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岩体开挖过程全空间块体搜索及其系统研制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述红 张靖杰 +1 位作者 李云龙 刘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26-1029,1057,共5页
在现场结构面非接触摄影技术采集的基础上,探讨岩体扰动区内所有块体的全空间切割与搜索问题,给出了包括三维结构面网络模拟、结构面与边界面的交线分析、封闭块体搜索等切割搜索过程,提出一种新的块体识别新方法.并将该搜索技术接入用... 在现场结构面非接触摄影技术采集的基础上,探讨岩体扰动区内所有块体的全空间切割与搜索问题,给出了包括三维结构面网络模拟、结构面与边界面的交线分析、封闭块体搜索等切割搜索过程,提出一种新的块体识别新方法.并将该搜索技术接入用自行开发研制的三维数值分析系统GeoSMA-3D,进行岩体开挖过程全空间块体搜索研究.工程算例表明:该系统具有可以动态添加结构面,适合建立开挖过程复杂几何模型等优点,系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或文件形式进行数据输入,计算结果图形化显示,并与AutoCAD等通用图形软件接口,可方便实现软件操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块体理论 geosma-3D 关键块体 系统开发
下载PDF
基于动态强度折减DDA法的边坡多滑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述红 朱承金 +3 位作者 张紫杉 任艺鹏 王鹏宇 邱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4-1091,共8页
为解决岩体结构面损伤的程度不一性问题及边坡多滑面分析中数值模型的选取问题,借鉴DDA计算位移的优势,考虑块体间相对位移,提出动态强度折减DDA法(Dynamic Strength Reduction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简称DSR-DDA)的边坡... 为解决岩体结构面损伤的程度不一性问题及边坡多滑面分析中数值模型的选取问题,借鉴DDA计算位移的优势,考虑块体间相对位移,提出动态强度折减DDA法(Dynamic Strength Reduction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简称DSR-DDA)的边坡多滑面搜索,通过对不同破坏程度下岩体结构面动态折减不同的强度及动态变化边坡多滑面分析中的数值模型,以解决数值分析中岩体结构面损伤的程度不一性问题及边坡多滑面分析中数值模型的选取问题。利用倾斜平面滑块经典案例测试位移阈值,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及计算精度,并将其应用到抚顺西露天矿岩质高边坡多滑面稳定性分析中,且与自主研发的GeoSMA-3D系统进行耦合。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位移阈值为1 mm时,DSR-DDA与理论解误差在0.5%以内,满足计算要求。后续得到了抚顺西露天矿边坡最危险滑落面(对应安全系数为1. 136),与分析现场监测位移得出的潜在滑落位置基本一致,并在首次滑坡后的数值边坡模型基础上,得到了次级滑落面位置(对应安全系数为1.189),与常规分析得出的结果大相径庭,佐证了边坡多滑面稳定性分析中数值模型需动态变化的必要性。DSRDDA法与GeoSMA-3D系统识别出的关键块体耦合效果良好,从块体理论角度印证了DSR-DDA法的实用性。抚顺西露天矿边坡破坏模式为牵引式滑动破坏,中下部油母页岩对边坡稳定性起关键作用,故不可继续开采剩余油母页岩,以免引起边坡上部大面积滑坡及矿坑-城市边界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强度折减法 多滑面 DDA geosma-3D 露天矿
下载PDF
随机结构面切割岩质边坡空间块体模型及关键块体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述红 张航 +1 位作者 张艳桥 张靖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1-434,共4页
在现场结构面非接触摄影技术采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虚拟网格的、采用随机结构面切割岩体的方法,建立了岩质边坡空间块体模型.并将该模型接入作者团队自主开发研制的三维数值分析系统GeoSMA-3D,进行岩质边坡关键块体搜索和分析.算例表明... 在现场结构面非接触摄影技术采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虚拟网格的、采用随机结构面切割岩体的方法,建立了岩质边坡空间块体模型.并将该模型接入作者团队自主开发研制的三维数值分析系统GeoSMA-3D,进行岩质边坡关键块体搜索和分析.算例表明:该模型具有可以动态添加结构面、易于建立复杂岩体边坡几何模型等优点,并对辽宁某边坡进行了关键块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随机不连续面 geosma-3D 关键块体 边坡
下载PDF
岩体结构面精细化空间模型及块体失稳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述红 穆檄江 +1 位作者 张航 张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86-1189,共4页
