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病毒所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家敏 林广裕 +5 位作者 蔡晓莹 谢金纯 林创兴 陈派镇 周晓华 陆学东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7-532,共6页
目的:探讨鼻病毒(HRV)作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学的意义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因发热、抽搐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入儿科ICU的205例患儿脑脊液标本205份,应用GeXP多功能遗传分析系统行 HRV筛查,阳性结果... 目的:探讨鼻病毒(HRV)作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学的意义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因发热、抽搐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入儿科ICU的205例患儿脑脊液标本205份,应用GeXP多功能遗传分析系统行 HRV筛查,阳性结果行套式反转录‐PCR方法扩增、送基因测序,并对阳性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205份患儿脑脊液标本共检出HRV阳性7份,其中HRV‐A有2份,HRV‐B有1份,HRV‐C有4份(包括1份HRV‐Ca型)。7例患儿中,男6例、女1例,除1例9岁,另6例均<3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9至10月份,发热、抽搐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病原体检出前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CwG)和手足口病等。7例患儿的病情轻重不一,但预后均良好。结论 HRV是引起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各型HRV均可致脑炎,但以HRV‐C为主。HRV脑炎的临床表现可类似于热性惊厥、CwG和手足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病毒属 脑炎 病毒性 儿童 基因分型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彬 徐英春 +5 位作者 王瑶 张琪 习慧明 柳爱青 张委 汪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66-21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分布和传播途径,为有效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标本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212株... 目的通过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分布和传播途径,为有效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标本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212株;采用PFGE和MLST方法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149株获得PFGE可分析结果,184株获得MLST可分析性结果。结果经PFGE方法获得的结果显示,B型菌株为优势菌株,102株占68.46%,B型菌株中的67株分布在ICU;MLST分型结果显示,ST195占优势(32.6%),其次为ST208(23.4%)和ST643(17.9%),并发现15株新的ST克隆株型别(8.2%)。结论 PFGE是区域内分析细菌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中院内流行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ICU;MLST是全球范围内比对细菌克隆菌株差异的好工具,全球鲍氏不动杆菌的克隆菌株分布差异较大,新的克隆菌株不断出现,提示其变异和演变的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基因型分析 碳青霉烯类耐药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HIV耐药性及检测方法最新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卫宁 高勇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47-250,253,I0005,共6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基因组发生耐药突变导致的耐药性是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查明艾滋病患者体内耐药准种的变化并及时发现新的耐药突变位点,对于指导有效临床用药和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都有重要意义。HIV耐药检测主要分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基因组发生耐药突变导致的耐药性是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查明艾滋病患者体内耐药准种的变化并及时发现新的耐药突变位点,对于指导有效临床用药和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都有重要意义。HIV耐药检测主要分为基因型检测和表型检测。对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突变 基因型耐药检测 表型耐药检测 酵母重组克隆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In-fusion技术的高通量HIV表型耐药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守丽 刘峰 +3 位作者 颜苹苹 王征桦 谢美榕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5-291,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In-fusion技术的高通量新型HIV表型耐药检测系统,用于临床表型耐药检测。方法扩增LacZ基因,插入并替换原骨架质粒pLWJ-SV40-Luc中耐药检测片段构建新的骨架质粒pLWJ-SV40-Luc-LacZ,利用In-fusion定向克隆技术,将耐药检测片... 目的构建基于In-fusion技术的高通量新型HIV表型耐药检测系统,用于临床表型耐药检测。方法扩增LacZ基因,插入并替换原骨架质粒pLWJ-SV40-Luc中耐药检测片段构建新的骨架质粒pLWJ-SV40-Luc-LacZ,利用In-fusion定向克隆技术,将耐药检测片段插入到改造后的骨架质粒中构建耐药检测载体(RTV),并与膜蛋白表达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HIV假病毒,在药物干预下,通过检测感染细胞中Luc+表达量来反应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成功引入蓝白斑筛选改造出新的骨架质粒pLWJ-SV40-Luc-LacZ。36例临床检测样本成功扩增出30例,利用In-fusion无缝连接技术成功构建26例RTV,其中21株产生的假病毒具有活性。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所得的假病毒表型耐药检测结果与基因型耐药解释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出基于In-fusion技术的高通量新型HIV表型耐药检测系统,可应用于临床耐药检测,以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假病毒 表型耐药性检测 基因型耐药性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