide important methods for the studyof geological fluid systems on the quantitative b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平衡态 热力学 地热能 地质流体 石油
下载PDF
地热流体
15
作者 迈哈迈德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年第4期50-56,共7页
地热流体是沉积岩孔隙空间中的流体,这里提出的地热流体这一术语,是用来描述通过地球中孔隙空间的流体。本文讨论了地面和大气水流、压实流、对流和孔隙流体。
关键词 地热流体 压实流 对流 孔隙流体
下载PDF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112
16
作者 刘丛强 黄智龙 +1 位作者 李和平 苏根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1-243,共13页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是当前地学界倍受关注的前沿课题。地幔流体是一种以CO2和H2 O为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溶质成分、相对富集大离子等不相容元素的超临界流体 ,具有独特的溶解和输运能力 ,主要来源于俯冲板块的脱水、脱气作用...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是当前地学界倍受关注的前沿课题。地幔流体是一种以CO2和H2 O为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溶质成分、相对富集大离子等不相容元素的超临界流体 ,具有独特的溶解和输运能力 ,主要来源于俯冲板块的脱水、脱气作用和地核及地幔脱气作用。地幔流体在许多大型—超大型金属、非金属、油气矿床和矿集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地幔流体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本身成矿、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成矿热动力。地质构造背景、岩浆活动、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可提供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证据。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主要特征是矿床具有深大断裂构造背景、伴随幔源岩浆活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幔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流体 成矿作用 大型-超大型矿床 成矿流体 幔源岩浆活动 深大断裂构造
下载PDF
成矿流体输运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难题与方法体系 被引量:24
17
作者 邓军 王庆飞 黄定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93-398,共6页
流体的物质来源 ,流体活化→迁移→聚集→沉淀过程的化学机理 ,流体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 ,可视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这一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前两个基本方面的研究进展而言 ,流体的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仍然是矿床... 流体的物质来源 ,流体活化→迁移→聚集→沉淀过程的化学机理 ,流体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 ,可视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这一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前两个基本方面的研究进展而言 ,流体的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仍然是矿床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难题。流体输运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定量模拟和相似物理实验等。定性分析主要是对大量地质现象的高度概括和科学升华 ,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 ,尤其是多相热流体在给定三维动态形变场中的运移趋势及定位规律是成矿流体输运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问题 ;但由于逻辑推理和经验判断在定性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定性研究的结果显得抽象和过于概略 ,不能详尽地阐明流体输运的物理过程。而定量模拟难以把握成矿期介质渗透率及成矿应力场的动态变化 ,使其与实际地质对象在物理性质上具有一定差距。物理实验虽能处理二维动态构造形变场中流体输运问题 ,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 ,难以处理三维空间内流体运移问题。因而 ,上述 3种研究手段优势互补 ,它们的交错应用及结论间的相互对比与验证 ,将有望解决流体输运与定位过程物理机制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输运 数值模拟 物理实验
下载PDF
四川冕宁木洛稀土矿床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家云 郑荣才 +4 位作者 沈冰 朱志敏 陈家彪 刘飞燕 文华国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9,共7页