提出了将确定性结构面与随机结构面相结合来模拟岩体结构面的方法.确定性结构面依据工程地质勘测等资料通过多源数据耦合获得;而随机结构面则根据采用数字摄像测量技术现场测量的数据,运用三维网络模拟技术生成.同时引入结构面动态校核... 提出了将确定性结构面与随机结构面相结合来模拟岩体结构面的方法.确定性结构面依据工程地质勘测等资料通过多源数据耦合获得;而随机结构面则根据采用数字摄像测量技术现场测量的数据,运用三维网络模拟技术生成.同时引入结构面动态校核机制,利用掘进开挖过程中不断测量得到的数据对模拟的结构面进行动态校核及实时调整,从而建立比较精细的结构面空间模型.基于上述结构面模型,采用作者自行研发的GeoSMA-3D系统可以搜索出失稳块体,这对工程岩体稳定性预报和动态设计施工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空间模型 数字摄像测量 块体失稳 geosma-3D
下载PDF
岩质边坡开挖空间块体表征与动态失稳滑落安全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穆檄江 王述红 +1 位作者 石雷 张世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6-250,共5页
为了研究边坡工程中开挖角度对动态滑落的影响及评价整体安全稳定性,利用现代非接触测量技术,对辽宁境内庄盖高速(庄河-盖州)某边坡进行坡体结构面信息采集,并导入自主研发的GeoSMA-3D系统,建立该岩质边坡的三维裂隙空间实体模型,在工... 为了研究边坡工程中开挖角度对动态滑落的影响及评价整体安全稳定性,利用现代非接触测量技术,对辽宁境内庄盖高速(庄河-盖州)某边坡进行坡体结构面信息采集,并导入自主研发的GeoSMA-3D系统,建立该岩质边坡的三维裂隙空间实体模型,在工程不同开挖角度下搜索出边坡关键块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二维数值流形法(NMM)程序,模拟不同开挖倾角下边坡断面动态失稳滑落过程,分析评价了工程边坡岩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环境工程 岩土工程 数值流形法(NMM) geosma-3D 关键块体 岩质边坡
下载PDF
关键块体失稳表征系数与岩坡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斐笠 王述红(导师) +1 位作者 高红岩 修占国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2,共9页
建立了一种关键块体判别方法,实现了岩坡整体稳定性的准定量化评价;综合考虑关键块体的几何特性和受力特征,定义了关键块体失稳表征系数;利用团队自主研发的GeoSMA-3D平台,开发出基于失稳表征系数的关键块体搜索模块,可视化了包括块体... 建立了一种关键块体判别方法,实现了岩坡整体稳定性的准定量化评价;综合考虑关键块体的几何特性和受力特征,定义了关键块体失稳表征系数;利用团队自主研发的GeoSMA-3D平台,开发出基于失稳表征系数的关键块体搜索模块,可视化了包括块体搜索、可移动块体判断、关键块体确定、块体失稳和滑落的关键块体失稳全过程;引入层次分析法,利用关键块体失稳表征系数计算出各关键块体的权重,应用关键块体的安全系数及其计算权重,联合确定了岩坡稳定性表征安全系数,应用关键块体信息定量表征了岩坡的整体稳定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岩体结构面和关键块体的岩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以辽宁省建昌岩坡工程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了关键块体的确定和可视化再现,判断了岩坡的整体稳定性,并与数值流形元法(NMM)的模拟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验证应用关键块体表征岩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控制该岩坡稳定性的关键块体有6个,基于所提出方法计算的岩坡稳定性表征安全系数为0.566 9(不稳定岩坡),与现场监测数据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为7.066%;在NMM模拟结果中,采用安全系数法确定的最不利关键块体的滑落没有引起岩坡失稳,而基于所提出方法确定的最不利关键块体的滑落导致了岩坡的整体失稳,因此,同时考虑关键块体体积和安全系数2个因素的岩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更合理,基于层次分析法,应用关键块体信息表征的岩坡稳定性与工程实际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岩坡 稳定性评价 关键块体 geosma-3D 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基于GeoSMA-3D的岩质边坡异形滑动面搜索方法
7
作者 王述红 李忠 +1 位作者 侯钦宽 李友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9-1166,共8页
针对岩体结构面发育特征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岩质边坡异形滑动面搜索方法 .以Ⅲ,Ⅳ结构面岩体为研究对象,结合GeoSMA-3D(geotechnical structure and model analysis-3D)程序中块体切割和关键块体判别模块,将滑坡体设定为几何多面体.岩... 针对岩体结构面发育特征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岩质边坡异形滑动面搜索方法 .以Ⅲ,Ⅳ结构面岩体为研究对象,结合GeoSMA-3D(geotechnical structure and model analysis-3D)程序中块体切割和关键块体判别模块,将滑坡体设定为几何多面体.岩体的内部块体组合形成多面体,以多面体的表面表征滑动面.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滑动面准定量化评价准则.以小盘岭边坡为例,将异形滑动面判定准则导入GeoSMA-3D程序中,研究表明边坡存在6个关键块体,组合滑动面有3个,潜在滑动面安全系数为1.046,滑动面几何形态与实际边坡拟合度高达95%,验证了岩质边坡滑动面搜索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滑动面 geosma-3D 关键块体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测量技术裂隙岩体隧道开挖局部损伤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述红 昝世明 +1 位作者 王存根 倪勇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裂隙岩体损伤区的合理确定对于工程开挖和支护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现场岩体结构面的精细测量和表征技术,利用优化后的数值模型定量分析隧道岩体损伤区范围及其力学特性;结合辽宁建兴高速公路某隧道开挖工... 裂隙岩体损伤区的合理确定对于工程开挖和支护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现场岩体结构面的精细测量和表征技术,利用优化后的数值模型定量分析隧道岩体损伤区范围及其力学特性;结合辽宁建兴高速公路某隧道开挖工程实例,采用非接触测量手段采集隧道掌子面的结构面信息,并导入GeoSMA-3D系统,生成接近实际情况的三维空间结构面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颗粒流数值方法 PFC计算确定隧道开挖损伤区范围,并对围岩应力、位移曲线和力链、裂隙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力链集中表征围岩开挖扰动程度,裂隙的密度表征围岩开挖损伤程度,而裂隙的贯通则与破坏区对应,从而可以较准确地识别节理岩体隧道工程中岩体损伤区范围及其力学特性;同时利用PFC也较好地模拟了岩石在破坏阶段存在的损伤局部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损伤区范围 非接触测量 geosma-3D PFC
下载PDF
基于局部强度折减NMM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志军 朱承金 +3 位作者 周海霞 王述红 王艳飞 胡署光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年第2期29-33,共5页
为进一步完善岩质边坡安全系数及相应滑落面的确定手段,借鉴NMM模拟大变形、大位移的优势,考虑边坡实际的局部损伤性,提出局部强度折减NMM(Local Strength Reduction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LSR-NMM),并将其应用到重庆兴隆隧道进洞... 为进一步完善岩质边坡安全系数及相应滑落面的确定手段,借鉴NMM模拟大变形、大位移的优势,考虑边坡实际的局部损伤性,提出局部强度折减NMM(Local Strength Reduction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LSR-NMM),并将其应用到重庆兴隆隧道进洞口边坡稳定性评价中,与传统强度折减法、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且与自主研发的GeoSMA-3D系统进行耦合。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强度折减法,局部强度折减NMM与现场监测点位移数据拟合度更好,阐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精度及其可行性。该边坡最危险滑落面安全系数为1.176,且获得的滑落面位置与现场监测数据吻合度较高,与GeoSMA-3D系统耦合效果良好,并给出了相应治理方案,为现场灾害治理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M 强度折减法 岩质边坡 geosma-3D
下载PDF
建兴高速公路节理岩体高边坡施工块体滑落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刚 刘涛 +2 位作者 饶文杰 冯玉发 冯阳飞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4年第5期62-65,92,共5页