木洛稀土矿床是攀西地区新发现的中型稀土矿床,在成因上与木洛英碱正长岩密切相关。英碱正长岩w(SiO2)=66.82%~73.3%,w(K2O+Na2O)=8.44%~13.44%,Na2O/K2O=0.80~1.27,TiO2质量分数很低,变化在0.074%~0.53%,岩石属于碱性岩;岩石稀土... 木洛稀土矿床是攀西地区新发现的中型稀土矿床,在成因上与木洛英碱正长岩密切相关。英碱正长岩w(SiO2)=66.82%~73.3%,w(K2O+Na2O)=8.44%~13.44%,Na2O/K2O=0.80~1.27,TiO2质量分数很低,变化在0.074%~0.53%,岩石属于碱性岩;岩石稀土元素总量很高,LREE/HREE比值大,REE分配模式呈较陡的右倾曲线,属LREE富集型,且Eu/Eu*=0.84,Ce/Ce*=0.81。Sm/Nd=0.143~0.190,Eu/Sm=0.212~0.248,说明岩石来源于大陆深部;岩石微量元素比值Th/La=0.159~0.267,Ba/La=0.159~0.267,Ba/Th=87~254,其特征和洋岛玄武岩的Ⅰ型富集地幔端元相似,部分微量元素比值又和大陆地壳相符(如Zr/Nb=9.2~50.7),说明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可能遭受了地壳的混染作用。岩石的Nb-Y,Rb-Y+Nb,Rb-Yb+Ta,Ta-Yb,R1-R2等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以及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出现了TNT(Ta,Nb,Ti)负异常,说明岩石发育于俯冲带岛弧系统的碰撞造山构造环境,且木洛英碱正长岩及其赋存的稀土矿床是喜马拉雅期扬子板块西缘俯冲带地幔流体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地幔流体 木洛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储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彦清 张友 +8 位作者 沈安江 郑兴平 齐井顺 朱可丹 邵冠铭 朱茂 冯子辉 张君龙 孙海航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31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近年来展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通过对古城地区钻遇奥陶系10余口探井的岩心、岩石薄片观察和阴极发光、包裹体、沥青反射率分析以及地震资料解释,并结合区域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近年来展现出良好的勘探潜力。通过对古城地区钻遇奥陶系10余口探井的岩心、岩石薄片观察和阴极发光、包裹体、沥青反射率分析以及地震资料解释,并结合区域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成储、成藏条件。研究表明:①古构造-流体作用是控制下奥陶统鹰山组下段—蓬莱坝组滩相白云岩储层发育及油气聚集成藏的重要因素;②二叠纪后的构造热事件对油气成藏起到关键的调整改造作用,受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原生油藏发生大规模裂解,形成原油裂解气藏及残留古油藏;③奥陶系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包括原生油气藏形成,古油藏破坏裂解生气,以及气藏调整、破坏、再形成阶段,并具有多期演化的油气成藏模式。指出古城低凸起西部、北部的生储盖组合条件良好,断裂和岩浆侵入影响较小,是有利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作用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奥陶系 古城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超临界地质流体与翡翠成因
20
作者 王礼胜 王露丝 +5 位作者 王玉珺 沈崇辉 马瑛 刘建乔 刘云贵 宋彦军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5期1-16,共16页
超临界地质流体是在高温高压下硅酸盐矿物(岩石)-H 2 O体系中形成的化学组成介于富水流体和岩浆熔体之间的中间状态流体。它们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迁移能力和反应能力,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的重要载体和介质。传统的初始翡翠(硬玉岩)的... 超临界地质流体是在高温高压下硅酸盐矿物(岩石)-H 2 O体系中形成的化学组成介于富水流体和岩浆熔体之间的中间状态流体。它们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迁移能力和反应能力,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的重要载体和介质。传统的初始翡翠(硬玉岩)的区域变质成因、岩浆成因和交代成因学说,都有相应的实验反应、岩相学或岩理学依据及矿物形成顺序、矿物组合及其空间分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流体沉淀(Fluid precipitate)和热液交代(Metasomatic replacement)成因理论阐述了翡翠中矿物的两种形成方式。在硬玉、绿辉石等矿物颗粒及其集合体之中,普遍观察到的流体熔融包裹体等现象,揭示了早期的翡翠(硬玉岩)是从流体与熔融体混溶的系统中结晶形成的。在地球科学领域超临界地质流体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对翡翠研究的进展,提出了翡翠超临界地质流体成因的认识:俯冲板片脱水并在合适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的超临界地质流体,携带其所溶解的成矿物质,因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在地幔楔裂隙或断裂中经结晶充填及之后叠加的交代作用形成了早期的翡翠。提出这一成因认识,有典型的流体熔融包裹体、强烈的溶蚀残余、早期的充填结构与中晚期的交代结构、高场强元素富集、丰富乃至复杂的矿物(或固相物质)组合、含有指示矿物的高压-超高压脉体等系列的证据链。早期翡翠形成之前的岩浆作用产物铬铁矿被溶蚀或较晚阶段被交代为翡翠的绿色提供了Cr 3+的来源;早期翡翠形成之后,还经历了超临界地质流体分溶后的熔体作用和流体作用(包括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变形变质作用和外生作用等多期次地质作用。翡翠的成因理论体系的建立,有必要在重视超临界地质流体作用阶段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深入研究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地质流体 翡翠成因 俯冲带 高场强元素 流体熔融包裹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