节理发育岩质高边坡施工过程中,其滑落破坏机理主要取决于岩体的不连续性。采用非接触摄影测量技术采集结构面信息,导入文献[1-2]开发的GeoSMA-3D系统,建立了边坡岩体空间的确定性结构面和随机性结构面数值模型,搜索出关键块体并确定关... 节理发育岩质高边坡施工过程中,其滑落破坏机理主要取决于岩体的不连续性。采用非接触摄影测量技术采集结构面信息,导入文献[1-2]开发的GeoSMA-3D系统,建立了边坡岩体空间的确定性结构面和随机性结构面数值模型,搜索出关键块体并确定关键块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连续分析系统3DEC软件对该模型的边坡破坏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记录关键块体的速度、位移示意图。数值模拟表明边坡开始破坏的位置是被检测的关键块体的位置,随着计算时步的增加,边坡的变形逐渐增大,揭示了岩体边坡渐进破坏的演化过程,结合辽宁建兴高速公路小盘岭边坡工程算例,分析了岩体边坡的破坏运动模式,为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岩体隧洞三维快速建模及关键块体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雷 张世超 +1 位作者 穆檄江 冯志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0-484,共5页
是否合理考虑工程岩体结构面的特性是衡量建立数值模型计算结果的关键。本文提出利用3DMAX三维建模功能,建立岩体隧道三维数值模型,并引入到自主开发的GeoSMA-3D系统,充分挖掘GeoSMA-3D系统的非连续结构体搜索关键块体功能。成功实现3D... 是否合理考虑工程岩体结构面的特性是衡量建立数值模型计算结果的关键。本文提出利用3DMAX三维建模功能,建立岩体隧道三维数值模型,并引入到自主开发的GeoSMA-3D系统,充分挖掘GeoSMA-3D系统的非连续结构体搜索关键块体功能。成功实现3DMAX与GeoSMA-3D系统的接口,将所建立的几何模型可以准确和顺利的导入GeoSMA-3D系统。并利用GeoSMA-3D搜索节理岩体隧道中的关键块体,为工程后续施工和支护提供参考。算例表明,利用3DMAX建立工程隧道的空间几何模型,导入模拟系统后图象表征围岩块体分布情况,并搜索出相应的关键块,系统直接给出了关键块体的体积、方位等信息,对于类似和后续岩体隧道分析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MAX geosma-3D 几何模型 接口
下载PDF
岩体隧道三维建模及围岩非连续变形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航 王述红 +1 位作者 郭牡丹 袁国良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结合东北地区某隧道工程,根据获取到的隧道工程岩体结构现场原始数据,应用自主开发的GeoSMA-3D系统,基于简单块体模型间相互组合构建复杂岩体模型的原理,采用不连续面网络图模拟真实岩体的几何特征,对隧道围岩的岩体结构面进行三维空间... 结合东北地区某隧道工程,根据获取到的隧道工程岩体结构现场原始数据,应用自主开发的GeoSMA-3D系统,基于简单块体模型间相互组合构建复杂岩体模型的原理,采用不连续面网络图模拟真实岩体的几何特征,对隧道围岩的岩体结构面进行三维空间模拟,建立了该岩体隧道工程三维数值模型,并采用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的块体识别方法,获得结构面划分岩体得到的所有块体。将所建立的三维数值模型选取其中某一典型断面的数据信息,导入二维非连续分析程序DDA针对二维平面内的应力及位移进行计算分析,对隧道围岩的破坏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得到的动态位移图和模拟结果对隧道工程超前预报、开挖支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隧道 geosma-3D 结构面 DDA 动态
下载PDF
基于多约束DSI算法的GeoSMA-3D程序改进
13
作者 王述红 李友明 +1 位作者 尹宏 侯钦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1-257,共7页
针对传统边坡体建模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引入多约束离散平滑插值(discrete smooth interpolation,DSI)算法,通过改进团队自主研发的三维数值分析系统GeoSMA-3D,获得多约束DSI拟合建模新模块.利用原始钻孔和物探数据辅以离散结构面信息对... 针对传统边坡体建模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引入多约束离散平滑插值(discrete smooth interpolation,DSI)算法,通过改进团队自主研发的三维数值分析系统GeoSMA-3D,获得多约束DSI拟合建模新模块.利用原始钻孔和物探数据辅以离散结构面信息对边坡整体进行插值,通过互异的约束条件对不同特征的地质对象进行标定,进而采用改进的修正函数对边坡体进行拟合建模,通过高精度的三维边坡体模型获取结构面信息并进行聚类分组.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离散介质岩体分析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约束DSI算法 三维拟合建模 geosma-3D 结构面 块体分析
下载PDF
基于覆盖技术的块体搜索及程序开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述红 王斐笠 张紫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5-269,289,共6页
基于单元块体间相互覆盖构建独立块体的原理,探讨块体搜索问题.研究了同向面、异向面的覆盖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包括三维结构面网格划分、结构面与边界面的交线分析、关键块体搜索等切割搜索过程.提出一种基于覆盖技术的块体搜索新方法,... 基于单元块体间相互覆盖构建独立块体的原理,探讨块体搜索问题.研究了同向面、异向面的覆盖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包括三维结构面网格划分、结构面与边界面的交线分析、关键块体搜索等切割搜索过程.提出一种基于覆盖技术的块体搜索新方法,并将该搜索技术接入自主开发的三维数值分析系统GeoSMA-3D,进行块体搜索.同时,通过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了覆盖技术的有效性和软件GeoSMA-3D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技术 块体搜索 geosma-3D 关键块体 程序开发
下载PDF
基于GeoSMA-3D隧道建模及断层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燕 姜磊 +1 位作者 冯志平 王述红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7,共6页
隧道周围的断层对隧道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应用数值方法分析断层的影响机理,对于隧道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针对隧道岩体的非连续性问题,应用自主开发的GeoSMA-3D系统,采用非连续面网络图模拟真实岩体的几何特征,建立非连续岩体... 隧道周围的断层对隧道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应用数值方法分析断层的影响机理,对于隧道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针对隧道岩体的非连续性问题,应用自主开发的GeoSMA-3D系统,采用非连续面网络图模拟真实岩体的几何特征,建立非连续岩体隧道的三维分析模型,根据建立的三维模型确定岩体内部结构面的分步特征;然后,将数值模型导入非连续程序(DDA)中,应用DDA程序对隧道的破坏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并且改变断层的倾角分别模拟隧道的破坏过程。破坏结果分析表明,断层倾角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很大。研究结果对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岩体 隧道工程 geosma-3D程序 DDA 模拟分析
下载PDF
复杂岩体边坡关键块体搜索及开挖支护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述红 饶文杰 +1 位作者 关祥祥 穆檄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7-1021,共5页
采用非接触摄影测量技术采集某高速公路工程边坡岩体的结构面信息,导入自行开发的GeoSMA-3D系统,建立该边坡三维数值模型,从几何学角度搜索出其关键块体.用三维离散元数值计算软件3DEC模拟该边坡工程的开挖过程以及锚索支护后的开挖过程... 采用非接触摄影测量技术采集某高速公路工程边坡岩体的结构面信息,导入自行开发的GeoSMA-3D系统,建立该边坡三维数值模型,从几何学角度搜索出其关键块体.用三维离散元数值计算软件3DEC模拟该边坡工程的开挖过程以及锚索支护后的开挖过程.结果表明,本岩质边坡工程开挖后,引起岩体内部应力重分布,坡体有大范围的剪切塑性区,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大量集中在开挖面附近的节理上,矢量的方向偏向于临空面,并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整体稳定性较差,若不对边坡采取适当支护措施,必将发生边坡整体失稳破坏;在锚索支护后,边坡的潜在滑移面被控制,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边坡 关键块体 geosma-3D系统 数值模拟 3DEC软件 锚索支护
下载PDF
钓鱼台隧道复杂围岩设计施工过程关键块确定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勇 张敏思 +1 位作者 王述红 王存根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关键块体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节理隧道施工的稳定性,同时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及时确定关键块体可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文章结合辽宁境内高速公路钓鱼台隧道工程,采用块体理论和团队开发程序GeoSMA-3D系统,在现场调查的... 关键块体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节理隧道施工的稳定性,同时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及时确定关键块体可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文章结合辽宁境内高速公路钓鱼台隧道工程,采用块体理论和团队开发程序GeoSMA-3D系统,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定位块体、定位块体和随机块体的搜索和初步确定,并分析了该隧道块体的稳定性。不定位块体分析中,给出三组结构面下,开挖面上可能形成的最大关键块体理论计算方法;定位块体分析中,根据确定性结构面信息,搜索开挖面上的关键块体;随机块体分析中,采用三维不接触系统对随机结构面进行测量统计,并搜索确定结构面与随机结构面共同作用下的有限块体和关键块体。三种不同块体的分析方法相互补充,从不同方面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块体 定位块体 随机块体 geosma-3D围岩
下载PDF
基于GeoSMA-3D隧道建模及坍塌破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志平 王述红 +1 位作者 穆檄江 崔文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609-1614,共6页
针对隧道围岩的非连续特性,结合李家营隧道工程实例,在现场岩体结构面调查和体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利用自行开发的GeoSMA-3D程序建立了该隧道三维数值模型,搜索隧道开挖诱发的关键块体。将所建立的空间模型导入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DDA,... 针对隧道围岩的非连续特性,结合李家营隧道工程实例,在现场岩体结构面调查和体表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利用自行开发的GeoSMA-3D程序建立了该隧道三维数值模型,搜索隧道开挖诱发的关键块体。将所建立的空间模型导入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DDA,并进行开挖过程的计算分析,模拟了该隧道在无工程措施情况下围岩坍塌破坏全过程,为工程施工和关键地段及时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非连续变形 geosma-3D程序 隧道
下载PDF
岩体隧道施工诱发的关键块体三维模型及其验证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述红 杨勇 +1 位作者 郭牡丹 王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7-880,912,共5页
在岩体隧道工程岩体结构面的观测基础上,研究了结构面三维模型及网络模拟技术,通过不连续面网络图模拟真实岩体的几何特征,讨论了两种块体搜索方法,即根据确定结构面参数搜索确定块体和根据节理面网络图搜索随机块体的方法.引入概率理... 在岩体隧道工程岩体结构面的观测基础上,研究了结构面三维模型及网络模拟技术,通过不连续面网络图模拟真实岩体的几何特征,讨论了两种块体搜索方法,即根据确定结构面参数搜索确定块体和根据节理面网络图搜索随机块体的方法.引入概率理论对被节理切割的岩体中关键块进行了分析,采用蒙特卡罗法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给出了基于统计原理的岩体不连续面三维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岩体工程适用的块体搜索和计算模型,实现岩体隧道工程的关键块体计算机搜索、三维显示和旋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结构面 块体理论 蒙特卡罗法 geosma3-D 关键块体
下载PDF
基于块体理论的岩体隧道可视化实现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靖杰 李云龙 +1 位作者 郭龙 刘宇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0年第2期1-3,26,共4页
隧道岩体结构面可视化实现,为研究岩体稳定提供了有效手段;根据块体理论,采用不连续面网络图模拟真实岩体的几何特征,在已有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将VC++6.0和OpenGL图形库相结合,对岩体结构面进行三维网络模拟。实现了岩体隧道的工程建模、... 隧道岩体结构面可视化实现,为研究岩体稳定提供了有效手段;根据块体理论,采用不连续面网络图模拟真实岩体的几何特征,在已有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将VC++6.0和OpenGL图形库相结合,对岩体结构面进行三维网络模拟。实现了岩体隧道的工程建模、显示、几何移动等功能,可进行关键块体计算机搜索和三维图像显示。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证明了该系统界面简洁,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并具备了工程实践中非常需要的三维显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理论 关键块体 geosma3D 隧洞 可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